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破罐破摔
而且朱兴明弄来的,还不是万儿八千两的。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银两。
整个国库一年的税收,不过区区四百多万两的样子。就算是凭空变,也变不出来,除非...
崇祯皇帝着实被吃了一惊:“明日,谁会送三十万两银子过来?”
朱兴明脑海里飞速运转,正要组织语言怎么跟老爹解释。崇祯却立刻狐疑了起来,他上下打量着朱兴明:“皇儿,你不会又打你姥爷的主意了吧。”
终究是自己的儿子,崇祯其实还真是了解朱兴明的。这让朱兴明有些讶异,同时又有些忐忑起来:“是,是我姥爷说,明日送三十万两银子,给朝廷捐银助饷的。”
“胡闹,”崇祯一想便是儿子的损主意:“说,你姥爷又有什么把柄落你手里了。朕听说这西山玻璃厂刚有些盈利,你姥爷好不容易赚了点钱。你再把他给骗过来,以后这玻璃厂朕交给谁打理。”
崇祯是知道的,这玻璃厂朱兴明没有工夫管理。这臭小子一心忙着练兵,一心想马上征战,连辽东的建奴都不放在眼里。
这本是一件好消息,我大明本就是马背上得来的天下。儿子能有如此的血魄,崇祯其实内心甚是欣慰的。
盛世需要仁君,乱世就是需要能征善战统帅四方的皇帝。要么你有识人之能,用一些岳飞之类的猛将。
可岳飞是千年难出的良将,大明朝还没有这样的人才。即便是有,崇祯也不放心。如今儿子倒是能征善战的很,这让崇祯很是欣慰。
可西山玻璃厂总得有个人管理,自己一屁股的政务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西山交给谁,只有给周奎管理最合适。
若是交给外人,比如说西山玻璃厂的赵大头。他们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玻璃厂在他们手里永远不会发展壮大起来。
给周奎就不一样了,西山玻璃厂的利润是个自己的业绩挂钩的。利润越高自己分的钱越多,周奎自然会尽心尽力。
然而儿子定然是抓了周奎什么把柄,逼迫的又来捐钱。如此一来,周奎那里还有心思把精力放在玻璃厂上。
你坑人家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坑的时间长了,周奎终究就会发现,自己赚再多的钱也是给老朱家打工。赚来的钱,有时候还没等捂热乎就被明枪暗夺的要走了。
朱兴明无奈,只好和盘托出:“父皇,这事还真怨不得儿臣。我姥爷把个西山玻璃厂弄得乌烟瘴气,差点连工匠们的工钱都发不出来了。”
崇祯一怔,这才发现不对劲,忙问:“到底怎么回事?”
“我姥爷,是他恶意囤积玻璃,哄抬价格。父皇您是不知道,三尺见方的玻璃他敢卖三两银子,京城零售价更是到了五两之巨。大量的玻璃滞销,西山玻璃厂差点垮掉。”
这...
这一点倒是大出崇祯的意料之外,可仔细一想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周奎实在的抠门抠到了极点,这很像是他干出来的事。玻璃宁可砸在自己手里,就是不肯降价销售。
这次崇祯也不禁叹道:“三两银子,着实过分了些。”
“岂止是过分,父皇,西山万不能再交给我姥爷处理。儿臣斗胆,已经告知了赵大头,即日起所有的玻璃一概按照五十文,且永不涨价。”
崇祯一惊:“永不涨价?那,可有利润。”
朱兴明微微一笑:“依旧有大半的毛利,且西山囤货已被一抢而空。订单,亦是到了半年之后。”
崇祯倒吸一口凉气,儿子竟然还是一块经商的料。只是,这小子小小年纪不能过于放纵,终究是要时不常的敲打一下。
“哼,即便如此,你也不能逼迫你姥爷捐出三十万两。朕问你,你干什么了。”
这种事,终究是瞒不过崇祯的。尤其是你把周奎弄到了诏狱一事,锦衣卫肯定有人告诉崇祯。
虽然朱兴明身为锦衣卫副指挥使,实际执掌锦衣卫。可毕竟锦衣卫是属于崇祯的,他们是忠于崇祯皇帝的多,而非都忠于朱兴明。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放心把锦衣卫交给儿子处理的原因之一,其实朱兴明自从有了虎贲军之后,并不太喜欢动用锦衣卫。就是因为,这锦衣卫中很多都是崇祯的死忠。朱兴明办一些事的时候,总是顾虑太多。
“儿臣把姥爷关进了诏狱一日。”
“什么,你这个逆子!”崇祯怒而拍案而起:“你姥爷何罪之有 ?”
朱兴明凛然不惧:“私吞军粮,其心可诛!”
崇祯脑袋‘嗡’的一声,私吞军粮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当下朱兴明也丝毫不隐瞒,一五一十的都告诉了崇祯。崇祯脸色铁青,现在他对周奎不再是感到愧疚,而是愤怒了。
“父皇,此事已经过去了。且我姥爷这些年贪来的银子基本悉数上缴了国库,若是父皇依旧想治罪,恐也与咱们皇家脸面无光。父皇,此事您权当不知,交给儿臣来处置吧。”
崇祯死死的捏着拳头,一拳砸在了桌子上。他不是恨周奎,而是恨大明所有的官员:“这官场竟然如此的不堪么,军粮他们都敢私吞。这是查出来的,那些没查出来的呢,这些官员,到底贪了多少...”
贪了多少,朱兴明也没有个具体的数目。他唯有沉默,这种事他也不好说。毕竟,查抄范永斗自己可是吞了一千万,真要是查出来,自己周奎的下场好不到那里去。
半响,朱兴明才叹道:“父皇,凡事不能以偏概全。有时候,或许也是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我姥爷,是有功于朝廷的。”
这一点就足够了,目前来说周奎确实是有功劳的。没有他捐的那些钱,辽东怕早就乱了套了。
崇祯轻轻的闭上眼睛,疲惫的叹道:“国丈一案朕可以不追究,蒲玉泉,极刑。”
蒲玉泉这老东西死有余辜,这一点朱兴明深为赞同的。只要周奎这案子能结了,崇祯不治罪便好。
第二日,周奎果真上书,说是再为朝廷捐出家产三十万两。崇祯内心恨恨不已,还是表面上赞赏了国丈的大公无私。搞得一众文武百官都下不来台,国丈财大气粗的又捐款,这不是打我们的脸么。
崇祯也没给百官好脸子看,许多朝官因此恨上了周奎这个倒霉蛋。
周奎对此已经免疫了,无所谓了,谁让我是天生的背锅侠呢。恨就恨吧,周奎已经破罐破摔。
(https://www.uuubqg.cc/42507_42507260/4620044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