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4章
秋收之前还能有一个月松快的时候,玉华就想着山里的好些药材不采,放在那里也是抛费了,怪可惜。
叶医生也经常看着山叹气,自己不能随便离开村子,村里的人又不懂中药知识,村里还缺医少药的。
玉华跟着叶医生学了俩月,也学到不少,就想把自己学到的教给村里的人,请示了叶医生,得到同意后就开始着手实施。
有些事村子里的人没看到好处的时候是不愿意相信的。
玉华带着玉山在山里跑了一天,弄了好些常见的药材,十分高调的送进了市里的收购站,又十分高调的在村里宣扬了一番这些药材买了多少钱,当晚就有人找上了李家。
玉华先是拿五做六的做了一番不情愿的样子,后来和马主任演了场戏才答应,在村小的教室里教大家怎么辨别药材。
玉华费这么大的劲也是想着,太容易得来的东西有些人不会珍惜,这种求了又求的拿着才会当回事。
果然晚上的村小被挤得满满登登,玉华还是费了不少功夫才挤了进去,村里能动的基本都到了,连知青也基本都到了,比开大会人到的还齐,钱的力量是强大的。
这些人基本都不识字,玉华每天晚上就教三种药材,还得拿着样本,保证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认上一圈才成,就这第二天才回来还有好些人弄错。
后来没办法,村里集中收,一起往收购站送,再按每家的交上了的数量给发钱。
一直忙碌到秋收的时候,村里的这波采药热才慢慢降了下来,现在是任何事都不能耽误了秋收。
市里的好多部门都分成不同的组,下乡帮助农村搞秋收。
村里的小学也放了秋收假,都是半大的孩子,很能帮些忙了。
玉华也上了将近两个月的五年级了,在学校里混的那叫个如鱼得水,十分享受这和平年代的小学生活,这才叫过日子。
秋收的时候玉华的大力气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
今年北河村的收成是周围村子最好的,本来就有卢教授的科学指导,还有玉华这个开了挂的时不时的说两句,自然在秋收的时候迎来个大丰收。
虽然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压弯了腰,但村子里人的嘴角都是上扬的。
连玉华都觉得累的秋收,更累的村里人本是没啥心情看热闹的,但还真出了个不得不看的热闹。
村里搬来了一家五口,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这家的男主人就厉害了,是之前村子附近山上寺庙的和尚。
这不轰动了整个村子。
老支书看着手里要求接受的文件也有点蒙,这和尚还俗了,还娶媳妇生娃了,也是人家都扛枪保家卫国了,就不是和尚了。
但这名字起的也太直接了就叫和上,是不是有点过于玩笑了。
高大健壮的和上看着老支书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也知道又是自己名字引起的误会,随即解释道:“支书叔,当年我们师兄弟几个下山,当兵登记的时候,正好赶上敌人袭击,到处都是忙乱乱的,这名字就是那时候起的。
等后来战事平稳些了,有人想帮我改了,可我想着我本来就是和尚,那群师兄弟就剩我自己了,这个名字就当是个念想,不能忘本不是,我就是个孤儿是寺庙养了我,我叫这个名字就是应该的。”
老支书叹了口气说:“你的那些师兄弟都不在了啊,那咱要不要给他们立个衣冠冢,咋的也得给他们留个窝啊。”
和上:“那倒不用,他们都在牺牲地方的烈士陵园里,都是群没家的人,能看着自己守护的地方就很好了。”
老支书:“行吧,你是要找个现成的房子,还是想自己建个房,现在这时候秋收,不管你是想建房还是咋的那是倒不出人手来,等秋收完才行。”
和上:“我们先找个地方住着,等秋收完了,再建房,我们现在也是咱北河村的人了,明个跟着一起下工就成。”
俩人商定了一番之后才一起出了村委办公室,和上摸着挂在村委的那口大钟久久失神。
晚上玉华回家之后听玉康说才知道,村里进了新人,至于是啥人那还真不感兴趣,都累成啥死样子了,哪还有心情关心别人。
秋收的时候,和家的消息玉华也听了一耳朵,不听不行周围的消息都是围着和家的。
说和家秋收后要起新房,和家人也跟着一起上工,从来没见过和家的大儿子,俩个女儿都上工,儿子却不上工,这家一看就是重男轻女的,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玉华是在秋收后才见到的和家人,还是传说中的和家大儿子和安。
现在秋收过后,好多人都上山想弄点山货,核桃榛子啥的,冬天给孩子当个零嘴。
玉华嫌弃他们手脚慢,玉山又被马主任叫走了,只能自己一个人上山。
翻了两座山之后,被玉华找到了一片榛子,摘的正起劲的时候,周围的植物给玉华发来了求救的信号。
这是有人遇到了危险,顺着信号的指示,玉华摸了过去。
这人受到惊吓还能这么好看,这是哪来的漂亮小弟弟,玉华差点没被眼前这个人的颜值影响了救人。
北河村是不是坐落在野猪窝附近,咋就这么多野猪呢,玉华直接跳了出来,挡在了男孩面前。
本来玉华还想在这漂亮男孩面前保持一下形象的,怎奈野猪不给机会,在两头大猪不断的冲击下,也顾不上什么形象不形象了。
玉华花了三分钟解决了两头猪,回头就见还坐在地上的男孩,直愣愣的看着自己。
“咳咳,你没事吧,受伤了么,能不能站起来?”
