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奋战在第三帝国 > 第169章:科技造就实力 3

第169章:科技造就实力 3


  “……请一定要相信,关于我们党和这一届政府在恢复德意志荣耀上的坚定意志!我们将会竭尽所能地改变德意志的不幸,第一步会做到的是逐渐恢复社会福利制度,具体怎么恢复请留意国家广播。”

  “在工作岗位上面,我们汲取了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再配合德意志国内的实际情况,有了非常实在的方案。不久后,绝对不会超过一个月,你们会在各个城市的街头看到招工广告。”

  “第一轮的招工会有特殊性,那是根据我们与各国协商,十分艰难的谈判才争取来的。相信大家都无比清楚一点,我们还是一个战败国家,受到了难以想象的限制。所以,请原谅我们目前只能做到那么多。”

  “是的,我承诺过,一定会实现诺言,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努力着,你们一定会看到成效。”

  李奇是在昨天被任命为德意志的总理,成为一名26岁的总理,打破了世界上担任这一职位的年龄下限,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总理。

  之后还会有没有比26岁更加年轻的总理没人可以肯定,李奇以26岁的年龄当上了德意志的总理,世界各国的舆论一片哗然,说什么的都有。

  英国是第一个对李奇成为总理表示祝贺的国家,有了英国带头,其他国家怎么也意思意思,谁让英国佬现在依然是世界霸主呢?

  比较诡异的是,美国官方是表示祝贺,可是民间的媒体却是各种嘲笑,最露骨的无外乎是德国真的没有能人了,竟然让一个年轻人成为国家的“总管家”,也不怕国家被治理残了之类的。

  李奇一直以来就是表现得亲英嘛,是德意志国内地地道道的亲英派,不止德意志的政党这么认为,英国对于李奇亲善英国也是无比欢迎。

  对于美国,李奇是一种低微的排斥态度,主要是体现在金融被美国把持的不满上面,但在其它方面则显得比较理智,至少没有在其它方面与美国对着干。

  美国是一个资本国家,国家的货币体系不归政府管理,政府对货币体系只有监督权,认真说起来,全世界估计就“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美国对这一个现象自身是持什么态度不好说,但政府从来都没有放弃夺回货币控制权,但屡次都是失败。

  在美国提出想要将货币体系归于政府的政客,他们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搞下台,就是提了之后的很短时间内自己推翻之前的说法。毫无疑问,一些激进人士意外死亡更不是什么稀奇事。久而久之,在美国想要玩政治,谁都不敢轻易再提将货币体系归于政府管控。

  资本掌握美国,政府为资本力量打工,然后全体美国人民生活在资本的笼罩之下,等于包括国家和人民在内全是在为资本力量服务,全世界只要是眼睛没瞎的人都知道那是美国的现实。

  在这么一个现实之下,美国自己的政客不敢与资本力量叫板或者抗衡,各国不会去自讨没趣,甚至有不少国家眼巴巴盯着美国,希望美国佬自己把自己玩残了。然而,很多人似乎要失望了,美国不是被玩残,反而呈现一种蒸蒸日上的趋势。

  可以与美国政府对抗、叫板、乃至于是叫嚣,独独不能与掌控美国货币体系(美联储)的那一个集团翻脸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一种共识。

  李奇当然不会傻到去踩地雷,他一边想要获取德意志金融体系的控制权,一边不是在尽心尽力讨好美联储吗?

  堵人财路更甚于杀人父母,强如世界霸主的英国佬不敢那么干,战败国的总理李奇哪有胆子去干?也就是这样,美国的民间媒体才会稍微在年龄上做文章,不是动用资本力量在德意志搅风搅雨,那是建立在李奇给美国的资本集团带去了利益,比如新一****批量的采购。

  “从美国资本集团引进一批资金,以合股为我们的工业注入新的活力。”李奇面对的是一批内阁成员,他说:“这是目前双方都有利的选择。”

  新一任的内阁其实还是残缺状态,主要是那些代表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成员没有回来,那么职位是被任命,可需要那些人进行就职,不止是一些程序,还要接管工作。

  新的内阁是由李奇担任总理一职,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继续担任外交部长,沃瑟.丰克作为内政部长,阿道夫.希特勒就任财政部长,朱利叶斯.库尔修斯继续作为经济部长,赫尔曼.戈林上任劳工部长,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接任司法部长,汉斯.冯.塞克特成为国防部长,卡尔.斯廷格尔继续履任邮政部长,鲁道夫.科隆维持交通运输部长,海因里希.哈斯林德也继续当他的食品部长。

  等于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接管了总理、内政部长、财政部长、劳工部长、司法部长,国防部长众望所归地过渡给了汉斯.冯.塞克特这一位与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友善的人,其余职位保持原封不动。

  其实这并不是李奇理想中的内阁,可是他现在无法办到更多,再则是魏玛政府时期的内阁看似无能,但真要那么理解绝对是大错特错。

  李奇不能排除掉所有人,要真的是那样,内阁就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裁内阁,德意志内部的党派要跳脚,各个列强也要侧目了。

  不管是认可之前那些内阁成员的能力,又或者是做给各个列强看,李奇组织起来的就是一个真正的民主内阁。他知道这种内阁必定是会存在扯皮,可不是还有《魏玛宪章》**吗?只要总统是属于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那么游戏尽管复杂,一切还是处于控制状态。

  “那么,是以贷款形式,还是那些资本财团直接参与控股?”朱利叶斯.库尔修斯认为这个无比的关键,他说:“直接参与控股的话,股份的划分是什么形式?”

