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朱棣哄着朱元璋
第444章 朱棣哄着朱元璋
“你皇爷爷经常出宫,每次回来后,都会提起长江大桥的修建,对铁道工程部赞不绝口。”
朱高炽看着朱棣的密信。
“为父在应天府一切都好,只是国事甚重,你身为长子,应该早日来京。”
当看到这句话,朱高炽去京城的意愿又降低了几分。
这不就是牛马么。
北平的事务,自己把朱棣未来搞出来的内阁提前弄了出来,让自己省了不少的精力。
他可是知道,朱棣向朱元璋提议过,也想弄个内阁出来,帮他分担分担,结果被朱元璋否决了。
朱元璋啊,其他倒还好,唯独在工作上,太喜欢亲力亲为了,也不考虑谁能像他一样的好精力。
“父王这是想把我哄去应天府啊。”
朱高炽就很担心,在北平环境下的新军,能不能抵抗住江淮地区的诱惑。
“咱也不强求,你们父子到时候给咱一块养老的田地,咱也不碍你们父子的眼。”
“你们带着三营新军去京城,与部分禁军换防,这些事情父王自然会交代伱们怎么做。”
哪怕知道财政不足,因此皇帝想多收也收不上来,除非进行收税体质的改革。
看来父皇是对自己的才能满意起来,不再担忧自己治理国家的才能。
他们即将去京城。
原来的北平,大宁,辽东,陕西行都司等地区,是大明财政支出的地区。
第二日。
房宽,唐云等人,别看他们在路上一口一个王爷,当在京城见到了朱元璋,立马就跪了。
如今这些地区虽然不再像朝廷缴税,但也不需要朝廷的财政转移了,反而让南方留下了更多的粮食。
北方已经整编出来了六十营,也就是十八万新军,每年光军饷高达三百余万。
京城。
“禁军去整编为新军,是父皇同意的,如果父皇改了主意,儿子这就通知北平取消这项军令。”
“三营新军是第一批派往京城的,后面会派去第二批,第三批,而你们第一批是关键。”
这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担忧。
这也是原因之一。
但是朱棣也很担忧父皇。
“这小子真气人。”
“今日有件喜讯告诉父皇,今年的夏税已经统筹了出来,虽然秋税要在明年二月才有实数,但是儿子估摸,今年的税收已然可以高达三千余万石。”
三千余万石粮食的税收,朱棣很高兴。
这些中级武官,最后成为大明的勋贵,虽然也是靠着他们的拼搏,但是好多人连拼搏的机会都没有。
“咱早就下旨,每年不许超过两千七百余万石的税收,如何收到了三千余万石?”
“小王爷放心,我们一定带好新军。”房宽等人拱手说道。
“儿子如何敢有此心思,天地不容也。”朱棣连忙起身宽慰。
房宽和唐云等人,被小王爷的话逗笑了,各个露出憨厚的笑容。
朱元璋叹了口气。
本来在工地上交了不少的“好友”,如今突然也离他而去。
“好东西啊。”
三营新军在房宽的带领下,乘坐铁道火车进入了山东境内,山东境内的铁道还未通车。
在税收总量没有上升的情况下,而伸手的势力却不断增加。
朱元璋越骂越过瘾,心里越来越痛快。
以前为了朱允炆忙的昏天暗地,突然间闲了下来,朱元璋觉得很空洞。
都是喜欢向人讲道理的性子。
其实比起朱元璋,教育环境更好的朱棣,他的眼界有些方面是超过朱元璋的。
朱元璋不但没有高兴,反而更生气了。
从军队的建设,以卫所为主,减轻百姓负担的宗旨,到如今定下税收的上限,都可以看出朱元璋对百姓们的心意。
朱棣被骂懵了,这是什么话。
加上各项军备,日常训练,高标准的伙食,每年的实际军费支出已经将近千万元。
如何减轻民力,是朱元璋做了一辈子的事。
“父皇,儿子如何是这样的畜牲。”朱棣跑到朱元璋身边跪下。
和后世的观念不一样,朱元璋有点小农思想。
朱高炽不准备再扩编新军了。
“哦豁。”
本来心里就有火,一下子被朱棣勾了出来。
朱棣哄着朱元璋。
父皇的脾气越来越古怪了,有时候跟小孩一样的不讲道理。
他这些时日聊得来的“好朋友”们,纷纷向他告别了一番,各自收拾行李去了湖广行省。
朱高炽不满道。
“都是宝贝啊,就这么调走了。”朱元璋很不舍。
广大的前途正向他们招手。
既然在应天府没有“超级工程”,他们留在这里也就失去了作用,反倒是湖广那边才可以发挥他们的才能。
以前舍不得骂长子。
朱棣连忙解释:“北平如今不像应天府缴税,而应天府也不用供应北平,反倒是节省了支出。”
