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余情未了
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余情未了
他奶奶的!
明泽不由地在心里咒骂了一声。
这些侍卫办事真是越来不得力了。
一想到计划失败,明泽首先把责任归结在侍卫身上,他认为是侍卫没办好差事,一定是他们没有将信送到皇帝手中。
明泽之所以会这么想,他的逻辑是这样的。
他身为西域太子,拥有很大的权力,喜欢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感觉。
其中,他要身边人对要绝对地忠诚,不能有所隐瞒。
但凡有人对明泽隐瞒了一星半点,明泽会觉得这些人对他有二心,会对这些人做出相应的惩罚。
他身为太子尚且如此,更别说身为泱泱大国之君的大魏皇帝。
更何况萧权还是个能力极其强之人,还得皇帝如此信任。
一旦被大魏皇帝发现萧权对他有所隐瞒,皇帝对萧权的信任度一定会陡然下降,甚至开始怀疑萧权怀有二心。
哪怕萧权没有,皇帝也难免会这么想。
毕竟自古帝王多疑,皇帝也怕身边之人惦记他的江山,更别说是萧权这般智谋双全之人。
皇帝一旦对萧权有了猜忌之心,两人的关系便会破裂。
这可不是小事。
而明泽的人迟迟没有消息传回来,说明皇帝和萧权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的异样。结果如此,不是侍卫办事不力,是什么?
一群饭桶!
办啥事,啥事不行!
气得明泽满脸通红。
真的是,让他们去抓公主,没抓回来,还害得圣人的柳树全被毁了,害得圣人给明泽甩了脸色。
如今让他们去是送封信,如此简单之事,也办不成。
要不是他落魄成如今这副模样没人可用,他一定要把这些没用的人统统杀了!
就在明泽怒不可揭之时,一只信鸽停在他肩膀上,“咯咯”叫了两声。
明泽凭着感觉摸索着从信鸽腿上拿下一封信,然后将信鸽赶走。
他耳听四方,确认周边没有人后,他着急着打开信,然后用指腹慢慢地摩挲着信上面的字。
这是一封有点特别的信,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棍子在纸上重重可刻画出来的。
如此一来,可以在纸上落下一个个深深的印,明泽可以通过这些印来辨认信上的内容。
他眼睛看不见,但是他又不想旁人知道他的计划,他想要让自己看得懂信上内容,于是便想了这么一个办法。
大约过了一盏茶时间,明泽才把信上的字辨认齐全。
其实,信不长,说的是,信已经送到皇帝手里,但是不知道为何,就是没有下文,末了,向明泽请示下一步计划。
原以为有好消息传来的明泽,在认完字之后,大失所望。
甚至比没有消息更气愤。
这么说,皇帝是明知萧权对他有所隐瞒,仍旧选择相信萧权?
皇帝就真的这么信任萧权?
还是萧权给皇帝灌了什么迷魂汤,让皇帝如此信任他?
离间计都用不成,明泽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他真的有些迷茫了,他不知道要用什么办法才能让萧权倒霉。
这时候,他真的想放弃了。
但是,一想起他如今这副样子,都是拜萧权所赐,如此深仇大恨,他一口恶气上来,面目狰狞地说服自己:“千万不能放弃,是萧权害惨了他,他不能就这么放过萧权!”
想罢,明泽转身进了帐篷,摸索着拿起笔,给侍卫写了回信,实施下一步计划。
眼下,明泽能用来对付萧权的办法,唯有对付大同公主。既然萧权有意要隐瞒大同公主还活着之事,明泽就跟萧权对着干,他要让所有大魏人都知道,大同公主还活着。
他要让大同公主暴露在众人的视线之中,让萧权有了这后顾之忧。
他要让那些和他一样,想要对付萧权之人,知道有空子可钻。
他的人抓不到大同公主,他就不信,那么多人,没有一个人能抓得到她。
这一次,明泽让侍卫去大魏京都,散播大同公主还活着之事。
这一次,明泽也不管效果如何,他纯粹只是想跟萧权对着干。
更何况,大同公主之事,萧权隐瞒的可不是皇帝这么简单,他隐瞒的是大魏所有百姓。
据明泽所知,当初萧府被屠,萧权趁势制造了大同公主已死的假象,欺瞒了所有人。堂堂帝师、青园之主,竟然当众撒了这么一个弥天大谎,萧权在大魏百姓心中的形象恐怕也会塌。
到时候,自然会有人趁势推波助澜一番,让萧权成为舆论的焦点。
哈哈哈!
明泽想了第一步,就想到了萧权因公主之事和舆论,焦头烂额的模样。
萧权倒霉,明泽就快哉!
然而,明泽万万没有想到,他这回的计划又得泡汤了。
确切地说,是没这么容易引起大魏百姓的注意。
明泽的侍卫刚开始散播消息没多久,这阵风都还没有吹起来,就被令一阵风盖了过去。
这阵风,也是跟萧权有关,说有人亲眼看见萧权自由出入妹喜娘娘的宫殿。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又炸了京都一片沸沸扬扬。
知情人知道,妹喜娘娘乃出自萧府,是白起的亲妹,与萧权也情同兄妹,当兄长的,进宫去探望一下妹妹,并无不妥。
但是也有不少人说,萧权毕竟与妹喜无血缘关系,不是亲兄妹,以前又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处,情愫暗生,也很正常。
加上大同公主死了已有一年多,萧权一个血气方刚的七尺男儿,寡居已久,想女人再是正常不过。
所以,不少人怀着龌蹉之心思,觉得萧权与妹喜一定是余情未了,旧情复燃,萧权于是静悄悄地进宫与妹喜私会。
这事传得越来越像这么回事。
即便是刚开始相信萧权是个坦荡之人的百姓,也不由有点动摇了。毕竟萧权也是真的寡居一年多,而妹喜之美貌,大家都是知道的,英雄爱美女,百姓能理解。
但是,这毕竟事关皇家体面,百姓也只敢私下议论,并不敢抬到明面上来。
生怕被人灭口,招来杀身之祸。
尽管这样,这些风声还是传到了萧权的耳朵里。
(https://www.uuubqg.cc/34652_34652691/3563806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