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573章 朱棣的软肋

第573章 朱棣的软肋


第573章  朱棣的软肋

        朱高炽回到了文华殿。

        文华殿的管事太监,根据朱高炽的要求,带来了春和宫与文华殿的人员名单。

        春和宫与文华殿相连。

        前者是朱高炽的寝宫,与家人一起生活的地方,后者是办公的场所,不光是一座大殿,还有内阁,古今史料公文的储藏楼,以及各项用物的仓库。

        东华门的一角,根据朱高炽的吩咐,设立了马厩,车房等。

        文华殿除了正殿,还有两处大殿,左右廊房不少,成为了内阁,内阁吏员等官员的办公场所,至于六科官吏的办公场所,则在武英殿大门对面。

        东西各设两座食堂,所有官吏、侍卫、公务人员皆在伙房用饭,早中晚宵夜,每日提供四餐,另有茶水饮品和点心提供。

        “娘娘身边的大小丫鬟宫女嬷嬷,乃至照顾哥儿姐儿的丫头,以及维持两殿日常的人数,合计五十九人,其中高丽上供三十二人,倭国上供九人。”

        管事太监一五一十的说道。

        这个数字倒也不少。

        朱高炽忍不住和宋朝对比,宋朝是使用太监最少的朝代,宋太祖在位期间,宦官数量大致在五十人左右。

        明朝经历了元朝,大力使用起太监。

        朱元璋和朱棣两代帝王时期,有大量的俘虏成为太监,还有朝鲜等藩国进贡,到了后期,明朝因为经济破产,大量的百姓自宫,希望能进入皇宫找份活计。

        有些方面,明朝是倒退的。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成立了各局各司,不光是伺候皇族,并相当于军工集团企业,为各地军队提供火药和火器。

        宋朝的灭亡不可惜,可文明的倒退实在是可惜。

        “马厩、车房、伙房、各仓库、藏书阁,公文库房、皇宫物料仓,以后交给张全,让张全来找我。”朱高炽吩咐道。

        管事大太监听闻后想要劝一劝,可见到皇太孙殿下的眼神,只能退去。

        不久。

        张全来了。

        “拜见皇太孙殿下。”

        “你坐。”

        朱高炽不客气的说道,他从小和张全一起长大,张全虽然没有大志,可张全这样的才是普通人,不是每个人都是人才的。

        作为天下的中心,朱高炽见过的人才太多。

        “不知殿下找下臣有何吩咐?”

        张全知道朱高炽很忙,突然找自己来,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交代,两人知根知底,虽有上下之分,却也没有过分的拘束。

        “我想让你出面,组办皇宫事务局。”

        “啊?”

        张全愣了愣。

        虽然知道殿下很仁德,却没有想到步子会迈的这么大。

        “所有的各项事务,以后由皇宫事务局承担,皇宫事务局使用的佣工,从民间良家招募,待遇给予一等,同样受民工联合办的权利保护。”

        朱高炽仔细的说道。

        春和宫使用女工,文华殿使用男工。

        如果遇到修葺等繁重的活计,像春和宫的女眷可以避一避。

        红楼里的贾府,修建大观园不也很正常么,大观园里只有女性,同样也很正常。

        有了女工和男工,就有了女官。

        从皇族先开始。

        “内阁,伙房等用人的地方,是服务国家的,不能算在我们皇室的头上,理当由户部出钱维持,至于皇宫的用物等,才由皇宫出钱。”

        “那武英殿,还有后面呢。”

        张全指了指后方。

        “父王和我这里一样,皇爷爷一切照旧。”

        朱高炽一口说道。

        自己都只有一妻,朱棣又和徐氏恩爱,既然如此,就不需要那么多人。

        朱高炽已经向高丽下旨,要求高丽不再向大明进贡美女。

        高丽向大明皇族进贡后妃终明一朝。

        酒色伤人。

        吕布说的。

        朱棣责任重大,不能被女色耽误了,朱高炽为朱棣做了主意。

        张全嘴巴张了张,最后闭上了嘴巴。

        大明怪得很。

        圣人早就下旨太子监国,太子呢,常年出征,国事又交给皇太孙殿下治理,哪怕太子归京后,却也没有收回治国的权利。

        可谓是历史上的美谈。

        历来皇家之凶险,父子残杀,唯独本朝没有。

        张全和朱高炽从小一起长大,加上朱高炽为人随和,当年在北平的时候,两人逛遍了北平。

        “你想说什么就说,吞吞吐吐的做什么。”朱高炽直接说道。

        张全左右看了看,然后才说道:“少爷你儿女双全,看上去也都是健康好养活的,可要是以后的子嗣出现了问题怎么办。”

