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凛冬城与农民大起义
洛氏在大唐三百年,在政治上只是正常发展。
在大唐的时间走到两百年左右时,洛氏内部出现了另外一条道路。
东西方的交流,大部分都是大唐对其他地区的文化援助,但在相互影响中,有一件事对大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就是数学符号。
在猛然意识到简便符号的重要性后,洛氏内部花费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编撰出了一整套的符号,从此在洛氏手中出现了一种改变世界的强有力的工具。
在人类的科技历史上,通常先有实践,而后从实践中总结原理,再由原理反应用于实践,这叫做知行合一。
如果一个国家民族太过于注重实践,而不去总结其中的原理,那就会在一个比较低级的实践圈子中一直打转,想要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
只有明白理论,才是一法通,万法通的东西。
洛氏在实践方面是没有其他家族能够比得上的,因为洛氏一直在尝试解决各种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实践的多了,就会有人去问为什么。
就像是古罗马的先贤也在回答各种好像没有什么用处的问题,比如轻的球和重的球谁先落地,他们给出的回答是重的球先落地,非常符合现实中的观察,但是洛氏发现这个答案是不对的,轻的球和重的球同时落地。
基本上大部分的这种答案,先贤给出来的答案都是错误的。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没有人知道,洛氏中很大一部分将精力投入到了这其中。
理论的研究,在没有达到一个级别,没有足够的积累的时候,总是蹉跎而无用,但洛氏能感觉到,这将是改变世界的力量,于是洛氏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都投入到这其中,大部分有天赋的子弟,就连官都不做了。
洛星云是洛氏家主,但他更像是一个给家族内部这些研究人员服务的人,负责赚钱、保证洛氏的安定、地位,以便让洛氏的研究人员有一个稳定的研究环境。
洛氏大部分的研究人员,都将精力投入到了理论数学的研究中,他们在几何和数字的世界中遨游,甚至将无理数都搞出来了。
当无理数出现的时候,洛氏内部有些麻,但经过计算,这是真是存在的,这下一发不可收拾,更多的人开始投入到数学的研究中,不可自拔。
还有一部分人显得没事干,已经开始研究纯粹的数,然后发现现在的理论不好计算,于是自己发明新的数学工具。
洛氏就这样走到了几乎走火入魔的程度,数学是科学的基石,是万能的工具,是探究宇宙奥秘的法则,但数学也是没有尽头的,仅仅研究数学也是没有用的。
现在就像是工具都已经更新换代好几次了,电锯都已经发明出来了,但砍树的工作还没有开始干。
地基都已经打造的可以盖摩天大楼了,但是上面却连一个茅草屋都没有。
而且洛氏还没有意识到,因为数学的美丽实在是让人沉迷,洛氏这种特殊的家族,对此实在是难以自拔。
在洛氏转型的过程中,偶尔也会产出一些新奇的东西,比如黑火药,比如一些奇奇怪怪的,偶然出现的材料。
材料学这种东西,在没有彻底研究透彻之前,有时候就是要看运气的。
洛氏的又一个大转变发生在天灾来临之后。
在天灾来临前,整个大唐虽然有各种弊病,但总体呈现一种欣欣向荣,在这个平和的帝国中,从上到下,实际上都没有太大的急迫感。
世上从未有过如同大唐一样伟大的帝国。
即便是最骄傲的罗马人,也承认大唐的伟大,远远超过罗马任何的时期。
大唐的子民,已经对往昔一切的盛世都不屑了。
几乎所有人沉浸在恢宏神圣之中。
但天灾打破了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将无数人唤醒,很多人茫然着不知道世道为什么突然就变成了这样。
洛氏那群研究人员则从数字的世界中被唤醒,在过去的那些年,洛星云从来都不干涉这方面的事务,因为作为家主,他一定是在政治或者军事方面比较擅长的那个人。
但现在,他向所有人下令,“要将聪明的才智,转移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而后许多在这次天灾中所暴露的问题,就被列成了一个清单,比如怎么再次提高粮食产量,怎么解决没有水的问题,怎么解决气候越来越干旱和冷的问题。
