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大明,我要逆天改命 > 第一百八十六章 美味

第一百八十六章 美味


总有一些官员,马屁是拍在了马脚上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聪明人,有时候聪明过头那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个混蛋丁怀甲,脑子是被驴踢了么。

你丁怀甲口无遮拦不带脑子,这就是你自己找死了。太子殿下好不容易来给万岁爷献美食,还是玉米。

你倒是好,大嘴巴嘟嘟的说这玉米是贱民果腹之物。你既得罪了崇祯,等于是在变相的骂崇祯是贱民。又得罪了太子。你的意思是,太子爷拿贱民吃的食物给皇帝了?

你难道忘了,那位口口声声五年可平辽的袁都督是怎么死的了么。丁怀甲啊丁怀甲,别以为你进了户部,掌管天下钱粮的户部就自以为自己懂得多了。

你认识玉米又怎样,做臣子的要处处谨小慎微。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你不懂么。

丁怀甲当然懂,只是他适才确实大脑走神了。在这紫禁城的皇宫里,突然见到这种稀罕的玉米,他忘了自己是谁了。

一言闯下大祸,崇祯铁青着脸:“来人,将丁怀甲拖将出去,重打二十大板!抄家,发配充军!”

丁怀甲一听,当即晕了过去。

就为一句话,抄家充军?

当然不单单是,崇祯又何尝不想拿这几个狗官祭天。可他最终听从了朱兴明的劝,暂时不要动这些官员。现在动了,可能会牵涉到根基。

如果非要动,至少也得等先把三大营整顿好了再说。使得京师成为铁桶江山,那个时候不怕流寇来攻,不怕建奴来犯的时候。在慢慢收拾这些官员也不迟,现在不行。

既然不行,就逼着他们捐款。而本来其实崇祯是窝着一肚子火的,正好这丁怀甲又自己作死的撞倒枪口上来,不拿你祭天拿谁去。

丁怀甲被拖出去的时候,几个臣子没有一个人敢发一言。大概他们也知道,不作不死,丁怀甲这是自己找死,怨不得别人。

更恼怒的是朱兴明,他本想给崇祯个惊喜。结果变成了噩梦,都怪丁怀甲这个王八蛋。

“父皇,莫要被这奸逆小人扰了兴致。这可不是什么贱民果腹之物,我大伯母吃过,赞不绝口。”

崇祯一愣,这才拿起一小块放在嘴里嚼了嚼,然后不知可否的“嗯”了一声。说不上多好吃,也说不上不好吃。对他来说,这不过是南方进宫来的一件稀罕物而已。

“父皇可知,此物从何而来?”

崇祯摇了摇头:“不会是福建送来的贡品吧。”

“不是,就是慈宁宫后花园,儿臣着人种出来的。”

崇祯大吃一惊,种出来在慈宁宫搞了块地,他是略有耳闻的。本来,他还想把这个逆子提到跟前臭骂一顿。

可仔细想想,慈宁宫是懿安皇后的寝宫。这事八成和皇嫂有关,想到这里,崇祯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一直以为,朱兴明不过小孩子心性的玩闹罢了。在紫禁城种粮食,似乎也算不得什么违禁。而且,历朝历代后宫都以在宫中桑蚕为美谈。只是崇祯怕耽误了朱兴明的课业,后来得知他不过是派了一个小太监管理种植,当下也没有再过问。至于种的什么,崇祯更是没有兴趣了。

此时崇祯却是被吓了一跳,玉米可是南方植物。怎么在北方的北京城,居然也能种植成功。

病急乱投医的崇祯,忍不住脱口而出:“产量如何,可否耐旱?”

说完,崇祯就有些后悔了。他不该如此急躁的,这怎么可能。即便是能在北京城种植,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朱纯臣等几个臣子也是暗暗摇头,万岁爷想高产作物,想的都要发疯了。

朱兴明没有回答,只是说道:“父皇,不如无事,咱们一同到慈宁宫后花园去看看便是。”

一听这个,臣子登时没了兴趣:“罢了,朕还有事。你送的点心很好,有心了。记得多温习功课,跪安吧。”

“父皇...”

崇祯摆了摆手,突然又意兴阑珊起来。所有人,就没有一个省心的。事事都要自己来操心,所有的麻烦所有的压力都自己一个人在抗。崇祯都快被压的喘不过气来了,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看着一旁的朱兴明,崇祯甚至于有些心疼起来。将来,大明这幅重担还是要你来抗的。做皇帝,真的未必是一件好事。

崇祯是听不进去自己的劝了,还好,大概是救了朱纯臣这个狗官一命的原因。这时候朱纯臣站出来,施礼道:“万岁爷,太子殿下能在这北京城种出这种玉米。想来北方或可能种亦未可知,不如万岁移驾慈宁宫,前往一观也无妨,这可是太子殿下的一番心意。”

没错啊,这可是你儿子,种了这几亩地就是为了让你看看呢。你不去,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看着朱兴明期盼的眼神,崇祯皇帝心中一动,他不忍在拂逆儿子的一片心意,点点头:“既如此,诸位爱卿,随朕一同前往吧。”

后宫,臣子们是不能随便前往的。即便是太医,也得有自己的规矩。还要宫人陪伴,方可入内。而且还是得在众目睽睽之下,给嫔妃们瞧病。

所以那些嫔妃和太医有染,和侍卫有一腿的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除非这嫔妃足够恩宠,权利足够大又另说。

既然有崇祯的旨意,后宫的嫔妃宫女们必须得暂避。然后,崇祯带着乾清宫的几个臣子,陪着朱兴明一起前往慈宁宫花园。

慈宁宫后花园并不大,约莫五六亩地吧。因为整个后花园也不过十余亩地,大部分都被开垦成了土地。

崇祯引着百官来的时候,着实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

崇祯并不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在做信王的时候,多多少少他还是对农作物有一些粗浅的了解的。但是眼前的这几亩地,种植的作物他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且不说高高的玉米杆,还有趴在地上的红薯、还有哪些一片片叶子锦簇在一起的花生,这些,都不是北京城周边种植的作物。

更重要的,这些作物长势之茂盛,令人匪夷所思。花生和红薯的产量不知道,因为都埋在土里。但这一片硕果累累的玉米,可是真真切切的展现在众人眼前的。

修长的玉米棒子,斜长在玉米杆上,似乎在炫耀着自己的产量,粗略估计,这一亩地的产量,足足顶上十亩的粟米。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这样的逆天产量,是闻所未闻的。而且玉米的口感,更为的美味。


  (https://www.uuubqg.cc/42507_42507260/4620067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