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年侧福晋又开撕了 >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见地非常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见地非常


  “若是娘娘不介意,可否请人将娘娘那为民篇的文章给在座诸位朗读一番,也好叫诸位都领略娘娘的辞采华贸、激昂非常?”
  且看这俞老大人越夸越离谱,年甜恬忍不住汗颜,自是忙点头应下,心说这读书人夸人都不一般,通篇说下来不见一个好字,却是夸得人都要飘了,赶紧的读出来也好,诸位爷俱是学问不俗的,也自然有其审美,便也能看出俞老大人夸的有几分真几分假了。
  一听这话,四爷也急不可耐了,俞老大人这一顿夸叫四爷也面上倍儿有光,腰杆子都似比以往挺得更直些,直将手上的文章递给了苏培盛叫人细细读来,他原是想自己读的,可一想苏培盛声音又高又亮,想必比他低沉的声儿更能叫人听得明白呢!
  他小格格作的文章必是得叫所有人都听清楚去!
  苏培盛也激动着呢,清了清嗓子,宣读圣旨的时候都没这般正经过呢!
  “论民生,民生,凡与民之生计的解为民生,然纵观古今,虽知民生之艰苦,但解民苦之法尽是予财物,好似捐银拨粮方显为君者廉政爱民,贵族亦乐善好施尽是美名,然此法仍旧怠政,不解其忧苦,反倒君怠民懒,民生日益艰苦。”
  “细分民生,无非便是衣食住行四件,虽行为最末,但实乃重中之重、、、、、、、”
  苏培盛高声朗读着,众人越听越觉新奇,心道着贵妃竟也敢说,直指年年宫里和王公贵族给穷苦百姓捐银捐物是懒怠之举,说来论民生可不是什么新题,这可是老生常谈的事儿了,重点多论这衣食住上,还真真没人在意这行呢,确实新颖着。
  不同于在场诸位,年甜恬却是越听越是觉得自个儿不成,倒也是最后时间不够了,她写的急,语言上就不免少了许多雕琢,更多是直白。
  至于专门写了“行”自也是想起来以前的号召了,要想富先修路,这可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来的,意在各城市乡村能够尽早通车联系起来,节省物流成本,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要想富,交通必须先发达起来,使得物流畅通无阻,要让本地产品,流通出去,也得让外界产品流进来,形成商品流通渠道。
  便是不说这商品流通,交通发达在其他方面也是重中之重,关乎效率问题,就如这二年同准格尔部打仗,从京城到伊犁便是快马加鞭没日没夜的赶路,也得十日左右的功夫才能将信送到。
  这军机要务走的还是官道的,更别说老百姓们出行了,既无骏马可驱使,大部分时候更无官道可走,多是些乡间土路,想去哪儿全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去的,行路艰难,那必定限制人所活动的范围。
  做生意的时间成本太高,故而百姓多是循规蹈矩的种地,自家种什么就吃什么,如此即便能达到温饱,也无机会言经济发展。
  年年朝中都拨银拨凉救济百姓又有何用,又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只要路通了,百姓自然而然的就有了谋生的法子,百姓兜里有银子了,定然带动消费,这一来二去的便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了。
  只是封建社会下有一弊病,那就是大多数的财富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这路一通,先反应过来的也定然是富的这一批,不过眼下路都没有,说这个还为时尚早,届时可通过朝廷来管控,总归是有应对法子的。
  因着时间不够,年甜恬没详细的写,不过是侃侃而谈些个罢了,多是些空乏的,通篇字数不过千,倒也写不了太细的,可饶是如此空泛而谈也足以叫满殿的诸位惊得久久不言了,多多少少都有些明悟和启发。
  年甜恬且见众人一个个都不开口,眼神儿似爷跟着不聚焦了,心头实在忐忑,不由得出声儿告罪一句,算是提醒些个。
  “本宫献丑,因着时辰紧迫,此文章写的极其粗浅,如此读来倒也是糟践了诸位大人的耳朵了。”
  众人听姝贵妃娘娘这话,原还当作人是谦虚,谁道观娘娘神色,竟一脸的羞愧,是真真觉得自己写的不好,娘娘这一羞愧可是叫诸位爷更羞愧了。
  三爷素来喜欢舞文弄墨的,虽是碍于身份和颜面,总不情愿直说姝贵妃娘娘的水平高于他,可到底不得不承认娘娘的见地着实非常。
  眼下且看娘娘入上书房为人师的事儿已然板上钉钉了,他便也不得不审时度势,稍矮些身段儿赞人一句的,到底先前说了不好听的话,眼下总得补救些个,也显得他大度。
  “臣着实佩服娘娘见地、辞采,娘娘着实有资格去教授阿哥们。”
  便是低头,三爷的话也总叫人觉得有些不对味儿,四爷眼下也不叫三爷说了,直抢了话头儿去,起身行至小格格跟前儿夸赞。
  “贵妃何止是有资格教授阿哥们,贵妃之才百年难遇,便是朕都得好好同贵妃讨教学问的,从前朕只知贵妃好读书,却是不知贵妃有这般本事和见地,这些年来朕竟还总叫贵妃管了后院之事去,着实太过浪费了。”
  “且过了正月十五,便请贵妃去上书房教授阿哥们,先教阿哥们度数之学,等之后适应了些,再同诸位大人们教阿哥们些个政论之事也好。”
  “置于官职,因贵妃身份不俗,故而须得新设,之后便烦请诸位大人留下,再请几位御前大人共同商议,若到了上书房还以后宫位份称呼,难免对贵妃稍有亏待,贵妃之贡献,总该叫人知道些,免得再有才女横空出世,众人还依旧目光狭隘。”
  万岁爷这话众人哪儿听不明白,除去叫贵妃教授阿哥们,还想给贵妃某个一官半职,叫史官好好将贵妃的事迹载入史册呢!
  虽是有违旧制,可众人想想倒也不是不可,一来贵妃文采斐然、见识不俗,众人且都佩服着,二来贵妃并非在朝中任职,算不得参政,故而给任名头也无关紧要,三来,贵妃此文章确实另辟蹊径,若是细细商讨可行,想来还真能为大清做出几分贡献来,故而也合该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https://www.uuubqg.cc/40788_40788763/12683101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