  “事情存在一定的复杂程度。”李奇很认真地回答:“每一家企业的股份和划分都不固定,按照正在谈的协议,美国的资本财团希望占有62%,而我们希望能够保持在50%。”

  知道目前德意志的经济状况吗?德意志没有国家银行,国家银行现在是由美国的资本财团在控制,不管是货币发行权,又或者是税收的制定,主动权被美国的资本财团控制在手里。

  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被他国的资本财团掌控,简直没有比这个更加糟糕的事情了,要说有的话,那只能是连政府都被控制。

  美国资本财团当然希望能够掌控德意志政府,他们在后世可是用资本控制了相当多的国家,是从民生经济到政府完全控制,不过现在可还不是美国一家独大的时候,他们干点什么事情可不能那么肆无忌惮。

  想要控制一个有过辉煌的国家并不容易,美国就想要控制德意志的政治,可需要了解德意志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很明显美国走错了路线。

  德意志曾经是一个“王朝社会主义”国家。不知道王朝社会主义是什么?国家社会主义就是从王朝社会主义里面衍伸出来的。

  社会主义国家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国家利益重过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在国家利益需要的时候可以放弃,一切就是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显然有这种思想的国家,哪怕是国家遭遇到挫折,很快也会重新崛起。

  德意志就是一个个人利益需要为国家利益让步的国家,在这种思想之下,魏玛政府搞民主高出了一个四不象。其实不怪魏玛政府,是民众的意志决定了国家的意志,国家的意志让一些政客哪怕是想玩点特别的东西,基本上也玩不通。

  “我们计划中的设想,不但是美国资本力量可以注入,任何一方的资本都能注入德意志。”李奇不是在破罐子破摔,他说:“我们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有足够的劳动力成为整个欧洲的工厂。”

  事先已经看过发展计划的人没有什么反对意见。现实的情况就是,德意志穷,是穷到一定的程度,官员工资发不起,军队没有军费。这样的程度惨不惨?其实不惨!

  世界上惨的国家多了海了,德意志的状况糟糕,可比起被分裂了奥匈帝国,一些被打成殖民地的国家,一些半殖民地国家,德意志已经是足够幸运了的。

  “要是我们答应了美国的人注资方式,会不会成为半殖民地国家?”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并不认为自己的担忧是多余,他说:“至少有一半的工厂会是美国人持股51%,那等于工厂属于美国人管控。我们的国民成为工人,拿着微薄的工资,制造出来的产品也无法自己自由定价,甚至不会拥有出口权。总理先生,这是不等条约。”

  “如果是国家与国家签订,是的,它的确是不平等条约。”李奇没有否认,他问:“我的外交部长,你有更好的建议吗?”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一愣,脸上出现了迟疑,说道:“没有,我曾经努力想要在国际社会获得资金,可是没有。”

  李奇目前的设想是,低端的产业让美国人持有优势股权,高端方面,比如重工业则尽量不让外资掺和。

  其实这样的设想几乎是德意志最合适的方向,不然没有可能说让工业复苏,工业一直停顿等于没有工作岗位。

  成为“代工工厂”是有国家走过的正确道路,德意志现在需要的是岗位,才不用去管哪家工厂的股份分布是什么样。那么多人可以获得工作,虽说工资与其他国家相比非常低廉,可是总比失业强吧?

  “计划如果正式执行,可以造就至少一百万个工作岗位。而这只是与美国资本力量的合作范围。”李奇看了看经济部长朱利叶斯.库尔修斯,说道:“非美资力量,比如英国、法国和其它国家,经济部长已经审查了?”

  “是的,总理先生。”朱利叶斯.库尔修斯不断点着头,说道:“各国,特别是英国和法国,他们国内现在闹罢工闹得有些凶,尤其是以英国的煤矿工人最甚。我们搞的方案,几乎是全欧洲最廉价的劳动成本,他们十分意动。”

  “就是这样。我们的民众需要工作岗位,只要能养家,不低廉到一定份上,他们都能接受。”李奇深吸了一口气,说道:“预计,合作会为我们产生二百五十万到二百七十万的工作岗位?”

  朱利叶斯.库尔修斯继续点头:“是的,总理先生。”

  要说之前还有谁不服李奇,等待李奇拿出发展方案,各国似乎也比较踊跃,内阁的成员就真的是服了。

  有资本就是大爷,愿意投资就是上帝,他们才不在乎李奇是用了什么手段,哪怕是卖国,只要能够为德意志拉来资金,解决国内的困境,那就是一个好总理。

  【其实也就只能维持四年不到,四年后那些资本肯定是要抽离。】

  现在是1925年嘛,大多数国家的生产成本是居高不下,大半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一些则是运输成本。许许多多的商家已经出现宁愿堆积在仓库都不愿意贱卖的现象,更夸张还有将牛奶倒进河里,烧掉数吨乃至于数十吨的农作物。他们为什么这么干?其实很难说明白,主要是不希望打破价格底线,没有一种做亏本买卖的想法,宁愿就那么一亏到底,宣布破产享受国家擦屁股什么的。(这也是东西方商业文化的区别,更是国家福利的区别)

  李奇很清楚一点,他做的引资方案最多只能支撑四年,也许支撑的时间还更少一些,毕竟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全球性,可不是一两个国家的事。到了的那个时候,各国各企业在德意志的投资肯定是要抽离,不过他们的党刚成为执政党,先刷一刷政绩才是正经,到时候外资撤离其实也是一件很值得操作的事情。(未完待续。)


  (https://www.uuubqg.cc/17_17034/945408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