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宋启明小玉 > 第227章 再收徒弟

第227章 再收徒弟


宋启明接过钱言递过来的银票看了看,说:“四千册书,二百两银子,真不少啊。”

        钱言咧嘴一笑,说:“四千册书成本只有一百来两,但丞相府的家奴说,府里没那么多钱,只能以物品相抵,给了我一个琉璃盏。我觉得宋公子和刘家父子有梁子,肯定不愿意看见刘家的东西,所以就擅自做主到当铺给当了,换成了现银。”

        宋启明笑了笑,把银票抵还给钱言,说:“之前你我有过约定,卖书所的利润都是你的,这些钱你拿回去吧。”

        钱言忙说:“小的当时只是跟公子开玩笑,卖书的利润怎么能独享,这不符合规矩啊。所以书稿费,还有卖书的利润我都会如数付给宋公子。卖书的利润我分公子三七分。当然,我也知道宋公子不缺这几个钱,但既然是生意,还是要算清楚的。”

        奸商钱言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大方了?

        因为经过雅集的事后,他见识到了宋启明的本事,当朝丞相都被他吃的死死的,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并且敢做的。

        而且宋启明现在俨然是京城读书人的精神领袖,自己的生意又是面向读书人,这样的人当然要讨好,只要抱紧宋启明这条大腿,今后不怕挣不到钱。

        宋启明笑着说:“既然你都说我看不上这些小钱,那就先把钱拿回去,等攒到我看得上眼了,在送过来吧。”

        “这……”钱言踌躇起来,什么意思,是嫌我送来的少了?是要讹钱?

        宋启明看穿了钱言的心思,说:“你别误会,过两天我还会找你谈一笔生意,这点钱就当是定金。”

        钱言立刻喜笑颜开,说:“那好,小的就先把钱收下。”

        宋启明满意的点点头,然后挥挥手跟钱言道别,带着小武继续往医馆走。边走边琢磨,钱言是个人才啊,有胆有谋,还能看清局势,这种人要是利用好了,肯定如虎添翼,只是不知道他除了做书坊生意,有没有兴趣做其它生意,找个机会得跟他好好聊聊,不然自己这满肚子挣钱的主意,却没一个生意能手实施,也无法落实啊。

        宋启明来京城的规划,第一步扬名已经完成了,第二步就是赚利。“名利”二字,既然名在前面,当然是先有名,在有利。

        第二步虽然也在进行当中,比如伊人居还有西山煤矿,可到现在还见到钱,更关键的是这两个产业不完全属于自己的,他需要的是一个完全自己说了算的产业。

        那做什么生意呢?

        对于穿越到古代的人来说,简直太多了,可对宋启明来说,不是什么生意都能做的,至少表面上不能做,比如盐,制铁,风月。

        为什么呢?因为会有损他的声誉。所以必须是个好听又好看,而且还赚钱的生意。

        医馆好听也好看,不是赚钱的生意吗?

        当然是赚钱的生意,可对宋启明来说,医馆主要还是用来赚取名誉的生意,要想赚取名誉,赚钱的能力自然就会大打折扣。毕竟既想讲良心,又想赚大钱,太难了。

        那做什么生意呢?今天三小姐给了他一个启发。

        没错,宋启明想种地,民以食为天,土地是无穷的宝藏,只要你肯下功夫,就能长出黄金来,而且永远也不会过时,更关键的是,即使将来改朝换代,也不会受多大的影响。

        只是现在他还不能实施,因为手里没钱,一切要等李慕青把西山煤矿的第一笔款,结算给自己在说。

        最近没听到李慕青的消息,也不知道他在忙什么。

        经历了雅集的事件后,宋启明听福王爷的话老实了,整天待在医馆里,沉寂了起来,但他并没有闲着,而是在医馆外门外张贴了一张招收徒的告示。

        收徒不多,一共三个名额。

        前来拜师学医的人有好二百多人,而且大多数是书生,没办法谁让宋启明在读书人中最有名气呢。

        来拜师学医的人基本是宋启明的仰慕者,他们都是些屡考不中的秀才,觉得在考下去也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与其将来靠写字买画为生,倒不如学个一技之长,更何况师傅还是像宋启明这样有才华,有胆识,有思想,又爱民忠国的有识之士。

        能成为宋启明的徒弟,别说学医了,就是给他提鞋也光荣啊!

        不过宋启明选徒弟的标准并不是谁最仰慕自己就选谁,他有自己的标准。

        一、要有医学方面的知识;二、年龄在三十岁以下,三、屡试不中出身贫寒;四、不能是京城人。

        四个要求,第一条还能理解,后面三个就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了,可宋启明有自己的考虑。

        第二条,年龄在三十岁以下。俗话说“三十不学艺,四十不改行”,人一到三十岁之后,就很难再去学一门手艺或者转行学新的手艺,因为人三十岁的时候,再去学习新的东西会有所牵绊和顾忌,精力和冲劲都没有年轻时候强烈,学习能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会下降。

        第三条,屡试不中出身贫寒。说的是那些屡屡科考落榜人,家境又不好的人。古代人们读书就是为了科考当官,屡试不中后人就会从失望变成绝望,加上家庭贫穷无法支撑他继续苦读圣贤书,只能是另谋出路,所以这种人才会一心扑在学医上。

        第四条,不能是京城人。这条最不近人情,可也是宋启明最看重的。因为只有那些在京城无依无靠,又放弃科考的人,才会把他当成唯一的依靠,说白了就是忠心。

        当然并不是说,这种人就会永远忠心下去,但至少会减少背叛他的几率,他们感恩宋启明在自己落魄之时收留了他们,并教给了他们医术。

        总之,宋启明招的第一批徒弟,不要求他们有多高的悟性和学习能力,但一定要忠心。

        毕竟在这个乱世当中,没有什么比忠诚更重要的了。

        用了一星期的时间,宋启明精挑细选在上百的应聘者中,选出了三个心仪的徒弟,他们分别是南京人方茂,山西人李达洪,邯郸人孙鸿志。

        举行拜师仪式,三个人一字排开,面对端坐在椅子上的宋启明。

        宋启明左右分别站着小武和大徒弟张蒙。

        张蒙摆着大师兄架子,表情严肃,可小武看着三个新徒弟,心里就想笑:少爷这是闹得哪一出啊,这那是选徒弟,分明是救济难民呀,而且呆头呆脑,看着都不怎么机灵,不会是傻子吧。


  (https://www.uuubqg.cc/21358_21358070/11810687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