这种问题有很多,洛星云并不知道能不能解决,但他别无选择。
四时之神的耗费太大了。
当初昭圣王用神器损耗那么小,仅仅在河套使用,就抽干了洛氏四分之一的积累,后来为了发动四时之神,更是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可惜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早期,基本上就是靠运气发展出来的。
更可怕的是,如果在某一条道路上,取得了一点发展,然后将精力全部放在这条道路上,反而会停滞不前。
比如黑火药。
从黑火药中诞生了许多武器,但如果执着于黑火药的发展,一直钻研黑火药,那反而会被时代所抛弃,可能大量的人力物力就浪费掉,而且没有任何的效果。
因为黑火药和现代火药,不能说毫无关系,但也关系不大。
在开始着手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首先就是解决粮食问题,怎么才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北方有限的水资源,水车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然后。
洛氏的研究人员从数学的世界中出来之后,又一头扎进了物理的大坑中,开始研究力学,在这方面,古罗马的阿基米德早就研究出来的浮力定律给了洛氏一些灵感,拥有更高阶的数学工具,洛氏的研究很顺利,计算出了许多公式,提出了不少原理,解释了很多以前解决不了的现象,所有人都很是欣喜,人类对于世界本质的解析,又进步了很大一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力学的发展,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再给洛氏二十年的时间,完全能建立经典力学的大厦。
但大唐已经顶不住了。
战争爆发了。
大批在研究方面没有天赋的洛氏子弟踏上了战场。
而有研究天赋的子弟,则依旧留在凛冬城中。
凛冬城。
洛氏的研究基地。
当大批敢战士离开了家族,所有人都感觉到了窒息的感觉,帝国真的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
如果不能解决那些帝国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所将要承受的,将是生命无法承受之痛。
凛冬城外。
一个年轻人静静坐在一条小河边上,他望着水磨在运转,突然低头嘟囔了一句,“它为什么不能自己转呢?”
……
在帝国的军队中,火药已经颇为普及,但早期的黑火药,威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它既不能彻底代替弓弩的作用,更没有摧毁一座城池城墙的强大作用。
但它的确对战争形势造成了重要的影响,比如本该蓬勃发展的重骑兵,很快就在战场上失去了踪迹。
关中的战争凶险而激烈。
宋国的战斗力,并不如何强悍,尤其是在陆地上,常年生活在热带,已经让他们失去了悍勇,仅仅凭借着海军和帝国的海军在作战。
帝国的强大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即便是燕国和宋国一起造反,也不能对帝国造成什么军事上的压力。
在过去的两百年中,藩属国服从帝国的统治,这就是根本的原因,帝国拥有最强大的拳头。
支撑帝国拳头的,则是每一个在田地中耕作的农民。
一把稻米,一把麦穗。
组建了帝国宏伟的大厦。
而现在这个大厦的基础崩塌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帝国的大厦也将因此而倾塌。
……
帝国的腹心终于出现了造反的百姓。
在过去的每一个王朝末期,都会有百姓反抗王朝的暴政,他们痛骂着皇帝,唱着朴素的歌曲,进行反抗。
但这次不一样。
这一次的造反更像是一场为了求生的反抗。
这一次的造反是因为中央朝廷已经不能履行让百姓活下去的重任,于是百姓自发组织起来。
这种组织力,也是帝国在过去的那些年中赋予和培养出来的,现在成为了推倒帝国的推手。
