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3章
毕竟商业氛围浓郁、重商主义盛行,润泽银行存贷款规模超过千亿,效益也相当抢眼,综合排名仅次于轩城银行。
其次是呆账准备金。
这里的“呆”不是呆子的呆,而是读“挨”,呆账就是指铁定收不回来的贷款。在银行内部有个通用标准,即逾期三年未还且借款人、担保人事实上已经破产、被撤消、解散,不具备还款能力,就划归为呆账贷款。
呆账贷款会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影响资金周转,因此银行每年会根据贷款总额提取一笔钱专门用于核销呆账贷款,叫做呆账准备金。
最后就是方晟关心的问题,呆账准备金核销呆账应该天经地义,为何说润泽银行涉嫌违规?
这就是专业犯罪调查取证困难的原因,连经济系毕业的方晟、多年来主抓经济,都搞不清里面的名堂,谈何主动防范和甄别?
原来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无论按照《巴塞尔协议》,还是国内监管标准,都只有提取下限。从化解经营风险的监管理念考虑,银行如果有足够实力当然提取得越多越好,把家底子夯实了随时可以核销呆账贷款,是一举数得的好事。
利用这个制度上的灰色地带,或者说设计者故意留下的自由空间,呆账准备金成为两个方面的工具:
一是调节利润。银行要减少报表利润,少交所得税,就多提取呆账准备金;要增加利润把报表做得好看点,明明能多提呆账准备金却只按最低标准,把它当作利润的蓄水池。
二是利益输送,也就是卢克松要重点回报的问题。
银行核销呆账贷款有很严格的规定:必须采取可能的措施和必要的程序仍无法收回的贷款,经过层层审查审批后报经国税部门同意方可核销。
从理论上讲,只要认真执行制度应该没问题吧?然而就在大家都觉得没问题的地方,被个别“聪明人”硬是腾挪出运作的空间。
根据纪委调查,润泽金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就是娄成坤,注册资金亦是从平翰集团基本账户转过去的,目的为了享受当时高科电子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后来金燕电子通过特殊渠道从润泽银行拿到一笔总额九千万的科技扶持贷款,贷款期为两年,只要按基准利率给一半利息,另一半由财政补贴。
然而不知出了什么事端,这笔贷款到期后居然没归还,之后金燕宣告经营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直接破产!润泽银行傻了眼,赶紧采取催收、诉讼等方式进行资产保全。
贷款担保方是平翰集团,按说金燕还不了钱,应该由平翰集团买单。然而平翰集团也有话说,拿出一份诉状坦承在此之前就与金燕发生1.2亿资金纠纷,平翰集团不可能做冤大头。
润泽银行说1.2亿是你们之间的资金纠纷,跟我没关系,借款合同担保栏清清楚楚盖着平翰集团的公章,就应该承担担保义务。
平翰集团说金燕先还1.2亿,我肯定代偿九千万贷款。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按担保法,润泽银行主张是对的,平翰集团明显强词夺理,但润泽谁不知道娄成坤的来头,法院压着迟迟不敢判。
这时潘副市长出来了。
(https://www.uuubqg.cc/33966_33966387/4347139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