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二章
清平长公主玄锦自幼聪敏善谈,在一众皇子公主中颇受先帝喜爱。帝君玄彻五岁起就养在陶太后身边,与玄锦的姐弟之情也算是深厚。帝君登基之年,陶太后请为玄锦赐婚南阳侯之侄,帝君特意在帝都城内为玄锦御敕清平长公主府。
天下人皆称,新君贤孝恭顺,几为陶太后亲子。
玄锦长女孟文珠的满月宴,自然也是朝野内外高官侯爵巴结奉承的好机会,本应是座无虚席。但因最近琼贵嫔薨逝,皇家礼仪一切从简,太后又懿旨称只以家宴形式操办,是故许多外臣都未到场。
正殿之上,陶太后坐在主位左侧逗弄着怀里的女婴,婴儿不过满月大小,素面粉砌,精致可爱。
陶太后虽年近四十,却保养得极好,一袭明黄色华服端庄秀荣,眉目平利,带些威严之色,哪怕是怀里抱着孩子都沉稳肃重,只有眼神里有许多疼爱之意,的确是高门之女多年的风范。
“抱着这孩子,让哀家想起锦儿小时候的样子,真是岁月如梭。”陶太后把婴儿交给奶娘,感叹道。
“母后正值韶华,将来可是还要看这孩子嫁人的。”玄锦坐在右手下方案前掩唇而笑,依旧一袭红衣明艳夺目,身旁的驸马也陪着笑。
驸马孟林丰是南阳侯的侄子,虽是侯爷,但南阳侯年事已高,早就退出了大魏帝都的贵胄圈子。作为侄系之子,孟林丰的身份地位属实不高,也并没有什么相貌能力出众之处,但是怪就怪在,此人竟然能得太后青眼,在陶太后的坚持下终与清平长公主成婚,此后孟家在帝都城内也算是风生水起。
孟林丰性狡,在府里一向以玄锦为尊,接着玄锦的话说:“锦儿说的在理,文珠长大了还要请太后主持婚事呢。”说完,用眼角瞄了眼殿上主位的帝君玄彻。
玄彻并没加入三人的对话,伸手示意乳娘把孩子抱过来。他膝下薄凉,看到满月的孩子,心中也有几分欢喜。
“哀家是有那个心,只是不知道有没有那个福气。”陶太后又是笑着叹气,孟林丰急忙谄笑接道:“太后娘娘长命千岁,您只享着儿臣们的孝敬便是了。”
“素来知道你是个会说话的,就会哄长辈开心。”陶太后开怀一笑。
见太后夸赞自己,孟林丰悄悄瞥了眼玄锦,玄锦却没看他,只神色冷淡地饮了一口酒。
“朕瞧文珠的确有些皇姐的模样,将来也一定是个明艳的美人。”玄彻逗弄了几下,见怀里的孩子不大精神,便也没再抱着,交给乳娘吩咐带下去休息了。
“皇帝还是年纪尚轻,不知道这满月的孩子是看不出相貌来的,不过都是一模子的白玉娃娃罢了。哀家记得宛如小时候也生得普通样子,如今长大了竟出落得越发标致了。”陶太后微微一笑,看向殿下左手侧。
玄彻也顺着陶太后的目光看去,这才发现太后身边坐着一个鹅脸细眉,穿杏黄衣的女子。若没有仔细看去,倒以为只是普通的官家女眷。
那杏黄衣的女子站起身,落落施礼:“臣女陶宛如,叩见皇上、长公主殿下。”
木茵容远远地站在大殿两侧的屏风后面,虽看不清众人脸上的神情,却也清晰地感受到场上各人的心思。
陶太后在满意地笑,帝君平静如常,只有长公主和驸马在对面细细打量陶宛如。到底是陶太师的嫡孙女,在这样的氛围里,陶宛如依旧从容不迫地低头微笑,丝毫没露出一点胆怯。
“原来是宛如表妹,多年不见,也这样大了。”玄锦见玄彻没说话,先站起来走到陶宛如身边,牵了陶宛如的手细看了一眼。
