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天启:大明难救,续命吧 > 第118章 南巡:南直隶篇

第118章 南巡:南直隶篇


  朱由校并没有在南直隶待太久,江南繁华,最能磨灭英雄锐气,朱由校自认意志尚不够坚定,所以只是稍作停留。
  话说南巡舰队自山东莱州出海后,南下至淮安府盐城县停靠,在休整了一天后继续南下,天启二年十一月一十九日从松江府顺流进入扬子江。
  江苏以下江段又称扬子江,江阴以下河段江面逐步开阔,向入海口呈喇形状开展,入海口附近时江面宽达80公里,饶是朱由校前世在视频上见过,但此时也不由得惊叹,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长江如虹贯”,在众人所拥护下站在船头,凭栏远眺。
  其实朱由校产生这样的震撼心理是很正常,因为现代人早就看不到这样壮丽的景象了。明代时期镇扬河段和江阴河段江面宽都在10千米以上,而今分别缩为2.3千和1.5千米,可谓天差地别。
  “陛下,大抵明日丑时(3点左右)即可到达南京。”负责护卫的武将前来向朱由校通报。
  “嗯,不急,先在江阴停靠一下吧。”
  “是,陛下,今日下午即到江阴。”
  “嗯,你下去。”
  那武将后撤步走了出去,先将皇帝的命令吩咐给了掌舵的,待走远了后一路小跑,跑到他同僚旁边。
  “又要出事了。”
  “怎么?陛下刚才说什么了?”
  “陛下说先不去南京,要去江阴。”
  “这不很正常吗?江阴北枕长江,南近太湖,东接常熟,西连常州,是江海联运的交通枢纽,又为拱卫南京之要塞;扼江海门户,捍卫全吴。陛下想要巡视冮南,那临幸江阴自然也是应有之义。”
  “问题就出在这儿:江阴是江南之军事重镇,但你还记得江阴防务上次修茸是什么时候吗?”
  “呃……大抵得有四、五十年了吧?”
  “四、五十年?少了!江阴要塞上次加固还是嘉靖年间防范倭乱的时候,到现在都他妈快七十年了!”
  (历史上,江阴城防下一次翻修是崇祯八年,并且用上了新式、仿制西方的火铳和火炮。)
  “……”另一个人沉默了,武备松弛、兵事糜烂是当今大明的常态,南方更是久未经战,而现在,皇上下午就到,无论如何都是来不及了。
  “在辽东就杀了好几个,不过都是管理仓库的小鬼;在朝鲜,你是没下船啊,一进城,那血腥味都冲鼻子;也就在山东没有见血;这次…”
  “行了,噤声!”那人看了看左右,确定身旁无人后,才小声的说道:“你是忘了锦衣卫就在旁边吗?慎言,自己想死就算了,别害我和一家老小。”
  于是对话便以这样不愉快的形式硬生生地打断了。
  不过众人不知道的事,朱由校前去江阴并不仅仅是查看城防工事这么简单,也是因为他想好好祭拜一下这个“忠义之邦”。
  江阴,两宋时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升格为江阴军,岳飞、韩世忠、辛弃疾都曾驻守于此。
  正德年间刘瑾误国,在朝的三位江阴人——黄昭、贡安甫、史良佐,或以挽死谏,世称之为“江阴一时三忠”。
  而在原本的历史中,清军肆虐江南,唯江阴坚持“头可断,发决不可剃”的民族气节。“八十曰戴发效忠,十万人同心死义”,击毙清军7万5千余人,斩亲王36名,杀名将72名,最后城破,屠城,无一人降: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城中生者唯有躲在寺观塔上隐僻处的以及和尚印白等,共计大小五十三人。
  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更是留下了“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的倡言。
  所以朱由校对此次的江阴之行充满了期待。然而,同日下午,期待破灭了。朱由校看着破败的城防大骂不止,虽然没有任何人斧钺加身,但显然,它们的政治生命基本上已经也走到了尽头。
  天启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大明皇帝朱由校来到了大明陪都南京,毫不意外的朱由校来南京的第一件事便是拜明孝陵。
  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来到南京,但是他上一次是来过南京一次。但那时是跟团旅游,所以并没有见过孝陵的样子,那次他去参观的是另一位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伟人的陵寝。
  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理论上,应该是这样。
  但朱由校所看见的是一支松散的军队,古老的建筑发出破败的气息,就像这个王朝一样;长生鹿早就不知道去了哪里,追等待着天下英雄的追逐。
  有明一代,南京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岁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
  即便如此,孝陵仍有杂草与破损,看到这里,朱由校的心态己然是变了。
  天气二年11月25日,皇帝坐船前往了福建。


  (https://www.uuubqg.cc/37285_37285503/70605900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