        这话也就是张全敢说了。

        张全的担忧也不是凭空而来。

        自己现在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郭彩莲肚子里的孩子,还不知道是男是女。

        虽然医学上有了发展,可也算不上划时代的进步。

        吃饱肚子,身体营养跟上,劳逸结合,生的孩子才健康,不容易夭折,可总有概率的存在,虽然有生产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也无法避免。

        “真要是儿子不行的那天,女儿也能当。”

        朱高炽笑道。

        张全目瞪口呆,这像什么话。

        “未来的事,就交给未来去操心吧,我们做好当下。”朱高炽话题一转,避开了这个话题。

        女性和男性,不光是生理结构不同,心理结构也是不同的。

        上辈子和妻子恩爱了半生,路上虽遇到过风雨,可两人齐心协力,互相包容和体谅,一路前行至今,朱高炽对女性有了更多的了解。

        一百年后。

        大明发展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和文明,是后人自己选择的时代了。

        当这一代的宦官老去后。

        皇族都不再使用奴仆,各勋贵又有什么资格使用奴仆。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发展。

        正如万历时期,已经不想要太监了,可是随着国家经济的破产,百姓们无以为生,导致京城满是自行阉割的穷人,不收反而是让他们饿死在街头。

        同样。

        当百姓们富裕了,有谁会去别家当奴仆去呢,相反,老百姓们吃不饱肚子,再好的规矩也只能沦为虚设,毕竟人要吃饭。

        后世九十年代的沿海地区,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全月无休,得到的工资才够吃饭而已,可仍然有大把的农民工等候在厂门口。

        二十年后。

        大把的人嫌弃待遇和工资差了,宁愿待业也不愿意去挣钱。

        区别是什么?

        无非就是因为人们富裕了而已。

        真像九十年代吃不饱饭的时候,同样会硬着头皮去抢工作,再差的工作也有人抢着干。

        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

        朱棣过了几日,发现自己的武英殿变了,找人询问一番,才知道武英殿和文华殿的变革,倒也没有说什么。

        老大改动的事情太多了。

        大事小事。

        有些事会通告,有些事他自己就拿定了主意。

        换做有的父亲,可能会内心不满,不过朱棣倒不是很在意,就是觉得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出力还越来越多,京营的事就让他忙了很久。

        “京营大致上没有了问题。”

        朱棣告诉朱高炽。

        京营有十五万大军,散布在京城以及应天府一带,是拱卫京师的防线,既要防备外头的武将,又要防备内部的武将。

        “父王怎么改的?”

        “耿炳文和宋晟是你皇爷爷的人,葛炳文是唯一的开国功臣了,不能怠慢了他,宋晟老将军又坐镇西北多年,对大明有大功。”

        “因此京营名义上,归属于他二人节制。”

        “下面则有丘福带领一万豕勇军,王聪带领一万忠勇军,另有陈珪,郑享,徐忠,张信,郭亮,徐理,平安等将领分管京营。”

        “平安?”

        “他是你皇爷爷的义子。”

        “哦。”

        朱高炽恍然大悟,想起来了这位。

        京营不只是留在京城和应天府,还有一部分分驻在周边的行省,与应天府的交界处,起到监视当地军队的作用,保障没有势力可以威胁京城。

        这并不是瞎担心。

        历史上日本的织田信长,终结了日本战国时代,谁能想到会有本能寺之变呢。

        大唐够强大吧。

        最辉煌的时期,一场安史之乱拉开了衰败的序幕。

        京城。

        绝对不能成为空城。

        不但要是天下的政治中心,同样是军事中心,部分防备措施是必要的。

        朱高炽可不想朱棣带领大军上万里之外作战的时候,结果有小人作乱,趁机偷了自己的家,铁道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变化。

        自己又没有通讯设备。

        叛军要是一日千里抵达京城,得不到警示的京城,又没有军队可守,岂不是直接被擒贼先擒王了。

        “你还有没有什么建议?”

        “没有了。”

        朱高炽摇了摇头。

        刚才朱棣提到的人员名单,大部分是朱高炽认识的,一半以上出身北平系,都是可以信任的人,京城已经固若金汤。

        “既然如此,你可决定了是北上还是南下?”

        朱棣好奇的问道。

        “儿臣已经派了使臣出使帖木儿。”

        “又派?陈诚可至今没有音讯。”

        “的确有危险,我已经告诉了杨忠,并且是我最后的通牒,要么杨忠和陈诚平安归来,要么父王带领大军惩戒帖木儿。”

        朱棣摸了摸胡子。

        他有些不想动。

        “父王的威名,必然天下传唱,后人万世所敬仰。”朱高炽拍马屁道。

        朱棣露出了笑容。

        自己平生没有别的喜好,就喜好点面子上的事情,何错之有。

        “那你考虑过帖木儿如果见到我们大明的使臣,他接下来会如何应对呢?”

