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0章


到了正月十七,豪门贵族宗祠的大门才关上,供奉的祖宗影像也收了起来,新年到此算是过完了。

正月二十,钦天监宣布“开印”,百官的冬假就结束了。

唐朝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云:“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描绘了诗人还沉浸在昨夜“春酒暖”、“分曹射覆”的良辰美景中,听到远处传来了阵阵鼓声……卧槽,要起床上衙了!!

其心情像极了春节过后要上班的社畜们。

而开春后朝廷的第一件大事,不是还待商议的科举改革,而是“耕耤礼”。

《礼记》有云,孟春之月吉亥日,天子亲自载着耒耜等农具,带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们到皇庄专门为自己开辟出来的耤田上耕种,此为“天子劝农桑”中的耕耤礼。

国以农为本,耕耤礼自然是国之大事。

提前一个月,礼部就开始按部就班地安排耕耤礼。

在皇庄中选定一块耤田,确定从祀从耕人员名单,并请皇帝先到西苑皇庄去演习一次。

往年姜丰不在京城,这盛大的耕耤礼与他关系不大。

但今年,礼部来请他第一个行“五推五返”之礼。

按制,耕耤礼上,皇帝左手执耒,右手执鞭,行三推三返之礼。接着,由三公依次接受耒、鞭行五推五返之礼。

“这不妥吧……”姜丰推拒道,“朝中并未设三公,往年都是以章阁老为首行‘九推九返’之礼,本官岂能逾矩?”

从皇帝到三公再到九卿,耕田的次数从三推三返到五推五返再到九推九返,最后由顺天府尹与京效两县县令率农夫完成耤田的全部耕作。

也就是说,地位越高的人耕田的次数越少,意思意思就行……

姜丰倒不在意多耕两次少耕两次的,但凡事要讲个“名正言顺”,否则就是狂妄自大了。

礼部侍郎恭敬地说道:“这是陛下和内阁众臣的意思,为表彰大人寻献优质粮种之功。”

“前朝时,我国南方已有种植番薯,对穷人家来说,有‘番薯半年粮’的说法,番薯的出现挽救了许多人的性命。但番薯只适合种植在温度较高、较湿润的地方。在我朝,主要以南方为主。”

“姜大人您引进的土豆,经过实验,却更能适应低温和干旱。如您所说,西北干冷之地亦可种植,可成为主粮,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今年耕耤礼陛下要种植土豆,鼓励西北百姓试种这新种,故而请您来行这‘五推五返’之礼。”

“姜大人,这是您的功劳!您担得起这五推五返的重任!”

姜丰怔了怔,没想到是因为这个原因。

他刚刚来到这个时空,家里就有番薯了,但一直没有看到土豆的身影。到了北美后,他派人送回了好些新物种,其中就有土豆。

土豆的适应性比番薯更广、产量更高,尤其适合西北地区。

而我朝平定西北、将势力拓张到昆仑山脚下不过数年,广袤的西域生活着各少数民族,他们和中原有着不同的语言和宗教信仰。

用土豆这种高产的主粮,来拉拢收服西北各族的民心,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即便如此,我也不该逾越阁老之前。”姜丰仍然推辞。

礼部侍郎急了,恳求道:“姜大人!这是陛下和内阁的意思!您就别推辞了吧!朝廷也想借您的声望,让百姓更快地接受这新物种。您想,我朝多年来都没有三公行‘五推五返’之礼,如今您行了,光此一事就足以引起天下议论,这土豆的事更易传播。”

姜丰笑道:“这事是谁提议的?肯定不是陛下!你们这是想把我架在火上烤啊!行了这个礼,天下人还不都得说我以‘三公’自居?不行,我得去请陛下收回圣命!”


  (https://www.uuubqg.cc/28444_28444462/3378862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