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各朝代围观我刷的短视频 > 第215章 “打土豪,分田地”

第215章 “打土豪,分田地”


【已知的是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南方的文化得到了发展和繁荣,这期间人才辈出。
  据统计唐代以前,南方的进士比较少,南宋以后渐多。
  根据《唐宰相世系表》记载,唐朝宰相共369人,北方人约占十分之九。北宋时做宰相的仍多是北方人,但到了明代南方人做首辅的占绝大多数,从南北方人做宰相或首辅的变化,可以看出是南北方文化水平在发生变化。
  曾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明末大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北卷》中指出:“今制,科场分南卷、北卷、中卷,此调停之术,而非造就之方。夫北人,自宋时即云,京东西、河北、河东、陕西五路举人,拙于文辞声律,况又更金元之乱,文学一事不及南人久矣。”
  “今南人教小学,先令属对,犹是唐宋以来相传旧法,北人全不为此,故求其习比偶、调平仄者,千室之邑几无一二人,而八股之外,一无所通者,比比也。愚幼时四书本经俱读全注。后见庸师窳(yu)生,欲速其成,多为删抹。而北方则有全不读者。”
  南北士人差异,不仅仅是因为金人和蒙元战乱,还有便是北方的学习环境不同,南方重教育读书,北方不为这些,就算是读书也只为应试,四书五经不读全注,只想要快速的完成读删减版。
  而顾炎武也明确提出:“故今日北方有二患,一曰地荒,二曰人荒。”这便是南北方文化水平差异的真实写照。】
  <江南有稻杆、丝麻业兴盛、桑树又多、竹也不用多说。利用这些为原料,造纸有了新发展,还有各种活字印刷技术。学术浓郁之风啊!>
  <你前面说的这些,我还不是很认同。直到看见你列的宰相和首辅的变化好直观的感受到了南北方的文化差距啊。>
  <明朝好像还出现了许多乡党,既是同乡就互相拉一把。抱团太多了。>
  <万万没有想到大明都经历了200多年北方还是地方人荒的现象[震惊]>
  <看这节奏,后面应该还要讲到南北分卷吧>
  <顾炎武启蒙思想家,从小跟着寡母学习岳飞、文天祥、方孝孺的忠义,明亡后参加抗清,后面又累拒仕清!>
  [汉武帝刘彻:活字印刷技术?是个好东西[点赞]]
  [唐太宗李世民:明朝这么做岂不是让党争愈演愈烈了。]
  [秦始皇嬴政:好吧,收回前面的话,原来南北的差异弥合并不容易。]
  [明太祖朱元璋:又是一个我大明的忠臣啊]
  …
  此时明朝前的南方士人,心生了羡慕。这明朝好似还挺不错。
  朱元璋凝神,不太高兴。原来咱没解决啊。
  “因为地荒,所以人慌;因为人慌,所以地方。”
  “不好解决啊。”
  殿中众人眼观鼻鼻观心,大工程诶,陛下这是又想折腾了。
  唉。
  秦王朱樉一天不挨骂,心里不舒服,非要见缝插针去怼朱棣。
  “哎,本王记得方孝孺不是被你诛了十族吗?果然是时移境迁,从明初到明末二百年过去了,你的名声…也跟着变了啊。”
  “对啊,对啊,方孝孺怎么就成了忠义代表了呢?”说话的人是一个傻白甜王爷。
  朱棣的忠实迷弟周王朱橚跟着跳进陷阱,想着方孝孺成了忠义之人,那造反成功的四哥不就成了不忠不义之人嘛!
  于是替四哥委屈道:“方孝孺一个建文余孽,后期还被提高到这地步了?!难怪能传出我四哥诛了他十族的谣言!四哥,你太惨了吧!”
  这话一出,让朱允炆怒视朱棣,哼,你记住了,就算篡夺了皇位,在后世中你依然是个不忠不义的人!
  燕王朱棣回以微笑,起码夺得了皇位。
  朱允炆:吐血。
  …
  崇祯二年,16岁的顾炎武还在学院读书,他的同窗兼好友归庄惊讶道:“!你…我就知道你是好样的!”
  啊啊啊,我知道我的好友有才华,但没想到他这么有才华。
  书院其他学子纷纷看向“未来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啊,天呐,以后不仅能着书立学,还是个大忠臣呢。
  听着四周议论的声音,饶是顾炎武不在乎虚名,年纪摆在这里,现在也不由红了脸。
  哎,开心。这次不仅得了太祖皇帝的夸奖,还更加坚定了志向。
  …
  【南宋之后,华夏大地上出现的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大多为南方人。
  在古代文化和教育是与阶级挂钩,很明显的一点是北方地主的土地普遍不如南方地主大。南方地主之家比比皆是,他们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耕地交由佃户、奴仆。而他们则是花时间读书,用心创作,去读万里书行万里路,后来再参加科举考试,成功进入仕途,参加朝政,完成由大地主到政府官员的转换。
  南宋之后,不仅是经济重心南移,文化也在南移,南人学子在科举方面占尽优势。
  根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统计:明朝各科状元共89人,其中南方籍75人,北方籍13人,中卷地区籍仅一人。

  洪武年间(包括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各科进士共867人,其中南方籍的620人,占总数的71%。
  建文年间各科进士共106人,其中南方籍的89人,占总数的83%。
  永乐年间各科进士共1819人,其中南方籍的1519人,占总数的83%。
  不管怎么看,在明代的科举考试中,南方士子占优势的。
  回归本题“南北榜”案,首先老朱是肯定清楚南北差异的,科举取南北士子情况肯定了解。
  那么,现在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让老朱小题大做?】
  <想起嘉靖时期的内阁首辅徐阶,他家就是大地主,拥有很多土地>
  <啊啊啊天杀的大地主,想念教员啦,教员是真伟人>
  <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这个数据看得人麻麻的>
  <老朱这次还好,没有像前面几大案一样,动辄就是数万的人头落地[吃瓜]>
  [明嘉靖二十七年徐阶:这…嗯…啊…?]
  [唐元和十二年裴度:打…土豪…分田地…?!]
  [唐太宗李世民:嘶,土地革命!此口号莫非便是教员提出?]
  …
  众人被光幕评论中的话震惊到,真是好大的气魄!
  世家大族本就因光幕带来的新技术感到不满和担忧,今日又见光幕直戳他们到心坎,已经是达到恐惧地步。
  实话来讲,现在更怕的是各朝的天子。
  不过,对于雄主,他能将对他们不利的变为利!
  早就看那些人不顺眼了,全天下都是朕的!那些把持着最多土地,隐藏农户的人可恨!
  李世民调整姿势,认真观看光幕,手中还握着笔。光幕还真…有点麻烦了啊…但,它甚好!
  “从顾炎武的《日知录》中知道,明分三卷,南、北、中卷。因地制宜。”
  “陛下,我朝暂时不需如此做。”魏征害怕李世民依照明朝的分卷制度来实施科举。
  “?”
  李世民轻笑起来,“哈哈哈,玄成勿忧,朕只是在夸那个明天子。我大唐新设科举,且南北差异还未显,更何况…科举选出的人不还是世家子弟吗。”
  说到最后一句时,李世民甚至有些生气,但又无可奈何,真正的寒门贵子又有多少呢?世家子弟家传千百年,底蕴深厚。
  不过,如果他们不识好歹,那便学学后世的“黄巢”来个杀杀杀!
  殿中心腹臣子见大唐的天子浑身散发着杀气,连忙一边看光幕,一边奋笔疾书。
  …


  (https://www.uuubqg.cc/36925_36925927/4620064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