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 第92章 学而

第92章 学而


沉默良久,鲜于辅回过神来。

“明公有天人之智!”

突袭邑落,可以说是以强凌弱。

与魁头决战,也可以说是侥幸。

但扶罗韩大军回师,张新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想到以诈计诱骗鲜卑大人,兵不血刃的瓦解了九千大军,没有一定智谋是做不到的。

听闻鲜于辅开口,众人也回过神来,纷纷开口恭维。

“哪有什么天人之智,只不过是情急不堪之策罢了。”

张新自谦道:“如此险峻之策可一而不可再,下次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蔡邕闻言微微点头。

他正想进言,让张新下次不可再轻易弄险,没想到张新心中已然有数。

战事说完,张新开口道:“我离郡日久,各曹可有奏报?”

“臣有本奏。”

有事的吏员们纷纷开始汇报情况。

没什么大事,都是些日常的琐事,张新当了这小半年的太守,很快便处理完了。

蔡邕见他如此勤政,刚到府中,人未卸甲,便开始处理政务,心中更是满意。

处理完政务,张新又命人去约定地点寻找左豹和关羽大军,让他们不必急着回郡,而是沿着边境巡逻,以防鲜卑狗急跳墙。

安排完这些事,张新大手一挥。

“退朝。”

“臣等告退。”

郡吏一一离去,堂中只剩张新和蔡邕两人。

“府君方才提到,如今鲜卑缺粮,极有可能再来幽州。”蔡邕开口问道:“不知府君可有良策?”

“等。”张新说道。

“等?”蔡邕不解。

张新点点头,“如今鲜卑缺粮,若是想活下去,只有两条路可走。”

“哪两条?”

“其一便是再寇幽州,以幽州之粮供养鲜卑之人。”张新解释道:“因此我传檄各郡,命他们继续坚壁清野,除去拾柴等事以外,不得开城。”

蔡邕点头,“其二呢?”

“其二......”张新缓缓露出一个微笑,“那便是掠夺同族之粮,以存己身。”

“嘶......”蔡邕倒吸一口凉气。

他虽不懂军事,但张新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又怎么会不明白?

现在整个幽州都在坚壁清野,鲜卑人从哪里去搞粮食?

或许并州可以弄到一些,但路途遥远,只有西部鲜卑能去。

中部鲜卑想去并州,单程就有七八百里,更别提东部鲜卑了。

即使西部鲜卑从并州弄了粮食回来,中部鲜卑眼不眼红?

鲜卑人想要活,除了自相残杀以外,已经没有第二条路能走了。

想要再次袭击上谷乌桓?

先过了吕布那关再说。

“蔡公可是觉得此计不妥?”张新试探道。

“府君此计,无需一兵一卒便能极大的损耗鲜卑元气,自然妥当。”蔡邕赞许的点点头,“鲜卑弱,汉人才能强。”

张新闻言放下心来。

还好,蔡邕不是刘虞那种圣母。

一想到刘虞,张新就感觉有些头痛。

这次出关杀了鲜卑一万多人,还没算关羽他们那边的。

不知道刘虞得知消息后会怎么骂他,只能寄希望于魏攸那边会为他说几句好话了。

圣母真该死啊......

张新摇摇头,看向蔡邕,“蔡公,先前我初任太守之时,我之主簿曾与我言,治郡之道,无外乎三:农、吏与学。”

“如今农事、吏治我已粗通,唯有学之一事,我尚无头绪,蔡公天下大儒,可有良策教我?”

当初他向田楷问策时,田楷给的答案是,只要粮食丰收,吏治清明,学之一事水到渠成。

这里的学,指的是汉时郡县的惯例教学,就是教百姓认认字,读读《孝经》之类的书。

张新作为穿越者,熟知后来的历史,自然对这种愚民政策嗤之以鼻。

所谓的魏晋风流,只不过是士族切断了底层的上升通道,有识之士纷纷对国家的前景表示悲观而已。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郁郁不得志的名士放浪形骸。

国家都没前途了,那么认真干啥?

摆烂吧......

在张新看来,若不打破这种垄断,五胡乱华就是个必然事件。

诚然,五胡乱华的大部分锅,必须是司马家来背,但即便司马皇族都是正常人,最多也只能将这一历史进程延后一些时间而已。

得国不正,导致皇帝要和士族妥协,士族把持朝政,互相攻诘内斗,什么牛鬼蛇神都窜出来了。

贾南风这种人能当太子妃就挺抽象的。

貌丑,性暴虐。

她杀了司马衷怀孕的小妾,司马炎大怒之下,想要废掉她的太子妃,最后竟然废不动。

一个皇帝,孙子被儿媳杀了,他竟然连废太子妃的权力都行使不了。

这样的国家,岂能长久?

张新可不想他将来一统天下后,还要被士族把持着朝政,到时候五胡乱华落到他头上,挨千古骂名的可就是他了。

所以,民智必须开,底层向上的通道也必须打开!

退一万步讲,即使这天下将来不是由他来一统,也算给时代做贡献了。

可是,想要普及教育,也不能将后世那套生搬硬套过来。

每个时代都需要有符合实情的方法,这一点张新在军队的训练上已经吃过亏了。

他自以为训练有素的士卒,在高顺眼里竟是毫无章法,凌乱不堪。

因此蔡邕的意见很重要。

蔡邕闻言微微一笑,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递给张新。

“府君可在书中寻找答案。”

张新一头雾水的接过竹简。

不是,我找你问策,你给个竹简给我干啥?

没等张新再说话,蔡邕起身拱拱手,“下吏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就先告退了。”

“额......蔡公慢走。”

既然蔡邕都这么说了,张新也不好强留人家,只能恭恭敬敬的将人送出门去。

“什么书中寻找答案?最讨厌谜语人了。”

回到正堂,张新嘟囔着打开竹简,一行熟悉的文字映入眼帘。

子曰:学而时习之......

“这不是论语么?这玩意我小学就读烂了......”

张新挠挠头,搞不懂蔡邕的意思。

蔡邕给他的,正是《论语》的第一篇《学而》。

不过与他后世所读的论语不同,这部论语上,还有蔡邕本人的心得注解。

“书中寻找答案是吧......”

张新深吸一口气,静下心来,捧起竹简。

不看不要紧,一看,张新便沉迷了进去。

蔡邕不愧是当世大儒,注解的水平根本不是后世那些老师能够比拟的。

其中的一些观点,不时引得张新大呼‘原来如此’。

时间静静流逝。

张新全神贯注,丝毫没有注意到,在正堂的门边,一双清秀的眸子正在好奇的打量着他。


  (https://www.uuubqg.cc/27233_27233360/2415693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