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是马谡,人在街亭 > 第330章 吴军再出幺蛾子

第330章 吴军再出幺蛾子


  就在丞相率军南下之际,曹魏的使者也是拍马赶到了东吴都城——建业。
  是的,因为荆州之行的再度失败,吴王孙权已经将自己手里最后的一点底牌和威信给消耗干净了。
  因此,迁都的事宜自然是不了了之。
  而且因为武昌城就在发生大战的江夏郡内,心有余悸的孙权甚至不敢继续待在武昌,直接便是回了建业。
  这倒也算是省去了魏国来使的诸多麻烦。
  只是,回到了建业的孙权,仿佛灵魂已经被抽干,根本无心政事。
  朝堂诸事顺理成章地落入了陆逊和一众吴郡世家门阀的手中。
  也正是因为孙权的彻底摆烂,倒是让原本一体的吴郡世家渐渐产生了内斗的迹象。
  无他,陆逊可并不是能够与人分享权力的存在。
  之前因为孙权的打压,陆逊不得不与吴郡世家们“同仇敌忾”,而如今孙权彻底放权,陆逊又在回程之战中立下了大功,几乎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陆逊自然是想要将军中说一不二的状态延续到朝堂,而已经被打压了两年之久的吴郡世家,也迫切地想要趁着孙权让权的时间,恢复以往的荣光。
  可权利就那么多,两边都想要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和权柄,自然而然地,冲突几乎无可避免。
  好在,还有诸葛瑾、潘璋等属于孙权一系的朝臣们存在,时时充当着“润滑剂”的作用,倒是让吴国的朝堂达成了一种诡异的平衡。
  只是,这略带诡异的平衡,却是随着魏使的到来,而被打破。
  无他,陆逊与吴郡世家之间的意见再度相左,而且是那种不可调和的存在。
  很显然,才刚刚复苏的吴郡世家们,迫切地需要伸展手脚,在向东吴百姓们展示实力的同时,更要占据和攫取更多的权利。
  甚至,不少吴郡世家们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吴军之中。而配合魏国,以大军重夺荆南三郡,就是最好的办法。
  这样的想法自然是遭到了陆逊的强烈反对。
  之所以陆逊的反应如此猛烈,倒也不仅仅是陆逊并不看好魏吴联合,更多的,陆逊也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一旦开战,也就给而来吴郡的世家们再度向军中伸手的机会。
  虽然陆逊并没有听过“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至理名言,但陆逊却也早已经将军队视为了自己的禁脔。
  尤其在陆逊成功带回大军之后,其在军中的声望已经直逼当年赢下赤壁之战的周瑜周大都督。
  陆逊根本不可能将军队这块自己的自留地,让给所有的吴郡世家们集体开垦。
  自然,陆逊对魏使的态度便是拒绝。
  而从吴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两者还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存在。
  若是按照陆逊的想法,拒绝魏军的邀请,那么,在没有得到吴军认可或者说吴军自己没有调离的情况下,魏国也根本不敢抽调扬州方向的兵力;
  幽州方向,曹魏也更没法抽调。
  换言之,魏国即将失去几乎所有增援的可能。如此一来,魏国的失败几乎就成了必然。
  而一旦魏国失败,汉国不仅将恢复先秦故土,更是拥有着荆州这块到哪都快的跳板。
  可以说,一旦失去这次的机会,大汉的强大将成为必然,而且依托特殊的地形优势,单挑魏国也不再是什么难事,甚至一边拖住吴军,一边打击魏军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这样的话,原本的三足鼎立,就要变成两强独立了,而作为最为弱小的吴国也将彻底地沦为了陪衬。
