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秦灭六国
【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二十六年,楚顷襄王与诸国合纵欲攻打秦国,借机图谋东周。秦国得到消息,决定先下手为强。次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率领军队从陇西郡出兵,攻取了楚国的黔中郡,楚襄王被迫割让上庸和汉江以北的土地给秦国。】
“楚国偷鸡不成蚀把米。”
【公元前279年,昭襄王二十八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秦军孤军深入楚国腹地,目标直指楚国统治中心。白起沿汉江东进,沿途劫掠粮草,过河后,拆除桥梁,烧毁船只,置之死地而求生。】
评论区
“破釜沉舟!”
“原来项羽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
“白起破釜沉舟灭楚,项羽破釜沉舟灭秦,历史就是一个轮回啊。”
项羽:……
为了不忘国破家亡之恨,叔父将秦楚大战的经过当做项家男儿的启蒙故事,项羽自然对其娴熟于心。
【而楚国将士在本土作战,心念家乡妻儿,有后顾之忧,缺乏斗志,被秦军打的节节败退。秦军一直打到楚国的别都鄢,鄢城距离楚国都城郢很近,是拱卫郢都的军事重镇,楚人早已集结重兵在鄢城,企图阻止秦军南下进攻郢都。】
【秦军在鄢城遭到进入楚境以来最顽强的抵抗,屡攻不克,而秦国军队孤军深入,不宜持久,于是白起决定利用夷水,在鄢城西边筑堤蓄水,并修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鄢城的东北角经河水浸泡溃破,城中百姓被淹死数十万。】
评论区
“关羽水淹七军。”
“王贲水淹大梁。”
“这条长渠直到现在还在呢,就在宜城附近,灌溉千亩农田,打造了一个鱼米之乡。”
胡曾:“武安南伐勒秦兵,疏凿功将夏禹并。谁谓长渠千载后,水流犹入故宜城。”
【次年,白起再次攻入楚国,势如破竹,攻陷楚国国都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此战,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受到极大削弱;白起因战功被封武安君,史称鄢郢之战。】
【此战后,在极度苦闷绝望的情况下,屈原投汨罗江自尽。他是伟大的爱国诗人,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他的政治诺言,与母国共存亡。】
屈原:楚国亡了!
虽然楚国此后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但在屈原心中,楚国都城宗庙被敌人占据,楚国已经亡了。
如今的他尚在齐国出使,天幕的信息只能先记录下来,一切都还有机会,等回到楚国便去死谏大王。
楚国君臣默然无语,他们内心软弱,只想自保,但若是宗庙社稷被毁,自家还有存活下去的希望吗?
宋玉:“夫君子之心也,修乎已不病乎人,晦其用不曜於众,时来则应,物来则济。应时而不谋己,济物而不务功,是以惠无所归,怨无所集。”
【韩、魏投降,齐国被打残,楚国被迫迁都,这时候,赵国在做什么呢?】
评论区
“来了来了,轮到赵国了。”
“赵国和秦国是同一个老祖宗,只是生活环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政治风气。”
【秦昭襄王继位时,赵国的国君是赵武灵王,秦昭襄王能够从燕国顺利回到秦国,继承王位,也是赵武灵王一力促成。为了改变赵国两面受敌的情况,他想要与秦国交好,扶持一位亲赵国的国君,可是他不会想到那个靠他的力量回到秦国的质子嬴稷,能成长到何种地步。】
“赵武灵王亲手养成一个大魔王。”
“然后大魔王打败了赵国,灭了赵国四十万大军。”
赵武灵王:……
寡人好悔啊!
【赵武灵王刚即位时,常受到周边诸侯国和游牧民族威胁,于是奋发图强,倡导胡服骑射,训练骑兵,灭亡中山国。他在位期间,巡行北疆,收服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筑“赵长城”于阴山下,拓地千里,使赵国国势为之一振,成为与齐、秦并列的强国。】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将王位禅让给次子赵何,由其处理国政,他则自称主父,专注于对外军事。以实现“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的志向。】
【可是,这件事却引发了赵国的内乱,赵武灵王将王位传给次子,引起了长子赵章的不满。赵武灵王也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大儿子,就想将赵国一分为二,让两个儿子都称王。】
【在沙丘行宫,赵章谋反被赵惠文王诛杀,他又将赵武灵王囚禁在宫中三月之久,饿死了自己的老父亲,俨然一位杀伐果决的国君。】
赵武灵王遭到会心一击,原来所谓的沙丘之变是这样的,被儿子活活饿死。
尚未登上王位的赵何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赵章内心幸灾乐祸,表面却也恭恭敬敬的俯身请罪。
赵武灵王看向儿子的眼神都不对了,他是造了什么孽,为什么大儿子谋反,小儿子弑父,这偌大的国家能托付给谁?
