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马谡离后的朝堂
甚至就算是马谡所寄予厚望科举,如今也根本不是施行的时候。
除非是马谡准备跟大汉抢人才,否则,以现在交州的人才储备,能有足够的识字之人就算不错了。
邓艾,终究只是一个异数。而且,能有一个邓艾,马谡就该知足了才对。
想明白了这点,马谡不免也是有些无奈。
哪怕马谡是穿越者,却也逃不过自然的法则束缚。
但马谡也知道,这世上本就如此,从来都没有一蹴而就的。真想要在一世之内就把所有事做完,只会让自己成为隋炀帝或是王莽。
顺应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才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为此,很快,马谡也是重新收拾好心情。
随即,马谡也是重新审视起了自己手中的安南郡国来。
抛却掉对未来不切实际的希冀之后,马谡也是很快便找到了安南国的两个痛点:粮食和人才。
粮食自不必多说,邓艾都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
而随着与大汉联系的切断,以及交州人口的激增,安南郡国中人才的缺口势必会越来越大。
高级别的人才,马谡还能从自己的军中不断培养和挑选,可面向百姓的基层官吏的缺失,却是很难仅靠军中之人进行弥补的,除非马谡把麾下五万大军全都打散了去。
于是,马谡很快也是找到了第二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培养人才。
不求能培养出如同邓艾一般的大才,只要能在乡间进行管理,识得明公文,理得清关系、算得了税收,就足够了。
而培养这样的所谓“人才”,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尽可能普及基础教育。
普及基础教育,这事儿说得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一点都不简单。
要知道,即便是在现代社会,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也颇费了一番功夫。
减免学习的费用几乎是最基本的操作,甚至国家不惜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未成年人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但即便如此,在那些贫穷的地区,还是有着诸多的未成年人以各种各样的原因和方式逃避着教育。
原因很简单,还是利益使然。
对于贫穷地区的人们来说,送孩子去上学,即便义务教育全然免费,也依旧是亏的。
你要知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在那些落后贫穷的农村里,你经常能够看到一个半大的孩子,带着另外几个比他更小的孩子,在家里忙前忙后。
三四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洗衣打扫;再稍大一点的,就可以出去喂鸡喂鸭;再大一些,放牛、割猪草已是手到擒来;甚至再大一些的,便已经可以下地干活了。
可以说,这些城里人眼中的小孩子,在穷人家眼里,就是一个个的劳动力。
而让这些“劳动力”去上学,对于穷人家而言,无疑是极其奢侈的事情。
朝不保夕的穷人家,你要他去看未来?
对不起,他实在是看不到啊!
马谡甚至想都不用想,这样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在交州、乃至于整个安南郡国。没办法,这里可以说是整个大汉最为贫穷的地方了。
因此,马谡想要完成这基础教育的普及,非得有一番手段不可。
这手段当然不是动用行政或是军队的力量,强制完成。
事实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邓艾早就已经在做了,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是的,邓艾可以将官话的推行与农具的使用结合到一起。
自然马谡也能依葫芦画瓢地将这基础教育的普及跟农具的使用联系到一起,甚至,有着更大权利的马谡,还能直接将他与税收联系起来。
一句话,除了给那些能识文断字之人一个光明的未来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让那些没有远见的大人们感受到物有所值。
你不是把孩子当成生产力当成工具吗?
