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是马谡,人在街亭 > 第374章 内遇瓶颈即外扩

第374章 内遇瓶颈即外扩


  一场又一场的科举在全长安百姓的见证下,终于是落下了帷幕。
  随之而来的派官选任也是将这次的科举推上了另一个高度。
  人们这才恍然意识到,原来不靠世家老爷们的察举,他们也是有办法出人头地的。
  很快,这一惊人的发现也是乘着翅膀在整个华夏大地上蔓延了开来。
  紧接着,在通往大汉,通往长安的道路上,几乎时时、处处都是文人士子的身影。
  尤其是长安的招贤馆内,前面这波已经被选拔任用的考生们还没离开呢,那边新的一批士子又乌央乌央地进来了。
  没办法,在哪朝哪代从来都不缺落魄的士子和怀才不遇的文人。
  尤其在这门阀世家当道的年代。
  好在是马谡早有先见之明,一开始就把这招贤馆建得宽广无比,就算是人数多上两三倍,招贤馆也完全容纳得下。
  要是真到了招贤馆都已经容纳不下之时,也就该是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而随着一批批的科举士子被充实到大汉的一线,大汉的四州之地也是逐渐被激发出潜力。
  当然,不可避免的是,这股新生的力量也在时间过程中开始与当权的世家门阀之间产生了龃龉、矛盾、甚至是冲突。
  好在的是,如今的大汉还处于上升期,发展中的问题总是容易被掩盖的。
  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不过短短三年的时间,大汉的政坛便逐渐由蓝海变成了红海,好在有丞相的保驾擎天,这才让刚刚诞生的士人阶级不至于被门阀世家扼杀在摇篮之中。
  与此同时,丞相也是干脆地将科举制度纳入了国策之中。
  至此,士人阶级总算是名正言顺地以集体的形象登上了历史和政治的舞台,而科举再不是招贤馆的一次考核,而是大汉选人用人的另一条腿。
  虽然,这个阶级还很弱小;虽然这条腿也并不十分粗壮。
  但很明显,这道新生力量正以飞快的速度茁壮成长,而新生势必战胜旧有,这是历史的必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
  当然了,为了给新生力量争取时间,也为了给士人阶层的发展提供营养,更为了转移日益严重的内部矛盾,在公元234年,科举正式成为国策的第二年,大汉高层也是终于开始酝酿对外战争。
  应该说,经过了近四年的发展,大汉也的确到了该动一动的时候了。
  内部的政治诉求自不必多说,即便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大汉也的确需要动一动了:
  经过数年的扩军,虽然都只是小幅度的扩充,但时至今日,大汉麾下带甲之士也已经有了足足二十五万之多。
  这已经是丞相第一次北伐时候总兵力的两倍半了。
  虽然如今的地盘不止当年的两倍半,但你要知道,大汉的地盘之中有一大块乃是贫瘠的凉州。
  若是将凉州抛除掉,其实大汉的地盘也就差不多是当年的两倍半左右。
  换言之,二十五万大军几乎已经是大汉在现有土地和人口之下,所能拥有兵力的上限了。
  更别说,这二十五万大军之中还有着五千重骑兵和一万轻骑兵这样的吞金兽。
  要知道,仅仅是那五千重骑兵的消耗甚至抵得上四、五万普通部卒的消耗了。
  得亏大汉还有着纸张和酒水生意的不断输血,倒是不至于令大汉出现穷兵黩武的情况。
  按照丞相的估算,在不影响国家发展的基础上,大汉的兵力已经到了瓶颈。
