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以农为本,还是吃农为本?
“兴修水利是应有之意,只是五年里水泥渠的数量比现在多出三倍是不是力度有些过大?国力支撑怕是有些困难。还有就是耕牛的繁育,五六年时间翻一倍难度也不小,养牛皆是农户自养,官府不好强行让他们繁养啊。”
“目前的水泥渠长度总量太少,哪怕是再多三倍其实也占不了水渠总量的全部。水泥渠现在贵就贵在水泥的造价上,朕的想法是接下来几年鼓励民间自建水泥厂, 若是各府都有水泥厂,成本会降低不少。修水泥渠还能提高农户的收入,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至于耕牛、朕的想法是除了鼓励农户自繁耕牛外,各县府、以及朝廷要建良种牛培育中心,专门繁殖优良的耕牛,卖给农户。”
“陛下、农户牛少除了耕牛本身数量少以外, 最重要的原因是牛价太高, 贫农购牛不易。”
牛价在十到二十两之间,一户百姓辛苦一年的结余未必有这个数,更关键的是耕牛往往需要两头牛才合用。确实像周延儒说的贫农买牛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一家人节衣缩食好几年才能买一具牛。农户买牛的支出除了牛价以外,还经常因为钱不够而借债或者是支付利息,所以成本比实际牛价还要高个一半左右。
“这样吧、朕让皇家银行针对普通农户推出专用的耕牛贷。普通百姓买第一具牛的时候自己付三成钱,再从皇家银行将其余的款贷过来。以后每年只需分期还本金即可。另外、为了提高新式农具的普及度,官府在收农税以及从民间购粮的时候,根据粮数给百姓贴送一部分农具过去。”
按朱由检的本意,这两项政策他其实不想推出。因为这其中会存在相当大的空间没法监管,不可避免的会有人利用耕牛贷套现谋利,以及利用漏洞将直接补到农户手中的农具倒卖到市场上。这种事在后世都没法堵住疏漏被很多人钻了空子,更何况是现在。
但转念一想,朱由检觉得不能因噎废食,只要保证大部分能到农户手中, 政策就能起到大作用。为了保证这两项政策能真正惠及百姓,对皇家银行基层业务员和管理者的监管要进一步加强,甚至不排除动用最为严厉的方式来对付他们。至于农具贴送,其实不需要过分担忧, 哪怕是被大户给套走, 最终他们还是会低价转卖给百姓,因为他们自己又不种地,这玩意放在家里也不会升值。所以通过收粮贴送农具,至少有降低农具价格的作用。
“贴送农具的钱从哪儿来?”皇家银行推行耕牛贷周延儒并不怎么上心,因为哪是皇帝自己的事与朝廷无关。但贴送农具,可是要搞清楚来钱方向的。
“每年农税总数的二成由户部直接采购成农具票,然后各地官府将票返给农户,农户凭借板籍证和农具票去最近的供销社拿农具。各地官府要将朝廷的政策告知给每个农户,农户、官府、供销社三方监督确保贴送的农具能真正流到百姓手中。至于收粮补贴农具的哪部分,由供销社自己来做就行!”
“农税的二成补贴成农具?这岂不是变相的减少了国税收入?”
“正是在变相的降低农税!国朝的农民太苦了,现在国朝的其它收入上来了,自然要适度照顾农民。以目前治下的税收情况来看,少收二成农税、整体财政收入的影响连一成都不到,这点损失难道都承受不住?再说、财收每年都在增长,实际来说很可能都不受影响,给农户让点利怎么了?大家经常说农为国本,实际让利给农的时候却又推三阻四, 这是以农为本吗?朕怎么觉得是吃农为本!”
周延儒的顾虑是有些道理的, 但朱由检听着就是一肚子火。变相降点农税都这么不情愿,若是像后世主流国家那样不征农税,还要对种植户进行补贴,官员们心里怕是更接受不了。将以农为本挂在嘴上,然而历朝历代却没一个朝廷和君王主动降过税。从汉到明、正税的标准就没变过,好点的朝代也就是杂税少点而已,在对待自家百姓上,就从来没有推出过正真的好政策。
原本朱由检的打算是逐步降低农税,仔细琢磨后觉得这么做意义不大。除非直接取消了农税才有可能有效果,降十几二十个点的农税,分摊到贫民手中其实没多少实惠。还不如将这些钱换成能改变生产效率的东西来的实在,生产效率上来了,百姓受益会更大。
“说说启动大型水利建设工程的事吧,朕准备在密云建一个大型水坝,然后用高架渠道将水引到京城来。这个工程最好是能用五年时间完成。引到京城的高架渠道一方面能解决沿途农田灌溉的问题,另外还能满足城中百姓日常用水的需求,是一个一举数得的手段。当然、这个工程一定要设计好,同时也要把握好施工进度,要让其成为正儿八经的惠民工程,既不能疲民,也不能让建设周期太过漫长。”
在没有大扬程抽水工具的时代,只能用笨办法来提高灌溉效率了。建水坝提高水位,然后建高架渠道将高水位的水引过来,虽然成本有些大,可真能解决实际问题。水渠高度提升三四米,在华北平原的作用将是非常巨大的。这种方式,朱由检在后世就见到过,所以他才能想到。
不过启动这么大的工城,他心里其实是有顾虑的。后世就有这样的经验教训,由于大干快上,不少水利工程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倒给老百姓造成了大的伤害。因此在施工规划和进度上,一定要尽可能的谨慎,避免急于求成的蛮干,一定要以财政收入、技术水平为衡量标准!
作为穿越客,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从国力和生产力实际出发,启动太过宏大的工程。可不启动宏大工程,发展速度又会过慢,如何平衡这个矛盾?是相当考验水平的。现在的朱由检,似乎是有点理解后世某位伟人当时的心态了。当下的自己可能比那时候的他更容易忍受不了国家落后的面貌,想着尽可能快的改变现状。
(https://www.uuubqg.cc/21948_21948033/71894907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