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长江,忧患的母亲河 > 第6章 ? 第07章 长江水患的思考1

第6章 ? 第07章 长江水患的思考1


长江水患是生态灾难

        1999年入夏以来持续的长江超级(百年未遇)大洪水,迫使我们从学理上进一步思考和探讨这一问题。有关专家认为,这年的长江大洪水应该视为一场生态灾难。生态灾难,是天灾,也是人祸。

        厄尔尼诺现象带来了大规模的集中降雨,这是长江大洪水的首要原因。然而1999年的降水量并不是历史上最大的,长江汛期至汛后的总流量只有200亿立方米,远不及1954年的1000亿立方米,而长江水位多处多段却出现了超历史最高水位,且长时间居高不退。这就说明,导致大洪水的尚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并不是一下大雨就出现大洪水。绿色植被可以充分吸收水分,大雨季节制止山洪暴发,干旱季节保湿涵水。据专家估计,10万亩森林的蓄水作用相当于一座200万立方米的水库,其次天然的大江大河可以疏通大水;再次,与大江大河相连的大小湖泊可以调节水位。如果这些因素遭到人为的破坏,那么就会出现一下大雨就形成水患的局面。

        曾经提到,长江上游的绿色植被破坏,长江中下游的围湖垦田,是长江水患愈演愈烈的两大根本原因。

        绿色植被破坏之后,地表毫无涵水功能,所有的雨水都由高处向低处直冲而下,绿色植被率很低的华北地区经常发生的山洪暴发就属此列。洪水直泻还带来水土流失。洪水冲走了地表的有机土壤,使之成为不毛不育之地。洪水所带走的泥沙则进一步淤塞河道,使河流的泻洪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因此,一般讲来,绿色植被破坏是水患的罪魁祸首,无论南方洪水还是北方的洪水。历史上,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以致有的年份出现断流百余天,有成为一条内陆河的危险。长此下去,也使长江有成为第二条黄河的危险。纵观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越来越低。50年代的土法上马大炼钢铁和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劈山造田,使我国的森林遭到毁灭性的破坏。80年代以来高速的经济增长,在许多地区是以乱砍乱伐树木为基础的。

        绿色植被大肆破坏的结果,具体到长江流域,是使长江中上游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长江流域总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已由50年代的36万平方公里上升到90年代的562万平方公里。由于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有机土壤损失不说,长江流域存在严重的湖泊萎缩、河道淤积。洞庭湖年淤积泥沙12亿吨,50年来湖面缩小了332,容积缩小了437,损失洪水调蓄能力100亿立方米。鄱阳湖年淤积量也达到1210万吨,湖床平均每年增高3厘米。这样巨大的调蓄能力的损失,难怪长江水患愈演愈烈。我们假定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容积仍然具备50年前的水平,以现有的堤防,1999年的大洪水能有多少危险?

        导致长江流域调蓄能力下降的另一原因是大规模的围湖垦田。湖泊作为长江水系的天然调节器,其被围垦之后人为地造成洪灾。围出的湖面必得修堤以挡洪水,修堤围湖多起来,洪水没地方去,结果是所有的堤防都得加固,不然就会被冲毁酿成洪灾。同样道理,湖面都被围起来了,长江之水无处宣泄,只得加高加固江堤。这样就造成了“垸益多,水益迫。客堤益高,主堤益卑。故水至不得宽缓,湍怒迅激,势必冲啮,主堤先受其害。”(《沔阳志》)湖北省号称“千湖之省”,但不知道现在还剩下多少湖泊。

        正是由于植被破坏和围湖垦田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长江水患愈演愈烈。从公元前185年到1911年2096年的历史,长江共发生了有历史记载的大小洪水214次,平均每10年一次。1949年中发生大水7次,平均五、六年一次。90年代,长江流域水灾更加频繁,水位不断攀高。及至1999年的超级大洪水,几乎全线超历史最高水位。数百万军民死守江堤月余,但还是险情不断,尽管时至深秋依然面临着最危险的关头。

        在巨大的灾害面前,我们应当警省: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对我们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应有足够的反思。我们必须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决不应该是为了应付国际社会的呼声而做出的权宜之计,而应该是我们中国人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如果再不注意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上游的水土流失将对三峡工程构成致命的威胁,而长江中下游则难免年年告急。一味加高加固江堤以御洪水,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治标更要治本。我们的祖先大禹已经认识到治水当注重疏通而不是一味防堵。在继续搞好长江水利建设的同时,要大搞植树造林,恢复和增加绿色植被,当务之急是彻底制止长江上游依然还在进行的乱砍乱伐,要把植树造林当做水利工程来抓;在长江中下游疏通河道,有计划的退田还湖,清淤增容,发展多种经济。

        长江连年水患,黄河断流,有成为一条内陆河的危险,这无疑是一个警示。如果说龙的传人命运系于黄河长江两条龙脉,那么,今日两河的状况,就是对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命运的触目惊心的提示。业内人士呼吁,“生态立国”应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并且应依此基本国策制定我们的发展道路。在此洪水依然肆虐、长江大堤继续经受严峻考验的时刻,人们应该认清,1999年的长江大洪水是一场生态灾难。

        长江为何年年要抗洪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长江的水灾几乎年年不断,抗洪救灾已成为中央电视台每年夏天的“传统节目”。肆虐的洪水咆哮着,冲垮了堤岸,冲进了城市和乡村,冲进了农田,淹没了街道、道路、学校,淹没了庄稼,夺去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把人们多年的积蓄毁于一旦,多少个家庭将变得不再完整。年复一年的“抗洪救灾”,使得数百万人疲于奔命,筋疲力尽,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的物资被投入了抗洪的无底洞。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洪水尤其是1998年南北两大洪水的“考验”之后,细心的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究竟怎么了?怎么几乎年年都要发洪水?是不是过去也是这样?

