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局势有变
第1122章 局势有变
秦朗知道,自己能获得的进攻时间不会太多,如果在北中城下拖延的时间太久,让张溪做好了侧翼防守的准备,那么自己的突袭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秦朗宁可冒着风险,也要快速强攻北中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攻破这里,然后继续东进。
按照秦朗的估计,如果自己能在五天内攻破北中城,就依然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可现实,并不能让秦朗如愿。
他的对手张翼,并不是一个无能之辈。
北中城虽然城墙矮小,兵力不足,但至少张翼是真的擅守。
秦朗为了赶时间,他在没有太多攻城器具的情况下,想要凭借人力蚁附攻城,但张翼对此却早就有所准备了。
土墙根下的据木,可以有效的防止魏军用搭人梯的方式攻城,而重新夯实浇筑的土墙,至少在短期内,不用担心会被魏军破坏的可能。
再加上张翼在通过侦骑得知了秦朗的动向后,毫不犹豫的提前派出了军使向张溪求援.张翼预判,自己只需要坚守个七八天左右,就能等来自家的援军。
双方都有自己的依仗,但时间上来说,对秦朗并不利。
如果只是单对单的攻防对决,那秦朗还是有把握能击败张翼,攻下这个北中城的.可如果加上一个时间限制的话,事情可就不好说了。
秦朗真的尽力了,他把能想到的办法都已经用上了。
第一天攻城的时候,没有攻城器械协助的秦朗,发现北中城的防御超过了自己的想象第一天进攻折损了三百人后,秦朗当机立断的下令暂时停战。
秦朗也许做不到提前发现问题,但他还是能做到在发现问题后立刻解决问题。
既然第一天的进攻发现无法靠人墙的方式爬山北中城的土墙,那就赶紧停下来,派人去砍树打造简易的钩梯。
秦朗别的不多,就是人多,打造二三十副简易的钩梯,根本用不了半天的时间。
第二天,魏军就有了钩梯的协助,开始继续加强进攻。
这次倒是打的比第一天的进攻有效率的多,但张翼如果真的只能依靠城墙防守的话,那他也不能被称为擅守的将领。
真正擅守的将领,不仅仅要在守城战中利用各种城防优势抵挡敌军,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快速的应变指挥能力,及时甚至提前发现敌军的进攻重点,通过自己的指挥调整,加强敌军进攻重点的防御。
这点上,张翼确实比他的对手秦朗要强的多。
因此,造成的结果,就是不管秦朗怎么调整进攻重点,张翼总能提前预判或者及时发现。
即使受困于兵力不足,张翼不可能每个漏洞都可以通过指挥来弥补,但张翼本身的武力值不差,一旦他身先士卒的城墙上奋战,很多小漏洞虽然存在,但最终也会在张翼的奋战或者汉军士卒的奋战下,无法被秦朗利用到。
毕竟,秦朗也不是那种只要给个破绽,他就能轻易抓住的天才型统帅。
因此,这个北中城,张翼有惊无险的又守了三天。
秦朗是真的有些着急了,他甚至想着是不是孤注一掷的加强进攻,拼着伤亡,强攻下北中城。
可这事儿,刚一开口,就被他的参军裴潜给劝阻了。
得分清主次才行。
进攻北中城,是为了扫清蜀贼在侧翼的预警和防护,不是要跟这里的蜀贼决战.不顾伤亡的攻下北中城倒是可以,可接下来的魏军还要继续前进,还要去温县攻击蜀贼主力大军的侧翼,而这次的对手,可不是什么张翼,而是天下名将张溪。
伤亡过大,拿什么去跟张溪拼?!
而且,裴潜提醒秦朗,不要忘了,这次他领兵进入河内郡,第一优先的战略不是要击退张溪率领的河东蜀贼,而是要进入温县去跟夏侯霸换防,让夏侯霸能领军去支援兖州。
如果在战场上有可以直接击破张溪的战机,那裴潜是不会拦着秦朗的,毕竟能解围河东的话,也是裴潜这个河东世家领袖希望看到的事情。
可现在秦朗这种不理智的做法,根本对战局毫无意义不劝阻的话,裴潜都有可能丧生在这个乱军之中。
而听完了裴潜的劝阻后,秦朗确实冷静了一点,但.也有限。
主要是,秦朗也是实在没办法啊。
他不是分不清主次,而是不打下这个北中城,让蜀贼把自己拦在这里,自己怎么去支援温县?!