没问题,我拿工具跟你换!只要你让你的孩子去学习,我就给你安排牛马耕田。
一匹牛马的作用显然要高过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不知道多少。
当然,仅仅是如此,家长的问题是解决了,孩子却未必会好好学习。
这事儿就更简单了,只要家中有一人能够通过了年考,当即就可以免除当年的一部分赋税。而若是有人通过考核,成为了胥吏,当即就可以免除当年全部的赋税。
马谡相信,在赋税的诱惑之下,家长也会狠狠地督促自家孩子的学习。
很快,结合后世义务教育的普及过程,马谡也是根据交州现有的情况,制定了基础教育普及的方案。
在与包括王平、邓艾等人的讨论之后,马谡也是开始在苍梧郡内实行这一方案。
与之同样拉开帷幕的,还有邓艾所主导的新一轮的屯田。
很显然,这两个计划,在其初期,哪个都是吞金巨兽,也多亏了马谡这些年凭借着酒水的利益而积攒起来的家底。
饶是如此,马谡的家底也在肉眼可见地消耗着。
不过,看着郊外的阡陌交通,以及一座座学堂的建立,马谡也是丝毫没有心疼的感觉。
也就在马谡消耗着自身家底不断为交州输血之际,马谡的书信也是被送到了长安蒋琬的手中。
若是马谡在此,一定会大惊失色。
无他,明明马谡只是离开了两年的时间,作为大汉首辅的蒋琬却是已经苍老了数倍。
显然,这一统天下之后的大汉首辅并不比蜀汉的丞相轻松多少。
这其中,马谡的离去自然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尤其马谡离去后的权利真空,让东吴集团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更是让蒋琬皱眉不已。
倒不是说陆逊就不能入阁,事实上陆逊在内阁之中,可以说是相当配合蒋琬的工作了。
但问题是,陆逊身后的利益集团就不是那么的聪明了。
以自身利益为上,本无可厚非,就像是曾经的荆州派、益州派,也各有各的诉求,哪怕是在丞相的手中也经常争抢不已。
不过,凡事都有个度。
就像是丞相矢志北伐,出兵之前,怎么讨论怎么反对都没有问题,但一旦发兵,那就只能有“克复中原”这一个声音。
任何阻碍北伐的行为都将遭到所有人、所有派系的唾弃。(历史上的李严就是被所有人所唾弃的对象。)
同样,马谡在时,你怎么给他提意见都没问题。
可如今马谡都已经离开了,而且明眼人谁不知道马谡为何离开?
就这样一位为了大汉的长治久安而急流勇退的大功臣,那是要配享太庙的存在啊,你们居然也敢诋毁?
不仅旧事重提,将强行迁徙东吴世家的事情重新翻出来,更是想要借机削弱马谡在大汉的影响。
真是以为马谡离开了,汉军将士们就提不动刀了?
要不是蒋琬和赵云努力压制着军方,此刻的关兴已经带着部队把这群不知死活的家伙扔出关中了。
当然,蒋琬压制住军方,却也不是为了东吴的世家们。
之所以会发出那样的一道诏书,更不意味着蒋琬向东吴的这群世家们妥协了。
相反,蒋琬正是想要尽可能彻底地解决这群东吴的世家们,才会有如今这般的操作。
无他,重复“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罢了。
东吴的世家并不要紧,但他们毕竟也是世家大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他们不难,难的是不激起其他世家大族的反感。
要做到这一点,蒋琬就必须将他们与其他的世家们分割开来。
而对马谡的打击,就是蒋琬离间东吴世家与蜀汉世家最有效的方式。要知道,马谡虽然离开了,马氏家族可还在呢!
原本还准备多用几件事情来离间东吴世家与魏国世家的蒋琬,在接到了马谡的来信之后也是放声大笑了起来。
还有什么比利益的冲突更能形成离间的效果吗?
显然没有!
