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全球领主游戏:百倍人口 > 第17章 给你变个魔术

第17章 给你变个魔术


  笔试的难度并不高。

  这句话是李儒所说的。

  但究竟难不难……

  反正秦霄要了几套“试卷”回来,研究了半天,发现自己一个题都答不出来。

  秦霄还担心这些题目会不会过于难了,却没想到,1100名士子,通过笔试的人数竟然高达八百多人。

  被淘汰的只有不到三百人。

  随后,便是面试阶段。

  秦霄亲自“面试”的只有三人,荀彧、郭嘉、戏志才。

  有趣的是,根据秦霄打探到的资料,后两者都是在荀彧的邀请下才入关。

  很显然,荀彧对关内的形势非常的有兴趣。

  秦霄先见了戏志才和郭嘉。

  前者让秦霄稍微有些“失望”。

  在很多三国粉的评价当中,戏志才被认为是可以和郭嘉并列的顶级谋士。

  甚至有“戏志才不死、郭嘉不出”这样的话。

  但实际上,论才能,戏志才是要比郭嘉差不少的。

  当然,也算一个非常优秀的文臣、谋士了,两个职业的潜力都达到了S级,而且基本已经“满级”。

  也就是说,戏志才属于一个来了就能用的人,不需要过多的培养。

  不过,在一番交谈中,秦霄也感觉到,戏志才属于那种“魏晋名士”类型的文人,说好听点叫放荡不羁,说难听点就是生活作风不检点。

  喜欢通宵达旦饮酒作乐,喜欢乱搞男女关系等等。

  而且戏志才还有一个【体弱多病】的负面特性,非常容易感染疾病。

  在这个医疗条件很差的年代里,一场大病,可能熬不过去,人就没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戏志才“英年早逝”,估计便是与此有关。

  不过,这些缺点并不能掩盖戏志才的出色。

  文臣、谋士双S级,无论放在哪里,都能有很不错的表现了。

  而且,和一心只忠诚于汉室正统的荀彧不同,戏志才的志向是让寒门能够崛起,打破世家对知识的垄断。

  虽然说这个“志向”让秦霄感觉怪怪的,好像哪里不对劲的样子,但大体上来说也不算违背秦霄的利益。

  只要在这方面着手,获得戏志才的忠诚,可行性还是很高的。

  综合考虑之后,秦霄决定先让戏志才在商鞅手下打下手。

  等到戏志才熟悉了环境,秦霄手下也有了更大的地盘之后,再将其外放出去独当一面。

  毕竟有了郭嘉和贾诩,对于谋士方面,秦霄的需求不是很高,反而更缺能独当一面的文臣。

  见过戏志才之后,秦霄又和郭嘉长谈了一番。

  单纯从面板上比起来,郭嘉的面板要比戏志才出色很多,文臣职业虽然只有A级的潜力,但【谋士】这个职业的潜力,却是达到了SSS级,并且还有两个独有的称号特性。

  分别是【鬼才】和【天妒】。

  前者能大幅度提升郭嘉使用计谋的成功率,而后者却是一个“半负面特性”,效果是:每次使用计谋成功后,永久性提升计谋成功率,但同时累积“天妒值”,当“天妒值”累积至100时,承受即死判定,如判定通过,“天妒值”将清空。

  看上去有些复杂,但实际效果不难理解。

  意思就是,郭嘉每一次使用计谋,如果成功使敌方中计,就会永久性提升他各种计谋的“基础成功率”,而且这个叠加是无上限的,理论上可以超过100%。

  也就是说,如果叠加到一定程度,郭嘉任何一个计谋,都会百分之百成功,无法被敌人识破。

  这个特性非常可怕,但代价也很大。

  郭嘉使敌人中计的次数累积到一定数字,就会触发一次即死判定,若是未能通过判定,就会当场死亡。

  “不知道我的复活能不能救他?”

  在看到郭嘉的面板时,秦霄脑海中冒出这样一个念头。

  如果【灵魂牧者】的复活术,可以复活死于即死判定的郭嘉,那岂不是等于卡了一个Bug?

