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青陵台 > 第25章 月斜楼上五更钟5

第25章 月斜楼上五更钟5


皇帝于文华殿召见诸位内阁重臣,太子入宫时,内阁议事正忙。

        张胜全瞅了个空从殿内出来,给太子斟上一盏热茶:“殿下稍待。”

        太子点头,面上犹带愁容。

        张胜全见了不敢多问,只嘱咐小内侍小宫女们仔细伺候着,就又回到了皇帝身边伺候。

        不多时里面散了,太子在偏殿看到兵部尚书怒气冲冲地挥袖而去,而王首辅、柳次辅等人却是气定神闲,仿佛边关烽火一点都不干他们的事。

        太子的手在衣袖里摩挲了一会儿,触到铁匣子坚硬的轮廓,方觉心里安定了下来。

        张胜全打起竹珠帘,冲他笑道:“皇上请太子殿下进去。”

        太子抖抖衣襟,提起下摆缓步入内。

        皇帝自从收到战报就一宿没睡,这会儿脸色极为灰败,若不是张胜全泡了酽茶放了参片给他提神,只怕下一瞬就会晕倒在桌前。

        太子先请安,而后看到皇帝的脸色吃了一惊,忍不住劝道:“父皇,要不还是先歇上一歇?”

        皇帝无力地摆了摆手,喝了口茶下去,觉得精神好上一些了:“还是先把要务处理完罢。朕这里拖上半日,边境子民就多受苦半日。你今日来说有要事,究竟是什么事?”

        太子从袖里摸出那方铁匣子,双手呈上头顶:“今晨四方馆下人来报,道是于门口寻到这件东西,儿臣看过之后觉得事关重大,需得父皇过目。”

        皇帝示意张胜全把铁匣子取来。他疲怠的精神也因太子之语还提起了几分兴趣。

        “哦?不知是何物?难不成竟是鞑靼的归安请降文书吗?”皇帝难得开了次玩笑。

        太子俯身,不敢直视君父。他心里暗道你若看过,就不会这样想了。要知道当他看到“敕赐胤国公章”时,先是费了好大的功夫去回想着胤国公是哪方公侯,待到他经太子长史提醒回想起来时,顿时出了一身的白毛汗。

        他的生母,先皇后燕氏,当年流落至成王封地时孤苦伶仃,被册为王妃后,当时的成王、如今的皇帝便起意,派了人去燕氏的籍贯地探访燕家是否还有后人。这一去之下,查到致使燕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元凶,就是被册封在北境蒲城的昔年赫赫有名的开国王公——胤国公温氏。

        那时太子尚未出生,等到他长大后,燕皇后早已长眠多年,这些事情还是照看他长大的燕皇后贴身婢女私底下偷偷说与他听的。关于他的父亲是如何处置胤国公一脉的,他也并不清楚。只知自三十年前那场清洗过后,原本遍及北境各地的温氏后人均都销声匿迹了。

        太子曾暗想,若不是胤国公持有太宗皇帝颁下的丹书铁券,是为大夏开国立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入阁勋臣,只怕早就被他父亲下旨赐死了。

        这三十年来,无论是在朝野,还是在边关,都不曾听过有温姓文官或武将出头的消息。想是当年那一场变故,温氏人丁凋零了。

        太子少时曾为此感伤,因他母亲之故,致另一个家族瓦解星散,分崩离析,这又何尝是为仁政呢?

        而当今日他看到胤国公之印时,心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这家人莫不是前来喊冤的罢?

        “啪”的一声,皇帝将那方印鉴远远地丢在了地上。

        铜制印鉴坚硬无比,磕在金砖地面上,反倒是地面被撞出了一道白痕。

        皇帝脸色铁青:“他们究竟想做甚么!”

        太子道:“父皇,兴许这胤国公是真心想要来为您庆贺天宁节的呢?”

        皇帝叹了口气:“潇儿,你不知,那时朕太年轻,做事也偏激了些……”未尽的话语里不无遗憾和惋惜。

        太子自然知道皇帝是有些后悔的,不然前些年胤国公请袭爵的折子递上来,皇帝也不会那样快的就恩准了。可如今皇帝看到胤国公的印鉴,第一反应是震怒,而后才是后悔莫及,不难看出,这桩事在皇帝心里依然没有放下。

        过了好一会儿,太子才听到皇帝疲惫的声音响起:“既然如此,他们想要入京参拜,那便允了罢。张胜全。”

        如鬼魅般侍立在皇帝身后的影子应了声“是”。

        “你去把那……捡起来,交给太子。太子,既然你领了四方馆,胤国公又找了门来,那这事便交由你去处理吧。看看这温家人,究竟想做些什么……”皇帝轻声道。

        那方铜制印鉴如同来时一样,被收入精铁匣中,由太子带出宫去,寻访它这一任的主人。

        文华殿内,皇帝坐在帝座上望着飞鸟从连绵不绝的铁灰色屋脊上起飞,扇动翅膀飞越这囚牢似的朱红色宫墙,飞向他去不了的远方。

        天空辽远而静谧,湛蓝色的天空嵌着一轮金光灿烂的日冕,不见一丝游云,万物沉浸在金红色的光芒里,像被滤尽了一切杂色,落在眼中仿佛是橙红色玛瑙,瑰丽而熠熠发光。

        今日是个好天气。

        像极了三十年前,他遇到燕千慈的那日。

        她名唤“慈”,可惜他却辜负了她的丹心悲悯。

        前朝战事又起,华滟却是过了好几日才知晓的。

        不过等她知道时,据说那不过是边境一场小小的冲突,已经化解了。莫不是起先应对的将领没有经验,慌忙派了斥候匆匆一探,就吓得屁滚尿流,连夜派了信使出了坞堡到上京报信,一路累死了三匹马。