  既然到了瓶颈,最好的打破瓶颈的办法,当然就是发动战争。
  而除了内部的因素之外,外部的风云变幻也迫使着大汉必须行动起来了。
  是的,就在大汉忙着科举和扩军的同时,魏国也已经将它的秘密武器——“虎豹骑”编练完毕。
  即便大汉不动作,曹魏也必然有所动作。
  与其让魏军来选择战场,不如大汉主动把握主动权,至少也可以将战火引导到魏国境内,从而减少对自家经济的影响。
  当然,除了以上的客观条件之外,从丞相的角度,却也有不得不发的原因。
  无他,随着时间的推移,丞相的身子虽然没有如同历史上那般积劳成疾,却也已经日渐消瘦了起来。
  为了能给刘禅和马谡留下一个尽可能完整的大汉,也为了能亲眼看到大汉一统的模样,丞相也必须开始谋划起来了。
  就这样,在内外形势的交迫下,对外征战这一议题自然而然地被摆到了朝议之上。
  是的,这一关键性的议题不再是在丞相府邸讨论,而是被丞相放到了朝议之上。
  其用意自然不言而喻,虽说此刻家国未复,还不到还政于刘禅的时候,但丞相也是有意识地让刘禅更多的参与到政事之中。
  当然了,这么大的事情,保密性还是很重要的。说是朝议,实际上就是在把丞相府的议事厅搬到了刘禅的议政殿内,至于参加的人员,其实还是蜀汉朝堂的那些真正的大佬们。
  同时,丞相所的议题却也已经不再是北伐,而是对外征战!这显然是丞相的有意为之。
  这其中固然有地理变化的因素在,毕竟此刻的大汉已经占领了雍州长安,东征显然要比北伐更加合适。
  但在另一方面,丞相有意模糊方位的概念,也是在变相告诉所有人,大汉的对手已经不仅仅是曹魏了。
  简单来说,丞相就是在告诉所有人:大汉要一统,东吴也在进攻的范围之内。
  而有了丞相的暗示之后,所有人也都明白了,这一次的战争已经不是荆南的小打小闹,而是要奠定大汉胜局的决定性战争。
  不由得,众人也是摩拳擦掌了起来。
  就在一众人兴奋不已之时,马谡的心中却是颇为的纠结。
  倒不是因为大汉没有准备好,只是按照历史,丞相就是在今年十月陨落在五丈原的。
  虽然因为自己的到来,加之纸张的帮助以及连年的胜利,丞相的劳累程度远没有历史上那般辛苦。
  但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若是有可能,马谡当然更愿意让丞相守在长安,至少安然渡过这劳什子的十月初八再说啊!
  可问题是,这理由根本没法跟丞相说啊!
  反倒是丞相提出开战的理由,却是十分的具有说服力。
  甚至就连马谡自己都已经被丞相给说服了,朝臣们就更不会有什么意见了,这让马谡还怎么谈延后开战的事情。
  不过想想曹魏那边曹真和曹休这两个本该早就去世之人,直到去年才依次离世,而子龙将军如今也还是生龙活虎的模样,马谡也愿意相信是自己多虑了。
  当即,扔掉了脑海中那些不该有的糟乱想法,马谡随即也是加入到了热烈的讨论之中。
  正如马谡所预料的那般,面对丞相的提议,朝堂上下,几乎没有一个不同意的。
  转瞬之间,朝议便是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要怎么打!
  随着丞相的话语落下,殿内却是短暂地出现了一阵沉寂。
  倒不是众将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事实上,随着大汉迁都之后,这个问题都一直是所有汉军将领们心头最为热切的话题。
  甚至,不少的将领私底下都没少与部下及好友一起讨论过。
  可问题是,这抛砖引玉之人,却着实是不好当啊!
