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美女蛇(13)
就拿咱们岭南省里的这位蓝省长来说吧,家庭出身自是不平凡,从小耳濡目染,早就对官场之事儿看得很了明了透彻了。
在加上自小所受的教育全是名校名师,一出校门就进入共青团这个后备干部的“大熔炉”里接受熏陶,然后又在基层历练若干年。
他不仅有一个好的家庭出生,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还有一张从基层到中层而后高层这样一张漂亮的履历表。再加上他又在汪老身边做过几年秘书工作,几十年的培养、历练,是他具备了成为一名高级干部所有综合素养。
无论是说话、做事,还是动手能力,都不是一般人所能所能比的水平。慕容轩是打心眼里佩服这种类型的高级别干部。
回过神来,慕容轩听蓝省长用他那惯有铜钟般男中音说到,你们千万不要小看了文风和学风这个问题。一个时代的文风和学风如何,往往是观察一国或一个时代兴与衰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观备者观野”,领导人的言谈举止、思维观念,都会直接影响到你为政一方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现在不少领导的讲话,都普遍存在一种空洞无物、官话连篇的文风,这些领导的讲话,不仅群众不爱看、不爱听,就连干部听了也要打瞌睡。
“高射炮打空靶”、“鹦鹉学舌背美文”、“绿豆大的核,西瓜大的壳”等表述,都是民众对这类“长、空、假”官样文章的讽刺。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总结工作、传达精神等的“讲话”,网上一搜,都有现成“模板”,只要把时间、地点、名称、事项填进去就行,剩下内容都千篇一律。如此形式主义的作风,又直接导致了官僚主义的作风泛滥。
对于这些个官话套话连篇的官员,老百姓就戏称他们是不会讲人话的“鹦鹉”。难道说这些人是真的不会讲人话吗?我看不是。
除了场面上,他们在私下里和家人朋友还是会讲“人话”的吗!那为什么一到官场上就不讲“人话”了呢?
一个字,怕,怕说错话。照搬照抄上级领导的讲话最省事儿,照搬照抄大报大刊上文章最保险。久而久之,这些官员也就懒得再去动脑筋下力气写有自己风格的文章,说又自己鲜明特征的话了。
因此说来说去,要改变文风学风关键是看领导。如果我们党的高级领导们能够身体力行,下面的干部就会一级学一级,敢于讲出鲜活的话语,也敢于做出创新性的工作了。
比如说总书记新近发表的新年贺词,就是个十分典型的例子。这篇贺词,篇幅短小,700余字。
语言用的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口语,既没有大段工作成绩连篇累牍介绍,也没有对未来空洞无物式的展望。而且还恰如其分,画龙点睛式的用了几个网络热词。
不足千字的短文,段落简明,每一段都言之有物,不空洞,不干巴。让人听了会自然地产生一种共鸣,象“点赞”、“蛮拼”这些网络热词,让人听了会会心一笑。
“那么,应该如何改文风呢?”蓝省长双目炯炯地对着慕容轩和张副秘书长问道。
也不等这两个人回答,蓝省长信口就说出里一句古诗词,他说文风就应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慕容轩还记得这句好像是郑板桥诗,这句诗词的意思就是说,(说话作文)一要短小精悍,二要有所创新”。
蓝省长接着说道,领导干部的讲话中要多讲些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的话,如果我们自己的知识水平、见识程度跟不上,说科技说不上,说文艺说不通,说工作说不来,说生活说不对路,说来说去就是那几句空话、老化、套话……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
这就提醒我们的领导干部自己要想和普通干部群众说话投机,就得“懂得多”,心中有数、肚里有货,自己半桶水又怎能晃呀晃?自己知之甚少又有何资格教育人、影响人、动员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肯定不行。
多讲些动之以情、示之以行的话,让话语更富人情味、更具公信力和可信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什么话最能够打动人、感染人、征服人?