“长公主恕罪。宛如随太后娘娘凤辇前来,没能提前单独拜见,是宛如的错。宛如略备薄礼,还请长公主和驸马不要嫌弃。”
有侍女呈上礼案,玄锦松了陶宛如的手,看那礼案上摆着一件金绣幼虎的白绢肚兜,又听陶太后说:“宛如这孩子真是有心了,什么时候准备的,竟然连哀家都不知道。”
玄锦见玄彻依旧没什么反应,便说道:“宛如表妹绣工精绝,文珠穿上一定好看,我在此就先谢过表妹了。”说完,玄锦就返回座位,让侍女把礼物好生收下。
“嗯,确实不错。今年多大了?”玄彻突然开口,陶宛如心里一喜,低着头柔柔答道:“臣女十六了。”
玄锦坐在旁边没再接话,她心里清楚,陶太后这一出是明摆着要给皇帝献上自己的侄女,只是不知道帝君会不会领这个情。照她看,帝君还是会领情的,陶太后毕竟是他名义上的母亲,只是真不真心却难说。想到自己之前在静院因心急想要提前计划却被阻止,原来不知还有今日之事。
果然,果然他什么都知道。
想到那男人,玄锦的心情有些好,勾唇饮了一口酒杯里的酒。
陶宛如本以为帝君会继续说些什么,可是玄彻好像没了再问下去的兴致,陶太后的脸色也变了变。
一时间陶宛如心里有些失落,以为帝君对自己并无兴趣,本来自信大方的笑容有些挂不住脸,取而代之的是失落之色。她心里没了主意,就去瞧陶太后,陶太后的脸色却已经恢复如初,仿佛刚刚并没有发生什么,只示意她回座位,她这才抿嘴退下。
陶太后看了一眼玄彻,虽然揣摩不出玄彻的意思,却也不再继续陶宛如的话题,只当作闲聊一般问道:“昨儿个皇帝怎么没到慈寿宫来请安,厨房新给我做了桂花糖蒸栗糕,我记得你小时候爱吃。”她猜想玄彻应该知晓昨日陶宛如进宫之事,但却没有来慈寿宫给她请安,于是就想试探一下玄彻的态度。
“母后有心,只怪儿臣昨日下朝得晚,属实有些乏累,没能去给母后请安,是儿臣之过。”玄彻侧身朝向陶太后,答得诚恳。
木茵容虽离得远,但听得真切,她稍稍抬起眼角打量着大殿上的玄彻,他平时多冷峻沉静的表情,脸上喜怒无常,但对着陶太后说话时语气和眼神里却带些恭顺。看来外人所说,帝君与陶太后亲如母子,也并非全不可信。
“哪里是你的错,哀家也略有耳闻,西凉国频扰我大魏西境,通州百姓苦不可言。只是皇帝,家国为重,你的身体也十分要紧。哀家无用,你登基两年没能为你好好操持后宫,如今中宫空悬,皇嗣稀薄,我有愧于先皇嘱托。”陶太后拿起手中的锦帕轻拭下眼角,立马有一旁的姑姑来劝。
玄锦见状,连忙佯装嗔怒道:“母后快莫再这样说,皇上还这么年轻,将来必定后宫充盈、子孙兴旺。近来皇上本就因琼贵嫔娘娘薨逝而哀痛寡欢,才好些,您怎么又提起了。”
木茵容在屏风后暗暗思忖,玄锦果真是个心思缜密之人。陶太后本是想旁敲侧击一下帝君对陶宛如的态度,玄锦却早就看出玄彻对陶宛如并无兴趣,却又不想拂了太后的面子。
玄锦这一番话不仅替帝君回答了陶太后,还暗示陶太后,帝君方才对陶宛如的冷淡态度是因为还沉湎于琼贵嫔薨逝的心情之中。的确,琼贵嫔薨前本就是帝君最宠爱的妃子,帝君思念故人自然无暇眼前新人。不过是这么短的时间,玄锦就为帝君找到了最合适的理由。
果然玄彻顺着玄锦的话说下去:“母后也是关心儿臣心切,朕都知道。罢了,今日是文珠满月之喜,朕和太后自当开心愉悦,不提这些。朕记得来时听太后说,皇姐和驸马在府上准备了好节目,不知现在可否让朕一观啊?”