和安:“我叫和安,你叫什么名字,是北河村的人么?”
什么情况,这孩子是不是有啥问题。
孩子长得是挺漂亮,怎奈脑子不太好,可惜了了。
只得去把那两头猪归拢到一起,今天没带帮手得自己扛了,这还有个外人也不能弄回自己家,算了,刚秋收完就给村里的人补补吧。
玉华:“我要回村了,你能不能走,能就跟着我。”
和安见玉华不搭理自己,正不知道怎么开口呢,忙不得的应着:“我没受伤,我能跟着走,你到底叫啥名字?”
一直到村里,玉华就听这个孩子叭叭叭,嘴就没停过,把自己基本从记事到为咋搬到北河村的交代了个明白,要不是俩人被村民发现,围上来看野猪,都不知道他还能说多久。
也是奇怪,人一多,和安就闭了嘴,人家和他说话,他也不说,真是个奇怪的小孩。
这两头野猪可以说是引燃了北河村,老支书大手一挥,叫人支上大锅,直接把两头猪收拾干净了炖了,每家都领些回去,当是犒劳村民秋收的辛苦了,都沾沾荤腥。
当然头功玉华肯定是单独给块肉的,还得给记上工分。
晚上,李家多了几位上门感谢的客人,和家五口,整整齐齐的坐到了李家屋里。
那边和家两口子和李母互相捧着对方的子女说话,这头和安又开始喋喋不休的对着玉华讲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
和家俩姐妹就像见到鬼一样看着和安,还拉着父母一起看说个不停的哥哥。
和上和妻子尹文丽见到这样的儿子也吃惊不已,尹文丽甚至留了泪,知道在别人家哭不好,赶紧擦了泪,向李母道歉。
李母挥手表示不在意。
尹文丽可能是憋的狠了,有可能是找到了一个宣泄口,向李母诉说了很多。
和上自从扛上枪当上兵,那真是将生死置之度外,在师兄弟相继牺牲后,更是次次冲到第一线,可能是运气好,基本上没受过什么重伤。
在部队认识了战友的妹妹尹文丽,俩人组成了家庭,还有了三个孩子,本来好好的生活,在孩子慢慢的长大后发生了变化。
长子和安从小就长的漂亮,可随着孩子越大,发现问题越严重,这个孩子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不感兴趣,不在乎,甚至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回馈都少。
在求医问药的过程中,发现和安智商很高,学习能力极强,对书本上的知识具有常人所不能的理解能力,甚至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
有的医生说,这是病,还有的说这是智商高,情商低没什么大问题,只是得家里人多照顾。
本来自己家的孩子啥样,自己家人接受了也就好了,和上夫妻和两个女儿对这样的和安是接受良好的,照顾就照顾呗,再说和安又不是真傻,只是把心思都放在了书本上而已。
但周围的人却不这么想,关于和家的的各种议论声不断,甚至影响到了和上和尹文丽的工作,最后和上做出决定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决定就在寺庙附近的北河村定居下来。
和上是军官退伍,组织上是给安排工作的,在春市一个区派出所当副所长,周六日休息回家,今天也不知怎么的,和安自己就上了山,还好碰到了玉华,要不非得没命不可。
尹文丽说,和安从来没和人说过这么多的话,甚至从来没同人这么接近过,所以情绪才这么激动,甚至请求李母和玉华答应,让和安多多过来走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开窍了。
玉华这才知道,和安这小子就是传说中的天才,而且和安比自己还小两个月,对于这样一个漂亮的小弟弟,玉华当然是愿意照顾的,就是多看两眼也舒心啊。
自此,和安就成了玉华的小尾巴,基本从早跟到晚,恨不能住在玉华家。
(https://www.uuubqg.cc/42944_42944992/4034648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