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董牗的画
站在巷口处一家小便利店的门口廊檐下,苏筠站在背光的柱子后。
看着雨势越来越大,快到五月中旬的江南,温度适然。
苏筠看到妈妈送外公等人出了巷子,和爸爸往家走。
“筠筠吃饭了没?”
爸爸应该陪着敬酒,有点醉。
“跟一个小孩子赌气,我看筠筠越来越不懂事了。
等一会儿,我给她送点饭菜上楼去,你别操心了。
这几天累到了吧,回去我给你按按肩膀”。
白云梦声音里有着满满的柔蜜。
爸爸揽着妈妈的肩膀,撑着的伞歪向妈妈,湿了半个肩膀。
苏筠看着爸爸妈妈在雨雾夜色中相携离去的背影,脸上的笑有些落寞。
从小她就知道,妈妈希望自己是个男孩。
苏筠想,大概与爷爷家愿不愿意认下妈妈有关系。
她站在柱子后,身后的便利店熄了灯,苏筠看了看腕上的手表。
十一点半。
爸爸没有出来找她,妈妈应该是没有上楼去给她送饭。
他们没有发现她不在。
苏筠说不清心底是什么滋味。
她觉得自己应该早就习惯了。
可是在这样有点寒的夜雨中,她心里还是有点冷。
一伙几个年轻男人忽然出现在雨雾中,苏筠抛开乱想,立即集中了精神。
撑起了伞,手指握紧了手中的古画。
“你们要拿的东西在我这里,不用到巷子里去了”。
她的声音细柔,在这样噼里啪啦的雨势中竟然有种穿透力。
那伙急急往前走的一伙人立即停下了脚步,眼睛一下像野兽一样警惕盯住了这在雨丝中忽然出现的纤薄身影。
为首的年轻人顶着雨势走近她,黑色的夹克,黑色的裤子。
苏筠看到这年轻人的眼睛时,心头猛跳。
这个人身上的死尸气息,比之当初狗王几人,犹如小河与大海。
苏筠心里紧张,哀嚎。
她二舅怎么这么有本事,犯蠢也犯的这么高明,怎么会牵扯到这样的盗墓集团。
“我们的画呢?”
年轻人似乎是料定苏筠不敢报警,直接问道。
苏筠抬手把那幅古画递给他。
这时才注意自己的手上的镯子原本变成紫色的点,又恢复成了金色。
而另外两个红点里的其中一个却变成黄色。另外一个仍然是红点。
难道是因为她左手拿着古画,镯子吸收了这副古画灵气的原因?
身后几个人立即撑开伞,打起强光手电,一个似是专家模样带着眼睛的中年人,拿着放大镜,仔仔细细的把画看了一遍,靠近为首的年轻人。
“没有问题,是我们那副”。小声的回道。
“既然画也交还给你们了,你们这个忙,我爸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已经帮了。
希望以后你们不要在来打扰我们家”。
苏筠让自己的声音尽量平静,她知道和这些人讲道理,就像是讲笑话。
果然那为首年轻人嘲笑一样笑了两声:“苏师傅把我们的古画祸祸成这样,如果不能修补回来,我们怎么能不打扰他呢”。
“你们还讲不讲道理!”
苏筠忍不住气出声。
爸爸不知情的情况下,装裱了古画,把它的确“祸祸”了。
可这不正是他们要的“通关证”。
现在还要找爸爸修补回来,爸爸哪里有这么高强的手艺!
这样的古画非得找国宝级的大师才能修复。
“她要跟我们讲道理”。年轻人笑着对身后的人说道。
几个看起来都有身手在身的年轻人都笑了起来。
苏筠冷笑道:“说的那么好听干嘛,我看你们是想杀人灭口”。
年轻人笑着点头:“这不是挺明白的吗”。
给旁边的人示意,“先把她绑了,然后再去她家把她老爸给灭口了。
本来挺轻松的一件事,偏偏有这年轻的肥羊送上来。
小女孩,替父受过,这件事可在现代行不通哦”。
年轻人拍了拍苏筠的脸。
“长得有点过于漂亮点,还得替你找个有档次的地方,卖个大价钱”。
年轻人有些苦恼的思索。
看着苏筠的眼神却犹如看一件货物一样冷血。
苏筠看到朝巷子里进去的人,千钧一发道:“我替你们修补好古画,以后能不能放过我们家?”
年轻人和那专家模样的中年人都惊咦的看向苏筠。
本来他们当初使这个下策,让古画的价值跌了很多,也是无奈之举。
实在是条子追捕的太严格。
拼着自伤八百的代价,也要把古画给弄成高仿。
但是怎么修补回来,集团的高层也很苦恼。
眼睁睁的看着那上亿的钱流走又不甘心。
正在苦苦寻找大师。
可是这样级别的国宝大师,都是在国家文物馆工作的,他们怎么敢靠上去。
“女孩,戏弄我的下场略惨,你可要想好了再说”。
年轻人靠近苏筠,眼神中流露出的威胁残忍让人心悸。
“放过我们家”。
苏筠把自己的条件重复了一遍。
“跟我们走”。
年轻人带着手下几人和苏筠来到了千塘镇上的五星酒店。
前台多看了几眼苏筠和这几个看起来不像普通人的男人。
“这个女孩子真可怜,这好几个男人呢......”
苏筠原本紧张害怕发白的脸色听到这前台小姐的八卦言语,此时则有些又气又恼的发青又发红。
身边的年轻人倒是肆无忌惮的大笑了起来。
到了酒店房间,年轻人往沙发上一坐,其余几人在他身后站定。
“你有一夜的时间,动手吧”。
戴眼镜的中年男人作为助手,在苏筠身边,把古画摊开,放在巨大的书桌上。
苏筠心里暗惊,竟然是唐初有禅宗画仙之称董牗的《沧溪图》。
董牗字玄思,号香亭居士,如今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的《沧溪图》是明中期魏正明的仿图。
董牗作为唐初“哲学山水”的开山立派的宗师,才华俊逸,好谈哲理,善鉴赏。
苏轼曾赞这位先师为“极其罕见的通慧之才”。
通者,一精通,二,贯通。
《周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董牗正是这样一位“精通者”,对形而上之儒,道,释,和形而下之诗,书,画,乐无不熟知,无不通晓。
不仅能将诗,书,画,乐,互为渗透,妙相生发,而且能以“道”通“器”,以形而上之儒,道,释的原理,统摄,阐释和融解形而下之诗,书,画,乐,使之道器合一,臻于化境。
是为“禅画”的境界。
(https://www.uuubqg.cc/17_17017/911395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