唯有那些饱含感情、满含着爱的话,才能软化、温暖和焐热人们的心。无情未必真英雄。讲话虽不能被感情牵着鼻子走,但一定要带着感情讲,如果说不善于讲“大白话”和“群众语言”的话,更多是干巴巴、索然无味的话,那么不善于饱蘸感情的话则更多是冷冰冰、不近人情的话,语言一旦附加上了感qingse彩和注入了感情元素,就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多讲些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话,让话语接地气、有底气。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话最有“泥土味”,是最接地气、最有底气的话。
讲话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是要说给广大干部群众听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话既从实际中来,又能到实际中去。凡是端着架子、摆着谱、拉着脸说的那些虚头巴脑、不着边际的话,都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讲话中的表现。
多讲些真话、实话、心里话,让话语还原本色、回归本真。真话是最有魅力的。
现实中,有的人奉行人心隔肚皮,“遇人只说三分话”,甚至推崇“不说假话就办不成大事”,让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一本色、本真的东西被人为地遮蔽了,蒙上了污垢,结果讲的话只会让人左边耳朵进右边耳朵出,黯然失色、令人生厌。
只有讲真话、实话、心里话,才能找到语言表达的原点,让语言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多讲些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话语生动活泼、鲜活有趣。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不愿、不屑也不会讲“大白话”,觉得“大白话”太土太俗,不深刻、没水平,没有味道,“成色”“货色”不多。
“大白话”最具原生态,是真正的“普通话”,是一种为广大普通干部群众最熟悉、最易接受的话,然而“大白话”不是白开水,它通俗而不庸俗、简约而不简单、凝练而不肤浅,更有群众味、更富群众情、更暖群众心,更能与普通群众找到“共同语言”,拉近心理距离,搭建沟通的桥梁,产生认知共鸣和情感共振。
多讲一些“大白话”,更能使话语鲜活有趣、生动活泼,增强说话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多讲些针对问题、直面矛盾、尖锐逆耳、敢于担当的话,让话语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层出不穷、错综复杂,面对这种状况,每一个有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的党员干部都应该不回避矛盾、不躲避问题,敢于直言、勇于诤言、善于谏言,敢于唱“黑脸”、亮剑。一味地放“空炮”“哑炮”和“礼炮”无济于事,尽说些“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漂亮话,说些“今天天气哈哈哈”软绵绵不得罪人的话,说些“干得好”“好好干”不触及矛盾不解决问题的“正确的废话”,也许可以笼络人心,但绝不可能真正赢得人心。
多讲些有根有据、有血有肉的话,让话语“立得住、站得稳、攻不破”。
什么样的讲话最有力量?一是讲出了真理,二是说得有事实依据。
现在不少干部讲话最大的一个短板在于不太会讲故事,最大的“短腿”在于不太善于让事实说话,不太善于用数字作支撑,这样的讲话最大的毛病是空,即空洞无物,“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甚至是剩下几句干巴巴的毫无血色的说教,这样的讲话既不会有吸引力,也不会有影响力、生命力,应当改变这种讲话习惯,善于多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说数据,让讲话更加有根有据、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能够“立得住、站得稳、攻不破”,这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多讲些与当下话语体系对接的新话,让话语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社会节奏合拍。
讲新话总是最迷人的。习总书记的讲话不断地有新话,这些新话不只是几个新名词、新概念而已,更重要的是,它站在时代前列、引领前进方向、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能够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社会节奏合拍、与人民心声吻合。
要及时“号准”当今时代脉搏,紧跟时代前进步伐,顺应时代进步潮流。
当今是个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层出不穷,流行语不胫而走,热词频现,面对这种形势和变化,我们的讲话当然应该是立足于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迎合。
但不迎合不等于不契合,如果我们的讲话仍然是搞自我封闭,躲在“围墙”“城堡”里自说自话、自拉自唱,还一成不变地沿用“老一套”话语体系,就会与时代脱节、与当下大众话语体系脱钩。
(https://www.uuubqg.cc/29708_29708743/11985436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