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他从末世来 > 第八四四节 娇女牵手

第八四四节 娇女牵手


  颜沉鱼细声跟考拉说着一些历史故事,北宋熙宁四年高丽与北宋恢复往来后,为避开辽的压力经由南方明州登陆,密切联系着高丽与北宋、南宋、辽、金、元等的政治关系。

  相传有人曾出一上联:“水月庵前问水月”,当时无人对出下联。后有人登山远眺,江天一色,触景生情,对出“江天寺外看江天”的下联。

  水月庵前问水月;江天寺外看江天。

  清代诗人言忠贞《芜城春游曲》诗咏道:春风十里听弦歌,好女如云陌上过。问月桥头问明月,不知谁个似嫦娥?

  在新北门桥畔,盐阜路街头花园的草坪南侧,横卧一块湖石,上面镌刻“小苎萝村”三字。苎萝村原,是大美人西施的故里。借用此名,是因为这里同样是美人窝子,加个“小”字,以示区别。这样的称谓结构,符合扬州人的习惯,瘦西湖、小金山,就是这么来的。

  史可法祠墓位于扬州梅花岭西麓,史可法路南端,内建明代史可法的衣冠墓。为纪念民族英雄史可法而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可法,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家、抗清英雄。字宪之,号道邻。

  清顺治二年(1645)4月,清兵南下。南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困守扬州。城破被杀,清兵屠城十日。嗣子副将史德威寻遗体不得,乃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

  清初曾建祠于大东门外,后毁圮。乾隆年间于墓西侧建祠,并谥“忠正”。墓祠合称史公祠。咸丰间毁于兵燹,同治九年(1870)重建。现存建筑除遗墨厅、梅花仙馆外,大部为晚清所建。

  史可法纪念馆的大门正对着护城河。护城河上建有一座不宽的混凝土桥。长长的实砌护栏有点象庄严的神道。纪念馆前墙上的“史可法纪念馆”几个仿宋体大字非常夺目。

  前敞式的门厅梁上方悬有“史公墓”金字竖匾,左侧是题写的“史可法纪念馆”竖牌,右侧是记题写的“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

  纪念馆门脸不大,但墙内庭院中的两颗古银杏树却高大无比,挺拔耸立。院墙上洒满了金黄色的叶子。门口一对竹叶槟榔抱鼓石,其纹理形似竹叶。黄绿相间,唯美厚重。据传此石形成需要亿万年,在古地质研究上价值极高,为天下罕见。

  跨过高高的门槛步入门庭,两株参天银杏枝叶纷繁,浓郁蔽日,衬托飨堂,古雅肃穆。深秋的阳光漶漫,风儿裹挟着片片银杏叶。如蝶飞舞,纷纷落在主厅飧堂前。

  颜沉鱼和考拉沿着石阶路前行,进小门正面是飨堂,歇山屋面翅角飞檐,“飨堂”两字为著名画家陆少俨题写。外柱是清代著名诗人张尔荩撰写的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内柱悬朱武章撰、李亚如书的楠木楹联:“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衣冠复古处,梅花冷艳伴孤忠”。

  走进飨堂,堂内明间有云纹形梅花罩格。上悬“气壮山河”横匾。两边悬有清道光二十吴熙载篆书的楹联:“生有自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

  飨堂正中供奉一尊史可法朝服干漆夹贮坐像。史公头戴乌纱,一袭红袍,正襟危坐,气宇轩昂,目光矍铄,一派英烈之气。神情凝重。目光远眺,忧国忧民之情,动人魂魄。

  遥想明末朱由崧弘光小朝廷,皇帝昏聩,文恬武嬉。奸佞当道。史公满腔报国之情,却郁郁不得志。被排挤回扬途中,站在燕子矶头,悲忧苦恨交加。

  抵达扬州后,他独力支撑危局、寡不敌众,拒不降敌。面对多铎三番五次威逼利诱,不为所动。他掷地有声的说“我乃大明重臣,岂能苟且偷生,作万古罪人!愿速死,从先帝于地下!”最后被恼羞成怒的多铎所杀的情景。可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血染梅花魂亦香。

  史公像后两侧分立,一架云纹形梅花罩格和一架云朵形屏罩,相得益彰。展现了维扬雕刻技艺的高绝,其造型流畅古雅,图案精巧细致。其秀美之气极好地衬托了史公的浩然之态。

  云纹形落地梅花罩槅,枝干苍劲,梅花满树,加之史公像后的一块汉白玉碑石衬托,好似月下的梅花丛中端坐着史公。塑像两侧是郭沫若先生题写对联“骑鹤楼下难忘十日;梅花岭畔共仰千秋”。

  飨堂西壁墙上镶嵌一块扬州政府撰写的《史公可法四百年诞辰祭文》碑

  东壁墙上镶嵌一块史河法义子史德威《家祭文》碑,读来感人至深。

  飨堂内的玻璃拒中陈列着史可法的遗物,还有《史氏扬州城东支谱》,以及《史忠正公遗炮图》等,还有300多年来出版的纪念和介绍史可法的书籍。从史可法衣冠冢内发现的玉带片等遗物,一并在橱窗内展现在游人面前。