        中国的洪水虽然很普遍,但一般来说,南方比北方更严重,长江流域最严重。搞清了长江水患的原因也就基本上搞清了其它地区的原因。

        史载,长江流域发生大洪灾的频率,在公元1300年—1950年间,平均14年一次,从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近40年间平均不到三年就一次,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几乎年年发生洪灾,而同期中国的年平均降水量却从50年代的872毫米降为80年代的838毫米,递减率为1269毫米/10年。也就是说长江流域和其它地区的洪涝灾害增多是在降水量减少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长江水患首先源于上游的大片森林被砍伐。历史上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曾高达60%—85%,1957年下降到22%,到1986年只剩下10%,沱江、涪江、嘉陵江流域的川中53个县覆盖率不超过3%,其中19个县不足1%。失去森林保护的地表,一旦大雨来临,因无森林涵养水源,雨水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汇入江河,造成江河水位大涨,形成洪峰,同时大量土壤也随雨水流入江河。在河水流速减缓时淤积起来,垫高河床,缩小湖面。1986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已达7394万平方公里,比1957年整整多了一倍。就水土流失量而言,长江早已远远把黄河抛在后面,成为另一条名副其实的“黄河”。

        长江中下游湖泊萎缩是造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第二个原因。长江中下游发育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群。这串串明珠对长江洪水有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在1949年还有面积在0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66个,到了1985年只剩下192个。洞庭湖1949年面积还有4350平方公里,蓄水能力370亿立方米。经过35年的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面积只有2660平方公里,库容170亿立方米。湖泊的消失和缩小,使得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大大减弱。一旦洪水来临,湖泊容纳不下的洪水只有涌到江里。这时要想保住沿岸的大中城市,只有采取“壮士断腕”的方式或用“人海战术”垒高大坝。

        对水利的投入不足,主要江河的防洪标准过低是长江洪涝的第三个原因。在日本,一级河流要达到100—200年一遇的标准(日本的一级河流最多能相当于中国的二、三级河流)。美国的密西西比河采用150年—500年一遇的标准,就连农田也要达到50年一遇的标准。再看中国,像长江、珠江这样重要的河流只能控制在10年—20年一遇的标准,个别河段不足10年,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则更低。难怪中国的大小河流年年都吃紧。

        对水利的投入是一本万利的事。据专家研究:防洪投入与产出的效益至少是1:10,甚至可达1:137。福建闽江在1998年发生了1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比当时长江的标准还高,但闽江流域没有造成重大损失,原因是福建省对闽江的治理花了大力气。

        对自然的不尊重带来的只能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抗洪救灾中出现的英雄主义和民族主义也掩盖不住造成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失,弥补不了失去家园和亲人的灾民的痛苦。频频的水灾带来的只能是疲于奔命的抢险直至贫穷。我们不能忘记年年的水灾,更渴望它不再发生。

        长江流域水患由来以久

        由于长江流域人口密集,耕地较少,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由来已久、长江两岸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穴口堵塞,湖泊缩小,河床变窄,大大降低了调节暴雨径流的能力,使得洪峰流量增高,变幅加大,造成了洪水泛滥的频繁出现从公元前185年至公元1970年的2000余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城陵矶-江阴间共有162个年份发生特大水灾,其中在12世纪以前49次,平均28年出现一次洪水,12世纪以后有113次,不到6年就有一次,近百年来水灾的频率更有增大的趋势,约4~5年就有一次洪水,至民国期间,不到两年溃决一次从宋代开始至今的近千年间,特大洪水共计有28次。

        由此可见,长江流域水患由来以久,但造成目前频繁、严重发生则是自清代开始。1736~1911年的176年中,长江流域总计有9981县次有洪水危害的记载,其中上游地区1122县次、中游地区5386县次、下游地区3473县次;洪水危害超过100个县的有32年,其中乾隆年间(60年)发生了1次,嘉庆年间(25年)1次,道光(30年)9次,咸丰(11年)无百县以上的水灾,同治(13年)1次,光绪(34年)17次,宣统(3年)年年水灾超过100个县。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明显加剧是从清乾隆以后,无论是洪涝灾害的频率,还是受灾的范围都在不断加大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人口压力增大。从清初不到1亿人口,到乾隆年间人口已高达3亿多,在不到200年间,人口增长2倍;到抗日战争开始,全国人口已达45亿,而到1991年,仅长江流域人口就有397亿。由于人口压力越来越大,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不断加速,森林植被资源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不断加重,造成了今日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加剧。


  (https://www.uuubqg.cc/19582_19582098/4108422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