  秦霄有种想要马上尝试一番的想法。

  当然,也仅仅只是想法。

  郭嘉,是三国时期中秦霄最为喜欢的几个人物之一。

  这次来到三国世界,在秦霄“志在必得”的一些文臣武将之中,就有郭嘉的名字。

  甚至其排行还要在诸葛亮、司马懿之上。

  不是说郭嘉比他们两人更强,而是秦霄更喜欢郭嘉这个人。

  这是一个颇具传奇性的角色,留下了无数的传说。

  甚至在赤壁之战,曹操都在感叹,若是郭嘉没有死,他绝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在三国粉丝里,也有不少人认为,若是郭嘉没有那么早死,或许就能帮曹操一统天下。

  当然,这个假设,是永远不可能有机会验证了。

  郭嘉已经到了自己的地盘上,秦霄不可能把他再放回曹老板那边去。

  秦霄打量着郭嘉,对方看上去有一种文弱的感觉,脸色有些不太健康的苍白,一头长发并未束起,而是披散在肩后。

  虽然气候已经开始转冷,但郭嘉手中仍然拿着一张纸扇,配上一袭宽松的蓝色长袍,颇有一种“要风度不要温度”的既视感。

  若是换成别人,秦霄肯定会觉得这厮有病,而且还病得不轻。

  但放在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角色身上,秦霄就觉得,果然是传说中那个放荡不羁的郭嘉,就是与众不同!

  所以说,人对某个人、某件事的看法,其实在第一次见面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据说,先生不愿出仕,是在荀彧的再三邀请之下,才答应来关中一行?”

  秦霄开门见山,问道:“不知先生对这关中如何看?”

  郭嘉跪坐在秦霄对面,手中纸扇合起,在桌上轻轻一点,轻声道:“很有活力!不愧是关中天府之国!”

  秦霄明面上是问关中,实则是试探郭嘉是否有留下来的意思。

  而郭嘉却并未回答秦霄的问题,只说关中,不论其它,有点顾左右而言其他的意味。

  秦霄微微皱眉,开口道:“我知道你很低调,不愿扬名。但你的能力,我是知道的。单以军师这个职位而言,在我看来,整个天下,这一个时代之中,没有人敢说一定比你郭奉孝更出色。”

  “哦?”

  郭嘉露出好奇之色,问道:“在下虽自负有些才华,却极少与人结交,不过只识得三五好友,敢问秦侯,从何处听闻在下名声?”

  言下之意,你想说些好听的话,也不至于这么离谱的吹捧吧?

  除了我那几个关系亲近的朋友,压根没人知道我郭奉孝有什么本事,你又是从哪听说的?

  莫非,你对谁都是这么说的?

  若是如此的话,那也太没诚意了点。

  “我这双眼睛,看人很准的。”

  秦霄指了指自己的眼睛,却不答郭嘉的问题,而是笑着问道:“知道我是怎么评价你的吗?”

  郭嘉将扇子放在桌上,对秦霄拱了拱手,道:“愿闻其详!”

  秦霄沉默几秒钟,开口道:“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这番话,并非是秦霄的“原创”,而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当中对郭嘉的评价。

  当然,还隐去了最重要的最后一句,“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虽然说诸葛亮才是罗贯中的“亲儿子”,但从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罗贯中对郭嘉的评价也是相当之高,认为郭嘉死后,中原之地“栋梁倾塌”。

  郭嘉闻言,眼睛不由一亮。

  虽然郭嘉为人很是低调,但那只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不是真的不在乎名声。

  秦霄这几句评价,虽然是很俗套的吹捧,但每一句都吹捧到了点上。

  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

  毕竟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亲自做出的评价,肯定是最符合“角色人设”的。

  “久闻秦侯有识人之能,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郭嘉露出敬佩的神色,一改之前懒散的态度,整个人都认真了起来。

  直到这个时候,郭嘉才稍微重视起这场“面试”来。

  拱了拱手,郭嘉开口道:“既然是考试,还请秦侯出题!”

  本来,面试的意义,不过是让秦霄能看到对方的面板,从而做出针对性的安排。

  却没想到,因为自己的一番话,郭嘉反而还认真起来了。

  迟疑了一下,秦霄没有岔开话题,沉吟片刻,开口道:“我有三事想问先生,奉孝可任选一题回答。”

  正好,借着“考试”的机会,看看鬼才郭嘉到底有什么本事也好。

  秦霄眼前,正有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秦霄开口道:“想必以奉孝之才,不难看出,我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上行的依旧是改朝换代之事。”

  顿了顿,秦霄继续道:“第一问,我坐拥关中之地,若效仿当年秦国东出,是否可以武力平天下?”