帝国缺少粮食,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缺乏,帝国的官吏不可能完全将粮食分发下去,那不可能做的到。
帝国的百姓从来都不甘心以奴隶的身份生存下去。
现在也不甘心在别人的施舍下存活,亦或者在绝望中等死。
淮河以北的大片地域都掀起了攻击官府的行动。
他们将这种行为称之为“举义旗,清奸佞”。
没错。
大部分的义军,并不想推翻大唐的统治,他们只是单纯的将那些贪官污吏杀掉,然后将府库中的粮食放出来。
所有人都认为是那些官吏故意不放出粮食,他们不认为皇室会故意饿死他们。
但即便是一开始如此,有些事情一旦开始就难以停下,尤其是他们发现就算是将府库中的粮食全部释放出来之后,也只不过是多撑一段时日后。
造反的性质就彻底变了。
还存活的每一个人,都变成了敌人,义军的领袖很快就官僚化,当初官府的官吏想要保存粮食,优先保证朝廷官吏和兵卒们吃,现在义军领袖如法炮制,同样选择了将粮食优先提供给自己的亲信吃。
到了这个时候。
一个赤裸裸血淋淋的现实,已经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人多粮少的现实,是客观而存在的。
最正确的方法就是大家都饿一饿,起码死不了,还能硬撑着。
但现在秩序一崩,正确的方法就不可能再用。
现在是黑暗森林法则的时代,要优先保证自己的实力,保证自己能够在这样的世道中活着,然后才能做出更多的事来。
暴乱最先掀起的河北以及齐地,已经出现了大量饿死的百姓,局面惨不忍睹。
各地的官府都开始据地自守,招募乡勇,几乎每一个有力量的核心,都在收拢粮食,粮食已经到了有价无市的程度,这更加剧了外围的粮荒,粮荒导致更多的人死去,见到这一幕的存活者,再次加大粮食的搜寻和把持,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就在这种局面下出现。
在这其中一定有人在故意上下其手作乱,但在几乎所有人都这么做的时候,根本就难以短时间内分辨,这是一场几乎每个人都参与的恐慌。
飞鸽传书的便捷,在这个时候,反而成为了一种累赘,本来还没有发生祸乱的地方,提前收到了消息,也开始这么做。
本来应该由百姓掀起了祸乱,在极多的地区,却由官府掀起,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出现了极多攻击乡镇的义军,他们挥舞着锄头和镰刀,然后相互汇聚,然后在汇聚了足够力量之后,开始攻击城池。
谁能够制止这场风起云涌的起义?
……
洛阳的天子诸王和公卿大臣都在问这个问题。
李慎再次吐血昏厥,这一次醒来之后,他的脸色已经苍白的难以恢复了,明显是心神损耗太大。
这些年,他的压力实在是太大。
这种人力难以解决的问题,本就不该压在他这个平庸的君主身上。
民间的起义是从事件一开始就预料到的,但当事情真的发生在他面前,而且在短短时间就如火如荼后,他还是不能接受。
“诸位爱卿,为之奈何?”
李慎不知道他说过多少句为之奈何,但除了为之奈何,他说不出其他的话来。
洛星辰上前一步,沉声道:“为今之计,只能是守住河洛和江淮,只要能保证江淮在手中,大唐就还有希望。
然后再派遣一位大员出镇河北、齐地,尽量的维持秩序,以现在所得到的消息,即便是造反的百姓,也不是反抗大唐,他们只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已。
只要朝廷有能力让他们活下去,收复应当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如果等到真的乱起来,等他们走上再也回不了头的路后,那就真的没办法了。
陛下应当早下决定,拖下去的结果将是难以预料的,也是我们控制不住的,兄长在关中对抗燕国,如果不能早日让中原安定下来,必然会被连累。”
从河北进入河东太容易了,而现在的河东防御空虚,很容易就会被抄后路。
李慎宛如抓住救命稻草,但立刻又黯然下来,“朝廷从哪里筹集让山东灾民活下来的粮食?如果将粮食从河洛以及江淮运过去……”
“陛下不可!”
“陛下不可!”
几乎在李慎话说出来的一瞬间,朝廷上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声音,“陛下,万万不可啊,如果将河洛的粮食运出,一旦山东没能平定,河洛必乱,难道到时候,陛下您要弃洛阳而走吗?