  毕竟说好了还行,说不好,可是要大大丢脸的。
  若仅仅是丢脸倒也无关紧要,最怕的是,因此而丢掉了此次出征的机会啊。毕竟,两个相同资历能力的人,是谁都更愿意带着那个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吧。
  眼看着众人哑火,马谡也是准备站了出来述说他的想法。
  只是,还不待马谡挪动脚步呢,一个爽朗的声音便是响彻在朝堂之上。
  “陛下,丞相,老臣愿先抛砖引玉。”
  话音落下,众人也是循声看去。
  却见一袭白衣,一头银发的老叟,正一脸精神矍铄地站在通道之中。
  不是赵云赵老将军更是何人。
  是的,本应驻守在襄阳的赵云也被丞相调回了长安。
  自然,在襄阳那边,丞相也已经做好了安排,已经结束了荆南战事的关兴,已经回到了襄阳,负责担当驻守襄阳的任务。
  而在此刻的朝议中,由赵老将军来抛砖引玉,显然是要比马谡更加合适。
  要知道,如今的马谡,已经不是当日的马参军,而是大汉的后将军,当之无愧的军方第二人。
  很多时候,马谡的想法与意志,几乎就代表着丞相和汉军的想法与意志。
  反倒是赵云赵老将军,既不怕丢了面子,也更不怕丢了出征的机会,还没有太多的负担,简直是抛砖引玉的最佳人选,甚至满朝的文武都没赵老将军更加合适的。
  这或许也是丞相不远千里也要将赵云给调回长安的原因之一。
  “赵将军请说。”还不待丞相答话呢,上首的刘禅便已经开口了。
  闻言,丞相也是乐得微微点头。
  当即,赵云也是抱拳而立,道:“如今我军据函谷之固,雍州已成铁桶之势,虽以曹魏之强,难于进攻也。唯荆州之地,虽经累年吞并荆南所部,却仍处四战之地也。
  北面,曹魏随时可自樊城起兵南下,东面吴军可自江夏起军向西,两军夹击之下,我襄阳城难于招架。
  而我汉军主力,具在关中,欲要援荆,需要自上庸而入,非月余不可至也。
  因此,荆州,实乃我军之破绽所在。”
  闻言,众将也是纷纷点头。
  “子龙意欲如何破之?”丞相随即也是问道。
  “末将以为,可令少量兵力军屯函谷,以据曹魏之西进;以主力而至于荆州。”赵云随即也是继续说道:“仍旧以少量兵力据守襄阳,以绝魏军之南下,而以主力大军东出,攻江夏而入扬州,席卷江东,攻略吴境。
  则江南半壁江山尽归于我手,可与曹魏隔河而相对。待来年,函谷、荆、扬三路齐发,一战可定天下也。”
  应该说,赵云的战略还是很有想象力的。
  先弱后强,也是一贯的作战思路。
  当然,这个战略最大的好处,便在于避免了在与曹魏的交战过程中,东吴再度背刺的可能性。
  只此一点,就很具有诱惑力。
  而更重要的是,赵云此战的方略可谓是很对荆州派和元从派系的胃口。
  元从派自不必多说,仅仅拿回了荆州可不算给先帝和关将军报仇了,只有把东吴彻底掀了,才算是给先帝和关将军稍稍报仇雪恨了。
  至于荆州派,因为赵云是要从东向西打,势必要以荆州为基板。
  如此一来,大汉大量的物资势必要向荆州倾斜,这对于自己的家乡荆州的发展,显然是极其有利的。
  自然,荆州派与元从系对赵云的提议也是赞赏有加。
  不过,既然有人赞赏,就势必有反对的。
  而这其中,既有站在派系利益上考虑的,但更多的却是站在了战事的角度上来反对的。
  “赵老将军。”微微躬身间,吴懿也是不出意外地站了出来,道:“若是陆地决战,下官绝对相信,吴军绝非我军对手,可若是进攻江夏,势必要正面面对吴军水军,我军是否已经准备妥当了?此不可不察也。”
  “然也。”一旁的吴班也是立即出声道:“据下官所察,近年来,吴军几乎全部重心都在江夏,光是江夏之水师,人数便恐在五万上下,加之步卒,其兵力更在十万以上。而我军近年所扩充军队,水军不过堪堪万人而已,此自保有余而进取不足也。强行开战,恐步赤壁之后尘也。”
  “昔日之赤壁,曹操由北而向南,而如今之江夏,我军由西而向东,此不可同日而语也。”眼见着赵云被围攻,当即便有元从一系之人出面反驳道。
  “有何不同?同样的水军羸弱,同样的长江天险,若说不同,或许我军兵力不足当年曹军之泰半,才是最不同之处吧。”吴懿当即也是再度反驳道。
  闻言,元从与荆州一系之人刚想要再度反驳,却是被丞相给止住了......


  (https://www.uuubqg.cc/42428_42428157/2479458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