绕过去?!
从理论状态来说,北中城距离温县已经不远了,军中现在的粮草补给还够,绕过去不是不可以。
但从实际战况来说,绕过去,并不具备实际操作的空间。
秦朗一共就两万人,四天的进攻下来,伤亡大概有一千余人,还剩下一万八千多人。
<div class="contentadv"> 这一万八千多人绕过北中城,前往温县北中城的蜀贼将领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坐视自己东进。
到时候必然是尾随自己,咬住自己的尾巴,拖延自己的进军速度。
而在温县城下进攻的张溪,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得到了北中城遇袭的消息了。
哪怕这时候张溪还没有完全调整好军队部署,做好侧翼防御,但最基本的,往北中城派出的援军,应该已经是在路上了。
也即是说,秦朗这么直勾勾的闯过去,很有可能会直接跟张溪派出的援军撞上,再加上身后吊着的“尾巴”.这不就成了自己给敌军创造出“前后夹击”的态势了么!!!
这哪里是去温县支援,这是直接去送死的。
所以,现在的秦朗,不打下北中城,是根本无法安心前进的,也就不存在裴潜强调的“优先战略目的”。
冷静当然还是要冷静的,但强攻,也是必须强攻的。
就在秦朗厘清了所有的战场局势,拒绝了裴潜的谏言,准备用伤亡换取时间的时候.张翼撤退了。
是的,张翼从北中城撤军了。
其实张翼也不想撤,他的北中城守的好好的,但张溪命人传来军令,让他撤军汇合,张翼也不敢不听军令。
而张溪呢张溪其实也不想下这个命令,但没办法,局势有变。
现实这个东西,有时候吧,真的,往往真的无法让人顺心如意。
比如说张溪,又比如说孟达。
张溪是真的想把秦朗带来的三万大军给留在河东,为此他派出了马岱和孟达的组合,去太行山道那边伏击秦朗。
可谁知道,秦朗还挺有脑子的,居然分兵进军,带着两万郡兵闯入了河内郡。
而这个时候,其实张溪也不着急,他派往北中城以防万一的张翼及时堵住了秦朗。
张溪现在兵力充足啊,只要他留下一部分人牵制住温县的夏侯霸,自己带着主力去围剿的话,秦朗的那两万曹魏郡兵一样跑不了。
可偏偏就在张溪准备做出应变的时候.张溪接到了孟达军使火速传回的军报。
并州骑兵南下了,而且兵力不下两万太行官道,堵不住了。
孟达也是倒霉。
本来孟达在太行官道口,利用了地形优势和敌军主帅戴陵的犹豫,有惊无险的守住了官道。
真的,只要戴陵没有足够鱼死网破的决心,那么孟达守起来,还是很轻松的,这个功劳也是十拿九稳的。
而且吧,将来这场战绩传出去,也足够给孟达长脸五千步兵拦住了一万骑兵,哪怕是有地形优势,但这样的战绩,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孟达甚至已经在幻想自己因此功劳升官封侯,名传天下了。
可偏偏这个时候,并州刺史毕轨,带着两万并州骑兵南下了。
毕轨这个人吧,文官出身,他没有什么军略,最大的能力也是坐镇地方,实施政令。
历史可以证明,毕轨的军略水平,连秦朗都不如。
但毕轨这个人有个“优势”.他不懂军略,因此他不会去考虑那么多,在他看来,戴陵有着八千骑兵,居然不敢去进攻一个只有两千人守卫的官道营寨,纯粹就是在消极怠慢,贻误战机。
因此,当毕轨和戴陵合流后,毕轨立刻以并州刺史的身份,剥夺了戴陵的指挥权。
关于并州刺史是否有权利剥夺后将军指挥权的问题,戴陵不确定,毕竟两个人都不是一个系统的。
但戴陵却知道,自己这个后将军是故大将军曹真提拔的,而毕轨这个并州刺史,是天子亲自任命的。
大将军曹真还活着的话,戴陵也许还会据理力争一下.但可惜,现在大将军已经故去了。
因此,戴陵屁话没说的就交出了兵权。
而毕轨在掌握兵权后,第一个命令,就是让五千骑兵去强攻孟达的营寨。
嗯,输的挺惨的。
(https://www.uuubqg.cc/38445_38445979/11346901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