  “第二问,如今天下诸侯众多,我难与整个天下为敌,应当先打谁?又拉拢谁?”

  “第三问,它日汉帝禅位,天下心向汉室之人,比如……荀彧,我若想继续用他,该当如何?”

  这三个问题,前两者,其实秦霄心里已经有答案,只是对郭嘉的“考验”。

  而第三题,秦霄没有任何答案,只是希望郭嘉能帮自己出个主意。

  不过,考虑到郭嘉和荀彧的私交,在没有完全获得郭嘉的忠诚之前,秦霄也不认为郭嘉会在这件事上帮自己什么。

  之所以问出来,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秦侯第一问,效仿秦国东出……”

  郭嘉沉吟片刻,开口道:“如今天下大势与先秦之时有极大不同,但诸侯割据之势已成。若秦侯能练出一支百战精兵,征战四方或许不难。但想要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

  说着,郭嘉微微摇头,道:“秦国一统天下,亦是用了七代人的时间。即便秦侯麾下人才济济,又可在先期借助汉室正统之名义,恐怕也难以在数十年内完成此大业。除非……”

  秦霄好奇道:“除非什么?”

  郭嘉看向秦霄,带着一丝试探,一字一顿地说道:“除非,秦侯会撒豆成兵,凭空变出数十万,乃至百万大军出来!”

  秦霄心里一惊。

  郭嘉这么说,莫非已经是猜到了什么?

  虽然秦霄没有刻意隐瞒,但通过神秘基地召唤人口这件事,秦霄也没有主动宣扬过。

  甚至就连每次召唤人口,都只安排自己的死忠嫡系官员负责安置,没有让别人插手过。

  虽然说,时间长了,消息肯定瞒不住。

  但短时间内,应该还不至于传得满天下人尽皆知。

  郭嘉进入关中才多久?

  若是连这一点都猜到了,那未免也太恐怖了些。

  这,就是SSS级谋士的水平吗?

  贾诩当时似乎并未表现出来这等恐怖的判断力。

  不过,再仔细一想,贾诩的性格更偏向于明哲保身,即便看出来了,恐怕也不会说破。

  这样一来,倒也容易理解。

  秦霄的心思飞快转动着,思索了片刻,秦霄并未隐瞒,坦言道:“奉孝猜得不错,我确实有办法快速征集壮丁、兵源。其中详情请恕我现在还不能透露。若是奉孝肯与我共谋大业,到时绝不会有分毫隐瞒。”

  “若是如此,秦侯想以武力平天下,难度便小了许多,只需要考虑如何练兵,以及如何养活这些人口便是。虽然这其中依旧有许多困难,但从大的方向来说,是可以完成的。”

  郭嘉识趣地没有追问,仅仅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而后,郭嘉继续说道:“秦侯第二问,谋交、谋战之抉择……若依在下所言,秦侯当取巴蜀、中原两地。如此,再加上关中,天下三大粮仓尽入手中,一统天下便指日可待!若是兵力不足以取两地,则我以为……”

  沉吟片刻,郭嘉继续说道:“巴蜀易守难攻,重要性当在中原之上。且比起中原大小无数诸侯,益州牧刘焉也是个更好捏的软柿子。”

  进兵巴蜀,占据这片大粮仓?

  这和秦霄先平定北方的战略略有不同,但仔细一想,若是不考虑从各路诸侯手下抢夺人才的问题,仅仅只从土地和人口的角度出发,先打刘焉,确实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北方的诸侯实在太多了,若是要东出中原,一路打过去,大大小小诸侯数十家,虽然是一盘散沙,但集合起来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尤其是曹操、袁绍等人,都是比较难缠的家伙。

  反而若是南下打刘焉,在众多诸侯之中,这算是一个比较好欺负的对象。

  所谓柿子要挑软的捏,何况刘焉又坐拥巴蜀这片广袤的粮仓,打下来之后收益很高。

  唯一的麻烦是出兵的线路方面,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在如今这个时代可谓是家喻户晓。

  不过,单单只是进兵线路的困难,总归是能够想办法解决的。

  进入巴蜀的线路虽然难走,但却不止一条,只要解决了行军路线的问题,打下巴蜀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这么一想,其实南下打刘焉,是比东出中原更好的策略。