而迁都,无疑便是意味着巨大的利益。
尤其是迁都到洛阳,这对于原本蜀汉的世家倒是并不难接受。
毕竟,东都洛阳本就是大汉的都城,而且经历过东汉数百年的建设,洛阳城的规模已经不是长安可以比拟的。
迁都对于蜀汉的大多数世家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
嗯,关中本土的世家除外。
但显然,因为大汉本身迁都至关中也没有多少年,关中本土的世家,并不在大汉朝堂占有太高的地位。
至于荆州、益州等派系,自然不会阻止大汉搬到更加富有的洛阳去。
而迁都洛阳对于曾经魏国的世家而言,那却是大好事。
要知道,曹魏本就有迁都洛阳的打算,只不过因为经年的大战而搁置了。
换言之,曹魏的世家贵族们实际上早就在洛阳有过投资,虽然历经战火,但也总好过在关中长安的情况。
自然,这些来自曹魏的世家们对于迁都会持十分支持的态度。
而问题也就在这里了。
被迫来到关中的东吴世家,可没法接受迁都之议。
哪怕是蒋琬不以军法为名控制住东吴世家的迁移,东吴的世家也定然是不愿意的。
很简单的道理,在他们被迫迁移到长安时,长安的地价早已经是腾飞,而他们为了在长安立足,已经消耗掉了太多的积蓄了。
若是迁都到洛阳,也就意味着他们在长安的投资全都付之一炬了,这叫他们如何能够接受。
很显然,一旦开启了迁都之议,以东吴世家的短视,势必会站到所有人的对立面。
到那时,只要一点点火星子,蒋琬就能将这群人彻底打趴,而不用担心其他世家的反扑。
想及此处,蒋琬也是不由得叹息道:“到底是丞相的弟子,即便身在千里之外,却对朝堂局势洞若观火,更是能举重若轻地解决掉自己的难题。”
不由得,蒋琬也有些惭愧了起来:若是马谡在此,恐怕东吴的这群人根本都不敢造次吧!
不过,蒋琬显然也知道,马谡的离开,虽然短时而言是一种遗憾,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却是大汉最好的选择了。
当即,蒋琬也是不再犹豫,随即便是开始按照马谡的书信,开始安排“迁都”之议。
随着一封“谏迁都洛阳为天下中”的奏疏被送到了阿斗的手中,这场针对东吴世家的围猎也是就此拉开了帷幕。
一切果然如同马谡和蒋琬所预想的那般,除了东吴的世家以及关中的世家之外,其余的世家几乎全都赞同迁都之议。
为数不多的反对之声,也就是担心频繁的迁都会造成财政上的压力而已。
而等户部将充足的预算摆上了台面之上,除了东吴和关中的反对声之外,朝堂之上也是再没有了任何的反对声。
聪明如陆逊,立即就意识到了不对劲:再这么强硬下去,那就是与天下为敌了。
当即,陆逊便是召集了所有东吴的世家家主们,试图说服他们顺应潮流,不要再继续与天下为敌。
对此,蒋琬是洞若观火,却没有丝毫的组织。
因为蒋琬知道,利欲熏心之人,用道理是劝阻不了的。
果然,蒋琬也是再次猜中了结果。
虽然东吴的世家家主们齐齐地抵达了陆逊的府邸,算是给了陆逊一个面子,但在一番商议过后,还不到两刻钟的功夫,这些家主们却又是齐刷刷地出了陆府。
想也知道,酒宴哪有这么快结束的,如此不欢而散,一定是谈崩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就在陆逊请客吃饭的第二日,陆逊便是忽然间直接以个人名义上了支持迁都的奏章,随即便又从蒋琬的手中讨要了一个巡视蜀中、督办秋粮的差事。
不用问,狡猾如陆逊者已经猜到了蒋琬的动作。
而他显然并没有给东吴的世家们将情况和盘托出,否则,也不至于直接谈崩了。
甚至蒋琬都有些怀疑,陆逊是不是还在为他悄然助攻——上奏支持迁都,是为了躲过蒋琬即将麾下的刀锋;而外出办差,更是连半点血腥都不想见到啊!
但不管怎样,陆逊的态度已经拿了出来,蒋琬自然也不好赶尽杀绝。
当即,蒋琬也是同意了陆逊的外差。
而随着陆逊的离开,套在东吴世家们脖子上的绳索也是缓缓收紧了起来......
(https://www.uuubqg.cc/42428_42428157/2479451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