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糜汉 > 第三百八十三章 欲先取之 开大朝会

第三百八十三章 欲先取之 开大朝会


  刘备与诸葛亮君臣二人的会面,是瞒不住成都中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的。

  尽管成都中的达官贵人,不知道刘备与诸葛亮两者之间具体说了些什么。

  但只要是有些智慧的人都猜的出来,他们君臣二人的会面肯定与糜旸的新政有关。

  所以当刘备与诸葛亮两者会面的消息在成都中传开后,本来成都中沸腾不已的清议,竟有那么一瞬间的低沉。

  当年刘备刚刚入主成都的时候,益州士族的气焰是十分嚣张的。

  嚣张到刘备忍不住要开地图炮,将成都内外的属于豪族大户的宅院田亩,通通赐给他的将领,想以此来给益州士族一个警告。

  虽然刘备的那个举措,在赵云的劝阻下没有实施,但从此事可见刘备对益州士族的厌恶,以及益州士族当年逾矩到何种地步。

  只是有幸的是,当年在刘备身边有两位左膀右臂,他们与刘备一同形成铁三角,将整個益州士族整治的欲仙欲死。

  而在那铁三角的政治联盟中,作为主要输出的便是“睚眦必报”的法正。

  当年法正是蜀郡太守兼尚书令,是除去诸葛亮之外的手中行政权力最高的臣子。

  在这种身份之下,法正先四处扬言自己恩怨分明、睚眦必报的性格。

  然后成都中曾经对他有恩惠的士族都受到他的照顾,与他有过小矛盾的士族都受到他严厉的清算,死在法正手下的世家豪族人士不知凡几。

  谯瑜的儿子,当年正是死在法正的尚书台中。

  毕竟法正纵算在刘璋手下再怎么不受重用,但以他的家世与背景,能与法正有恩怨的也就益州的世家豪族了。

  因为法正的“报复”行为过于酷烈,许多益州世家豪族被清算的快崩溃了。

  许多人都联名上告诸葛亮,希望他能将此事禀告刘备,让法正不要再作威作福。

  而诸葛亮在知道这件事后,他只是好好宽抚那些受到清算的世家豪族,然后本来一向秉公执法的他就直接对此事当做没听到一般。

  至于刘备,他做得就是不断给法正施加权力,让他有足够的权力可以掀翻一切人。

  渐渐地整个益州的世家豪族才回过味来。

  刘备、诸葛亮、法正这三位当世大才,是有意的组成一个铁三角,对他们这些益州的世家豪族下手呀。

  也是从那之后,在这铁三角的互相配合之下,益州诸多世家豪强的气焰被彻底压制下去。

  曹操拿下汉中后听说的益州“一日三惊”,当年正是出自这对铁三角的手腕。

  在有着这种惨痛的教训在前,所以现在哪怕刘备手中的利刃法正已经逝世,但只要刘备与诸葛亮二人还在,那么益州的世家豪强心中就有着忌惮。

  可是让众多的益州世家豪强没想到的是,刘备在接见诸葛亮之后,依然没有下诏就此事表达自己明确的看法。

  他甚至没有在一位近臣面前,为糜旸的新政说过一句好话。

  这样的政治信号,让许多益州世家豪强心中的忌惮渐渐消失。

  毕竟今日的情景不同往日,尽管有不少人看出成都中的这场清议乃是针对糜旸而发生。

  但至少从表面上,无论是清议发生的原因,还是清议的主要发言者,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光明正大,合情合理的。

  君子可欺之以方,这招或许对法正没用,但想来对刘备与诸葛亮还是有用的。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仿佛受到鼓舞的众多益州世家豪族,开始积极的筹措起下一步。