  当然,具体是否要改变既定的策略,也不是郭嘉几句话就能说服的,要看未来的形势发展。

  目前,秦霄在对外扩张的重心还是在凉州。

  等到凉州平定之后,至少要等到明年开春,秦霄才会发起下一波军事行动。

  到时候是东出打到洛阳去,还是南下进兵巴蜀,就要看到时的形势了。

  秦霄点点头,算是认可了郭嘉的答复,而后又用期待的目光看向郭嘉。

  前两个问题,郭嘉的“答案”虽然并未完全达到秦霄期待的水平,但足以体现出郭嘉的能力来。

  这最重要的第三个问题,秦霄非常希望,郭嘉能给自己一个建议。

  甚至哪怕只是一个思路。

  “至于这第三题……”

  郭嘉摇了摇头,失笑道:“文若毕竟是我的好友,我岂能背后设计于他?秦侯有言在先,我只需答任意一题即可,而我答了两题,这第三题,就不答了罢。”

  秦霄有些失望,但却很快调整好了心态,笑道:“既然奉孝不愿答这第三题,那就算了。”

  顿了顿,秦霄继续道:“我等下还要与荀彧相谈。奉孝若是不介意,待我见过荀彧之后,在府上设下私宴,一同痛饮一番?”

  郭嘉和戏志才两人,都有未来魏晋名士的做派,喜欢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

  秦霄提出这个邀请,也是为了拉近关系。

  郭嘉略一犹豫,便答应下来:“既然秦侯盛情相邀,在下恭敬不如从命!”

  又客套了几句,郭嘉告辞离去。

  等了片刻,侍者传来消息,荀彧已经到了。

  秦霄调整了一下坐姿,开口道:“请他进来。”

  片刻,一名穿着黄衫的青年文士走了进来,先是恭恭敬敬地对秦霄行了个礼,道:“颍川荀彧,字文若,见过大人。”

  以秦霄的官职“大将军”相称,是个很有趣的细节。

  在秦霄公开的官职、爵位当中,虽然理论上都是平级,但实际上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以【秦侯】最高,其次是【大将军】,而最低的,则是【太尉】。

  因此,一般人称呼秦霄,都是以【秦侯】相称,以示尊意。

  但偏偏荀彧就不这么干,非要管秦霄叫“大将军”,不是说他特立独行,而是在强调秦霄的“身份”。

  汉室臣子的身份。

  “这家伙,应该已经猜到我的心思了吧?”

  仅仅只从这一个称呼上,秦霄就做出了这个推测。

  秦霄在政治方面的敏感度并不高,但长期和商鞅、李儒、贾诩这些人接触,对于这些“文人”平日里常用的一些隐喻、暗示,耳濡目染之下,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

  只是一句开场白,秦霄就明白,荀彧已经对自己的“不臣之心”有所猜测。

  如此看来的话,荀彧进入关中,还邀请郭嘉、戏志才两人同行,目的是试探。

  一来,是试探自己的野心究竟有多大,是否有劝说的可能。

  二来,也是试探是否有机会让汉献帝重新掌权,成为一名“中兴之主”。

  “先生请坐。”

  秦霄伸手示意,邀请荀彧入座。

  借着这个机会,秦霄也在思索,面对荀彧的试探,自己要怎么做。

  是隐瞒自己的目的,和对方周旋一番,先把人留下再说?

  还是直接坦诚直言,看看是否有机会说服荀彧,让他放弃对汉室的忠诚,转而认同自己的理念?

  其实按照商鞅、贾诩等人的提议,前者更为符合秦霄的利益。

  不管怎么样,把人留下,无论他忠诚的是汉室正统,还是忠于秦霄,只要肯做官,总能发挥作用。

  哪怕不能发挥荀彧的全部实力,也总比让他投奔到别人麾下要强。

  不过,迟疑了一阵,秦霄还是没有采用这个方案。

  “你可以叫我秦侯,也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秦霄。”

  秦霄一句话带过这个话题,不给荀彧辩驳的机会,直接开口道:“素闻颍川荀文若在战略布局方面堪称天下第一,我有一问想要请教。”

  荀彧坐得端端正正,不卑不亢道:“大将军请说。”

  依旧以“大将军”相称。

  有些针锋相对的意思。

  秦霄没有在这个称呼的问题上纠缠,和荀彧这种人“谈判”,绝对不能跟着对方的节奏走,必须要掌握主动权,否则必输无疑。

  秦霄知道,自己在口才方面,肯定比不过这些专门玩嘴皮子的文人,干脆就不和对方辩论,直接借着地位上的优势来强压对方。

  “如今汉室式微,各地诸侯割据。”

  秦霄看向荀彧,问道:“你认为,哪几家诸侯,未来威胁最大?”