  从飨堂后门步出,后面是史可法墓园。粉墙黛瓦,三堂墓门,一对小巧的石狮,显得庄严肃穆,据说是宋代遗物。门楣上刻有隶书“史忠正公墓”五个大字。女贞子挂满枝头,笔竹瘦约坚劲,数株梅花结满寒枝,含苞待放。

  旁边一块牌子上介绍:此史可法衣冠冢,史公殉难后,义子副将史德威寻遍扬州,未得史公遗骸。遂依公遗愿于顺治三年(1646年)清明节,葬史公衣冠于城外梅花岭下。

  墓地内银杏蔚秀,腊梅交柯,衣冠冢两旁是矮墙,墓台下的两株银杏之间,竖着青石墓碑,上镌“明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之墓”。碑后墓台上有墓冢,封土高16米。青冢上遍植茜草,又名忠臣草。

  从衣冠冢向东,墓园旁边有一座月洞门,门上镶有“梅花岭”三字,走进洞门。里面是一座低矮的土山

  土山是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扬州太守吴秀疏浚古城河,将挖出的淤泥堆积成岭。岭上遍植梅花,每到深冬和早春季节,梅花凌寒独放,清香四溢,故名梅花岭。当初史可法抗清泣血誓师也曾在此岭。

  门外是著名的梅花岭土阜。太湖石围绕的山坡上遍植腊梅,岭上岭下遍植着春梅、腊梅和冬梅。岭南一池碧水,假山堆叠,园林虽小,意趣盎然。四周春梅、白玉兰、广玉兰、桂花、琼花、天竹、芍药等花木,点缀其间。

  临池平台上有半亭“梅观”依墙而建,亭柱上有楹联一幅,上书:“千朵梅花满池水,一弯明月半亭风”。

  史可法原想以身殉国后。葬于旁。后因明朝已亡,归葬明孝陵的愿望无法实现,史德威等便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外梅花岭梅花岭具有代表性的树种和花卉有银杏、梅花、白玉兰、广玉兰、桂花、琼花、天竹、芍药花等,其中银杏和琼花作为扬州的市树、市花。

  馆内现生长古银杏树有300多年的历史,有扬州最大的一颗古腊梅树,梅花岭是扬州重要的人文景观。

  沿池旁曲廊走去,来到岭东的梅花仙馆,门前悬有沈鹏书楹联:万代青史可法;三分明月长存。馆前立有一太湖石。窍穴千百,亭亭玉立。名曰:南国遗石。

  梅花馆后有一碑亭,陈列着一块“三绝碑”,三绝碑原在市区古禅智寺(今上方寺)内,寺已不存,现扬州博物馆收藏。原碑为唐代镌刻,早毁。现碑为明代寺僧本初重刻。碑高155厘米。宽73厘米,上刻吴道子画宝志公像、颜真卿书、李太白赞,因称‘三绝‘。碑下题跋为明人所刻。碑额上刻隶书‘三绝碑‘三字。

  碑亭之西是晴雪轩,又称遗墨亭,厅前是扬州最大的一颗古腊梅树。迄今200余年,依然风骨铮铮,相伴忠魂。楹柱上挂史公自撰的联句:“斗酒纵观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

  正中墙壁上嵌着史公手迹石刻三块,一块是史公临难家书,另两块是史公复清摄政王多尔衮书,充分展示了史可法为了国家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厅前一株二百余年的古腊梅,是扬州最古的腊梅。梅开清芬,象征英烈的铁骨忠心。

  厅内有数幅书画作品,多以梅与鹤为题材。其中史可法书法对联:“自学古贤临静节,唯应野鹤识高情。”笔走龙蛇,气韵生动。“千里遇师从枕席,一生报国托文章。”笔力遒劲、豪放激越。

  传此联是史可法目睹恩师左光斗被阉党迫害,不畏强暴,誓死如归的壮举后所作自勉联。史公书**力的深厚,所谓字如其人,史公的高雅节操和刚正秉性在字里行间也有迹可循。

  厅内壁上嵌有史公“复睿亲王多尔衮书”和遗书、小像及其墨迹石刻共8方,并陈列有史公手迹和拓片。梅花岭下建有一座碑廊,碑廊里嵌入16方当代名人纪念史可法的手迹石刻,向世人昭示着扬州城历史上最壮烈的篇章。

  其中有蔡廷锴将军题写的“率孤军守孤城,临难不苟,宁死不屈。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永远是后代学习的榜样。

  有邵力子先生题写的“巨星临叔世,大节历艰关。久抱师门恸,难回国步孱。芜城刑白马,梅岭瘗玄冠。异代昭忠烈,长辉一片丹。”

  郁达夫题写的“三百年来土一丘,史公遗柰(音奈,落叶小乔木,苹果树砧木。此处意为继承史公遗志的人)满扬州。三分明月千行泪,并作梅花岭下秋。”

  刘海粟的题词是:精神万古,气节千载。贺敬之所题:史可法、人可法、书可法;史可法、今可法,永可法。别具深意,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他一木擎天,力挽狂澜。

  张爱萍题:碧血染梅香而在园中祠堂碑廊中,清人所绘四帧梅花屏条石刻,瘦骨寒梅,呈孤绝之态,四季常开不败。那方“褒慰忠魂”十米长卷碑,是在史公就义后,跨越130年时空,乾隆皇帝激赏史可法忠义,亲笔御题所刻。(未完待续。。)

  ...

  ...


  (https://www.uuubqg.cc/3_3578/374786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