  而若是按照一众世家的想法,再度与魏军结盟,背刺汉军。
  且不说成功的几率有多少,单单是这再度的背刺,就着实是有些太过难为情了。
  要知道,吴军之所以还能全须全尾地回到江东,可少不了马谡的汉军的帮忙。
  若非马谡的汉军在襄阳城将魏军的后路给断了,即便吴军最终能够突围,恐怕也得再付出数万大军的代价。
  如今才从魏军的包围中逃出,就又与魏军勾搭到一起,反而要背刺救援自己的汉军。
  这到哪里,都是件相当丢人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经历过建安二十四年的汉军,怎么可能再重复重演当年的悲剧。
  很显然,背刺汉军,不仅要背负骂名,成功的几率却还很低。
  就这,还得防着一手魏军的背刺——万一荆南拿下了,魏军又翻脸怎么办?那样的情况下,汉军是不可能再对吴军有任何的支援。
  如此,极大概率下,即便吴军冒天下之大不韪行事,也极有可能为魏军做嫁衣。
  基于以上的考虑,本该充当润滑剂的诸葛瑾和朱然等人,一时之间也是没了主意,只能是将情况汇报给了宫内的孙权。
  却没想到,孙权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一改以往的懒散模样,只在两个时辰后,便是召见了魏国的使者。
  而听到了吴王召见魏使的陆逊,悬着的心也终究是死了。
  以陆逊对孙权的了解,这看似只是正常接待的行为,实际上表明的,却是孙权已经在心底里同意了魏国所请。
  否则,孙权根本不会理会魏国使者,也更不会摒弃掉所有人,与魏国使者见面。
  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锻炼,陆逊的确是对孙权有着更深刻的了解,而孙权也的确是想要答应魏国所请,再度背刺汉军。
  至于原因嘛,很简单,此时的孙权唯一所想的,就是凭借着再度的战争,找回丢失的尊严与信心。
  这俨然是一种不管不顾的赌徒心态。
  事实也正如陆逊所预料的那般,在见过了魏国使者之后不久,孙权便是将一众的朝臣唤入了王宫之中。
  随即,孙权也是当着众人的面,宣布了与魏国联盟的决定。
  而从始至终,孙权都没有要跟陆逊这个名义上的二把手商议一番的想法。
  这也着实让陆逊颇为丧气:原来从始至终,自己都只是一个工具人而已。哪怕自己才刚刚“力挽狂澜”将吴王和一众的大军救回吴境。
  唯一值得陆逊稍作庆幸的是,孙权虽然没有将陆逊拉去商议,却也没有提前与吴郡其他的世家们进行沟通。
  毕竟在听到孙权当众宣布决定的时候,吴郡的世家家主们也是同样的震惊。
  当然,在短暂的震惊之后,与陆逊不同的是,吴郡的世家们却是纷纷狂喜了起来。
  从这一点来看,陆逊也是得出了结论:孙权并不是针对自己,而是将所有人都看成了是他的棋子和附庸,都会无条件的同意他、支持他。
  也不知道孙权是什么时候起,政治智慧下降成了如此地步。
  而陆逊也在此时,有些迟疑了起来,这样的王上,不仅军事上一塌糊涂,政治上也变得幼稚而跋扈起来的王上,真的还值得自己的追随吗?
  这边陆逊还在想着今后要如何面对吴王孙权。
  那边的孙权却是已经与众将说起了建安二十四年,吕蒙和陆逊一起白衣渡江,占据江夏的故事。
  不用问,孙权也是想要复刻建安二十四年的故事。
  你别说,在曾经的胜利加持下,不少的吴将们也是心动了起来。
  事已至此,陆逊也明白了,他已经无力阻止些什么了。
  随即陆逊也是暗暗在心中摒弃掉所有的杂念,开始筹算此战的胜机。
  不管怎样,汉军在荆南区域的兵力只有寥寥数千人而已,己方若是抽调扬州方向大军,依旧能够形成一支十余万兵力的大军。
  十万大军对数千守军,优势当然在我。
  可是,江陵城,真的有那么好打吗?