  见秦霄并不在称呼问题上和自己纠缠,荀彧眼中闪过意思失望之色。

  不纠缠,可以代表很多意思。

  可以理解为认输,也可以理解为不屑于争辩,甚至可以理解成恼羞成怒,准备翻脸。

  但,不论是哪一种,只要秦霄不再继续接这个话题,就意味着荀彧不能借着这个话题继续试探秦霄的心思。

  虽然来时就有心理准备,知道这个“董卓第二”会非常的难缠,但荀彧并未想到,这个对手,连言语交锋的机会都不给自己。

  不过,只是略微走神,荀彧就定下心神来,沉吟片刻,开口道:“若以势力而论,自董卓之后,袁绍、袁术两家,堪称威胁最大。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资源雄厚。若是起了逐鹿中原之心,其势头必难以阻挡。除此之外,公孙瓒、刘表、陶谦,均是潜力不俗。”

  “若是以野心而论……”

  荀彧拉了一个长音,足足停顿了半分钟,才继续道:“骁骑校尉曹孟德,江东猛虎孙坚,均可为一世人杰。”

  又一个漫长的停顿过后,荀彧话题一转,又说道:“然而,另有一人,大忠大奸,实在难以辨别。若为忠,可为辅佐汉室中兴之一代贤相。若为奸,则祸乱天下之事,必始于此人!”

  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荀彧目光灼灼地看着秦霄,话语中的意味不言而明。

  得到荀彧这样的评价,秦霄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生气,竟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我不是汉室忠臣。”

  犹豫了许久,秦霄还是决定和荀彧开门见山。

  秦霄自认为自己的优点不多,但无论对待任何人,秦霄都会尽可能做到坦诚。

  在秦霄看来,无论是敌是友,尽可能坦诚一些,对彼此都有好处。

  当然,若是有必要的时候,对待敌人,或者敌友不明的人,偶尔隐瞒一些关键信息,误导对方,这种事秦霄也没少做过。

  但,对于一些自己喜欢的人才,秦霄还是会尽量将自己的立场直言相告。

  对方能认可自己,愿意一起共事,自然是好事。

  若是不愿意,也不必强求。

  一个谎言,要用一万个谎言去弥补。

  对待敌人也就罢了,对待自己人,秦霄不想活得那么累。

  一句话说完,秦霄沉默片刻,继续道:“我以‘秦’字为封号,以你的政|治敏感,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

  秦、晋、楚、齐,这四个封号,华夏文明的历史上都有相当重要的象征意义。

  尤其是一个“秦”字,更是被赋予了无数的象征。

  荀彧沉默片刻,有些艰难地点了点头:“之前听闻陛下封秦侯,我还以为只是一个巧合。如今看来,阁下果然有不臣之心。”

  “我本来就不是汉室忠臣。”

  秦霄摇了摇头,说道:“如果没有我的存在,汉室本该于三十年后亡于曹操之手。不过,我既然来了,恐怕就轮不到曹魏取代刘汉了。”

  “阁下莫非能卜会算不成?”

  荀彧露出不信的表情,质疑道:“曹孟德确实乃一代枭雄,以我之见,它日,曹操或可成为天下诸侯当中最强之一。但要说他能在三十年内统一天下,根本不可能!”

  荀彧确实不信秦霄这话。

  但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试探。

  进入关中之前,荀彧就打探了许多消息,尤其是对这个横空出世,找不到半点来历的“秦侯”。

  虽然只打探到一些难辨真假的流言蜚语,但其中也有不少传言引起了荀彧的注意,或者说重视。

  其中就有一条,在关中士族之中有一个传言,秦侯能“知未来”。

  对此,荀彧当然是不信的。

  但那么多关中士族传得有鼻子有眼,荀彧难免也想要试探一二,看看秦霄是否真的有这本事。

  “我什么时候说过曹操一统天下了?他终其一生,也只是统一了北方而已。南方另有刘备的蜀汉,孙权的吴国,三方呈鼎立之势。不过,逼迫汉帝禅让,自封为魏王的,确实是曹操没错,时间大概就在三十年后左右。”

