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湖南衡州
光绪二十七年,湖南衡州安仁。少年模样的路泽在村镇学堂里面静静的看书,外面是嬉戏的孩童,偻背的农民和热辣的太阳。路泽这次的名字倒是没姓路,这次游戏中姓氏是文,名为泽斌,泽表示光亮、恩惠、仁慈;斌表示朴实、文雅、斌斌,意义优美。为:“仁慈文雅”。(中华帝国副本都是称为文泽斌)祖父曾随曾国藩打仗,为随军书记。家有百余亩水田,是一个小地主,村镇学堂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祖父在此识字,然后随湘军征战,并在此期间发家。父亲也在此识字并接替祖父在安仁县当衙吏,自祖父起,家中就开始是一个小康之家。家中文泽斌为长子,有弟弟一人,妹妹一人。文泽斌两岁识字,四岁上学,师长称之为善。在文泽斌12岁那年由师长推荐进入南州中学,是当时最小的学生,经过三年时间,如今已经在南州中学完成学业。
清末自洋务运动以来,洋务派向欧美派遣留学生。从1872年到1875年(光绪元年),每年派遣三十名学童(年龄规定为十二岁至十六岁,个别年仅十岁),四年共派出一百二十名。计划学习十五年,由小学﹑中学到大学,"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到1881年,在守旧派官僚"适异忘本"﹑"治其恶习"的攻击下,清政府决定裁撤留美,下令留美学生全部撤回。除病故和"告长假不归"者外,归国留美学生九十四人,只有詹天佑等二人完成学业,获得学士学位。1873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奏准选派船政学堂学生分赴英法学习造船﹑驾驶。在1877年﹑1881年﹑1886年,1897年,先后四次派出留英学生三十四名﹑留法学生四十九名(其中九名艺徒)﹑留德学生两名,共八十五名。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成为中国造船工业﹑海军建设等方面的重要骨干,著名人物有严复﹑刘步蟾﹑林泰曾﹑叶祖珪﹑萨镇冰﹑魏瀚﹑刘冠雄等。
甲午战败,举国震惊,人们开始瞩目日本。维新运动皆以日本为楷模。日本政府为缓和对立情绪邀请中国派遣学生留日。张之洞﹑杨深秀等都以路近﹑费省﹑传习易为由主张派遣留日学生。1896年,驻日公使裕庚因使馆工作需要,招募戢冀翚﹑唐宝锷等十三人到日本留学,开留日之先声。到1900年,留日学生总数已达一百四十三人。
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等事变,清朝统治几乎倾覆。为维护垂危的统治,清政府开始推行以练新军﹑改官制﹑兴学堂为中心的"新政"。向日本广派留学生被视为培养"新政"人材的快捷方式。从1901年起,清政府大力提倡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并许诺留学归来分别赏予功名﹑授以官职。1905年清廷又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出国留学遂成为知识分子的一条出路。而日本政府亦企图通过留学生来培植它在中国的势力,并为其带来若干外汇,日本中下层人士希望和中国友好,加强文化交流,也主张吸引中国留学生赴日。在两国朝野的鼓动下,一时留日学生势如潮涌。据统计,1901年留日学生人数为两百七十四人,1902年夏为六百一十四人,1904年为一千四百五十四人,1905年冬为两千五百六十人,1906年夏为一万二千九百零九人,年底达一万七千八百六十余人,为留日学生人数的最高峰。留日学生既有官费生,又有自费生,自费生占很大的比例,1903年即占半数,后来比例更大。由于流品庞杂,程度参差,到日本后有的上小学,有的直接上大学,绝大多数就读于中等专业学校及大学速成科,学习期限从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几年到七八年不等。在日本教育界特为中国留学生开办的文学院各分校﹑法政大学速成科﹑振武学校﹑成城学校﹑同文书院﹑经纬学堂﹑清华学校及预备学校等学校中,留日学生最为集中;据《清国留学生会馆第五次报告》,留日学生两千四百零六人中,上述八校即占一千八百八十五人。和过去留学欧美专重理工相反,学文科的占绝大多数。1903年驻日公使杨枢奏称:"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法政﹑军事尤为留日学习的热门。1904年仅法政大学速成科就有中国留学生二百九十五人。民国初期的舞台大多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留日组建同盟会的革命先辈,另一部分则是北洋六镇体系的军官。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接任民国大总统之后,北洋体系登上历史舞台。
因此在此大争之世来临之前,找对方向,混好学历还是很重要的。
15岁的文泽斌已经通过了清政府的留学考试,在留学日本之前回到湖南和祖父与父亲告别,呆几天后就出发日本。窗外夕阳西下,晚霞映在学堂的外院上。院子上的红树散发着光芒,一如屋内静静看书的文泽斌。
但是文泽斌心境却不是如屋外的那般美好。在清未的这十五年里,得益于家境,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斋中度过。没有体验过旧社会的毒打,单却也深深明白了在自己静谧的生活坏境中,却啥万般的暗流涌动。物质的不发达,土地是最大的生产资料,但是在过去的视野之中,看到的却是土地兼并严重,就算是同一个村里面,也有同姓之人无地可耕,贫困不已。常常有人挨饿乃至于饿死。看到的是政府为了征收秋粮,不管百姓死活,从百姓口中夺走最后一点口粮。也看到南州中学外面县城满城乞丐,壮士不得所用,反抗收粮时落草为寇。书斋以外,竟是王朝末相。以及清光绪二十年,尚且年幼之时,听闻甲午海战战败,李中堂签马关条约,风闻神州大地之时,祖父的一声声悲愤。清政府腐败无能,满族为维护统治利益压制改革。分配不均,社会矛盾激烈。世界日月革新,正处中华两千年未有之变局。种种以此,文泽斌总有愤闷之情。痛恨清政府无能,社会不公。总想有朝一人,奋勇而起,敢叫日月换新天!!!
(https://www.uuubqg.cc/35641_35641968/4122853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