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读书以明理为要,学于古训乃有获
原文
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则失俱无可愧。《书》云:“学于古训乃有获。”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特思索矣。
——康熙《庭训格言》
白话
读书以明白事理最为要紧。事理明白了,那么心中就有了主见,是非邪正就自然而然能够分辨出来。遇到有疑难的事,只要按照道理大胆去做,那么不论事情是成功或是失败,都能无愧于人。《尚书》上说:“学于古训乃有获。”大凡古圣贤的经典著作,一言一行都有很深刻的道理在其中,读书时便应当留心去体会,这些地方可以为我所效法,这些地方我应该引以为戒。时间长了,就能够完全领会书中的意旨,那么再碰到疑难事情,脑子里就立即能够有所反应,想出办法来,不用特意费心去思考解决办法了。
家训史话
清朝的时候,沧州有一个姓刘的书生,他性情很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更不愿意出头露面,他只有一个爱好,就是读书。每天,早上起床之后,便埋头苦读,一直到日落西山月上梢头才停止。书读得多,但用的少,又不和别人交往,所以,若让他讲古书,他可以滔滔不绝地讲得头头是道;若让他处理世事,却显得异常迂腐。
有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伏案研读了整整一年。书上的兵法、条目都烂熟于心,他自以为弄通了兵法,可以统帅精兵了,于是每天异想天开,寻找大显身手的机会。事有凑巧,他居住的地方附近有一伙农民由于受不了官府压迫,聚众造反,他听说后,感到真是天赐良机,这正是自己施展本领的机会,便纠合一队乡兵,自命为首领,亲自率兵去镇压。可惜他打仗的理论知道不少,却没有一点实践经验,除了纸上谈兵,并不懂得真正用兵的谋略,更无从处理瞬息万变的战事。初次交锋,就溃不成军,被对方彻底击败,这个自命不凡的“指挥官”也险些送命。但是这次失败他没有总结出自己的失误,他仍执迷不悟,我行我素。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发现一本关于水利的书,再次闭门苦读一年多。再次把书中写的背了个滚瓜烂熟,自我感觉很好,这次自命为水利专家,雄心勃勃,他把打仗遭惨败的教训忘了个干干净净。以水利专家自居,认为自己能把千里贫瘠的土地改造成肥土良田。他在家闭门不出,精心绘制了一幅水利工程图,苦思冥想,又附了个详细说明,呈送给州官。事情也巧,那位州官新官上任心肠颇热急于踢开头三脚,看了他的设想,以为他可以成就一番大事,就破例批准他在一个村庄里做实验。他一听,欣喜若狂,迅速实施他的计划,可是按他设计的图纸刚刚掘通沟渠,就遇上了一场大雨,倾盆大雨连降几天,造成洪水泛滥。水从四面八方顺着渠道灌进村庄,到处一片汪洋,田地淹没了,房屋倒塌了,村民无家可归。水不但没修好,还引来祸患。
这则故事取自于清朝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古训今鉴
古代典籍积累了前人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确实可以借鉴。要在学习中避免闭门造车的情况,善于发现和吸收别人的信息。这位书生就是肯读书但不善读书,学习时还要知道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实际有用的知识。肯读书还得会读书。
(https://www.uuubqg.cc/27748_27748045/3798751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