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退位让贤 > 第一百四十五章 就让他们去祸害海外吧!大明白捡万里疆域!

第一百四十五章 就让他们去祸害海外吧!大明白捡万里疆域!


朱允熥心中亦是感慨无比。

他原本以为,画一张世界地图应该是挺容易的。

真画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此前没有特意去记忆,也没有什么美术基础,仅凭粗略的印象,将世界地图画出来,画准确,还挺难的!

为此,朱允熥反复修改了很多遍,才总算得到一幅相对满意的地图。

他并没有告诉老朱,地球是圆的。

虽然这一概念,早在更古老时代,就已经在中国存在。

但大多数的中国人,此时还是更愿意相信“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老朱亦是如此。

此时花时间花精力去告诉老朱,地球是圆的,由此而与他进行争辩,毫无必要。

未来有的是机会。

反正他现在上呈的,是一张后世常见的平面地图。

老朱盯着地图,看了许久,问道:“此图从何而来?”

“这是我翻阅众多典籍,最后整理而成。”朱允熥也只能这般解释了。

要让大明提早进入大航海时代,当然离不开地图的支持。

这张地图,可不仅仅是为了献给老朱,也是日后指导出海船队的至关重要的依据。

正因为如此,朱允熥才反反复复的画,仔仔细细的回忆脑海中残存的记忆,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务求精准精确。

在未来,这张简简单单的地图,将成为大明征服蓝星的基础。

别看这是后世非常简单的东西。

可凭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想要靠人力去测绘出一张这样的地图,不仅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物力,还非得耗用数十年时间不可。

多半仍然不可能画得如此精准。

在明朝内部,绝大多数人是反对去海外扩张的。

对百姓而言,他们担心朝廷开疆拓土会增加税赋,自己的儿子,丈夫还要去当兵,战死沙场。

军户们也并不喜欢去遥远的地方远征,那太受罪了。

对士大夫而言,他们觉得这样做是劳民伤财。

唯一支持的,恐怕也只有少量一心只想建功立业的武将了。

究其根本,以目前的生产力而言,征服遥远的边疆地区,除了满足帝王的虚荣心之外,并不能带来实际利益。

亏本的生意,自然没有人愿意干。

只有朱允熥作为穿越者,清楚的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坚定不移的要开启大航海时代。

他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说服内部的反对势力。

首先是说服老朱。

若是朱允熥提出,由朝廷派大军去远征诸国,老朱肯定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出师远征,劳民远征,好大喜功,置国家,百姓于不顾!

这妥妥的昏君行为。

老朱绝不可能支持!

他真要一意孤行的话,老朱恐怕宁可废了他的储君之位,都不会允许他这样做。

但如果换一个做法,让藩王,宗室子弟带着一小队一小队的人马,去海外开疆拓土呢?

事实上,历史上大航海时代的早期,西方去海外开拓殖民地,采取的正是这一模式。

各种民间组织的探险队,数不清的探险家,去海外寻找财富,开拓殖民地。

国家政权只不过是在后面打一下辅助,然后等着摘果实就行了。

当然,大明不一样。

大明的民间势力,没有去海外冒险的传统。

封建大地主们根本不屑于这样做。

朝廷再怎么鼓励,他们多半也会无动于衷。

恐怕还会觉得,朝廷就是在坑自己呢。

谁去谁傻!

可藩王和宗室子弟就不一样了。

首先,他们本身就掌握有军事力量。

藩王直属的军队,用来与北元这种庞大的王朝交战,自是远远不够,还需要调配朝廷的大军。

但用来去海外蛮荒之地开拓殖民地,却是足够了。

甚至随便一个宗室子弟,花点银子招募几百人,组建一支私军,都够了。

历史上早期大航海时代的西方强盗,各种探险队,都是这样的规模。

有藩王和宗室子弟牵头,士兵和百姓们也更愿意相信,海外真的有宝贝,有利可图。

要不然,朝廷怎么会让藩王和宗室们出海呢?

如此一来,藩王和宗室子弟,也能因此而立下功绩,争取获得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爵位,又或者让自己的爵位提升。

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很强的吸引力的。

至于说坑害普通老百姓之类的……

若让他们留在大明办事,这自然是极大的隐患。

但让他们出海,去建立自己的海外殖民地,海外王国,那就不是啥问题了。

要祸害也是祸害的外面人,关大明百姓什么事?

何况,以那些蛮荒之地的落后程度,只要他们去了,就会给那里带来文明和秩序,反而是造福当地百姓,有利于世界人民的事了。

再者,让藩王和宗室子弟带头出海,获取了利益之后,就会带动整个大明社会跟进。

豪绅地主,士族、乃至平民百姓,都会紧随其后。

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源,也能通过海外殖民地源源不断的输入。

有了深度利益绑定之后,禁海和闭关锁国就会遭到所有人的反对。

朝廷根本无须消耗巨额军费,派出大军远征。

只要跟在后面摘取胜利果实就行。

相反,若是直接由朝廷派兵去征服,反而制约多,风险高,不划算。

交给藩王和宗室子弟,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才是最好的方法。

这些规划,朱允熥此前都反复想过,此时正好借机提出来。

老朱并没有怀疑他的话,看着地图感叹道:“天下果然很大,咱大明疆域如此辽阔,也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罢了。”

旋即,老朱的语气,骤然一变。

“熥儿,你是不是想开疆拓土?”

“想让大明的疆域变得更辽阔?”

“让自己名垂青史?”

“为此不惜民力,财力,物力?”

“咱告诉你,不行!”

