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政治嗅觉
宋启明带着小玉来到诊室,拿出笔墨来,说:“写吧。”
小玉平铺开纸张,拿起笔沉吟了片刻,又把毛笔放下,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要做善事。从今往后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医馆都免费为贫苦的百姓治病抓药。”
“你做善事可以,可也要量力而行。”
“你怕我没钱?”
“我是怕你惹祸。”
“惹什么祸?”宋启明不解。
小玉气愤的说:“给人贫苦的百姓免费治病行医我没有意见,可施粥我坚决不同意,而且我也没给萧十三银子让他去市场上买米。施粥就是闯祸。”
宋启明有点不高兴,说:“现在京城有很多难民,施粥怎么就闯祸了?”
小玉说:“你知道施粥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京城有很多人吃不上饭,这事如果在全国传开,就意味着整个大明朝都处在饥荒当中。天下的士族会认为,天子荒政。你这是在给圣上抹黑。如今圣上正在捐资助饷,你有钱施粥却不拿钱助饷,难道你比圣上还体恤灾民?”
宋启明顿时领悟,小玉说的很有道理啊。这件事要是让朱由检知道了他会怎么想?得民心者的天下,你比我还爱护老百姓,那你坐天子得了?
小玉又说:“如今京城大概有一千多难民,你施粥的消息传出去,肯定会引更多的灾民,到时京城灾民人满为患,如果有人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扇动灾民闹事,那你就是罪魁祸首。
宋启明是个敢于承认错误的人,他愧疚的说:“这些我真没想到,多亏你的提醒,不然我就惹祸上身了。”
忽然,宋启明觉得小玉的政治嗅觉太高了,可政治嗅觉这东西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培养才行。小玉说自己之前跟人当丫鬟,当什么样的丫鬟才能培养出这么高的政治嗅觉?
当什么样的丫鬟也不可能!
“嗤……”
宋启明笑了。
“你笑什么?”小玉问。
“这几天你都不怎么理我,今天却突然说了这么多话,我高兴。”
小玉面露诧异,被人奚落一番还高兴?贱毛病?
宋启明继续说:“我记得你老家是湖南的对吧?”
“是。”
“湖南具体什么地方?”
“祁阳。”
“过些时间林远做药材生意的亲戚要去湖南收购药材,会路过祁阳,你有没有什么事要代办的?”
“没有。”
“你在祁阳一个亲戚都没有?”
小玉盯着宋启明,问:“你到底想说什么?是不是又在怀疑我的身份?”
被人当场揭穿,自然就演不下去了,宋启明用笑声掩饰尴尬,说:“没有,没有,我作为你的兄长只是出于关心,如果祁阳有亲戚,也好给他们报个平安。”
“你嫌我碍眼了,想赶我走?”
“没有,没有,我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小玉眼圈立刻红了,说:“你就是这个意思。”
“没有,小玉你误会了,小玉,小玉,你别哭啊,好像我怎么着你似的……”
小玉真哭了,泪水滴滴答答的往下掉,如同受了莫大的委屈。
宋启明一下变得六神无主,忙掏出手帕给小玉擦眼泪,小玉躲避不让,说:“你不要装好人,我知道你要娶福王爷家的三小姐了,如今看我碍眼就想把我赶走,好,我不妨碍你,我自己走!”
说完,小玉就哭着跑了出去。
宋启明一脸诧异,这什么和什么啊?我什么时候说她碍眼了?女人要是使起小性子来真是不可理喻!
她不会要真走吧?
宋启明心头一慌赶紧追出去,医馆的伙计们都疑惑的看着宋启明,心里直嘀咕:掌柜的怎么把小玉姑娘给弄哭了?不会是轻薄小玉姑娘了吧?嗯,有这种可能……
“小玉呢?”宋启明急切的问。
“去后院了。”一个伙计忙回答。
宋启明往后院走,这时小武从外面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说:“少爷,少爷,不好了,大事不好啦……”
宋启明无暇顾及,说:“不管有什么大事,一会再说!”然后头也不回的追去了后院。
小玉在房间边抹眼泪,收拾东西,一副要收拾行李打包离开的架势,宋启明冲进屋子,说:“小玉,我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可我没要赶你走的意思,小玉,小玉……”
“少爷,少爷……”小武气喘吁吁的又追了过来。
“有什么事一会再说,没见我在和小玉说话么。”
“少爷,一刻也耽误不得,老爷他,老爷他……”
宋启明顿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说:“老爷怎么啦?”
“老爷和刑部的人吵起来!老爷还说要拿人头做担保。你快去看看吧。”
“拿人头做担保?担保什么?”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老爷被刑部的人围着,刑部那些人都很凶,还带着锦衣卫随时都会抓人的意思。你快去看看吧。”
一边是宋乐山,一边是小玉,孰重孰轻宋启明还分得清楚,他说:“小玉,你别走啊,等我回来,一定等我回来!小武,快带路。”
跟着小武出了医馆一路急奔,小武告诉宋启明,他去户部捐完助饷往回走,在路过一品茶楼时,见很多人在围观,就过去凑热闹。
因为围观的人太多,所以他也挤不进去,就听一些人说,宋乐山和刑部的人正在对峙,刑部的人说要缉拿放“京债”的贪官。
京债是流行于明末官场的一种“高利贷”,主要是京城里的高官豪门放贷,专借给要行贿跑官的官员们。不但金额十分巨大,而且要经过几次“中间人”倒手扣钱,到了借钱人手里,往往剩不下一半。利息更高的吓人,根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的说法,不但还钱要还数倍,而且一旦买官成功,债主们还会组团跑到欠债人家里堵大门,强迫欠债人提高还钱利息。许多拿下肥差的欠债人,到任肥差后,都要打开府库拿公款还账。
而且很多债务麾下的打手们,经常打着“催收”的名义,跑到借债人的任地胡作非为,大肆搜刮民财。那些欠债的官员们,当然不会自掏腰包还钱,到头来还是勒索百姓。
连崇祯皇帝都怒斥说,这些借京债跑官的官员们,“怎么会有好官,肯爱百姓”。可崇祯骂归骂,却也没解决这问题,泛滥的京债,不停逼得百姓揭竿而起,闹起各种民变。
所以由“京债”这件事,就能看出明朝末年,已经“腐败”到了何等触目惊心的程度。
宋乐山会和“京债”扯上关系?
(https://www.uuubqg.cc/21358_21358070/11810695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