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崇祯这番增加收买成本的言论把众人都震惊了。

是啊!

既然无法杜绝收买,那就增加他们收买的成本。

士绅好不容易把所有人都收买了,结果回头一看...土地司换人了!

督查使被举报下台!

知县也被弹劾罢官!

钱都白花了!

当新的官员上任后,还得来一遍!

如此反复。

等他们发现违法成本无法靠贿赂收回来后,就会老老实实的遵纪守法。

妙啊!太妙了!

“陛下大才,臣等佩服!”范景文带头拱手施礼。

崇祯摆手:“朕之前说过,基层官府的乱象非常严重。过了年,你们礼部、吏部和都察院就开始着手此事。”

“另外让国子监的学生们做好准备,年后官场将会迎来一场巨震,很多基层官员将会被免职,朕需要他们随时都能顶上去。”

“遵旨。”

三人磕头离开后,崇祯起身回后宫休息。

眨眼间来到了腊月二十六。

年关越来越近,京师的年味也越来越浓。

皇城内外到处飘着肉香和火药味。

天空时不时的发出爆炸声,引来百姓们的围观。

早朝过后崇祯将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宋权留了下来。

宋权一脸忐忑的站在台下,有些不知所措。

“宋权,知道朕找你什么事吗?”崇祯面带笑意得问。

“回陛下,臣不知。”

“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

“臣...”宋权犹豫了。

他本想说谎,但面前这位大明皇帝好像能看穿他的心思。在他的注视下,本能的说出了实话:“臣...以为,陛下是让臣帮忙的。”

“哦?”崇祯愣了一下,“你果然足够聪明,朕没看错人。”

宋权不敢得意,再次躬身施礼。

“宋权,自上次的诬告案发生后,你觉得京师官员对你的态度有何转变?”

宋权眼圈红了。

还能有什么转变?

他的名声臭了!

崇祯虽然没治他的罪,但是京师官员纷纷疏远他。

就连街边卖菜的都斜视他。

堂堂四品命官竟然落得如此下场,想死的心都有了。

“换做别人早就辞官归乡了,你没有辞官,说明留恋朝堂,朕说的对吗?”崇祯继续问。

“陛下恕罪,臣...有苦难言。”宋权眼角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他悔不该当初收受勋贵贿赂,从而打击李邦华。

现在东窗事发,所有人都把他当成了弃子。

崇祯微微一笑:“朕可以帮你摆脱目前的窘境,但是需要你做两件事。”

“臣愿效犬马之劳!”宋权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跪了下来。

实际根本没得选,崇祯的话对他来说就是救命稻草。

“好,”崇祯手指在龙书案上轻轻敲击了几下,“朕此前提出让官员公示家产,结果遭到了他们一致反对。”

“你身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可以帮朕促成此事。”

“啊...这?”宋权很是为难。

要知道,当初他可是反对公示官员家产的主力干将。

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家产与俸禄不符。

他本想拒绝。

可是想到自己的名声已经臭了,如果在得罪了皇帝,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陛下想让臣做什么?”宋权谨慎的问。

“弹劾官员贪腐!如果他们不承认,你就用激将法,反问他们为何不敢公示家产!”

宋权咽了口唾沫,表情卑微:“臣,臣做完这件事之后呢?”

崇祯深吸一口气:“朕打算废除除匠籍以外的诸色户计制度,不再限制百姓。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必瞻前顾后。”

“此举会触及到很多人的利益,所以需要有人来替朕提出这个观点。”

宋权诧异地抬起头,看向崇祯的目光里充满了...震惊!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涉及到的人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计,牵扯到的利益更是数不胜数。

明朝户籍制度承袭元朝诸色户计制度。

洪武三年,大明朝廷厘定:军发卫所,匠归工部,民归有司,灶归运司。

军是军户,匠是匠户,民是普通百姓,灶是煎办食盐的人。

总体来说,大明户籍有基本户籍和其他户籍两类。

其中基本户籍又分为良、贱两类。

良籍有军、民、匠、灶四种。

贱籍区域性明显,山西、陕西的乐户就是例子。

其他户籍相虽然不少,但是不怎么重要,有茶户,医户,渔户,船户,厨户,僧道儒等。

大明律规定,军、匠、灶三种户籍不允许脱籍,后辈子孙必须承袭。

(乐户也不能随便脱籍,但大明律没有规定)

其余户籍脱籍后自动成为民户。

户籍制度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是最大程度的限制了百姓迁移,维持了社会稳定。

缺点也比较明显。

这种分散、封闭、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力低,抵抗灾害能力弱,经济地位不稳定。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陕西旱灾导致土地减产,农民种地入不敷出,只能贱卖土地去寻别的活路。

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这些人成为了地方官府眼里的流民。

地方官府理由也很充分:你们都是民户,就应该去种地,干别的不行。

由于已经贱卖了土地,想继续种地只能租种士绅地主的地。

明代的田租比较固定,无论丰年还是灾年,都收取丰年收成的一半。

丰年一亩地产三百斤粮食,地租是一百五十斤。

灾年一亩地只能产一百斤粮食,地租还是一百五十斤。

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分比没挣,到头来还欠了地主五十斤粮食。

这他妈哪儿说理去?

老百姓能不反?

这便是户籍制度的缺陷。

如果要废除户籍制度,士绅地主肯定会反对,因为他们手里掌握了大量的土地。

朝中的官员代表了士绅地主的利益,他们绝对会反对。

这仅仅是民户!

军户背后是勋贵(废除军户此时尚未在全国推广),灶户背后有运司,乐户背后是礼部,渔户、船户背后是河泊所...


  (https://www.uuubqg.cc/19418_19418222/3569298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