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1204章 犹豫

第1204章 犹豫


第1204章  犹豫

        阎志到底不是阎柔那样的大才,他在得知班氏县死守的消息后,做出了两个决策。

        第一个决策,是下令让代郡东部三县的守军全数支援代城,务必要守住这个郡治。

        这个决策说不上错,代城作为代郡的郡治,这里聚集了最多的丁口,也是代郡世家大族的聚居地,这地方失守,剩余的代郡诸县,也不会有坚守的底气。

        但第二个决策就出了大问题。

        阎志认为,仅凭代郡东部三县的守军,加上代城本身还有的五千守军,加起来都只有八千人,恐怕难以抵挡蜀贼的进攻。

        因此,阎志下令,命令平邑,参合,高柳三县的守军全线回撤,弃守代郡西北,回援代城。

        这个命令一下,就彻底坏事了。

        本来吧,平邑县守军占据地利优势,哪怕是邓艾,恐怕也无法再短时间内突破这个关键的葫芦口位置.可偏偏阎志下令撤守平邑,导致邓艾轻松突入代郡。

        高柳和参合这两个地方的守军也一样,他们本来有长城作为北方屏障,完全可以挡住刘豹和步度根率领的骑兵.可一旦撤守,等于是主动放弃屏障,可以从北往南杀入代郡。

        而更要命的是,不管从平邑,还是高柳,参合两县,回撤到代城,是需要时间的,而很显然,汉军是不会给他们这个回撤的时间。

        尤其是高柳和参合两地,进攻的是骑兵,而守军大多是步兵,在失去了长城的保护后,这两个地方的守军在回撤途中,遭遇到了骑兵的追杀,损失惨重。

        而邓艾也在突破平邑后,一路长驱直入,在中途多次追击击破平邑后撤的守军还没等平邑守军撤回代城,这支部队就已经在半途被邓艾给杀散了。

        因此,当邓艾和王濬,刘豹等人在代城下会师的时候,直接形成了七万步骑围攻八千守军的局面。

        兵力对比接近十比一,如此局势,阎志是真的慌了。

        求援的战报已经在半个月前就发出去了,但是考虑到代郡和邺城的距离,哪怕朝廷当即调兵支援,恐怕也得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有援兵到位。

        本来阎志以为,只要能守住平邑防线,那么拖一个月的时间应该不是问题.可没想到,不过是十天的时间,蜀贼就已经突破了班氏县,进军代城,只用了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就兵临代城城下,完成了会师。

        代城还有八千士卒守卫,但是否能守十天,这个问题,阎志心里是真的没底。

        再一个,阎志也不确定,十天之后,自己是否能有援军到来毕竟到如今为止,朝廷始终没有给出自己明确的答复。

        而事实上,这个时候的大魏朝堂上,对于是否支援代郡,确实是没有达成一致。

        或者说的更加直白一点,是曹爽始终没有下定决心。

        本来按照曹爽的计划,他抽调了邺城最后的守军前往支援朝歌,只要等到范阳郡的郡兵能及时抵达邺城,那么邺城依然还有两万郡兵守卫,起码不至于无兵可用。

        但是吧,范阳郡兵才刚刚进入冀州的地界,代郡那边却传来了告急的军报,这让曹爽开始犹豫,到底是该让这支范阳郡兵南下到邺城守卫,还是返回北上去支援代郡。

        按照桓范的建议,是建议让这支军队北上支援代郡的.现在的范阳郡兵刚刚离开范阳郡不远,本身就在冀州北部区域,去支援代郡,可比来邺城驻防要近的多。

        可曹爽一直在犹豫。

        曹爽这个人,但凡他有足够快速的应变决断能力,大魏的战事,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的地步.这场汉魏大战,大魏沦落到现在的地步,至少有一半,是曹爽决策太慢,跟不上战事变化导致的。

        曹爽就不是一个善于决策定局的人。

        不过嘛,这次曹爽迟疑,倒也不像是之前那样,出于自己的私心,或者是缺乏决断力.他的犹豫,还是有些道理的。

        战事都到了这个地步了,一旦代郡的蜀贼突入冀州,那也很久被蜀贼彻底包围了邺城是不是有守军守卫,其实区别不大,不过是失守时间的问题而已。

        因此,曹爽还真的没想让范阳郡兵来邺城驻守,保障自己的安危。

        曹爽是想让范阳郡兵直接进入中山国,在中山国驻防,就地防守蜀贼的顺势南下。

        按照曹爽的顾虑,如果直接让范阳郡兵去支援代郡的话,这一路上是不是能赶得上,谁都不知道.赶得上自然是最好,如果赶不上,范阳郡兵还没有抵达代郡,代郡就被蜀贼占据的话,范阳郡兵猝不及防之下,很有可能被南下的蜀贼顺势击破。

