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美人谋 > 第013章 游湖险

第013章 游湖险


  李系舟只觉得好日子过得太快,一转眼就要到八月十五了。\\/这个世界的年节与中国古代类似,八月十五是合家团圆共赏明月的日子。李溪的生辰就在这一天,李系舟既然顶替了李溪的身份,便将八月十五当成自己的生日,过了生日他就年满十五岁了。

  这些日子,白天大部分时间,李系舟都是跟随英王在达官显贵府中来往,推广象棋。英王的棋艺一日千里突飞猛进,李系舟早已不是对手。李系舟本来对象棋兴趣不是特别大,当英王与旁人对弈的时候,他边看边吃喝,心情好的时候乱支招,偶尔还和丫鬟小厮们聊天调笑,俨然一副不学无术花花公子的模样。

  有的时候赶上英王拜访的人是附庸风雅之辈,言谈话语引经据典,李系舟那点墨水当然是无从应对,一知半解胡言乱语闹了很多笑话。连英王都忍受不了,暗中请求李侍读不要玩得太过火,好歹也是秀才出身,装疯卖傻需有个限度。

  李系舟苦笑,他哪里是装傻,明明真的不懂。但是既然英王提醒,他决定以后少说话多吃饭用沉默掩饰无知。不过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没多久,大家都知道,英王身边有位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李侍读,整日吃喝玩乐,与英王倒是臭味相投。

  英王是一点也不在意,在外人眼中他和李侍读越不成器,对他们越有利,他们的敌人也就越少。那些自命清高的读书人,那些图谋不轨的官吏,谁又会与一个胸无大志,年少无知的皇子一般见识呢?

  英王在朝中的名声不好,并不代表老百姓不喜欢他。

  宁浮萍有感于李系舟说的“得天下者必是民心所向”那句名言,更加注意经营英王殿下在民间的形象塑造。英王府在雍都城门常年设有粥棚,救济贫苦百姓;宁浮萍教养的那个会医术的侍女还经常为无钱就诊的妇女儿童施医赠药;全国各地都有英王捐资修筑的学堂、善堂,收留教育无依无*的儿童,照顾孤寡老人……宁浮萍对外宣传,英王之所以关注百姓生活,都是因为英王的母妃出身民间,从小就教导英王体恤民间疾苦。百姓们渐渐开始接受这位亲民爱民的英王殿下,虽然英王或许不如其他皇子那样耀眼出色,但是真真切切为百姓做了实事谋了福利,百姓看的清楚。

  英王在慢慢树立民间形象的同时,当然也没有忘记赚钱,毕竟做善事需要大笔银子,所以李系舟提出来的象棋生意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蔡老板除了制作了少量精制的棋具,还在李系舟的启发下设计了便携廉价的象棋。李系舟把这些廉价象棋带给车马行的人,先教会王丛他们玩,又托他们沿途代为推广,没过多久就惊喜地发现这种易于携带廉价益智的玩具颇受贩夫走卒欢迎,茶余饭后等客无聊的时候与朋友们杀上一局十分有趣。

  廉价象棋的销路一打开,蔡老板就不惜工本地开始大力散播象棋大赛的概念,初赛的时间定在两个月以后,只要出示购买象棋时那个写有编号随棋附赠的说明书就都可以免费报名参加。李系舟还建议蔡老板在初赛的时候举办抽奖,按照说明书上的编号随机抽选,赠送神秘大礼。

  买象棋免费参加首届全国象棋大赛还能抽奖,这消息一传开,不仅雍都附近的人竞相购买这种新颖的廉价玩具,就连附近城镇也有人专门上京采购。第一批做出来的五千套廉价象棋不到三天就被抢购一空,蔡老板让人日夜不停地赶制,陆陆续续卖了上万套,简直供不应求。

  蔡老板明白这么多人买象棋,名利双收的大奖赛固然是一方面的吸引,其实对于更多数普通大众来说,购物抽奖最有诱惑力。

  在李系舟的建议下,廉价象棋的棋盘用粗布制成,棋子分木制和皮质两种,用的都是别的行业的下脚料,布袋包装塞上一张纸质说明书,每套象棋的制作成本只有十几文钱。蔡老板给一套普通象棋定价一百文钱,是一套普通围棋十分之一的价格,就这样每卖出一套象棋,扣除工本和推广费用还能净赚七十文钱。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光卖廉价象棋就赚了三千五百两银子。如果从中再扣除将来抽奖的奖金、还有免费赠送的高档象棋的成本,净盈利也高达两千多两白银。

