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谋划南撤
十二月二十二日,宋徽宗接连发布三道任命:
一、任命宇文虚中为保和殿大学士兼河北河东宣谕使。宣谕使是奉命传达皇上旨意的官员,事毕即去职。宋徽宗令宇文虚中赶赴河北与河东地区传达圣谕的目的,是稳定当地军心与民心。
二、任命姚古为京畿辅郡兵马制置使兼都统制。制置使在北宋并不常设,属于临时性的军事统帅。姚古出身将门世家,其父姚兕其叔姚麟,都是西军战将,在关中很有威名,号称“关中二姚”。其弟姚雄也是战功显赫的将军。姚家与种家,是当时西军中最有实力的两大巨头。此时,姚古担任熙河路经略安抚使,他人在熙州(今甘肃临洮),并不在京城。
三、任命王蕃为宝文阁学士兼畿辅郡兵马制置副使兼都统制。王蕃此时在京城,宋徽宗令他速去陕西刷选援兵,限他在一日之内,把所需将官名单报给尚书省。
这天,通直郎陕西转运判官李邺上书,他在奏章中,详细分析了金人出兵的动机与目的,请求奉使议和。
宋徽宗阅后大喜,立即召见李邺,说:“卿可马上以给事中身份出使金人。若能促成讲和,使金人停止进军,卿功莫大焉。”
李邺说:“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不过,臣有一个请求。”
宋徽宗问:“有什么请求?”
李邺回答说:“臣请求携带黄金三万两前去讲和。金人贪财,唯有金银才能阻挡住金人的进攻。”
宋徽宗对在场的宰相白时中与李邦彦说:“你们马上去安排,可从国库中支取。”
白时中与李邦彦颇感为难,说:“国库中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黄金,需要多方筹备才行。”
宋徽宗想了想,说:“朕这里还有两个金甕,各五千两,都是祖宗留下的。你们可拿去,命书艺局立即销镕,制成金子,一并带去。”
李邺走后,宋徽宗觉得,金人这次出兵入侵气势汹汹,区区金银钱财,恐怕难以阻挡其进军步伐。自己留在京城里还是很危险,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宋徽宗认为,自己还是应南撤到淮浙一带,避敌锋芒。于是,宋徽宗又下诏,令宰执大臣到都堂开会,商量有关南撤的一些具体安排。
参加会议的大臣有,宰相白时中、李邦彦,知枢密院蔡攸、童贯,执政张邦昌、赵野、宇文粹中、蔡懋,宣谕使宇文虚中,制置副使王蕃。
等上述大臣在都堂聚齐后,宋徽宗说:“朕欲撤往东南,避敌锋芒,有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如何设置宰臣?如何安排舟楫运送宝货?等等。今日请诸卿商量一下,拿出具体办法。”
宰执大臣们见宋徽宗去意已决,心情都很复杂,心里都各有各的打算。白时中说:“圣上撤往东南,避敌锋芒,大有必要。但京城不能群龙无首,臣建议,请皇太子监国。”
宋徽宗说:“朕同意皇太子监国。三省与枢密院官属,都可留在京师,跟随皇太子,百司也皆可不动。”
李邦彦说:“请陛下安排好扈从臣僚。离京后,陛下的安全至关重要。”
宋徽宗令人取来纸笔,写下白时中与宇文粹中两个人的名字,说:“朕任命太宰白时中兼领枢密院使,为行宫使;右丞宇文粹中兼中书侍郎,为行宫副使。”
蔡攸说:“陛下一旦离京,诸多事务需要行宫办理,建议陛下安排四名行宫事务官员。”
宋徽宗说:“京城事务繁多,应增加办事力量。行宫无事,只须两员即可。给舍、六曹、台谏,皆不必备。需要下达命令时,可令三省、枢密院行司出劄子,直下诸处。”
这时,给事中直学士院兼侍读吴敏来到閤门司,请求觐见皇上,说有重要建议。閤门司官员于是来到都堂,禀报宋徽宗。宋徽宗想了想,让内侍邓文诰去传旨,令吴敏晚上来玉华阁觐见。
吴敏这年三十七岁,是蔡京一手提拔起来的少壮派官员。吴敏与太常少卿李纲关系很好,吴敏这次急于觐见宋徽宗,主要是想向宋徽宗举荐李纲。他希望在这国难当头之际,皇上能听听李纲的建议。
昨天晚上,李纲来到吴敏家,一进门,便说道:
“现在,事情很紧急啊!皇上让太子担任开封牧,这不就是东京留守吗?太子恭俭,应该继位,以保全宗庙社稷。只担任开封牧,不是正确的安排。而今金人猖獗,皇上应传位给太子,让太子招徕天下豪杰,以共守江山。不然,何以阻挡金军攻势?公为何不向皇上进言?”
吴敏问:“皇太子监国不可以吗?”
李纲回答说:“不可。唐肃宗灵武之事,难道不记得吗?当时,不建号不足以复邦,而建号之议不出于明皇,后世很惋惜。我朝皇上聪明仁慈,倘若接受建议,传位于太子,金人闻讯或许退师。如此以来,则宗社底宁,不仅都城百姓获安,天下之人皆将受惠。然而,向陛下提出此建议需要很大的勇气,没有忘身徇国之心,不能担此大任。”
吴敏点点头,觉得李纲言之有理,于是决定,向皇上举荐李纲。
(https://www.uuubqg.cc/41300_41300087/4112059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