  很快的,随着益州各地正在进行秋收,关于各地秋收的不利消息也化作一摞摞文书,以极快的速度被报送到成都中的尚书台中。

  只是这段时间以来,不知怎么的,基本无甚实权的尚书令刘巴也经常值守在尚书台中。

  不过虽然刘巴手中的实权大不如往,但是只要他尚书令的身份还在,那么阅览各地报送来的众多文书,还是没有人能阻止他的。

  在看完那些记载着各地秋收进度,因为糜旸的新政受到大大影响的文书之后,刘巴苍白的脸上明显的流露出不满之色。

  他轻咳了几声之后,便着重拿起一份文书快速的朝着诸葛亮所在的议事厅前来。

  等刘巴到来的时候,诸葛亮正在与他的臣属议事。

  正在沉浸在议事之中的诸葛亮看到刘巴眼露不满到来,又看了看刘巴手中握着的那封文书,他先不动声色的让他的臣属先告退。

  诸多臣属见刘巴面露不豫的前来,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

  所以在诸葛亮的命令之下,他们马上纷纷退出议事厅之中。

  等旁人都离开之后,刘巴手持文书来到诸葛亮的身前,只是尽管心中有着许多问题想问,他还是率先对着诸葛亮一拜。

  刘巴是不太瞧得上刘备的,只是对于诸葛亮,刘巴是满心佩服的。

  在刘巴一拜之后,诸葛亮温和地让刘巴起身。

  等刘巴起身之后,早已看穿一切的诸葛亮率先问刘巴道:“子初,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因为敬重诸葛亮的为人,所以在诸葛亮面前,刘巴并没有好隐瞒的。

  他直抒胸臆地说道:“丞相难道就这样任由他一直胡闹下去吗?”

  刘巴口中的他,指的正是糜旸。

  “彼之新政尚未施行,却已经先动摇人心,引得各地秋收进度大大延缓,国之乱象已经显现。

  国库须有九年储,粮者国本也,丞相若再不阻止他的话,恐怕大汉的国本将会越来越动荡。”

  刘巴性格清高张扬,他不屑拐弯抹角,要说就将他心中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或许他时至今日都不是真心臣服刘备,但只要他身为刘备的臣子一日,那么他就会为大汉考虑一日。

  面对刘巴的担忧,诸葛亮的反应却没刘巴这般激烈。

  刘巴能看到的,他也早已经看过。

  现在大汉在面临着怎样的动荡与不稳,他心中也早已经有数。

  只是心中有所计较的他,现在却有个疑问。

  “子初之前上书弹劾子晟,为的就只是子晟的新政吗?”

  面对诸葛亮的这个疑问,刘巴一下子有些语噎。

  在之前上百位大臣的公开弹劾糜旸的上书中,刘巴因为他的身份,可是其中领衔的几位大臣之一。

  不过刘巴也不是会为自己狡辩的人。

  他也知道以诸葛亮的智慧,无须拿一些假话来欺瞒他,所以在诸葛亮的注视之下,刘巴将他心中的另一层想法给说了出来。

  “两汉四百年以来,多有外戚乱政,前汉尤甚。

  糜旸虽立有大功,然他毕竟是外戚,而且太子优柔,非雄断之主。

  有此隐患,陛下不但不加以提防,还对他过于优宠过甚,这对国家来说不是好事。”

  当将心中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后,刘巴亦注视诸葛亮起来。

  他想看看诸葛亮是否对他的这层见解,有着相同的看法。

  但是很可惜的是,刘巴并没有从诸葛亮的脸上,看出半分赞同的神色。

  这让刘巴的心中充满了失望。

  或许很多人以为刘巴觉得自己不是元从之臣,所以一向觉得不自安。

  可是若仅仅是这层原因,并不足以让刘巴如此,毕竟目前受到刘备重用的众多大臣中,真正是元从的又有多少呢?

  况且刘巴本身还是根正苗红的汉室宗亲。

  真正让刘巴感到不自安的是,他心中真正想服侍的明主不是刘备,而是曹操。

  最关键的是,这一点刘备也知道。

  也许刘巴的这个选择让人很不解,毕竟刘备一向待他不薄,他本身又是汉室宗亲,只是当世士人择主很多时候讲的是一个性趣相投。

  刘巴之所以想拜曹操为主,那是因为曹操是个雄略之主,他御下治理朝政的手段很对刘巴的胃口。

  若是曹操是糜旸的君主,那么无论糜旸再如何优秀,曹操都不会对他一点防备都没有。

  再加上有着两汉外戚作乱的先例,曹操不可能不对糜旸做出制衡。

  在刘巴的想法之中,曹操的这种御下方式,才是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最佳手段。

  但是刘备呢?