  蔡老板按照现在的盈利和市场情况,与李系舟一起商量确定了后续的经营方案。初赛时的抽奖,设特等奖一名,奖励现银五十两;一等奖一名,奖励现银十两;二等奖三名,奖励现银五两;三等奖十名,奖励一贯铜钱;还有鼓励奖一百名,奖励象棋一套。对于购买象棋的人来说,这样的奖项设置已经极具吸引力,而蔡老板付出的成本不足一百两。具体的奖励细则和初赛的时间一公布,又掀起了一轮购买象棋的。原先对于象棋不感兴趣的人,也都禁不住大奖的诱惑,纷纷解囊。

  结果在初赛前象棋的销量一路飙升,盈利又翻了一翻。蔡老板也没有想到廉价的象棋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带来滚滚财源。

  象棋生意第一步大获成功,眼看有利可图,李系舟高兴之余,为了能赚更多的钱,努力思考,绞尽脑汁又窃了许多现代推广营销的炒作手段。比如说在初赛的时候注意挖掘和打造明星,能入选决赛的人必需各个阶层都有代表,士农工商,上至官宦子弟,下到贩夫走卒,都不能排斥,甚至要力捧草根,从而带动和扩大象棋的消费群体。

  李系舟的这些炒作手段,在蔡老板看来深得经营之道,又出奇制胜充分挖掘并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不禁对他另眼相看。蔡老板私下里对英王称赞道,从李侍读出的经商的这些新奇点子便能窥见一斑,他不满十五岁就能有如此心计手段,实乃绝世奇才。

  英王发觉自己对李侍读越来越着迷,为他偶然流露出的惊才绝艳,为他大部分时间的迷糊白痴。英王一直在奇怪,为什么李侍读身上明明有着远超于年龄的才华和智慧,却那样自然地甚至是热衷于扮演普通人。都说高手寂寞,李侍读是怕寂寞么?他宁愿做一个什么也不懂无忧无虑的少年么?放眼将来,他们或许会面对更多艰难困苦,血腥杀戮,李侍读想必深知这一点,所以才尽情享受现在的安逸吧。

  宁浮萍也劝慰英王,他和李侍读都是少年人,不应该过分压抑天真本性,趁着这几年韬光养晦,不如快快乐乐生活。

  所以英王在推广象棋之余提出要与李系舟一同秋游,泛舟西湖之上。李系舟最喜游山玩水,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美西湖。不知道夏国的西湖与杭州的西湖哪个更美?

  等真正出发去西湖,李系舟才体会到了在交通工具落后的时代旅游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

  据说西湖坐落在距离雍都以西半日远的群山之中,在山外只能看到绥水支流汇入的峡口。若想欣赏整个西湖的全貌,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出雍都骑马乘车向西北,行至北峡口,乘舟顺流直下;另一条路是翻过西山,从山间俯瞰,再下到湖畔,乘舟顺流出南峡口。

  西山林木茂密,虽然有人工修葺过的山路,但是马匹车辆都上不去,要完全*步行,或者乘坐两人抬的软轿。山中飞禽走兽虫蛇鼠蚁出没,行路艰辛。英王却毫不在意,跃跃欲试。

  李系舟是个能偷懒就偷懒的人,他认为翻山越岭不如乘车坐船,花言巧语哄骗得英王和他一起走北峡口。

  这次秋游,英王除了李侍读,还带了六名得力的侍卫。八个人骑马西行,不到半日就抵达北峡口。

  天高云淡,山青日朗,芙蓉花开,寒蝉鸣叫,温馨喜人,秋意已弥漫天地。

  李系舟只见峡口两侧刀削一般的崖壁上写了好几片洋洋洒洒的篆字,随着年代逝去,有的字已经斑驳浅淡,有的仍然颜色鲜亮。李系舟没想到在这个世界,大家仍然喜欢在名胜古迹题字,可惜他认不出几个古字,也不知写了什么。再往前走就看到一块孤零零的巨石,那石块与旁边崖壁颜色质地相同,想来是经年日久从崖壁脱落下来。

  这块巨石虽然历经风霜,但是其上留字刻痕深邃,难得用的竟是时下市井流通的字体,一笔一划端端正正,非常好辨认。

  百年纷争剑与刀,

  万里山河烽烟飘。

  一湖碧水兴亡泪,

  千古基业筑今朝。

  落款署名:任狂生。

  看到“任狂生”三个字,李系舟不由得一阵惊喜。他想起近日购买的一本杂传中记载过此人,现在天下通行的那种比较好辨认的字体,就是任狂生所创的任体字。在夏国,任体字广为流传,而任狂生本人则更是近乎于神的一个传说。