  好不好打,朱然已经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过天下人,身为吴郡大都督的陆逊自然也知道。
  虽然那一战中,还有诸葛瑾、孙盛等人的参与,但以朱然之能都能坚守住城池,也足见到江陵城的坚固程度。
  尤其,如今的吴军跟当年的吴军可是有着天壤之别。
  单单说这士气问题,就根本不在一个维度,还有士兵疲惫的问题,以及攻城器械供应的问题。
  显然,此时的吴军根本不适合进攻,更不适合去进攻一座坚城,甚至,就连战斗的号角声都不应该响起。
  思来想去,陆逊的心中终于是有了答案:此战,吴军凶多吉少。
  抬头看看众人,却不知从何时开始,现场的气氛已经变得如此的融洽,甚至众将都已经开始商量着在闪击江陵之后,是该继续向夷道进发,还是北上与襄阳的魏军汇合。
  很显然,众将已经被拿下江陵,恢复故土的希望所裹挟,再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样的情况下,陆逊再据理力争,也只会以失败告终,甚至“众叛亲离”也不是不可能。
  当即,陆逊也是选择了明哲保身,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陷入的了起来。
  许久之后,陆逊才被一声“大都督”唤醒了过来。
  回过神,向吴王的方向看去,果然,吴王正一脸殷切地望向自己,陆逊当即也是装作受宠若惊的模样抱拳而道:“末将在。”
  “不知大都督以为寡人之决议如何啊?”吴王孙权也是一脸笑意地看着陆逊问道,就仿佛根本不知道陆逊是反对出战的那一派。
  孙权都已经用了“决议”二字了,哪里还是征求自己的意见。
  当即,陆逊也是微微躬身道:“王上既已决断,末将并无异议。”
  行嘛,你用身份来压我,我的确毫无办法,但惹不起,我可以躲得起。
  还不待孙权想要让陆逊领兵的话语说出口,陆逊便是先发制人,道:“不过,可惜,末将于归程途中偶感风寒,此刻却是浑身乏力,还请王上允臣暂时告退,以调养身体。”
  一句话,瞬间让本是一片祥和的议事厅变得乌云密布了起来。
  这前两日还在与吴郡世家们争权夺利呢,这会儿就浑身乏力了?
  这借口着实是不太怎样。
  所有人也都清楚,这就是陆逊的托辞,不愿带兵前去的托辞。
  原本还一脸和煦模样的孙权顿时也是阴沉下了脸庞,问道:“大都督真是因为感染风寒才要退席的吗?”
  没办法,如今吴军之中,能够挑起这副重担的,还真就没有几人。
  而陆逊无疑是其中最合适的人选,尤其是在江夏一战之后,孙权对于陆逊的能力也是更加地欣赏了起来。
  孙权也知道,想要赢下此战,陆逊依旧是最佳的人选。
  只可惜,此时的孙权已经被利益给冲昏了头脑,虽然欣赏陆逊的军事才能,可嘴上说出的话,却依旧冰冷无比,甚至是有些咄咄逼人。
  对此,陆逊也是按捺住心中的不爽,当即答道:“确为风寒所侵。”
  一边说着,陆逊还假模假样地咳嗽了两声,这才接着说道:“还请王上原宥。”
  说罢,陆逊又是对着孙权一揖到底。
  可以说,为了躲避掉这次的无妄之灾,陆逊已经将自己的姿态放到了最低。
  见状,孙权还真的就没法再多说什么,当即也是摆摆手,有些不耐烦道:“如此,大都督便且先行休息去吧。”
  “遵命,多谢我王。”虽然孙权足够的无礼,但陆逊却是依旧保持着该有的风度。
  如此一来,即便众人都知道陆逊是因为反对王上的决议而选择离开,却也不能再说陆逊什么了。
  而在答谢完了孙权的放手之后,陆逊也是立即转身,快步便向着殿外离去,就仿佛再晚走一步,就会被什么吞噬一般。
  也正是因为陆逊着如临大敌一般的逃离,倒是让少数的吴军将领们略略清醒了过来。
  攻打江陵城的政治和军事上的难度,也重新被不少吴军将领们重新提及,毕竟这次,他们可没有糜芳这样的内应在。
  只可惜,双拳难敌四手,更别说在场的诸多将领、家主,甚至是裁判孙权,都已经冲昏了头脑,再多的言语与提醒也根本无用。
  于是,仅有的几个还算头脑清楚的将领,也是选择闭嘴而明哲保身了起来。
  随着反对声的消失,在陆逊离开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孙权或者说吴国朝堂,便是终于集体通过了以双朱(朱然、朱桓)为首的两路大军,准备向荆南进军的决议。
  至此,整个三国战场形势,也随着吴军的再度加入变得更加的扑朔迷离了起来......


  (https://www.uuubqg.cc/42428_42428157/2479462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