长安已经陷落,若是洛阳也陷落,朝廷还拿什么去收拢天下,这对整个大唐的威望都是巨大的打击。
关东虽然有些许乱民,但还不至于让朝廷冒这么大的危险啊。”
洛星辰知道他们话中是什么意思,关东的灾民虽然严重,但这种大乱,人死起来很快,关东是缺粮,不是没有粮食,只要等关东多余出来的人死够了,剩下的粮食自然就吃了。
这种想法虽然残酷,但的确有效,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到了粮食够吃的时候,关东还属不属于大唐那可就说不定了。
大唐的藩属国因为距离遥远,本就和中原离心,如果不是多年来的政策倾斜,恐怕早就有所反复,如果等到占据天下人口多数的河北和中原真的反了,那大唐重建的难度,就会上升一个等级。
而且河北一旦脱离掌控,那辽东就再次孤悬中原之外了,蓬莱以及箕子半岛,都可能趁机脱离中原独立。
一旦中原朝廷不能镇压四周,那所有的地区都会掀起本地派和亲唐派的战争,比如现在的楚国以及中亚的许多国家,还有岭南,中原乱,他们也乱,国中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内战。
大唐不仅仅是自己一个地区的稳定器,作为当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他的存在也让其他国家都保持着大致的稳定,没有了大唐镇压,藩属国中被推翻的王公,不在少数。
宋国中有人封锁马六甲海峡,但实际上现在的楚国根本就不用封锁,因为一直充当中原粮食宝宝的楚国,现在自己也缺粮了。
而且这种缺粮不是因为天灾,当然,发洪水也算是一小部分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人为破坏。
当初为了分裂楚国而裂国的行为,现在也迎来了另外一个结果。
天竺这块土地因为雨季的原因,本来就难以形成中央集权的大统一帝国,这一点和宋国非常不同,宋国是可以形成统一国家的。
再加上中原的政策,现在的天竺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毁坏生产活动,无论是长出来的还是刚种下的稻苗,都被人为的进行破坏,而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对方缺少粮食。
战争已经完全违反了当初中原所定下的规则,即双方不故意毁坏田地,但在天竺,激烈的斗争,已经完全走向了不能共存的程度,一切都像是理所当然。
“一粒粮食也不能流出楚国。”
这是一部分人所宣扬的口号,其中蕴含着明显的政治目的,那就是配合宋国的政策。
李慎将目光落在洛星辰身上,洛王洛星云离开神都之后,现在朝廷中声望最高的就是洛星辰,最能让关东那些造反的百姓相信的,也就是洛星辰,洛星辰自己也已经准备好了前往关东。
但没想到李慎只是看了一眼,却收了回去,“再让朕想想。”
洛星辰顿时一急,“陛下,臣请往关东而行,定不负陛下所托。”
李慎一听洛星辰挑明,也不再隐藏,当即苦声道:“爱卿,洛王前往关中抵御燕国,如今朝廷朕所能信任的人不多,朕现在身体不好,时不时就陷入晕厥,若是出现了什么意外,朕连个托孤的洛氏子都找不到,爱卿不能离开朕啊。”
这下洛星辰说不出话来了,虽然大唐基本上没有几次托孤,但一旦托孤,一个李氏宗亲,一个洛氏嫡系,一个文臣,一个武将,一个外戚,这都是固定人选,其中基本上都是以李氏宗亲或者洛氏嫡系来作为托孤的第一人。
现在神都洛阳只有洛星辰这一个洛氏子,李慎说什么也不会放洛星辰离开的,洛星辰咬了咬牙,“唉,大事完矣。”
他个人觉得虽然托孤重要,但比起处理关东的事情,明显更关键,但现在天子不是这么想的,天子认为保证大唐的帝位传承更加重要。
天子认为关东终究是能够平定的,但如果中枢帝位出现问题,那就真的要出事了。
见到李慎已经做了决定,洛星辰无可奈何,只能拱手道:“陛下,请先下令守备江淮,如果江淮被破坏,那大唐真的就完了。”
