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书江湖 > 第七章 文人断脊

第七章 文人断脊


“朕!即是楚天子!”

        方凉语毕,百官之中,武官纷纷跪拜:

        “臣等叩见陛下,愿为陛下效死!愿为大楚效死!”

        武官阵营率先表示臣服。

        一来是因为康仁帝懦弱,楚朝这些年来对外软弱,康仁帝自身又骄奢淫逸,这些老兵痞早就心存不满。

        二来方凉是军旅出身,在军中威望极高!当中有数位老将原本就与方凉交好,甚至于其中几位直接是这场政变的局中人!

        文官之中大多数原本是举棋不定,还在观望,但见武官妥协的如此痛快,便想通了其中关节,纷纷望向各自派系为首之人,心急如焚!

        楚朝右相,曲慈,曲镇远,率先跪拜下来:

        “老臣一心只为大楚,愿为陛下效死…”

        定山侯孔武瞥了一眼曲慈,喃喃不屑道:

        “这老东西,当婊子还立牌坊…”

        曲慈充耳不闻,只是叩拜于地。而随着曲慈下拜,文官之中瞬时有一大半的人纷纷跪拜下来,表示臣服。

        此时的朝殿之中,只有数十位文官还矗立当场。皆是愤恨的看着这些昔日同僚,怒骂不已!

        唯有一人神色平静,深深地看了一眼拜倒在地、沉寂无声的曲慈,眼中神色极为复杂…有痛惜、有感激、有不舍、有歉意…

        此人正是楚朝左相,包廉,包孝恭。

        …

        大楚墨客,最重风骨。可以站着死,不能跪着生,名与命,从来都不是一个选择题…

        方凉弑父篡位,是为大逆!武官可以见风使舵,但是文官不行…

        文官之首,无非左右二相。此事若想善终,他二人必须一站一跪!

        站着的,是气节,是代表全天下文人对方凉的批判。虽死,却名流千古,萌荫子孙。他包氏子弟无论走到何处,他人必定交手称赞,包氏一门,寒梅傲骨!

        跪着的,是苟且,这满朝文官想要活命,就必须有一人断了脊梁。虽生,却名誉扫地,遗祸三代…曲氏一门自曲慈起,折了风骨,后世文人多会对曲氏门人避之不及,怕污了文墨…

        若是武人不跪,文人自不必跪。有些时候,这些手无寸铁的酸书生,对于生死看的比这些杀才还要淡。

        可是武人跪了,不抵抗便投降了。这些文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便直接被架到了火堆上。所剩的只有生死,没有沉默…

        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死的没有价值。武官臣服,文官们便知道,方凉登基已成定局…曲慈比包廉率先想通了其中关节…

        对于命与名的选择,曲慈自会坦然赴死!可对于这么多人的命与自己的名,曲慈犹豫了…

        曲慈一生不奸亦不忠,功过参半。可这人的年纪一大,总归想多积些阴德,有些事情想开了,就看淡了。

        曲慈用余光看看了身后的百官,他知道这些人不能死,或者说不能全死。朝廷的运转离不开这些人。

        又瞥了瞥身旁的包廉,这个与自己斗了一辈子的老伙计在此刻终究是反应慢了。曲慈了解包廉甚于包廉自己,他知道在大是大非、人命关天的问题上,他二人的选择总是一致的。如果包廉比自己先想明白了这些,绝对也会毫不犹豫的跪下去…

        曲慈心中有些窃喜,又马上沉寂下去。两人斗了一辈子,临了临了,还是自己更聪明一分,赢了一头。虽然现实中赢的人往往输的更多…

        所以曲慈跪了下去,没有一丝犹豫,苟且偷生也好,甘心侍逆也罢…正如方凉所言,曲慈做了他认为自己该做的事…

        …

        看着伏地不起的曲慈,包廉缓了缓心神,上前一步拱手道:

        “殿下,老臣入仕四十余载,辅佐先帝二十余载,不论功绩如何,对大楚,对先帝,问心无愧。而今殿下所为,老臣实难认同。还望殿下能成全老臣忠义之名,赐臣一死,追随先帝而去…”

        语罢,包廉一揖到地。而还站着的那些文官,此刻也神情坦然,一揖到地,异口同声道:

        “请殿下赐臣一死!”

        方凉平静的看着这些人,神色不悲不喜,只是淡淡说道:

        “准。”

        随即叹了口气,有些惋惜的看着曲慈和包廉:

        “孝恭、镇远…你二人若早有如此默契,我父皇何至于此…大楚何至于此…”

        行清之变以后,楚朝换了天,方凉登基,改年号“中兴”。中兴皇帝上任以后马上对朝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又颁发了一系列的仁政、新政。使得百姓的生活得到喘息,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书回前言,苏诚一行人辞别了刘瑾刘大人,返程回到了九塘县。

        众人商议一番,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普真与度厄留在县外的破庙之中。

        马义与苏诚带着刘瑾的书信动身去往县令府。

        此时已是午后,县令府外除了一队队巡逻的官兵,显得有些冷清。

        二人来到门前,敲打门环,唤出府内下人,让其进去通秉,就说来人可了妖僧一案。

        没多久,李怀就迎了出来,将二人带到了议事厅。三人纷纷落座,下人沏好了茶叶。李怀缓缓问道:

        “不知两位高人尊姓大名?又打算如何帮我抓捕这妖僧?”

        近些日子,李怀对于这些个江湖人士已经见怪不怪了,大多都是骗吃骗喝之徒…但是如今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病急乱投医。只要是为妖僧事来,李怀总会抽时间见一见。

        苏诚与马义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接着说道:

        “不瞒李县令,这妖僧一事的前因后果,这僧人所在何处,我二人俱是知情。不过这其中却有些曲折误会。想必以我二人之言,李大人未必尽信。这里有天安府知府刘瑾刘大人的一封书信,请李大人阅之。前情要节信中均表,还望李大人了解之后,定夺此事。”

        说罢,马义拿出了刘瑾的书信递给了李怀。

        李怀将信将疑的把书信拆开,仔细阅读起来…

        目光不停的在信纸上扫动,脸色变了又变,最后神色复杂的看了一眼苏诚二人,叹了一口气:

        “刘大人已然出面做保,下官自当识趣,度厄和尚一事,就此作罢。”

        苏诚一喜,成了,小和尚没事了。

        马义一惊,坏了,这人情欠大了…


  (https://www.uuubqg.cc/29368_29368908/4062922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