  三百年前天下大乱,中原地区也就是今天夏国全境之中数国并立,而当时的夏国只是以雍都为核心,方圆百里的小国,面临着被周边大国吞并的危机。夏国国主虽然有精兵强将,但是太子质押他国,投鼠忌器不敢反抗。就在此时,从西山之中走出一位武功卓绝的高手,单人匹马入敌国,神不知鬼不觉救出太子。这位高手就是任狂生,他不仅武功出神入化,兵法谋略也是当世无敌。他解了夏国危难,又扶助国主励精图治,不到十年时间,竟灭掉周边数国将中原一统,开创了如今大夏帝国百年江山。夏国国主称帝后封任狂生为并肩王,许他上殿不拜,与帝平起平坐。谁料任狂生挂冠而去,言道不善治国,但求归隐,只留下兵书卷册数篇,记载了他对兵法谋略的毕生心得,希望此书能为夏帝培养良将保家卫国。

  任狂生没有归隐之前,曾经与夏帝共游西湖,在北峡口单掌壁山裂石,用手指在其上刻下这四句诗。当时夏帝刚刚平定中原,豪气勃发,问任狂生何时夏国可以一统天下。任狂生笑答,说现在时机并未成熟,或许三五百年之后天下才能出现一统的格局,倒时是哪个国家能成就伟业却很难说了。

  任狂生归隐后的百年间,夏国每有危难时刻,必会出现武功卓绝之人巧妙相助渡过难关,这些人不求功名利禄,危难一过便不知所踪。上至帝王下到百姓都相信这些人是任狂生的门人弟子。夏国人感念任狂生为夏国所作的一切,将他不断神化,传到今日更是离奇。甚至有人相信,只要摸一摸任狂生在西湖边上留下的字迹,就能保佑一辈子平安。

  李系舟并非迷信之人,不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不能免俗地走过去抚摸任狂生留下的字迹,但是因为身高所限,他只能摸到巨石最下边“任狂生”三个字。

  英王看到李侍读若有所思反反复复抚摸“任狂生”三个字,心中一动,莫非李侍读是任狂生的传人?任狂生的门人弟子一向是不入世的,倘若入世必有大事发生。如果李侍读真的是任狂生的传人,他甘愿留在我英王府,这预示着什么?莫非任狂生预言的天下一统的时机就要到了?

  英王与李系舟各怀心事登上一艘游船。

  游船不大,他们一行八人,加上两名船夫刚刚好。那船身轻巧,从北峡口顺流而下,飞快入到西湖。

  李系舟这才发现夏国的西湖真的很大,一望不着边际,水天一色波光粼粼,若非周边群峰隐现,就好似置身于浩瀚海洋,美哉!壮哉!

  遥望下游,如同上游一般,山影倒映在碧水之中,流水顺势伴着凉风而来,云霞日影似乎要被波涛带走。湖中有鱼,鱼鲜搅水,流水又将泛起的波纹抹去。湖底长长的水草,经过流水梳洗,仿佛想要浮出水面舒展身姿。一群群幼鱼无力驻足,只得随波逐流而去。

  如此美景,有英王这样的大帅哥相伴,仆从若干端茶送水摆席布菜,李系舟只觉得不似人间,一辈子有这么一回就不虚此生了。

  李系舟边观景边品美味佳肴,眼睛没闲着,嘴也没闲着。英王本想旁敲侧击问一下李侍读的师承来历,却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开口。

  正在此时,岸边斜刺里行出一只快船,直向他们所在的位置驶来。那船转瞬之间就要到眼前,忽然船头一人腾身而起,凌空一翻,轻轻巧巧落在英王的这艘船船头。

  这一系列事情发生的相当快,英王随行护卫措手不及,乍见一个陌生人落在船头,都聚拢过来,护在英王身侧,唯恐有什么不测。

  只见那人一身黑色劲装,看众人聚拢过来冷冷一笑,再度跃起,一挥手撒出一片粉末。

  英王和李系舟等人都睁着眼睛观望,虽然隐隐猜出来者不善,又哪里料到此人不亮刀兵而是撒出一片药粉。众人只觉得粉末随风入眼,痛痒难当。英王知道这药粉有问题,急忙闭眼可惜已经晚了,等粉末散去,他睁眼一片朦胧,只能看到模糊的光线轮廓。其实除了英王反应快,其他人都着了道,伤重的双眼不能视物。

  这时听到船夫呼喊:“船漏水了,大家快逃!”

