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自相践踏
十月二十八日,也就是王渊逃回来报信的那天晚上,刘延庆收到童贯与蔡攸的批复。批复写在一张精美的小竹纸上,是这样写的:“仰相度事势,若可以那回,量可那回。不管有误军事。”大意是,希望刘延庆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撤军,但不得有误军事。“那回”是当时宋人口语,撤军之意。
童贯和蔡攸远在雄州,对前方具体情况不了解,所以让刘延庆酌情处置,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刘延庆请求撤军,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奇袭燕京失败后,“恐辽症”开始在军中蔓延,加上粮草又被烧毁,军中士气低落,情绪很不稳定。刘延庆认为,此时若迎战辽军,必一败涂地,到那时想撤就来不及了。二是,他认为夺取燕京应该借助金军之力,因为根据盟约,两军要南北夹击燕京。可是,现在金军仍按兵不动,所以我军也应该退兵,等待时机。刘延庆知道赵良嗣与马扩已去金国谈判去了,他想等谈判有了结果以后,根据情况再研究出战方案,也不为迟。
刘延庆当晚就打算开始撤退,可是刘光世反对。刘光世说:“现已深夜,人马都在熟睡,若忽然下令撤军,恐怕会造成混乱。即使撤退,也应等天亮后再撤。”
这一夜,刘延庆没敢上床睡觉,他担心辽军过河袭击。拂晓时分,他感到很疲惫,坐在豹皮椅上不知不觉地迷糊了一会儿。忽然,王渊跑进大帐报告说:“大事不好,辽军在北岸举火了,很可能要发动进攻。”
刘延庆大吃一惊,急忙披衣出门,与儿子刘光国、刘光世等将领跑出营帐,来到河岸观察。对岸果然有火光四处燃起,隐隐听见有战马嘶鸣,似乎有不少军马正在集合。
刘延庆以为辽军即将发动进攻,赶紧返回中军,下令烧毁大营和辎重,向白沟方向撤退。慌乱之中,刘延庆竟然没告诉其他诸将,独自先行逃跑了。众军兵见刘延庆下令烧毁大营率先南奔,不知发生了何事,于是都乱哄哄地往南拼命而逃。
十万大军撤退,竟然事先不做计划,不做预案,毫无准备,毫无秩序。其结果就是,“五军杂遝,扰攘散走,自相践蹂,奔堕崖涧者,莫知其数。”
刘光世见各军混乱不堪,急得直跺脚。他下令自己所属各营,到南蟒庄集结。他已经预感到,老爹这次犯下了一个严重错误。因为辽军如果趁机过河追击,宋军将一败涂地。他想在蟒庄集结队伍断后,掩护大军撤退。
萧干得知宋军已南撤,随即与耶律大石一起来到河岸,观察情况。耶律大石望着南岸升起的滚滚浓烟,抚掌大笑,说:“四军大王用计,堪比三国周瑜啊。”
萧干微微一笑,显得很得意。
萧干与耶律大石当即率军过河,来到宋军营地。只见地上到处都是丢弃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各种辎重物品,一片狼藉。
萧干说:“听说童贯有些能耐,可他怎么用刘延庆这样一头蠢猪做大将呢?”
耶律大石想了想,说:“这可能与南朝重文轻武国策有关。南朝虽然经济文化发达,但军事并不强大。南朝其实就是个虚架子,真正有本事的人并没有几个。”
这时,有侦察斥候跑来报告说:“在南蟒庄一带发现有宋军。”
萧干和耶律大石一听,都有些出乎意料。耶律大石说:“难道退兵有诈?也不太像啊。”
萧干说:“不管怎样,都要马上追击。我从正面追,你绕道涿州包抄,两军在白沟北岸会师。”
耶律大石点点头:“一言为定。”
南蟒庄很近,萧干很快便率军冲了过来。
刘光世在此集结了数千人马,他手下本来有两万多人,现在大部分都跑散了。刘光世本想在此伏击辽军,可是,没料到辽军这么快就冲过来了。而且,萧干率领的都是骑兵队伍。骑兵队伍奔驰而来,就像草原上卷起的风暴一样,不可阻挡。接着,箭矢又如飞蝗般朝宋军射来。刘光世的数千人马是以步兵为主,很快被冲的七零八落,四散而逃。
萧干一路追击,在白沟河北岸,追上了宋军大队人马,双方激战,宋军大败,刘延庆率残军败将逃入雄州城。
宋军这场大溃退,可谓一溃千里。“捐弃一切军须之计,相继百余里。”这场大溃退,将熙丰变法以来所积蓄的军用物资丧失殆尽。燕京人闻听宋军溃退如此狼狈,有人作歌,有人作赋,嘲讽刘延庆。在燕京城中,刘延庆已经成为一个笑话,被广泛流传。
这场大溃退,让刘延庆声名扫地,暴露了宋军战斗力的软弱与无能。更为严重的是,丢尽了大宋王朝的脸面,损害了大宋王朝的尊严,让金太祖及其金军将领们看透了宋军的底细。从此,宋朝在金人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宋徽宗对这次溃退的真相是清楚的,因为北伐军中有宋徽宗的耳线。这人是一个内侍,名叫李沧。早在童贯第一次率军出发之际,就“微服于童贯军中”,暗中打探军中情况。
宋徽宗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宋徽宗知道童贯胆子太大,有时竟敢隐匿实情不报。虽然宋徽宗已派蔡攸担任副宣抚使监督童贯,但宋徽宗还不放心,又秘密做了这样一样安排。
对于出兵北伐,宋徽宗可以说是处心积虑。燕京城得而复失,军队河北大溃退,涿州等州县又重新被辽军占领,老百姓东奔西窜。这些情况,宋徽宗都知道,都是李沧密奏给宋徽宗的。
这天,宋徽宗对王黼说:“童贯和刘延庆在平定方腊时,表现的都很出色,也很勇敢。可这次在河北,为什么就如此软弱,如此无能呢?”
王黼也感到不解:“是啊,的确令人费解。他们为什么突然撤退呢?这不是糊涂吗?”
众大臣对北伐军溃退一事议论纷纷。李邦彦一直反对出兵北伐,他对宋徽宗说:“我早就说过,出兵北伐是冒险之举,就不该出兵。现在,童贯与刘延庆丧师辱国,大臣们都认为,不可不行军法。”
如何处置童贯、蔡攸和刘延庆?下一步该怎么办?宋徽宗心绪有些烦乱。他不想就此停止收复燕京的战略行动,他要等着赵良嗣从奉圣州回来后再做决定。
不过,宋徽宗这次对童贯实在是太失望了,他提笔给童贯写下一份手札,说:“今而后,不复信汝矣。”
梁师成自告奋勇,愿意亲自去一趟雄州,将这份手札当面交给童贯。
(https://www.uuubqg.cc/41300_41300087/4112065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