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勤无益之事,非业也
原文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角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刘瓛、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绦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闲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闲焉。
——颜之推《颜氏家训》
白话
学习风气是否浓厚,取决於社会是否重视知识的实用性。汉代的贤能之士,都凭一种经术来弘扬圣人之道,上通天文,下知人事,以此名列卿相的人很多。末世清谈之风盛行以来,读书人拘泥于章句,只会师长的话,用在时务上,没有一样能行。所以士大夫的子弟,都讲究多读书,不肯专守儒家学问。梁朝贵族子弟,童年时代就须入国学,观察他们的志向,走上仕途后,就做文吏的事情,很少有完成学业的。世代当官而从事经学的,有何胤、刘献、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舀等人,他们都兼通文史,不只是讲解经术。洛阳的有塞浩、张伟、刘芳,在邺下又见到邢子才,这四位不仅喜好经学,也以文才博学闻名,这样的贤士,自然可作上品。此外,大多数是田野闲人,音辞鄙陋,举止粗俗,还都专断保守,没有什么能耐,问一句回答几百句,词不达意,不得要领,邺下有俗谚说:“博士买驴,写了三张契约,没有一个‘驴’字。”如果让你们拜这种人为师,学成后我也要被你们气死了。孔子说过:“好好学习,好处就在其中。”现在人只在无益的事上尽力,恐怕不算正业吧!圣人的典籍,是用来讲教化的,只要熟悉经文,粗通大义,自己的言行得当,也足以立身做人了。何必“仲尼居”三个字就得用上两张纸的注释,去弄清楚究竟“居”是在内室还是厅堂,就算讲对了,这一类的争议有什么意义呢?应该珍惜光阴,它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还。应当博览经典著作之精要,用来成就功名事业,如果能两全其美,那样我自然也就没必要再说什么了。
家训史话
颜之推家训中提及的“博士买驴”是这样的一则典故:
当时有个博士,熟读四书五经,满肚子都是经文。他非常欣赏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头驴子死了,就到市场上去买一头。双方讲好价后,博士要卖驴的写一份凭据。卖驴的表示自己不识字,请博士代写,博士马上答应。 卖驴的当即借来笔墨纸砚,博士马上书写起来。他写得非常认真,过了好长时间,三张纸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才算写成。卖驴的请博士念给他听,博士干咳了一 声,就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过路人都围上来听。
过了好半天,博士才念完凭据。卖驴的听后,不理解地问他说:“先生写了满满三张纸,怎么连个驴字也没有呀?其实,只要写上某月某日我卖给你一头驴子,收了你多少钱,也就完了,为什么唠唠叨叨地写这么多呢?”
在旁观看的人听了,都哄笑起来。这件事传开后,有人编了几句讽刺性的谚语:“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
古训今鉴
颜之推这则家训,教育子孙读经典之时不要再无益的事上浪费精力。光阴似水,应该珍惜。穷经皓首只为研究皮毛琐碎,而不通大义,那就被人耻笑了。
(https://www.uuubqg.cc/27748_27748045/3798766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