  秦霄解释了几句,又用奇怪的眼神看向荀彧,开口道:“曹操能这么快统一北方,也少不了你的帮助。曹操麾下文臣当中,你荀彧,可是被排在第一位的。”

  其实后世公认的“曹魏第一文臣”是司马懿。

  不过,司马懿主要活跃的时代是曹操死后,曹丕继位的年代。

  在曹操还活着的时候,荀彧的功劳确实是要排在司马懿之上。

  当然,同时代里,其它出色的文臣也不少。

  比如荀彧的同族荀攸,就是一个不逊色于他的谋士。

  但抛开能力不谈,仅仅只以“功劳”而论,荀彧确实是要排在第一位的。

  “我?为曹操效力?”

  荀彧有些不敢相信。

  自己一个颍川世族的代表,怎么会投奔于一个宦官之后手下?

  就算那曹操确实有几分本事,看上去也像是个汉室忠臣……

  咦?

  这么一想,好像曹操确实是个明主啊!

  只是……

  荀彧又想到秦霄所说的,曹**迫汉献帝禅位一事,心里顿时觉得像是吃了只苍蝇一般。

  这个“预言”,哪怕荀彧自己不信,却也是极为挑战他的三观的。

  举个栗子,在基督教的信徒面前说一句“耶稣成了党|员”,你看看他会是个什么反应?

  咳咳……

  见秦霄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荀彧虽然心中不信,却难免存了几分怀疑。

  “阁下所言,未免有些耸人听闻了吧?!”

  荀彧冷笑着道:“胡编乱造一些所谓的‘未来’,此举,与神棍有何区别?”

  “不管你信不信,我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而是来自两千年后。”

  秦霄摇摇头,没有多做解释,只是说道:“我知道你是汉室忠臣,在我所知道的‘历史’当中,你在曹操请封‘魏公’之后没多久便死了,关于你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说你是抑郁过度而死,一说你是为汉室殉葬,服毒自尽。至于哪种是真的,我并不清楚,但不管怎么说,至少可以肯定一点,你是如今这个年代里,为数不多的,一心一意忠于汉室的人。你来关中,我猜,也是为了看看有没有机会拯救汉室吧?”

  被秦霄说破了心思,荀彧也不恼怒,反而一副认真请教的态度,问道:“既然阁下知道在下的志向,为何……”

  “你想问我为什么不杀了你?”

  秦霄看了看荀彧,叹了口气,有些怅然地说道:“你就当我是惜才吧。你有王佐之才,若可得你全力相助,要取天下,至少能省下十年时间。何况,我的志向远远不仅于这小小的东汉十三州。人才,尤其是宰相之才,可不是那么好遇到的,难得有一个,我哪舍得轻易就杀了?”

  这番话,正是秦霄的心态写照。

  明知道荀彧很难对自己效忠,却舍不得杀,就是因为惜才。

  一般的人才,像华雄之流,秦霄并不是很在意。

  对方愿意投靠、效忠,固然是好事。

  不愿意,那也没什么,杀了也不心疼。

  但SSS级的文臣,哪怕是这人杰遍地的三国世界,也很难找得出几个来。

  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应该都能达到这个标准。

  至于其它人,恐怕大概率是达不到的。

  毕竟这是更偏向于“演义”的世界,文臣和谋士是分开的两个职业。

  像荀攸、郭嘉这些人,都是SSS级的谋士,但在文臣方面,就要差了许多。

  “这……不管如何,多谢秦侯看重。”

  听出秦霄话里的真诚,荀彧顿时有些手足无措的感觉,平日里的口才也不知道哪去了,憋了半天,只憋出这么一句驴唇不对马嘴的道谢来。

  沉默了一会,荀彧开口问道:“阁下可有证据证明你来自未来?”

  “我证明不了这个。”

  秦霄摇了摇头。

  就算提出几个预言,到时也如实发生了这些事,也很难证明,到底是秦霄本来就知道这些“历史”,还是有着超凡的战略眼光,能够根据种种线索做出“预判”。

  预知未来这事,本来就不可能证明。

  要有证据能证明这个,我还搁这和你扯这些?