  英王心道对方好狠,居然还派人凿船,莫非是太子或者胜王终于按捺不住要翻脸刺杀他不成?英王来不及多想,就感觉船身剧烈晃动,双脚慢慢浸入水中。英王不禁有些慌乱,因为他只是粗通水性,倘若舟覆,双目不能见物,又遇诛杀,恐怕凶多吉少。

  就在这个时候李系舟抓住了英王的手。

  英王听李侍读关切地问道:“殿下的眼睛没事吧?”

  英王叹了口气回答:“能模模糊糊看个轮廓。”

  李系舟道:“那就好,李溪眼睛暂时不能视物,但是殿下不要惊慌,李溪会游泳,殿下能看到方向,咱们互相配合一定能脱险。”

  李系舟穿越之前是女子为了塑身曾经狂练游泳,虽然比不上奥运健将,但是在深水之中游个几千米不成问题。游泳逃生和救人方法李系舟都记得清楚,不过他对现在这具身体能否有如此体力还很怀疑。

  李系舟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毅然决定救英王一起逃生,主要是因为他自己眼睛看不见,又不熟悉西湖周边的情况,就算会游泳,未必能顺利游到岸边。他想英王既然没有完全失明,他们两人齐心合力互帮互助,应该更安全一些。再加上李系舟对目前的危险还不是很清楚,对自己游泳的技能太自信,更是舍不得丢下英王这个大饭票。倘若英王游湖落水,他见死不救,以后还找谁领薪水?

  至于双目失明为什么没有引起李系舟的恐慌,那还要归功于他穿越之前的经历。李系舟曾经是一个重度近视,摘了眼镜和瞎子没什么两样,并不惧怕看不到东西,以前游泳的时候也全凭触觉。事发突然,李系舟顾不上那么多,想不了那么深,哪管今后眼睛能否看的见,先从湖中逃生才是关键。

  英王的那艘船沉得很快,船夫早就跳水而逃。这时船下又钻出几个人,纷纷扑向英王的几个侍卫。英王的侍卫练的是外家功夫,在平地上或许能抵挡一阵,但是落了水,双眼又不能视物,身手大打折扣。侍卫们自顾不暇,会水的还能纠缠顽抗,不会水地只能等死。

  也许是来袭击的刺客人手不够,也许是他们有意而为,李系舟拉着英王在水中游走,竟然没有遇到阻拦。可惜英王的水性不高,眼睛也看不太清楚,两人更多的时候是不辨方向顺着水流向下游漂。

  英王和李系舟漂着漂着听见不远处传来隆隆水声,越响越大。

  英王惊道:“不好,李侍读,这里是分水口,有一处很高的瀑布层叠直下汇入山涧深潭,如果要去南峡口,不能顺水而走,需要岔道沿支流东行。”

  英王虽然知道凶险,不能继续顺水漂流,无奈两人力弱,挣扎了半天仍然无法摆脱水流大势。就快被冲到瀑布边缘的时候,英王模模糊糊看到一侧岸边探出一段树木枝干。此地水流湍急,他们不能立刻游到岸边,但是抓住枝干阻挡去势应该没问题。于是他一手拖住李系舟,另一只手死死抓住那段深入水中的枝干。

  英王说道:“我已经抓住一段树枝,咱们缓一缓,再想办法游到岸边。”

  李系舟腾出手摸了摸感觉那树枝并不粗壮,在如此湍急的水流中恐怕难以长久支持两个人的重量,非常担忧。

  突然听到嘎巴一声响,英王叫道:“糟了,树枝要断!李侍读怎么办?”

  李系舟惨然一笑,忽然松开双手,对英王喊道:“殿下,那瀑布深潭未必凶险,李溪先去了,殿下吉人天相,多支持一会儿或许就能得救。”

  英王没有料到李侍读临此危难果断决绝,为了减轻树枝的负荷,为了留给他多一点时间,竟然不顾自身安危主动放手。英王眼睁睁看着李侍读被急流带走,淹没在瀑布尽端消失无踪生死未卜,只觉得一股莫名的悲痛涌上心头。

  为了方便行文,参考了中国古代宋明时期的金银比价,设定这个世界的货币兑换规则如下:1两黄金=10两白银,1两白银=10钱白银=1贯铜钱=1000文铜钱。六国货币基本单位统一,只是官方发行的钱形制有所区别。

  本文中的西湖,不是大家熟知的杭州西湖,而是指夏国雍都城西南的大湖,湖域广阔,其位置大小可参看天下全图(作品相关中有图片连接)。

  手机访问: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最新全本:、、、、、、、、、、


  (https://www.uuubqg.cc/28_28603/185206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