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参阅诸家,究心考证
原文
朕自幼留心典籍,比年已来所编定书约有数十种,皆已次第告成。至于字学,所关尤切。《字汇》失之简略,《正字通》涉于泛滥。兼之各方风土不同,语音各异,司马光之《类编》,分部或未明;沈约之声韵,后人不无訾议;《洪武正韵》多所驳辩,迄不能行,仍依沈韵。朕参阅诸家,究心考证,如我朝清文以及蒙古、西域、洋外诸国,多从字母而来,音虽由地而殊,而字莫不寄于点画,两字合作一字,二韵切为一音,因知天地之元音发于人声紒紛矠,人声之形象寄于字体。故朕酌订一书,命曰《康熙字典》,增《字汇》之阙遗,删《正字通》繁冗,务使详略得中,归于正当,庶可垂示永久云。
——康熙《庭训格言》
白话
我从小就留心对经书典籍的学习,近年来主持编写已成稿的书大约有几十种,都已经陆续完成。至于对文字的研究,我更是关注。《字汇》一书,缺点在于过于简略,《正字通》涉及的内容过于庞杂。加之各地风土人情不同,语音也各不一样,因此,司马光的《类编》,各部分的分类间或有不清楚的地方;沈约的声韵学说,后代人也对它有所批评;《洪武正韵》对他书的意见多所否定,但却未对音韵提出正确读法,因此并未流行开来,人们还是依照沈约的音韵去正音。我阅读、参照了各家的意见,潜心考证,发现满文及蒙古文、西域文、海外各国的文字,大都是从字母拼读而来,发音虽然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但字形都是由点、画构造而成,两个字母合成一个字,两个韵可以反切成一个音。因而我懂得了天地最早的声音,是由人声所形成的;人声的形象就是借助于字体来显示出来的。所以,我考虑要编一部字典,名为《康熙字典》,补充《字汇》的缺漏,删削《正字通》的繁杂,务必详细适度,成为一部正确、适用的工具书。能够做到这样,就可以留给后人作为典范了。
家训史话
康熙晚年对修书最感兴趣,成果也以晚年最多。他一生自撰及组织才能之士编纂的书籍达六十余种,其中绝大部分在五十岁之后完成。修书之所以成为康熙晚年“最乐之事”,并非单纯出于兴趣,而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康熙治国数十年,建树甚多,成效卓著,守成、创业之功绩,举世公认。因此,他珍惜自己的事业,总结治国之经验,渴望能传之千秋万代。他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君主,深知科学文化的价值不可忽视,因而肯下功夫、花工本进行整理,使之发扬光大。他的思想是深邃的,经验是丰富的,留给后人的是一笔最宝贵的遗产。他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治国,都十分认真,并投入全部精力,自信每个体会对后人都有益处。这一切,使他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写出来、留下去的强烈欲望,如蚕吐丝,欲罢不能。康熙晚年亲自组织纂修的书籍,不乏传世之作。如《清文鉴》、《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子史精华》、《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广群芳谱》、《律历渊源》等,已成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修成的《康熙字典》,吸收历代字书的有益成分,并加以补充和发展。
古训今鉴
康熙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及算法声律之学”都有很深的知识素养。对华夏之外的文明不是排斥,而是去了解。这种海纳百川的心态是难得可贵的。
(https://www.uuubqg.cc/27748_27748045/3798750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