        结果上京城里慌急了一通,哪知隔日就收到了边关飞鸽传书,道有一队骑兵异军突起,打退了入关的散兵,揪住他们的首领一问,才知是鞑靼内斗时的溃兵,因无处可去,便想着来大夏境内游荡倾扫,掠夺粮草。

        皇帝知道这个消息时,哭笑不得。既喜能免一场战事,不用再从牙缝里挤粮草,又叹大夏朝中竟无武将可用,不过一支小小的溃兵,竟能吓得守将狼狈不堪,马翻人仰。

        幸好这次能有骑兵卓异,屡战屡捷。皇帝手握捷报,便和颜悦色地问那传信使:“朕欲策勋,不知这队骑兵是哪家将军训练的手下?是郑提督,还是米总兵?”

        大夏边界线长,又多战事、反叛军,以至于到了连皇帝都不能完全掌握武将的地步。

        哪知那传信使神色怪异:“……并非如此,那骑兵领头人自称,银甲军,出身,北境蒲城。”

        皇帝笑容一滞。

        内阁诸位大臣彼此间意见纷纷,但对于封赏一事上倒是难得达成了一致。他们认为此次必须厚赏骑兵首领,重罚驻城守将,以儆效尤。连一向持中立意见的御史中丞陈献章,都上书请封。

        皇帝并非不通人情之辈,更何况此次冲突化解得极快,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大夏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与鞑靼开战的可能。只不过……当朝内阁重臣间,知晓他潜邸之事的甚少,而北境温氏,近几十年来本就沉寂不引人注目,皇帝如今几乎是被架在火上烤,封赏不是,不封也不是。

        幸而太子及时进宫,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儿臣已探访到胤国公一行人,如今正在令暎山脚京郊处赁了一处别院居住。”

        皇帝皱眉,问:“怎会住到那僻野之处去?”

        太子道:“据言,上京物价高昂……他们带的银钱不足。”

        皇帝:……

        皇帝叹气道:“罢了,他们一共几人来?”

        “依儿臣所见,不过胤国公与三四家臣而已。”

        皇帝若有所思:“朕记着今日收到的鞑靼四王子递来的国书上说,他们前来祝寿的使臣将至上京了。那么,你便安排让他们一块跟去行宫罢。朕亲自见见他。”这个他,指的自然是胤国公。

        太子默了一默,恭声应下了。

        国事说完,皇帝眼下心情还算不错,见太子又在跟前,便说起家事来了。

        “太子妃还是没有消息吗?”皇帝含蓄地问。

        太子知道这是问子嗣,他亦含蓄答:“贺氏身体一直康健。”

        皇帝便晓得这是仍然没有孕信了,不免有些失望。

        太子借机又言:“倒是儿臣有个妾侍前日里诊出了喜脉,如今已有三个月了。”如无意外,这个孩子顺利生下来,便是太子第二个女儿,或是第三个儿子了。

        新添皇孙,皇帝颇为欣喜:“好、好。”只是欢喜过后,他走下御座,拍着太子的肩道,“你子嗣丰茂,朕自然欢喜。不过当初朕和你一般大时,你已经会说话了。既然贺氏身体康健,你二人还需多加努力,终究还是嫡长子为正统啊。”

        太子自是应下不提。

        只不过皇帝不知太子内心所想,对于太子的恭顺还是十分满意。他哪里知道自己最为看重的儿子会在私底下腹诽他,一宫事务全被他宠爱的奚贵妃推到太子妃头上,太子妃日日忙得脚不着地,哪有时间和精力与太子同寝而眠。

        更何况太子华潇与太子妃贺仙蘅成婚五六年,太子妃曾对华潇坦言,早就看腻了他这张脸,若不是宫务实在多,她心里亦想寻几个俊俏郎君来放在身边看着,连心情都会舒畅许多。

        提到太子妃,皇帝不免想起常和太子妃呆在一处的华滟。

        念及这个女儿,皇帝自觉对她愧疚良多。

        “随波如今也到了年纪,需得为她寻一位佳婿……”皇帝伤感道,“朕还记得她刚出生时,抱在怀里小小的一团,转眼就长得这般大了。”

        太子想起华滟之前借调缇卫去查一个士子,心里暗自调笑,想着这个妹子说不定已为自己择好郎君了。只不过他未曾见过那齐曜,只听过衡澜文会会首向昂之对其才华的赞美,若是得空,他定要亲自招来缇卫问问那士子的情况。

        “那儿臣便代皇妹谢过父皇。”太子微笑着谢恩。

        转眼便是启程去行宫的日子了。

        华滟一早便起身梳洗,拜见过皇帝、几位庶母和太子妃后,就重新拆了头发换了身家常衣裳窝在月明宫等候。

        似这等举宫出发的行程,按照以往经验通常都是午时过后才能正式出发了。

        果然今日也不例外。

        华滟甚至在月明宫用过了午膳,才有太监来请她登车。

        坐步辇到了凌霄门下,长长一列车架一眼望不到尽头。

        华滟是皇帝亲女,又和太子、太子妃关系极好,自然被安排在了太子车架之后。再后面便是以奚贵妃为首的后宫嫔妃的车架了。

        华滟坐在步辇上,居高临下地望见华沁站在马车旁的单薄背影。光看形势,像是与接引的宫人吵起来了。

        她漠然地收回目光,督促抬辇的宫人快些走。


  (https://www.uuubqg.cc/34675_34675072/4107559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