  扯着“明知未来”的旗号,我能骗……啊呸,我能招揽来多少顶尖的人才?

  到时候还缺你……

  哦,不对,荀彧这个级别的,那还真缺。

  咳咳……

  “既然如此……”

  荀彧思索了好久,叹息一声,道:“空口无凭,请恕在下无法相信秦侯所言非虚。”

  “不过……”

  秦霄犹豫了一下,开口道:“我可以给你演示我的另外一项能力,绝对会让你大开眼界。但,此事事关重大,若是你看了,除非你愿意为我做事,否则我不可能让你离开长安。”

  迟疑了几秒钟,秦霄又改口道:“算了,我也不瞒你,像你这样的人才,无论你是否知晓我的什么秘密,我都不可能让你离开长安,去投奔别人的。一旦你与我为敌,威胁就太大了。”

  “这……”

  荀彧不由苦笑,原来被人极度的重视,也会有这种“副作用”的吗?

  但偏偏,秦霄虽然是在“威胁”,言辞之间却都表现出对他的重视,这又让荀彧无法发作。

  “既然如此……”

  荀彧干脆放平心态,道:“既然怎么都走不了了,关于秦侯所说的‘秘密’,在下还是颇为好奇的。”

  “你既然打听过我的事,想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秦霄看向荀彧,问道:“你可曾注意到,关中的人口数量有异?”

  “确实如此。”

  荀彧点点头,说道:“据我所指,关中近年来并不好过,连番遭遇天灾人祸,人口锐减。虽然董卓迁都时,迁移了一批人口过来,但整个关中的壮丁应当在七八十万上下,最多不超过百万之数。”

  荀彧计算的不是总人口,而是只计算“壮丁”的数量,比起“总人口”来,自然要少上许多。

  如果不算秦霄召唤出的人口的话,整个关中的壮丁数量,大致就是在八十多万,和荀彧的预估基本相当。

  仅仅只从这一个数字上,就可以看出荀彧在内政方面的才华。

  别看只是预估一个壮丁的数量,要做到这一点,可没那么容易。

  尤其是在统计条件非常不发达的这个时代,必须要对人口、工业、农业、商业等等极为的了解,还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功底,才能做到凭借一些外部的数据,大致估算出一个地区的人口规模。

  “只是……”

  荀彧又露出疑惑的表情,说道:“据在下所见,单单只是长安一地,壮丁数量就已经超过百万之众。莫非秦侯将关中百姓全部迁入长安?这有些说不通。”

  关于人口异常这个问题,荀彧有注意到。

  但如果秦霄不主动提起,荀彧顶多在私下里打探、调查,不会和秦霄来讨论这个问题。

  当然,现在是秦霄主动提出来的,那就无所谓了。

  “现在不算军队的话,整个关中的总人口在三百六十多万,其中壮丁的比例在三分之二左右。”

  秦霄并未卖关子,直接将数据告诉了荀彧,而后继续道:“至于军队方面,我麾下有四十五万精锐大军,除了一小部分是原来董卓的麾下,其余都是我自己的兵。”

  “这……岂不是有近三百万壮丁?!”

  荀彧大惊失色:“难怪入关走来,一路都是欣欣向荣之景象!有如此根基……”

  荀彧本想说一句,有如此根基,霸业可期。

  无论任何时代,人口,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农业、工商、练兵打仗,都离不开人口的支持。

  东汉末年,连续经历各种天灾人祸,全国的人口都大幅下降,恐怕也就数千万人左右。

  仅仅关中一地,就有三百万壮丁,这意味着什么?

  有人,有地,就等于有粮,有兵。

  有这样的根基,逐鹿天下,并非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很大的可能实现的。

  只是,想到秦霄的身份,以及话里话外流露出对汉室的不屑,荀彧又开始感到纠结起来。

  他甚至忍不住在想一件事:如果,秦侯是汉室忠臣,那该多好啊!

  这个衰败至极的汉室,就有救了!

  想着想着,荀彧又忍不住在想,这多出来的几百万人,到底是哪来的?

  “你不用猜了。我可以直接告诉你,这些人,是我凭空变出来的。”

  秦霄露出笑意:“想不想看?正好我要补充一批人力,现在天色还早,下午一起去郊外,我给你变个魔术,大变活人怎么样?”


  (https://www.uuubqg.cc/27729_27729762/64947857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