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到达公社;呃,运气不怎么好
随着火车咣当咣当的声音,在铁轨上奔驰了五天的列车,终于到达了南省的省城。
苏宁和唐小雨聊的很投机,五天的时间,从陌生到相熟。
苏宁开头白的对话,让唐小雨先入为主的认为了苏宁就是个傻白甜。
一路还时不时的给苏宁普及了乡下的民风,没有她想象的那么淳朴,变相的提醒她,让她保持警惕性。
苏宁虚心接受,毕竟她是个外来户,原主的认知也有限。
多了解了解,对她有益无害。
两人虽然在同一个车站下车,但去往的目的地不同,分别之前,给彼此留下了各自的下乡地址,约定书信来往。
值得一提的是,一路沉默寡言的祈司佑,出了火车站就被一辆小轿车接走了。
让挎着大包小包挤得满头大汗的一众旅客,无一不羡慕。
苏宁带着她的四个大包,找到在车站接待去往市区知青的负责人,双方核对了个人信息后,她又被分流到了另外一个分队继续等待。
苏宁把东西放下,一屁股坐在一个大包上,安安静静的等着,不抱怨,不多话。
这倒是给负责人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
五月份的天气,加上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车站内空气不流通,让苏宁感觉闷热得很。
随即从一个大包里掏出了一个大蒲扇,悠哉悠哉的摇着。
负责人:谁家好人出行还带个大蒲扇?
陆陆续续的有知青来到汇合地点,负责人看到他们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显得狼狈的模样,眼神又不自觉的飘向苏宁,以及她那四个不小的包裹。
突然有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看看人家带着这么多行李,还率先到达。
坐在那都摇了半个小时的大蒲扇了。
“同志们,欢迎你们远道而来。
但这里还不是目的地,咱们还需要继续前行。
大家打起精神来,拿上各自的行李,跟随我,咱们奔向下一站。”
负责人话落,一片抱怨声又响起。
来接待知青的工作人员,嘴皮子都溜的很,几句话就让一群涉世未深的小年轻,浑身打满了鸡血,疲惫的身躯强制开机,继续前行。
一路从汽车倒腾到拖拉机,历经了十几个小时,终于在天空破晓,红日暖暖升起时,他们抵达了下乡的公社。
对未来越来越迷茫的、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情绪低迷的等着公社管辖下各个大队的大队长来接手他们。
一路倒腾,不仅考验人的体力,也让一群从未离开过父母庇护的年轻人,磨平了不少棱角。
无论是嚣张的、还是专横的,现在都像霜打的茄子了。
公社可不管大家的早饭,有干粮的继续造干粮,没有干粮而不缺钱票的就在供销社的代卖点,随意买点儿吃的应付一顿。
苏宁也去供销社的代卖点转悠了一圈,不知道乡下是个什么行情。
但公社都管不起一顿饭,乡下的情况恐怕更糟糕。
看了一圈代卖点的东西,心里大致有谱了。
于是把油盐酱醋、煤油灯、煤油,都添置了一些。
虽然她的空间有,也得买一些做掩护。
有一部分人,看到苏宁的蠢行为,不屑地翻了个白眼儿。他们是来支援农村建设的,是远道而来的客人,那些个乡巴佬总不至于连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没给他们准备。
而有一部分人看到苏宁的举动,略微思考之后,也跟着添置了一些。
公社的领导,把一群年轻人的举动都看在眼里。
有一半欣赏,有一半无奈。
不过终归人各有命,艰难的生存条件,会让他们认清现实的。
*
差不多11点,12个大队的大队长才陆续到来。
而从每个大队用来接知青的交通工具,就能大概明白大队与大队之间的差距了。
只有两个大队的大队长是乘着拖拉机来的。
其他的都是赶的牛车,但牛车和牛车之间也有区别。
有的大队来了好几辆牛车,有两个大队,只来了一辆牛车。
而他们这一群接近80个人的队伍,各自去往哪里的命运?
就全靠各个大队长抓阄的手气了。
在等待的过程当中,一辆小汽车在灰尘中疾驰而来,吱的一声停在了公社门口。
首先下来的是一个穿着列宁装、身形板直、特有型成熟男人。
随后下来的,就是同苏宁一排坐了五天的‘老熟人’、一路沉默寡言的祈司佑。
所以这货是知青?
苏宁也就好奇的看了两眼,就移开视线了。
有不少人看到那小汽车,眼神狂热的不行。
*
各个大队长抓阄的结果,很快就公布出来了。
有拖拉机坐的兴奋了,再不济多有几辆牛车也还行。
苏宁的运气就没那么好,被惟二两个只有一辆牛车的大队长抓住了。
苏宁:……
七个人苦大仇深的盯着一辆牛车,拉车的黄牛,不安的动动蹄子、甩甩尾巴。
大队长也头皮发麻,七个人那幽怨的眼神,他也有点扛不住。
他们自己运气不好,被他抓阄抓住了,也不能怪他呀?
而且他们大队差哪了?
好歹还有一辆牛车呢?
这帮年轻人是不知道,那有的大队连一辆牛车都没有呢?
“咳咳!各位同志,我代表我们大河湾大队,欢迎你们的到来。
我是大队长刘大来,基于咱们大队的条件有限,今日便只来了一辆牛车。
位置有限,牛的力气也有限,大家把行李放在牛车上,同我一起步行回大队。”
(https://www.uuubqg.cc/41369_41369471/2381948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