秦始皇对扶苏道:“赵国动乱之源便是继承人问题。”
吕雉横了刘邦一眼,刘邦心有戚戚,他也在不类己的长子和宠爱的幼子之间摇摆不定。
幸好他还有些顾虑,没有直接废长立幼,不然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大汉就要在夺嫡之中分崩离析了。
李渊则是将自己心中的天平倾斜了一些,自古以来都是嫡长子继承制,虽然二子功盖天下,但废长立幼是动乱之源,朕不能蹈赵武灵王的覆辙。
只有朱元璋可以肆意嘲笑他们,太子是一国之本,身为父亲,当然要为其保驾护航,安安稳稳的扶上皇位,继承咱的天下!
还是得问问天幕,太子的子嗣出了什么问题,为何皇位会轮到老四一脉。
【秦昭襄王想进攻赵国,又摸不准赵惠文王的脾性和能力,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试探一二。】
【昭襄王二十四年,嬴稷向赵国索要和氏璧,声称要用十五座城交换。赵惠文王惧怕秦国,根本不敢提出意见。这时,身为门客的蔺相如挺身而出,“秦强赵弱,我们不能回绝。”赵惠文王又问:“若秦收了和氏璧,又不给我们城池,怎么办呢?”毕竟,战国大魔王的风评是真不怎么样,君不见,楚怀王客死异乡,尸骨未寒。秦楚之间今日结盟,明日开战,谁还敢相信秦昭襄王的话。】
秦昭襄王无奈道:“寡人对诸位爱卿还是说话算数的,至于楚国,既是敌国便要不择手段!”
范睢拱手道,“大王英明!”
【蔺相如说:“秦国已经提出了要求,要是不答应,是赵国理亏,若是秦国收了赵国的玉璧,又不给城池,那就是秦国理亏了。如果秦王把城划给我们,我就把璧留在秦国,如果他们不愿交出城池,我就完璧归赵。”】
【于是,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出使秦国,见秦国毫无诚意,蔺相如斥责秦国以强凛弱,最后将和氏璧完整的拿回了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由来。】
赵惠文王命宫人将和氏璧拿来与群臣欣赏,“此物能完璧归赵,都是蔺相之功啊。”
蔺相如却有些忧虑,秦强赵弱这是事实,赵国躲过这次不一定能躲过下一次。
秦昭襄王却不以为忤,他微微一笑,赵国没有输,但秦国也赢了。
【赵国虽保全了和氏璧,没有给秦国留下任何把柄,但是,通过赵王的态度和蔺相如的言辞,秦昭襄王已经看出了赵国外强中干的实质。】
评论区
“以前看的时候,只看到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根本没有想深层次的东西。”
“只记得秦王是个反面角色了。”
“古人写的文章,都有自己的情感倾向,他们不喜欢秦国,便将秦国打造成反派。后人只看一篇文章,以偏概全,难知全貌。”
【昭襄王二十八年,秦国再次试探,秦昭襄王派使臣告诉赵惠文王,打算与赵国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王,不想去。廉颇、蔺相如劝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赵王于是动身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辞别时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了廉颇的建议,和秦王在渑池会见。】
评论区
“哈哈哈。”
“楚怀王后遗症。”
“毕竟大魔王是有前科的人,赵王也不想步楚怀王后尘。”
“以前只觉得廉颇杞人忧天,未雨绸缪,没想到居然是因噎废食,杯弓蛇影。”
楚怀王:起因经过一模一样,赵惠文王怎么就没有被软禁呢,有赵国陪着,楚国就不是最丢脸的了。
嬴驷:“看看你干的好事,秦王都成了不讲信义的代名词了。”
嬴稷:“都是父亲教得好,有用的计策就要多用几次,说不定又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呢。”
(https://www.uuubqg.cc/23873_23873383/4620083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