朱棣诚恳的说道。
但也是松垮最快的地方。
终明一朝,因为这个祖制导致的收税体系,每代的两税都没有超过三千万石。
“还有关于铁道建设的事情,想必皇爷爷会很不开心,都是令人头疼的事情啊。”
说起来也怪。
十八万新军,已经足够满足北平的稳定,以及对军官的培养,为日后在南方的扩建新军提供根基。
小王爷想偷懒,不愿意尽快去京城,他们却已经等不及了。
朱棣忍不住提醒。
但朱棣未来偏偏是造反上位,所以为了稳固自己的名分,他必然要抓住朱元璋定下的祖制,以证明他的正当性。
换句话说。
但是朱元璋忘记了一点。
所以如此心理的朱元璋,在听到今年收到的税收会超过三千万石,不但没有高兴,反而大大的生气。
两父子朝夕相处年余,朱棣本就崇拜朱元璋,更不是禽兽不如的人,哪里不知道朱元璋为何生气。
殿内的太监们犹如木头人一样的,实在忍不住了就低下头,嘴角控制不住的弧起。
与之相反。
“今年收到的三千万石的税收,并没有像老百姓多收,而是因为北方的生产力提升导致的。”
朱高炽告诫了再告诫。
所以朱元璋下旨,以后就按照整个数字来收。
“都是炽儿的不好,说好在应天府修建铁道大桥的,说改了主意就改了主意。”
朱元璋听后反而恢复安静,平静道:“军国大事,如何能说改就改,且禁军改变为新军,本是咱要求的。”
最终随着人口的增加,管理成本的上升,经济的发展,而税收却没有增长,大明的财政陷入了贫困。
献宝贝一样的,把各色军器一一拉出来。
听到朱棣的解释,朱元璋醒悟了过来。
如今在政事上,父皇越来越放手,甚至已经不再检查自己批复的奏疏。
“咱把他叫来京城,您老人家用鞭子抽他,好好出出气。”
多少强军能在磨难中成长,最后却毁于奢靡。
“老咯。”
此消彼长之下。
“这大家伙。”
“但是我要警告你们,江淮风气奢靡,军队风气却不能松懈,明年我会去京城,如果新军风气松散,我就要找你们的麻烦。”
果然是亲祖孙啊。
“圣人。”
“库里头有门叫做百子连珠炮的大炮,一炮下去横扫一片,圣人有没有兴趣看看。”
现在的大明,继承唐朝开始的两税制度,每年从地方上收上来的夏秋两税,在前些年达到两千七百万石的时候,整个大明的官府和军队已经用不完了。
到了现在。
军队未抵达京城,但是朱高炽的书信早已经送到了朱棣的手中。
明明清朝已经有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极致贪污社会风气,而明朝的财政收入却远远不如清朝。
朱棣一脸的关心。
想不到骂儿子原来是这么爽。
“反正你们父子齐心,咱老头子是外人。”
三营行军开始恢复传统行军方式,由各地官府供应军需。
“无论是皇爷爷还是父王,对您们给予了厚望的,不要因小失大。”
禁军由两万人北上,在北平接受新军整编。
朱高炽忍不住摸了摸额头。
朱元璋大骂。
人口是会繁衍的,人口的繁衍,也会开拓出更多的田亩。
北平的新军终于抵达了京城,在应天府为他们准备的营地中,朱元璋看着各色各样的军器,一个个爱不释手。
根据这些好朋友的说法,他们这些技术骨干人员,要去支援湖广。
“你儿子造我反,你又继承了我留给你的家业,你们父子翅膀硬了,现在嫌弃咱这老头子了是不。”
“父皇最近看起来有些闷闷不乐,儿子也不知道如何宽解,儿子真愚钝。”
“父皇出门次数太多了。”
不过朱元璋很快不无聊了。
朱棣刚说完,回来就是黑着脸的朱元璋,跟着一起骂道。
他从工地上,已经知道铁道工程部放弃了在应天府修建长江大桥的建设计划。
众人心中忍不住感到好笑。
“的确气人。”
朱棣哭笑不得。
“禁军派去了北平,你们北平的新军要来京城,以后哪里还有咱的容身之地。”
天子脚下。
“新军的风气,你们去了京城要带好头,我可不希望当我见到你们的时候,看到的已经不是现在的你们了。”
朱高炽看到了众人的神态,只能感叹这帮人的确是好运气啊。
“快快,把咱的百子连珠炮拉出来。”
朱元璋兴奋的吼道。
“好叻。”
朱元璋的人格魅力,肯定是没得说的,这些北平来的新军将领,围着朱元璋寸步不离。
(https://www.uuubqg.cc/15453_15453489/11415897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