笔趣阁 > 盛雄北宋 > 第七十章 大宋钱庄 最早银行

第七十章 大宋钱庄 最早银行


宰相王黼此时心里不是滋味,毕竟他跟蔡京二人政见不同,水火不容,只见目前朝堂之上蔡京受宠、其二个儿子又被皇上点名褒奖,心中就更加嫉妒和不好了,努力控制了下自己的情绪,沉思了片刻后,便主动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刚才蔡太保详细说明了朝廷的买扑制度,下官想简单汇报下朝廷采购中的买扑制度和目前朝廷的金融机构。

对于宰相王黼其实最早我也是心里非常的反感的,从我是太子时期起,就在老爷子面前挑唆,让老三出来跟我争夺太子之位,还好在梁师成等人的活动下,老爷子才没有听信王黼的,后来便是他又进谗言,跟朱勔等人沆瀣一气,重新启动花石纲,导致东南百姓再次受到迫害,弄的很多百姓家破人亡,民怨沸腾。再就是王黼借着花石纲的名义,将东南上供的众多钱物贪污了十分之九,只有十分之一上供到朝廷。而上次经过跟他的沟通以后,也多少能够理解他的所处环境及难处,说实在的很多都是老爷子这个当家人的问题,底下的大臣为了争宠,进而有了派系之争及贪墨之心也是多少可以理解的,毕竟谁的屁股也都不干净。再则王黼也是识趣,将所有的家业都上交朝廷,毕竟目前朝廷财政也是困难,又面临诸多的改制,这到处需要钱,这也是花钱买平安吧,希望他以后认真反思,改过前非,重新为臣,为我大宋的发展和强盛添砖加瓦。

毕竟王黼跟蔡京二人在老爷子主政时期经常换着执政,多听听不同的说法和意见,对我来说确实是好事,想到这里我也非常友好的,面露微笑的回复道:王宰相请讲,朕洗耳恭听也。随即王黼精神立马像打了鸡血一样,朗声开始说道:朝廷及京师的用度,如粮食、布料、办公用具等,一般有二种方式进行采购,其一是朝廷有关部衙直接向商人购买需要的消费品,其二是召商承买,就是通过招标的方式将朝廷所需要购买的消费品承包给商人采办。

在朝廷采购中引入买扑机制,可以节省采购成本,因为朝廷购买中的招投标原则,与拍卖坊店场务经营权的原则不一样。简单地说,拍卖经营权是自由报价,价高者得,承包朝廷采购也是自由报价,但是价低者得。最近的例子就是关于修建城墙,而需要耗费新砖一百余万,通过向买扑向向窑户招标,得到下面二个县的窑户响应,而成本仅需市场正常报价的一半左右。诸多的例子下官就不一一例举了。接下来就是朝廷的金融机构设置,目前有便钱务、榷货务、买钞所(场)、抵当所、常平仓(青苗钱)、市易司(务)、内藏库等等。

市易司创立于熙宁变法期间,总辖京师及地方市易务。其中京师市易务的职能有三个,其一是官府的大型贸易公司,对于市场上的物质,价格出现重大波动时出手干预市场,使其价格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二便是发行汇票,其三就是下面的抵当所,面向全国各州、府、县的商人提供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其年利率大概在20%左右。这主要是针对工商业的,所以老百姓私底下称抵当所为工商钱庄。

抵当所原本是一个负责清点和管理遗孤财产、户绝财产、无主货物、有纠纷的财物、官府收缴的赃物、人户存人财物的机构,它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代管遗孤财产。因为根据朝廷立法,对亲人离世的遗孤,官府有责任将他们的财产核查清楚、登记在册,存入检校库代为保管,并定时从代管的财产中划出若干,发给遗孤作为生活费,等遗孤长大成人,官府再将代管的财产返还给他们。

到了神宗朝时,检校库的功能又发生了项重大的变化,在熙宁四年五月,开封府检校库的勾当官吴安持(王安石的女婿)向朝廷提了一个建议,说孤幼的财产存放在库里,只会越发越少,如果投资于资本市场,则将用之不竭,请朝廷批准京师检校库开展放贷业务,用利息收益来支付遗孤的生活费,这样就不存在坐吃山空的问题了。神宗皇帝同意了这一建议,从此检校库获得了将它代为管理的财产用于放贷的法律授权。

京师检校库原本隶属于开封府,涉足放贷业务之后,成立了“检校库抵当所”,并从熙宁五年(1072)开始,同时接受市易司的管辖。也就是说,此时的抵当所实行双重领导机制,开封府与市易司都是它的上司。到了熙宁九年,抵当所的金融业务又完全划归市易司管理,与检校库分离,所以有时也称为“市易抵当”。正如“抵当”的名字所揭示,抵当所的主营业务是提供抵押贷款,年利率大致为20%。同时,抵当所也接受存款,当时京师许多政府部门都将公款存入抵当所生息。

市易司抵当所的经营规模也远非民间典当行可比,从京师到州县,再到市镇,都有抵当所的营业处。根据崇宁二年的一道诏书,凡万户以上的县,或者虽无万户却地处要紧去处的县,都要设立抵当所,任命专职官员管理,不及万户且非重要的县,以及“系商贩要会处”的市镇,也要设立抵当所,由监当官兼领。

总的来说就是抵当所通过有息存款,将社会的闲置资金(主要是官府部门的闲置经费)集中起来,再通过发达的放贷网点,将一部分闲置资金转化为商人的商业资本。

常平仓本为粮食储备机构,但熙宁变法期间,朝廷推行青苗法,利用常平仓的储备金向农户提供小额抵押贷款,规定年息不得超过20%,这主要是针对农民及底层手工业者的,所以民间亲切称其为农业钱庄。

