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学而优则仕,学不优就吃不上饭?
“以用材治国,确是治国之大道。老夫臣还有个疑问,既然有初高中,再设中专、大专是否有些重复,特别是中专!”
“非也、初、高中是通材教育,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以夯实基础、增长见识为目的。而大中专是专才教育,主要以培养用才能力为主。也就是说、从完小之后, 天下之材要进行分流,一部分走以道辅术的路,一部分走以术通道的路。读初高中的这几年就是给学子们一个问心、问己的时间。一时没能力通道的,就先走术途。话说回来、天下之材通道的毕竟是少数,哪怕考进了大学,大部分人也通不了道!常言说、学而优则仕,问题是学不优就吃不上饭吗?小优而不是大优又怎么办?朕觉得、小材小用、大材大用, 才是不空费民力的取材之道。学识之途,多学一分就有一分的用处,如此、一些不通惠的人也能有进学之心,国也能因之受益,此当为万世开太平之法,太师与朕应向此而行之。”
“善、老臣为天下百姓得遇明君贺!”周延儒又一次被皇帝给洗了脑,神情激动的当起了点赞党。
老周认为皇帝的这番取材之言,绝对是能永载史册,青史留行的。若是这事最终能落实,不管是皇帝还是他老周,肯定是要被读书人狠夸一番的。俺老周当首辅的时候,是和皇帝串通一气取了天下生员在税收上的优待。可、这是背叛整个读书人群体吗?绝对不是!俺老周费心费力的将因读书而受益的盘子扩大了数倍,这就叫以小利换大利,牺牲一小撮人,造福一大撮人。
原先的科举再昌明,到头来能受益的人能有几个?不要说考上进士通了天途的人,哪怕是考上秀才的人平均到一年又有多少?以现在大学招生的人数来说, 基本上是将之前能考上秀才的人全给扩进来了,甚至还有富裕。综合来算,考中秀才所获的利, 实际上和现在师范生获的利差不了多少。秀才是免了一部分税,但不一定能有长流水的工资啊!现在你到中学当教员,一年能拿三十两银元左右的工资,这钱是能拿到入土的。
改制后真正有大损失的是原来能考上进士和举人的哪部分人,全天下考上进士和举人的又有多少?在读书人群体中,还不到半成而已。所以说整个大明新政,受益最大的还是读书人群体,广大的底层读书人才最应该支持新政,新政将他们的前途由一条羊肠小道变成了宽敞大道。
放到以前、读点书、识些字算什么本事?大把的读书不成的人、日子过得连屠户都看不起,混个温饱都难。可现在、只要是读点书就有谋前途的机会,到初小当个教员就饿不死人,能养活一个小家庭。稍微心野一点,参个军、就能吃一辈子朝廷饭,说不定还能当官。
算细账的话、整个大改制,貌似花出去的钱比取消的那点优待多的多!反正生民一体纳粮后收上来的税,绝对是填不平多出来这么多吃财政饭人的开支这道口子。但账不是这么算的!整个改制,带来的最大收获是,让食腐阶层变成了工薪阶层。朝廷是增加了开支,可开支出去的钱是换成了劳动力的。
这世间的劳动不只有苦力是有价值的, 非苦力劳动同样能创造价值。最浅显的道理:官员多了,朝廷对民间的掌控力就强了,创收能力也指数级别的往上升。花钱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花钱之后的收获是否是正向上的,能否换来国力的提升,能否让整个国家的盘子变大。
秦刚是保定府周边的一个小村里的学究,早年间也苦学过一些日子,结果是啥功名都没捞上,还将家给败的不成样子。家里原来的四十多亩地,败到最后只剩下五六亩的样子。他家的四十亩地,可都是上好的水浇地,是家里数辈人积攒的祖业,读了二十年书就败成这个样子,可谓是标标准准的败家子。当然、锅也不能秦刚一个人背,家败的这么快也和大环境有关系。这些年里,北直隶遇到过数次大旱灾,还遇到了数轮兵祸,家道衰败的何止是他们一家?只要家里没有硬关系的,谁家没衰败?区别也就是程度而已。
五六亩地即使是水浇地,也养不活一家人,崇祯十五年的时候,老秦家的两个老人都饿的病死了,只剩下秦刚和媳妇以及两个瘦骨嶙峋的娃娃。要是按正常趋势,他们家很可能再熬不上三年。可就在这时,命运发生了变化,熬到了崇祯十七年后他的日子居然开始好过了起来。在十九年的时候,他成了吃上财政饭的一员。
保定府兴建初小之时,他通过了招录考试,成了镇里初小的教员。初小的教员工资并不高,一月能发不到二两银元的俸禄。但这胜在是长流水,月月能有进账。靠着这份工资,再加上家里六亩多水浇地,日子一下就好过了。
“他爹、今年咱家地里种的粮长的好的很,收粮的时候缴过税、留完口粮,怕是还能往外卖点粮。”放了学,刚骑着驴回到家,老婆就开始唠叨家里的事。
“咱们的那点地卖粮能卖多少钱?全卖了、都换不来几两银元!”对地里的事,秦刚现在还真不怎么上心,打上来的粮食够一家吃喝足够了,反正又不指着地里的粮换钱。
“咱家地就是太少了,要不秋后的时候,咱再买几亩地?这两年你的俸禄大部分我都攒着哪!买上几亩地,即使是你教书忙,我带着两个娃娃也能操持成,不会让你忙的。”
“买地?你可不要再打这个主意了。现在的地价那么贵!当年咱家卖地的时候,连骨带皮一亩也就四五两,哪可是上地。现在随便一块水浇地就得十两银元左右,赶上我半年薪水了。靠着种地,多少年才能收回本?”
“可地是家业啊!多一亩地就能多一份家业,咱们也能给娃娃留点家底不是,你当教员看着是有现钱收,但不能给娃娃们留下货啊。咱们一年攒上一两亩地,等你退休的时候,差不多也就将之前卖的地都赎回来了,如此俺两口子也算是没败家,给祖坟上有个交代。”
“你这婆娘,真是见识短!按你这说法,咱们岂不成了前半辈子卖地,后半辈子赎地?折腾了一圈,白干了!我们秦家就不是土里刨食的命,现下地没剩多少了,日子倒过的好了。买地的事你再不要瞎想,安安心心将现在这几亩地打理好就行。攒的钱,买成国债卷不好吗?不用人辛苦同样有钱收。对了、今年暑假,我要到府里进修,要一个多月哪,地里的事就操心不上了,你和娃娃多用点心。还想着买地,就咱家这人手,地多了能顾的过来?攒上一辈子地,也成不了能吃上佃粮的主,白费那个心干嘛!”
“他爹、暑假你要到府里去进修?进修的时候,还发薪俸不?”
“嘿!我又不是挣工钱的力工,咱领的是朝廷的钱,进修的时候咋就没俸禄了?我给你说、这次去府里进修,管吃管住,路费都报销。进修完考试合格,回来我就到镇上要新设的完小教书,俸禄一月能涨四百文哪!一年下来能多拿五两多的银元,买几亩地才能有如此多的净收入?与其买地,还不如多让娃娃们读上几年书。前些年我读书的时候,多少人都说读书没功名就没用,笑话咱家迟早饿死,现在那个还有脸笑?不读书、咱家能月月吃上朝廷的饭!天子和朝廷就是圣明,改制真是改的好啊。”
(https://www.uuubqg.cc/21948_21948033/71686304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