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苏辙和张怀民也来了
就看到大厅里多了好几个陌生的面孔。
具体来讲是三个,都穿着宋代的官服,年纪都和章惇差不多。
其中一个,被小朋友们推到章惇跟前。
“黑胖叔叔,不用把他们关到一起啦,让他们握握手就好!”
“苏轼叔叔,你要和章惇叔叔和好的啊,你们不能吵架了啊。”
“你们本来就是好朋友的啊,好朋友就要握握手!”
“握握手,握握手!”
“抱一个,抱一个!”
“抱一个,抱一个!”
“抱一个,抱一个!”
……
沈大勇听到小孩子们这些话,才知道来的三个穿着宋朝官府里,其中一个是苏轼。
就是那个被孩子们推到章惇跟前的。
此时,苏轼和章惇面对面站着,俩人都显得很不自在,也没人先迈出第一步去握握手,更别提什么抱一个呢。
这俩人,一个是新党领袖,一个是旧党嘴炮。
政见上是对立的。
可俩人,也曾是昔日好友。
想当初,身为同榜进士的俩人也曾相约出游,纵情山水。
二人还曾经到一个叫仙游潭的地方,看到一座独木桥。
苏轼害怕不敢上前,章惇推着他走过去,苏轼也给了章惇足够的信任。
还有一次,俩人同游到一处悬崖峭壁。
章惇抓着书上的藤蔓荡到峭壁前,用毛笔在峭壁上写下“章惇苏轼同游”。
……
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回忆起来俩人有不少共同的美好回忆。
却因为后来的立场问题,俩人站在了对立面上。
不过,章惇也并没有忘记昔日的情谊。
赵顼为了打击旧党,也为了回收皇权,弄了一个乌台诗案打压一批旧党要员,其中包括苏轼。
苏轼这时候又露出了嘴炮的本质。
原本被贬了就被贬了,皇帝的态度也已经很明确了,不可更改,他收拾收拾到流放地就算了。
结果他非得嘴炮,写诗文大肆辱骂,为自己伸冤,因此险些被新党拿来当罪证把他恁死。
还是新党领袖章惇花了功夫把他保下来,才让苏轼留了一条小命,前往黄州,才有了他后来折磨张怀民的生活。
和苏轼一个没啥杀伤力,只会骂的嘴炮不同。
章惇政治手段很狠辣,对政敌的打压很是极端,可他还是保住了苏轼。
俩人的情谊可见一斑。
真闹得反目成仇,着实可惜。
“抱一个!抱一个!抱一个!”
“快点抱一个呀!快点快点!”
……
见章惇和苏轼都尴尬地站在对方跟前就是不愿意伸手抱对方,孩子们都急坏了,连忙催促。
“爹爹,让他们抱抱和好好不好呀?”小赵煦见章惇和苏轼就是不听同学们的,就拉了拉赵顼的衣袖。
赵顼也是有些不理解啊,为什么和好就得要抱抱。
这就是沈老师这年代的礼仪?
大宋可没有这样的礼仪。
可现在儿子和其他孩子都这么期待章惇和苏轼抱抱,他也只好入乡随俗。
“章惇,苏轼,你俩抱一个。”赵顼开口了。
苏轼和章惇听到官家都开口了,那还能怎么办啊……
他们还能忤逆了皇帝不成?
没办法,皇命难违。
苏轼和章惇再不情不愿,也只好伸手抱住了对方。
“不许松开,要抱五分钟!”赵顼又开口说道,都是为了满足小朋友们的要求。
章惇和苏轼刚想松开对方,听到赵顼这么说,又只好抱着。
这时候,另一个也穿着宋朝官服的男人打着哈欠开口了。
“苏子瞻,你抱了章惇,今晚就不能再来找我了啊,我要睡觉。”
“啊呼……”
男人说完,又打了几个呵欠。
不用想就知道了啊。
这台词,加上他眼睛底下那两个黑眼圈,一看就是总被苏轼半夜叫醒的张怀民。
这……张怀民和苏轼都来了?
高太后之前不是说要贬俩人到儋州的吗?
那第三个陌生的大宋面孔又是谁?
“对,对!就这样!好朋友抱抱!”
“抱够五分钟哦!抱够了你俩就和好了哦!”
“好朋友一起走哦!”
……
就在沈大勇很疑惑的时候,孩子们见到章惇和苏轼抱抱了,也别开心。
“那是……”沈大勇不管孩子们,就指着那第三个陌生面孔问刚好经过他身边的赵光义。
“苏辙。”
“啊……”
苏轼,苏辙和张怀民,都来了啊。
“怎么来了这么多元丰时空的,而且苏轼苏辙张怀民不是都被贬了吗?”
沈大勇问到这里,都忍不住笑了笑。
被贬被贬被贬,苏轼一生都摆脱不了的两个字啊。
“我和我二哥让顼哥儿将他们兄弟俩,还有张怀民都召回京了。
这不是,本来顼哥儿就难,旧党势力庞大,就想给新党增加一些力量嘛。
所以我俩就让滔滔和顼哥儿把苏家俩兄弟和张怀民都找来。
我和我二哥劝了他俩,现在苏轼和张怀民也是新党了。
你们的那位伟人不是说了,为了朝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积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嘛。
那苏轼和张怀民也可以团结。”
“行……吧。”沈大勇点点头。
就想,苏轼那嘴炮……
苏轼是个旧党没错。
可在党争无比激烈的北宋,两派之间都使出浑身手段去迫害,去折腾政敌的时候。
他一个旧党,从未用过任何阴狠手段去对付过政敌,就是一个毫无杀伤力的嘴炮。
赵顼想回收皇权做点动静给新党看,又因为皇权旁落,君权落在文官士大夫手上,不敢对根基深的旧党下手,就选了苏轼这么个软柿子捏一捏,反复捏……
他们现在把苏轼这嘴炮团结起来,能有多大用处啊……
苏轼就是个战五渣嘴炮罢了,对新党从未造成任何危险,只会害自己被贬。
虽然舆论战也是党争的一大战场,可苏轼他也不搞什么舆论战啊。
这嘴炮只会骂朝廷,加速自己被贬的进度。
赵光义看着沈大勇的神情,猜到沈大勇在想什么了,就笑了笑。
“变法,就是要让利于民,不只是解决掉旧党那么简单,还得带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行。
苏轼在这点上很有天赋,他被贬儋州后,理解了新党了,带着老百姓休养生息发展生产,老百姓都很喜欢他。
他斗争的手段不行,但是带领百姓搞生产,还是有一套的。”
“也有道理啊。”沈大勇点点头。
“不过怎么元丰年间来了三个人啊……”
(https://www.uuubqg.cc/42504_42504209/2658337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