老朱的脸色,阴沉如墨。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稍有不慎,战败便是不可收拾之局。”

“打仗这种事,可不是你兵精粮足,就一定稳操胜券的。”

“有时候,运气不好,也会吃大亏。”

“当年咱兵锋最盛的时候,让徐达统率十几万大军,远征北元,结果却遭遇了王保保的伏击,数万将士埋骨他乡。”

“咱大明的国力,也因此而大大受损。”

“所幸老底子还在,仍没有伤及根本。”

“可其中的经验教训,却是极为惨痛的。”

“汉武帝先后启用卫青、霍去病,对匈奴多次用兵,确实打得匈奴四分五裂,狼狈不堪。”

“可汉朝自文景之治以来,好不容易才积攒的一点国力,又何尝不是因此消耗一空呢?”

“再多后来,巫蛊之乱爆发,李广利兵败,西汉在汉武帝之后,迅速走向衰败。”

“隋炀帝亦是好大喜功,三征高丽,耗费国库钱粮无数,民不堪重负,揭竿而起,隋朝因此而亡。”

“就算善用兵者如唐太宗李世民,当年也在征伐高丽时吃了大亏。”

“这些都是惨痛的教训啊!”

“劳师远征,于国家全然无益,这不是一位英明的帝王应该做的事情。”

“身为帝王,要好好治理天下,善待百姓,让天下老百姓安居乐业,都能有饭吃,有衣穿。”

“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功垂千古的欲望,贪一时战功,将百姓们派出去打仗,让老人的儿子,孩子的父亲,女子的丈夫埋骨他乡,于心何忍?”

“征发他们去做徭役,服务远征的大军,那也是滥用民力,必然引起民怨四起。”

“你这地图上的疆域,虽然辽阔,但都与咱大明隔山隔海。”

“获得一大片的蛮荒之地,又不能供给大明,于朝廷国家有何益?”

“那里的百姓,不通教化,强行征服,也难以为我大明所用。”

“反而要派兵驻守,徒耗国力。”

“若不是北元不断侵袭大明边境,咱都不想派兵去远征北元。”

“咱们就守着大明如今的万里江山,好好过日子,足够了。”

老朱逮着他就是一通输出,语气十分严肃。

随即站起身来,踱着步子道:“不行,咱得将周边诸国,都列为不征之国,写入祖训之中,告诫后世子孙,只要对方不来侵犯我大明,皆不得随意征伐。”

朱允熥还是第一次见到朱元璋如此认真。

也是第一次如此严厉的教训他。

此前哪怕是审聂涣儿,也更多的是威压,愤怒与生气。

由此可以看出,老朱心中确实是装着百姓的。

这其中也许有很多是小农思想,只想抱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好好的过日子。

只想让天下百姓,都能做一个太平人,安稳过一生。

“皇爷爷!”朱允熥一直等到老朱发泄完了,才解释道:“您误会了,孙儿我并不打算派大军出征海外。”

老朱愣了一下,问道:“那你是何意?”

朱允熥指着地图上的中原地区,道:“其实周王室一开始的地方,就只有这么一小块。”

“不过是京师周边的千里之地罢了。”

“再远一点的地方,便都是蛮荒之地。”

“后来,周王室通过不断分封,将那些蛮荒之地都分封给诸王,让诸王去征服,去开拓……”

“一代又一代,筚路蓝缕,然后才有了后来的万里疆域。”

“江山传承,时移世迁,一直传到了咱大明手中。”

“若是当初周王室不开拓,不进取,恐怕如今的金陵城,仍然还是蛮荒之地。”

他说着,将手指向地图上的新大陆,后世的美洲。

“这里距咱们大明的数万里之遥。”

“朝廷派大军去远征,自是毫无必要,且劳民伤财。”

“但是,如果不派军队,只封一个藩王,给一个名号,便交给他去经营呢?”

“据孙儿所知,那里还十分荒凉,只有一些野人部落,根本无须派大军前去征服。”

“藩王自身的卫队,就足够了。”

老朱顿时愣住了。

朱允熥说的,都是老朱也清楚的史实。

中原九州,皆是从蛮荒之地,慢慢开发出来的。

金陵城就更是如此了。

而当初开发的办法,就是分封。

随便拿一块荒凉之地,赏赐给有功之臣。

剩下的,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就依靠这种办法,周王朝慢慢就有了十分辽阔的疆域。

如果真如朱允熥所言,海外蛮荒之地,还处于未开发的状态。

分封诸王,让他们去那里谋生,将来也归入大明的版土,是不是也可以呢?

老朱并不是真的不想开疆拓土,而是觉得代价太高,付出太多,回报太低。

不划算,不值得。

可如果只需要封一个空名头,朝廷什么都不用付出呢?

白捡万里疆域?

老朱开始有些心动了。

像周王室那般分封,是已有的先例。

而且,还有近在眼前的例子,那便是北元。

北元正是通过分封,获得了庞大无比的疆域。

四大汗国,每一个都不可小觑。

虽然因横征暴敛,相互争斗而分崩离析,可其中也未必没有可取之处。

朱允熥察言观色,看出老朱的神态变化,当即补一刀。

“皇爷爷,那些地方开发之后,也并非不能回报大明。”

他伸手指向南美洲,道:“据孙儿所知,在这片地方,两种作物,一名土豆,一名红薯。”

“此二者,皆堪称神物。”

“不仅美味可口,其亩产更是可达数千斤。”

“并且,对地块的肥力要求极低。”

“即便是最下等的贫瘠之地,荒山废土,也可以随意载种。”

“倘若能派船去这里,将土豆和红薯的种子取回来,在大明推广种植,则未来数百年,大明再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此言一出,老朱的脸色顿时大变,急声问道:“此言当真?”

……


  (https://www.uuubqg.cc/25495_25495911/3086863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