        朱高炽点点头。

        他真考虑过。

        <div  class="contentadv">        “帖木儿顾虑大明,所以向大明称臣。”

        这个时代。

        大明的威望是巨大的。

        有前因。

        当年忽必烈继承大汗之位,并不是正统的手段,蒙古人不服气。

        所以忽必烈得不到蒙古人的支持,他手里的蒙古军队很少,比起他的对手们,属于弱势的一方,从而选择了北方的汉世侯们。

        世侯是指辽金元时期,管理北方汉人的特殊制度。

        忽必烈带着汉世侯们返回草原上大杀四方,屠戮一切不服,打败了所有的对手,坐稳了自己的位置。

        乃至后世的蒙古国对忽必烈的评价并不好,甚至有仇视的地步,哪怕此人当上了中原的皇帝。

        大元无异于是打服了周边汗国的。

        大明又击败了大元,洪武朝以来,南征北战,可谓是声名赫赫。

        这个时候的蒙古,可不是三百年后已经从世界舞台上衰落下来,被明朝几百年的封锁,连铁锅都造不出的游牧部落了。

        无论是金帐汗国,还是帖木儿帝国,仍然活跃着大量蒙古人的身影,统治着中亚西亚,震慑西方。

        包括一些传统。

        例如帖木儿帝国每攻破一个国家的时候,会先把当地的工匠俘虏到一起,失去了自由,奴隶般的为帖木儿帝国干活。

        这种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虽然会带来生产力和文明的倒退,可初期的时候还是有作用的,保障了游牧文明迫切的生产力需求。

        这就是帖木儿向大明称臣的原因。

        他只是诸多中的一个而已,不同的是他强大了起来。

        “今非昔比,帖木儿已经打下了偌大的疆域,根据我收集的消息,此人刚刚打败了极西之地的一个非常大的国家,靠着劫掠的手段,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和粮食。”

        “以他们以战养战的作战方式,大概可以凑出二十万步兵,三十万骑兵的作战军队,并且长期的远征。”

        “这么厉害?”

        朱棣一脸的古怪。

        五十万大军远征,甚至还有三十万骑兵,可不是简单的事,朱棣还以为只有大明才能做到。

        “他们不同的。”

        朱高炽摇了摇头。

        劫掠是他们向心力的保障。

        当劫掠完了,立马分崩离析。

        现在的确是帖木儿最辉煌的时期,抢夺了最大的一个国家,无论是自身的兵力和物资,都是最丰富的时期,他又不需要生产,更不用管当地老百姓的死活。

        正如同样的天灾人祸。

        老奴做得好呀。

        先把穷户杀了,不动富户,穷户杀光了,再杀富户,可谓是手段犀利,既解决了自身的粮食危机,又消灭了抵抗的苗头。

        随后后金入关。

        后金做得比李自成强多了。

        直接把当地的房子,铺子,田地,粮食分给了自身的军队士兵们,至于百姓们睡哪里,吃什么,没有粮食能熬过几日,又关后金什么事情。

        所有下面的麻烦,把制造麻烦的百姓彻底消灭。

        所有上面的不满,把百姓们的利益全部分出去。

        总之。

        损百姓补之,满足上层的所有。

        如果统治阶层真不把老百姓当人看,用最狠的手段,老百姓是无法反抗的,因为老百姓没有组织力。

        就算吃不饱肚子的时候。

        根据后世的研究,只要天灾的年景,限制各地百姓流动,百姓就只能在当地等死。

        清朝是可以做到的。

        因为清朝在各地有满城,天然的对立阶层,不会和当地同流合污。

        封建时代讲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有残害百姓的事迹,但社会道义上是受到指责,并且属于违法的行为。

        清朝是奴隶国家,不讲这一套。

        犹如一个违法的人,和一个穷凶极恶不讲人伦的暴徒,两者的危害截然不同。

        “他们的强大只有一时,如今帖木儿的疆域也到了极限,在想要去更西的土地,地理上很艰难,不容易办到,周围也没有可以劫掠的地区了,恐怕要不了三年五载,帖木儿国家就会分崩离析,陷入内乱之中。”

        “所以只有我们大明了。”

        朱棣眯起了眼睛,露出了杀气。

        “是啊。”

        “只有我们大明了。”

        朱高炽点点头。

        帖木儿保持国力强盛的唯一手段,就是找到新的可以劫掠,能获得大量物资,可以满足帖木儿需求的国家。

        便观亚洲。

        当下只有大明了。

        历史上帖木儿不敢打,后来朱棣靖难之役,帖木儿感觉可趁机入侵。

        但是他病死在了路上。

        朱高炽现在不清楚的是,历史会不会变化。

        帖木儿攻打大明,是维持国家必然的方向,可他的死亡,又是不受控制的。

        帖木儿攻打大明利大于弊。

        而大明攻打帖木儿弊大于利。

        “我去西域吧。”

        朱棣主动说道。

        “先不急。”

        朱高炽想要等等看。

        如果帖木儿死了,那是最好的事,战事自然停止,大明集中力量治理海外和东南亚。

        “先让张辅去西域,在西域整军备战,如果帖木儿掉头来攻打大明,父王则带领京营,汇合西北各地的军队,与帖木儿决战于东察合台都司。”

        “张辅能行吗?”