  刘巴是个性格很矛盾的人,他一方面怕刘备忌惮他,但另一方面又清高自傲,不愿为讨好刘备而结交张飞。

  刘巴这种矛盾的性格,也体现在他的为臣理念上。

  哪怕不想侍奉刘备为主,但只要他是刘备的人臣一日,那么他就会为刘备好好办事。

  正因为这种性格,所以刘巴无法对现今大汉的隐患视而不见。

  从本心来说,刘巴本人并不厌恶糜旸,但他却忧虑糜旸的进一步成长。

  人性本恶,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一旦君臣的界限模糊了,历史中发生的事都会再度发生的。

  可为何这么简单的道理,陛下与丞相为何都不懂呢?

  刘巴用不解的目光看向诸葛亮。

  面对刘巴不解的目光,诸葛亮轻轻叹了口气。

  刘巴不知道刘备下一步要做什么,但是他却知道。

  所以刚刚他想劝一下刘巴,希望刘巴能早日从这处泥潭中抽身。

  但可惜的是,从刘巴现在的眼神以及方才的话语中可知,刘巴是劝不回来的了。

  政见不同可以商量磨合,但若理念不同,那接下来就只有分道扬镳了。

  刘巴不知道的是,有些事诸葛亮与刘备不是不懂,但他们却选择相信。

  诸葛亮叹气之后对着刘巴言道:“子初所言我知道了,陛下不会对大汉陷入动荡无动于衷的。”

  说完这句话后,诸葛亮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他起身来到刘巴的身前,将手中的文书交给刘巴观看。

  刘巴虽不解诸葛亮为何会突然取出一份文书,但他手上的动作却一点都不慢。

  他马上接过诸葛亮手中的文书看了起来,在看完文书中的内容之后,刘巴的脸上流露出喜色。

  陛下终究还是英明的!

  文书中是什么内容,会让刘巴感到欣喜呢?

  这封文书乃是刘备亲笔所写,文书内容是,刘备想让诸葛亮拟一封昭告天下的诏书。

  在那封诏书中有两个主要思想,一个是让糜旸暂缓在梁州实行新政,另一个是便是将在三日后,在成都中召开一场大朝会。

  到时候刘备将会在那场大朝会中,与众多臣子共同探讨糜旸的新政是否要实施。

  尽管刘备没有明确否决糜旸的新政,但是他让糜旸暂缓新政实施已经是一个很清楚的信号了。

  况且刘备选择在大朝会上解决这件事,那就代表着只要这次大朝会顺利召开,那么糜旸的新政很可能会胎死腹中。

  毕竟以成都内外那沸腾不已的清议,成都中本就没有多少大臣支持糜旸的新政。

  在这种情况下,众多大臣“众志成城”之下,糜旸的乱政当然会以失败为结果。

  甚至刘备会有这样的举措,意味着可能他本身也不看好糜旸的新政。

  而在明白这封诏书所释放出的政治信号后,感觉到即将可以拨乱反正的刘巴,又怎么会不感到欣喜呢?

  诸葛亮之所以会将这封文书给刘巴看,乃是因为他想让刘巴来拟这封诏书。

  “此事,还需劳烦子初捉笔。”

  面对诸葛亮的这个请求,刘巴当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刘备称帝时,便是刘巴一人为他起草了登基时所需的各种祷文、诏诰、文书。

  由此可见,刘巴的才华之横溢。

  况且为天子拟写诏书,也是他作为尚书令的职责。

  刘巴对着诸葛亮一拜后,便应下了此事。

  在刘巴朝着诸葛亮一拜的时候,诸葛亮的目光有着难言的意味。

  刘巴不知道的是,诸葛亮之所以让他来写这封诏书,还有着另外一层目的。

  以刘巴之前的举动来说,若让他来写这封诏书,不是更可以让那些魑魅魍魉感到兴奋激动吗?

  到时候,许多人就会自动跳出来了。

  可惜刘巴并没看出诸葛亮的另一层用意,他在应下此事后,便立即想离去起草诏书。

  可是就在刘巴走到门口即将跨出去的时候,诸葛亮叫住了刘巴。

  面对诸葛亮的突然呼喊,刘巴不解的转过头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看着背对他回首的刘巴,他对着刘巴深深一拜,口中言道:

  “子初,好走!”

  见诸葛亮只是与他拜别,刘巴不以为然,他最后毅然决然地走出了诸葛亮的议事厅中。

  往日之中或许他与诸葛亮是同道之人,只是人皆有心中理念。

  理念不同,便各有下场。


  (https://www.uuubqg.cc/26145_26145781/4620047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