“观是可以观的,不过我想皇上还是以听为主。”玄锦笑着说。
“哦?那朕倒是更好奇了。怎么,皇姐是觉得宫里的司乐府比不上你的长公主府?”
“清平可不敢这么想。”玄锦含笑答:“只是皇上在皇宫里听惯了琵琶筝笛的柔靡之音,难免也会觉得枯淡无味,一时解个闷倒也可以,听久了便无新趣。半年前,清平曾和驸马偶然听过一个乐女弹琴,古琴技艺惊艳绝伦。于是驸马当下就把这个姑娘买了下来,留在府里为我孕中解闷。女子善琴实属难得,借此机会也请皇上和母后共赏。”
“女子善琴?”玄彻目光一变,神色幽幽。
玄锦瞧见玄彻脸上的变化,得意微笑,只有一旁的陶太后没注意到帝君神色,称叹道:“琴声幽涩,只听过有贵族男子习弹。女子性柔,多学筝笛琵琶之类取悦于人。女子善琴的确鲜少听过,更何况还是个民间乐女,哀家倒要听一听这琴声有多精妙。”
玄锦朝驸马使了个眼色,孟林丰会意,立刻拍了拍手。
当下便有女婢们熄尽殿内烛火,乐师起乐,身着轻罗水袖的舞姬们提着六角宫灯成双入场。灯色朦胧撩人,舞姬们每走两步便落下一层绛桃轻纱,直至重重纱帐全部落下,乐师们才停止吹奏。
一时间满殿寂静,只有四周莹亮剔透的琉璃宫灯映衬出场中的璀璨高台,此起彼伏的绛色垂帐添了些许妖娆妩媚的晶粉雾气。
有婀娜少女拨开层层雾色,如迢迢世外仙子抱琴而来,步履轻盈柔和,只远远一眼就令人倾心不已。明明一室寂静,少女却仿佛踏乐而行;不过黄昏时分,少女却仿佛乘月归来。
众人不禁屏息。
虽然隔着纱帐并不真切,玄彻却也能看出少女以薄纱掩面,乌黑如瀑的长发只散散系着几条桃色绦带垂至腰间,大片的浅色桃花从胸口湮开,蔓延至拖地的绯红色裙摆上,绽放着柔妩淡雅的美,气质出尘得全不像是个凡间女子。
就连一旁的玄锦都看得有些出神,她心中感叹,果真是个尤物。
少女在高台中央落座,将怀中的白雕玉琴平稳置于琴案之上,轻抬起皓白手腕。有舞姬将外侧的绛帘折半挑起,轻搭在四个金碧殿柱的浮雕龙口上,像是掀开了迷雾一角,引人深入。直到此刻,场中诸人才有了几分实感,仿佛恍惚间,方才种种皆是幻象。
入耳是肃绝的凄切,虽淡极、冷极,却似耳畔的低沉呢喃,说不清的浑圆曼妙在清幽的琴音中涤荡成谜,那琴上似有清泉流泻如玉,勾连出诉不尽的衷情离肠。初听时如寒夜对影潇潇,再听则如春雨里摇曳风絮,一刹那远崖上空濛碧落清湛如洗,一弹指经年桃花簌簌倾落成雨。
琴与美人,皆非俗物。
(https://www.uuubqg.cc/20363_20363460/4221417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