        朱棣有些迟疑。

        安南的战事上,张辅的才能卓越,获得了朱棣的认可,如今却要让他独治一方,朱棣有些担心张辅年轻,坏了大事。

        朱高炽支持张辅。

        北平系的将领通过靖难之役证明了他们的才能,可初征草原的大失败,又说明了这些功臣在独当一面的时候,不够全面。

        唯独张辅。

        此人在靖难之役中功劳非凡,而后期南下安南,北征大漠,表现的让人惊叹,可谓是帅才。

        见到儿子态度坚决,朱棣也不在相劝。

        北平系的老将没有用,用起了张辅。

        京城里。

        张府。

        张玉和张辅两父子,如今是大明最耀眼的勋贵之家。

        “儿子拖累父亲了。”

        张辅抱歉的说道。

        “说的哪里的话呢。”

        张玉无所谓的摇了摇手,“为父留在京城,是太子父子二人对我的信任,京城是万不容有失的,你去了西域,一定要谨慎做事。”

        “西域形势复杂,又有大敌在侧,稍有不慎,就有全局覆没之险啊。”

        张玉没有直接带军,而是任职于五军都督府。

        直接带军的是张辅。

        “父亲放心,皇太孙殿下用我,我必定不让皇太孙殿下失望,保障大明的国家安宁。”

        张辅坚定的说道。

        “好好好。”

        张玉笑道。

        不久。

        张辅奉命前往西域。

        随行的还有刘真与火真。

        刘真原是大宁的将领,火真则是蒙古人,并且为朱棣打仗,参加过靖难之役,功臣排名第九,冲锋陷阵的本领很强。

        这样的安排,可以看出帅和将的布置。

        张辅为主,二真为辅。

        嘉峪关。

        当地的将领是名年轻人,叫做赵安,是陕西人。

        “辛苦了。”

        “理当如此。”

        双方见面后,赵安拜见了张辅等,张辅一脸的温和,犹如君子一般,看不出将军的影子,让人啧啧称奇。

        下午。

        指着墙壁上的舆图,赵安笑道:“当地的百姓,习惯把西域行省称为西域东省,亦力把里行省称为西域西省,东察合台都司称为安西都司。”

        大明的规划。

        西域行省东至宁夏卫,包含宁夏三卫,与陕西的河套地区接壤,北部含括亦不刺山区,居延海一带,阿尔泰山脉南部。

        南部至昆仑山,与朵甘都司接壤,西含哈密卫。

        亦力把里行省则伊宁河谷一带,含括南北两边的大沙漠。

        东察合台都司,则是更西边,主要势力在俺的干以东,再往西全是山脉和高原,虽然名义上归属于大明,可并没有派人去驻守。

        同东北最初的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一样。

        东察合台都司,也就是安西都司,一切供应来自西域行省和亦力把里行省。

        伊宁河谷为主要产粮区。

        然后是西域行省的哈密周边一带,以及河西走廊,兰州一带生产粮食,保障当地百姓的所需,移民了数十万人口,几年下来有了些积蓄。

        靠着棉花贸易,西域行省的经济发展的不慢。

        “整个地区的百姓才百万人口,如果安西都司打起仗来,至少要调动三十万大军,靠当地绝对是无法供养的。”

        张辅感觉到了压力。

        铁道的确减轻了运输的负担,可亦力把里行省和安西都司与内地不一样啊。

        大军所要的物资,还需要民夫们来承担。

        从委鲁母到俺的干,数千里的路程,为了保障大军的供应,至少需要数十万的民夫。

        难怪皇太孙殿下不太愿意与帖木儿交战。

        这与当初收复哈密和亦力把里是不一样的。

        看着俺的干以东的山脉,张辅忍不住想,有时候以战养战,在军事上的确是一种有利的手段,可惜,听皇太孙殿下的意思,能抢的早被帖木儿抢了。

        抢完了就吃,吃完了再抢,如果不是没有地方抢了,人家也不敢硬着头皮来大明。


  (https://www.uuubqg.cc/15453_15453489/11347960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