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恭迎王师
最起码,他们做的没有那么张扬了。
毕竟,除了刘协的亲军还没有尝过劫掠的甜头外。
长安大汉朝廷的大部分士卒,都已经品尝过了劫掠不劳而获的味道。这种味道就如同尝过人肉味的狗、熊一样,正常来说不能再留下。
但刘协也没有办法,这个时代的军队本就是这样。
军饷缺少甚至不发,只供给穿和兵甲,通过劫掠地方来提振士气,维持军队凝聚力。至于军法,刘协也对他们实在没有多少想法。
只希望他们涣散的军纪,能不影响到他的皇廷禁卫军就好。
当然,正常来说,通过定时发放军饷一事,已经让士兵稍稍收敛一点,抢劫的欲望有了明显的下降。只是,该抢他们肯定还是要抢。
九卿、三公等大臣,他们在收到胜利报告讯息后。次日便急匆匆领着城内的军民来到北门,准备迎接王师和刘协的回归。
其中一众官员排成两排,左边是刘协提拔的新派官员,右边是仍旧具有巨大力量,具有天下人望的旧派大臣。两者之间,可谓泾渭分明。
其中左边排在最前端的自然是荀攸这个心腹宠臣,紧追其后的居然是贾诩这个降将。再后,便是一些原本会死在李傕、郭汜之乱中,岌岌无名的小官员,也被刘协一并提拔上来,当作心腹。
而右边旧派大臣,排在最前面的是杨彪,自王允失势以后,他便以光禄大夫、京兆尹的名义和四世三公的名望,成为旧派大臣实际上的首领。
跟在杨彪之后的,不出所料是海内大儒王允。虽然他被贬为大鸿胪,暂时失了势,但他原本名声就够高,又有除灭董卓的功劳,论地位、声望仍旧稳压大臣们一手。
也就是杨彪还能借着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人望,还能压他几分。
再后,便是三公之一,威望甚高的太尉马日碑和黄门侍郎钟繇、侍中伏完等等.....
乍看之下,旧派对比新派,无论实力或海内名望,差距不可谓不天差地别。
众人在北门外,小心交头接耳。
对于刘协的胜利,他们当然也高兴,但这份高兴之下,无论旧派还是新派,却又隐藏着些许不安。这股不安在收到消息时便开始积攒,最终汇成一股暗流。
原因就是,杀敌五万。或者说,敌人加上杀掉的"俘虏"共计五万。
"杀俘",这个字眼极大的刺痛了新派旧派臣子,让他们忍不住回忆起董卓统治的日子。
贾诩小心的撇了一眼荀攸,见他还是一脸木讷模样,对众人的议论充耳不闻。便转过头去,看向老神神叨叨,不言不语的杨彪,笑道:"此番陛下大胜,社稷稳固,真乃天眷我大汉。"
杨彪稍稍睁开眼睛,眯着眼笑道:"贾大人说的是。我大汉自光武以后,将将二百年来,从未见文武财政卓越至此之陛下。说不得便真是天佑大汉。"
老狐狸!
贾诩心里"呸"了一声,面上仍旧和旬笑道:"自然二百年来,除却光武外,自是无此等天姿卓著之帝王。就是不知杨大人,对我军如何看法。"
杨彪仍旧打了个哈哈,笑道:"陛下文武双全,又听闻有新式练兵之法,我军自然皆战皆胜,无往不利。"
贾诩脸上仍旧笑着,毫不见异样,但心里气得咬牙切齿,早就骂开了花。
这个死老狐狸,真就油盐不进?
他也是愁啊!
陛下让荀攸主管长安政务,让他监察百官,两者互为表里,共同辅助刘协。
为了让贾诩便宜行事,刘协甚至将长安司的一些控制权交给了贾诩。
近日,通过长安司来的,便是刘协的命令,调查清楚长安内新旧大臣以及各武官对他"杀俘"的态度,特别是旧派大臣,以及最重要的杨彪的态度。
几日来,贾诩以及将长安大臣对此事的态度探听的七七八八。
唯有最重要的杨彪,根本不动神色。
搞得贾诩大感头疼,一来杨彪身份太高,他不敢也不能逼迫,只能智取。二来,搞搞阴谋诡计,军事策略还行,论起政治,杨彪这个在官场上打滚了大半辈子的人可就太厉害了。
端的是水泼不进,雷打不动。
贾诩两天来又是上门拜访,又是暗中查探,甚至连诱骗杨修询问,他派人偷听的法子都出来了,就是没听到杨彪对此的任何看法。
不得已,在陛下即将回来的当下,他摊牌了。
结果这个老狐狸,居然还在和他打太极。但是他不能生气,他还是要笑,好气呀。
"呵呵呵呵"
贾诩仍旧笑着,越笑越阴冷。
纵是杨彪心性了得,被这个毒士这样盯着,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但他也没办法,身为朝廷大臣,又身负天下人望,一举一动都牵扯甚大。东西随便乱吃最多吃死自己,话说错了,说不定会血流成河。
连自己弘农杨氏搞不好也要死上好些人。
自董卓入京,又到群雄讨董,王允刺董卓以及后来的李傕、郭汜之乱。
他算是看清楚了,方今这个世道,有声望的就是个政治花瓶,手下有兵有地盘的才是大爷。
当然,如果他愿意凭借自己弘农杨氏四世三公的威望,也能拉出一个山头,割据一方。
不说能超过袁绍、袁术两人的势力,毕竟就算同为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弘农杨氏和人家老袁家差距也不是一星半点。
但他们说不得也能超过刘表或在刘表、刘焉一个档次,位居天下一流诸侯到二流诸侯之间。也不奢求平定天下,讨平汉贼之类,割据一方,不论图个富贵和自保都是可以的。
如果是年轻的时候,他真的有可能会这样做。
但他已经老了,他已经不再去想争霸天下这些事,子孙里也没有这种人才,强行做除了坏了杨家名声外,不过是给人做嫁衣罢了。
所以,他选择了待在朝廷。
朝廷兴,他便随着朝廷一起兴起。朝廷若衰败,他便跟着大汉殉葬,也不枉朝廷这些年来,多弘农杨氏的优待。
(https://www.uuubqg.cc/39761_39761397/7460841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