如今的江淮,即淮河流域以及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平原,还有江南的太湖平原这一块,还有蜀中的平原,这是大唐最后的粮食产地。
尤其是江淮和江南,因为有运河的缘故,极其重要,河洛的供给,基本上就是依靠江淮,如果河洛出现问题,那天子就必须要离开洛阳了,否则这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池,会直接爆炸,他这个天子会是什么下场,恐怕没人知道。
而且随着关中的陷落,益州的粮食已经不一定安全了,毕竟关中蜀中是一体的,洛阳和蜀中就隔着一座座山川了。
现在在关中作战的朝廷大军,粮食供给,也是从洛阳向北通过黄河再送进去了,以及潼关的守军粮食,也是洛阳在后方支撑。
这都需要保证江淮的安全。
一旦江淮被攻破,或者江淮的经济被破坏,大唐就真的连落脚之地都见不到了,到了那个时候,全天下都要杀个血流成河,人口至少减少六七成,才能再谈重建了。
李慎对此也是深知,不仅如此,如果真的出现危险,他这个天子,宁愿抛弃洛阳,也要保住河洛,一旦见到不妙,唐廷的中枢就要搬迁到长江以南去,然后依托淮河和长江进行防御。
这是之前洛星云还在洛阳的时候,君臣之间就已经商议好的撤退路线。
……
关东广袤的大地上,大部分百姓还不知道,洛阳城的天子会选择如何对待他们,大部分人都在等待着朝廷大军的围剿,也有一部分人在期待着朝廷的诏安。
但事实上,朝廷并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似乎是默认了现在的局势。
只有各地还能够联系到的官府接到了来自神都的诏令,内容也很是简单,那就是固守本州,尽力收拢百姓,能救活多少,就收拢多少。
朝廷正在全力应对燕国,等到击败了燕国的军队,就会东出。
若是其他的帝国,当然不能这么直接说,但大唐可以,三百年煌煌大唐,有无数愿意为大唐赴汤蹈火的仁人义士。
在关东有无数能体谅朝廷难处的人。
即便是现在局势看起来这么艰难,但除了朱温以及李茂贞这种天生反骨的人,大部分的朝廷官吏都不会想着造反,贪暴和不忠,也不是一定在一起的。
除非中央朝廷的威望再次经历严重的打击,否则大唐随时东出,都会有许多人跟随。
这也是为什么朝廷的公卿,会否决洛星辰直接东出的想法。
在几乎所有人看来,大唐的统治都是极其稳固的,关东闹得再凶,那些造反的百姓也不可能真的掀翻大唐的统治。
自古以来,想要推翻帝国统治,都要有帝国内部的统治阶层带路,而这种情况,在现在大唐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
李氏、洛氏,大唐拥有着双重宗室,还有堪称强大的官僚体系。
想要将这么强大的统治力量打破,起码要三五年的大战才有可能。
三五年。
洛王会在关中击败燕逆。
所有人都这样认为。
————
唐帝国所遭遇的经济危机并不是全面性的,甚至称不上是经济危机,帝国的物价在纷乱时代,依旧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平稳,直到帝国秩序崩坏,在失去帝国秩序的地区,才出现货物短缺,进而物价飙涨的情况,但即便如此,纸币依旧保持着交换价值,帝国的财政状况并没有出现大规模问题。
但帝国所遭遇的危机却是如此的具有毁灭性,历史学家将之成为“饥荒中的盛世帝国”,当代历史学家如此评价——“农为国本,一个帝国用惨烈的现实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这惨痛的现实,深切的影响了往后的所有政策,乃至于影响了往后帝国对于农业的执着追求,大唐在饥荒中,持续不断且无法停下的崩溃着。——《唐帝国兴衰史》
(本章完)
(https://www.uuubqg.cc/22965_22965918/11232919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