        <div  class="contentadv">        毕竟,阎志的军报上告诉曹爽,蜀贼有足足十万人进攻代郡,而抽调过来的范阳郡兵只有两万人,兵力悬殊太大。

        因此,曹爽才想着让范阳郡兵不去代郡支援,而是在中山国就地布防,等到布防完成,就下令让代郡守军撤出代郡,退守中山国。

        这样的话,不仅可以依靠中山国的防线阻挡蜀贼,同时也可以顺势再拉长蜀贼的补给线。

        理论上讲,曹爽的这套战术吧,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但就一个问题。

        邺城以北,一共只有两个郡国,中山国和常山国。

        中山国在邺城正北方向,在代郡的正南方向,蜀贼如果目标是邺城的话,确实走中山国是最快速的进军路线。

        常山国在邺城西北,同事紧邻并州上党郡的壶关,而那边,夏侯献带着一万魏军正在围攻壶关,但打了快两个月了,依然没有攻下。

        如果蜀贼在攻占了代郡后,并没有直接南下中山国,而是顺势往西南的常山国走,先消灭夏侯献所部,跟壶关的蜀贼守军汇合,然后再东进邺城,该怎么办?!

        一旦蜀贼攻占常山国,打通跟并州之间的粮草通道拉长蜀贼粮草补给线的目的,就彻底化为泡影。

        当然,最重要的是,常山国内无兵可用,完全处在空虚状态,一旦蜀贼走这条路,难道要指望夏侯献手里的一万人去阻挡蜀贼么?!

        这货可是领着一万人,进攻只有三千人守卫的壶关,打了两个月都没打下来的人,你能指望他力挽狂澜?!

        所以啊,桓范还是建议,让范阳郡兵尽快北上,进入代郡,支援阎志防守代城吧。

        只要代郡不破,那么代郡身后的常山国也好,中山国也罢,都还是安全的代郡破了的话,蜀贼顺势而下,可变化的地方就太多了。

        为此,曹爽又纠结犹豫了三天的时间,最后还是决定,听从桓范的建议,让范阳郡兵北上,支援代郡。

        但可惜,曹爽终究还是多犹豫了这三天的时间当范阳郡兵来到中山国和代郡交界处的时候,率领范阳郡兵的主将唐隆,接到了代城失守的消息。

        真的,就差了那么四五天的时间而已在代城坚守了十五天,兵员损失过半,但始终没有等来援军的阎志,终于是顶不住压力,选择了开城投降。

        此时,汉军攻占了代县后,邓艾命令刘豹和步度根的骑兵为前部先锋,快速南下中山国,扫清敌情。

        当然,邓艾这么做,是有他自己的理由的。

        步度根和刘豹两人都是胡兵义从,他们虽然现在听命于邓艾,但军队纪律啥的,实在说不上多好。

        在这次从攻代城的过程中,因为骑兵无法直接参与攻城,邓艾下令两部胡兵在外围围城,但也因此,这些无事可做的胡兵,免不了的做出了一些劫掠的事情。

        很显然,邓艾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他北上并州平定叛乱的目的是保护百姓,如果放任这些胡人这么瞎搞,那邓艾不是白干了么。

        但是吧,如今两部胡兵呢,又是自己的义从,这次南下作战也少不得他们的助力,为了将来的北地局势稳定,邓艾也不能跟刘豹和步度根翻脸因此,邓艾接受了王濬的建议,让这些胡兵为先锋,先一步南下去跟曹魏郡兵拼命。

        这样,既能削弱魏军在冀州的守备力量,也能接魏军的手,削弱限制这帮无法无天的胡人,两全其美。

        因此,这两支胡兵义从才会先一步南下,进入中山国。

        但是吧,邓艾这一手,确实让唐隆措手不及.他手下率领的范阳郡兵,那可都是步兵啊。

        四万骑兵南下,对抗两万步兵.在这种情况下,唐隆如果继续领兵进入代郡,傻乎乎的一头撞上去,恐怕就会遭到蜀贼骑兵的猛烈痛击。

        唐隆也是无奈,只能是一边下令后撤,一边向朝廷汇报,询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而曹爽在得到唐隆的战报后,同样也气的暴跳如雷,直接把桓范叫来,狠狠的痛骂了一顿。

        这次,曹爽还真的有充足的理由——丫早听我的,在中山国布防,何至于让范阳郡兵陷入如此进退两难的地步。

        现在好了,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https://www.uuubqg.cc/38445_38445979/11328442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