为了更好的适应迅猛发展的经济贸易,解决商人对携带大量钱币不便的困扰,朝廷在借鉴了唐代的飞钱制度后推出了办理汇款业务的榷货务(便钱务),商人通过京师榷货务汇往地方的商业用钱,数目相当庞大,如至道三年(997),榷货务吸纳的商人资金钱为170万余贯,大中祥符七年,榷货务吸纳的人便资金超过260万贯,天禧五年(1021)则为280万贯。

同时为了给商人提供方便,商人在地方州府存钱于榷货务,到京师也是可以取现钱的业务。朝廷之所以热衷于发展官营便钱业务,除了因为民间存在着发展长途贸易与异地汇兑的市场需求,更是出于官府财政转移的需要,比如,将地方政府征收的税钱调集到中央政府,或者给急需用钱的地方拨款。

而从商人的角度来看,他在京师便钱务(或榷货务)纳钱,然后到地方取款,相当于将一笔钱从京师汇到了地方。而从官府的角度来看,商人纳钱于京师而提现于地方,意味着地方财政的现金转移到了中央政府。这两个过程是同步发生的。进而言之,官营便钱汇兑的发展,不但方便了商人的长途贸易与异地结算,同时政府也得以低成本地将地方征收的税钱转移到京师。

因为朝廷实施禁榷制度(专卖制度),对茶、盐、酒、矾、香药、犀角、象牙等商品实行官府专卖,商人要贩卖上述物品,通常先需要先到京师榷货务缴纳现钱或者金银,领到一张钞引,这钞引就相当于商品期货的凭证,然后凭钞引再到指定地点提取货物。有时朝廷财政紧张,也是通过多发钞引来给朝廷融资,由于多发了钞引,而实际又没有那么多的商品,所以民间就会留存过多的钞引,这样的钞引由于提不到货,很多人并将钞引转卖出去,由于钞引有朝廷背景,很多商人将钞引存储及买卖,为的就是遇到来年货物紧缺时涨价增值。

另外跟度牒类似的是度牒,也是朝廷财政紧张时的一种融资方式,度牒是僧尼,道士的身份证明,拥有官府颁发之度牒的出家人,才是合法的出家人。因为出家人拥有免征或减征赋税的经济特权,所以市场价值自然就高了,每当朝廷需要用钱时,经常往往会印制一批空名度牒(未登记出家人姓名的度牒),借以弥补财政赤字。有时朝廷采购日用品也用度牒支付给商人,商人再拿到市场上售卖度牒,这样度牒由于其高价值就有了其货币功能。

总而言之,榷货务的金融职能之一就是发行盐钞、茶引、矾引、香药钞、犀象引、空名度牒等有价证券,以及兑付便钱、交引等票据和发行纸币交子等。

另外就是内藏库是朝廷的战略储备库,皇室的日常用度取之内藏库,但这部分的支出只占很小比重,内藏库更重要的开支,乃是用于国家的公共事务,包括赞助军费、赞助朝廷采购、赞助国家福利、赞助官营企业等等,内藏库还掌握着朝廷铜钱货币的发行权。纸币与有价证券的发行机构是榷货务,铜钱的发行机构则是内藏库,全国各地各个铸钱监每岁年新铸造的铜钱名义上都要先存人内藏库(实际上各铸钱监的铜钱当然不可能全部运到京师,但名义上发行权归内藏库),再由内藏库拨给财政部门(户部)使用。此外,内藏库还掌管金银的储备,政府从坑冶课利所得的金银、商民人纳榷货务的金银、地方上供的金银,都要存入内藏库。户部获得内藏库划拨的金属货币(主要是铜钱)后,又通过朝廷采购、发放薪俸、赈灾等方式,将铜钱投放入市场,流布于天下。经过若干轮流通,一部分铜钱又通过政府税收、国家专卖、坊场买扑等方式,回流到朝廷手里。这些回流的铜钱,照例也要按定比例纳内藏库封桩,退出流通。从财政的角度来说,这是储备,从金融的角度来说,这又是平抑通货膨胀的货币流量控制。由于我国货币经济非常发达,商品经济十分繁华,这市场盛况很大程度上是朝廷通过投放货币到回笼货币的货币循环创造出来的。而在货币循环中,内藏库无疑充当了中心枢纽的角色。

这样就完整的形成了金融的闭环,要是朝廷发行的纸币过多,出现贬值的情况,榷货务就会发茶引、盐钞、空名度牒等有价证券来回收市场上的多余纸币,从而维护货币市场的稳定,不出现严重的贬值及引发通货膨胀,而要是榷货务所发的茶引等过多,也会引起茶引等贬值,然后便是内藏库会动用储备金来回收茶引等,以维护其市场稳定。皇上以上就是朝廷目前的金融机构及功能分析。

在惊讶王黼能将复杂而枯燥的金融概念的解释的这般易懂同时也在为大宋有这么先进的金融体系而感到自豪,有了这些基础大宋以后不雄起才是真的难,想到这里心中便大喜便对下面的王黼肯定道:王宰相辛苦了,这比内侍给朕讲解的通透多了,今日朕所得甚多,同时也辛苦诸位爱卿了。针对目前的朝廷财政紧张,望各位爱卿都回去好好思考下,如何在现有的金融体制下,进一步改制经济之策,以便让大宋经济更好更健康更稳定的发展,若有任何好的意见被采纳朕将有重赏。随着内侍的退潮声响起,众臣都行礼依次而出。


  (https://www.uuubqg.cc/44436_44436196/6849913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