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自然科学创始人公元前一千年的
第640章 自然科学创始人公元前一千年的商高
朱高炽来到了北平,居住回原来的燕王府。
燕王府内的人员,包括太监和宫女,考虑太监的情况,多数调去了京城,不光是燕王府,所有的藩王府都不允许再使用太监,所以皇城的太监人数并不少,不过这些年,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至于宫女们,愿意回家的,给予大笔遣散费,并安排马车送回,不愿意离开的,则仍留在皇宫里,宽和的环境,以及权力的保障下,同样许多宫女不愿意离开。
燕王府只剩维持燕王府秩序的少部分人,不过一个月前,官府和都司衙门,以及锦衣卫等,早已重新检查了一番,避免太子殿下生活在燕王府时,遇到不好的问题。
朱高炽并不是一个人,除了陪伴的三弟,还有大舅哥袁容。
第二日。
提前得到邀请的学者们,来到了燕王府,参加太子殿下为他们举办的宴会。
宴会的场地在世子府。
上午的时候,有些人通过公车系统就近走来,也有人乘坐马车,或者骑牲口的,世子府有安顿车马的地方,整个流程有秩序。
这些年里,大量的国外学者定居到北平,参加了技术司的认定,还得到了人才津贴。
不过技术司有规定,领取过大明津贴地方学者,出国是有限制的,并且发誓效忠大明,以大明人自居,不能缅怀自己的国家,更不能开口说自己是某国人。
北平的街头。
穿着中制装的大胡子伍明德,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小商贩们见怪不怪。
“不不不。”
“我要鸡丝面。”
伍明德坚定的指鹿为马,小商贩也不纠结,直接给了一碗肉丝面,随后,伍明德与早食铺其他客人一样,找了一张桌子吃面。
吃完了面后,伍明德把手背在身后,慢条斯理的走在北平。
在京城生活过多年的伍明德,感叹的看着北平,全天下,能与京城繁荣比肩的,也只有北平了,不过呢,北平有更多的工人。
轮休假制度下,每天的城里,都有穿着工字装的工人们,他们骄傲的抬着头,与商家们砍价,并乐此不疲。
直道连接主道,主道连接辅道,辅道连接巷道。
每坊巷有牌坊。
每坊的百姓们,有自己推出来的坊长,不光维持市坊的日常秩序,邻居家有事情的时候,各家都会去帮忙,比如迎娶之日,各家会把自己家的桌椅锅碗送去主家使用。
他们操心的很细,连新搬来的邻居都要受到审问,得到片坊的认可,才能搬来这里居住,否则邻居们不会允许别人的到来。
这样半封闭的环境里,人们保持了谦逊,讲究自家的脸面,追求光宗耀祖,孩子们从小就抱团一起长大,今日去这家玩,明日去那家玩。
遇到小偷的时候,只要大吼一声,整个巷子里的人家都会跑出来抓小偷,如果是遇到偷小孩的,将会遭受更惨的结局,而且巡检丁差还不会出手解救。
百姓们非常的傲慢,他们看不起所有人,特别是外国人,常常问的话是吃饱了吗,他们认为除了大明,全天下的人都在饿肚子。
每坊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归属于巡检司。
巡检司没有大衙门,多数的丁差散布在这些军训铺屋里,所以大街上经常看见巡检丁差们的身影,他们也有严格的管理,每日必须在自己的片区里,巡逻规定数量的里程。
夜间里,仍然有巡检丁差巡防,并且高处修建了砖砌的望火楼,楼上有巡检丁差卓望四周。
如果发现了火情,立刻带上谓如大小桶、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丁奔报,各地马步军、殿前三衙、城内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
道路的两旁,皆种植杨树或者柳树,房屋的墙壁上,还奢侈的刷了白粉。
前两日因为迎接太子殿下的到来,让原本过节时才有的热闹,在平常的日子里出现。
各店进了很多新酒,并且重新结络门面的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
客人们互相敬酒到至午未间,家家酒楼的酒水都卖完了,店小二去门口拽下望子,告诉新的客人们,酒楼没有酒水了。
城中到处丝篁鼎沸,内庭里的居民们,昨天晚上都传出了笙竽之声,让伍明德惊叹,他们从白天热闹到晚上,仿佛不知道疲惫。
闾里的儿童们,更是连宵嬉戏,吵闹了整条街,一直到天亮之前的片刻,才稍微安静了些许,可天一亮,又热闹了起来。
伍明德内心复杂,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人间可以有的吗。
坊外那些靠近集市的地方,会有一些精美彩灯的房子,里面住着倭国的、高丽的、南洋的、西部七省的来自各地的女性们。
这些女性非常的漂亮,打扮得花枝招展,香气袭人,并有许多外国女佣随侍左右。
她们善于献媚拉客,并能施出种种手段去迎合各类游客的心理,特别是只要夸赞大明,就能让游客喜笑颜开,大方的给予赏钱。
游客们只要一亲芳泽,就会陷入迷魂阵中,任她们摆布,害得失魂落魄,流连忘返。有许多的游客们沉湎于花柳繁华之地,只有回到家里,他们才会清醒过来,又恢复了理性,讲究起脸面来。
那些街上住着医生和术士的地方,他们教人读写和其它多种技术。
他们在围绕方场的街道上也有住所,听说前宋的杭州有十个大广场,而如今的北平有二十个大广场,每一大广场必有市场,市场的对面有公署,署内驻有官府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并且监督附近的丁差们是否尽忠职守,如有失职,则严惩不怠。
越靠近燕王府,城市中主要街道是从城的一端直达另一端的,这条街的两侧有许多宏大的住宅,并配有花园,附近有工匠的住所,他们是在自己的铺子里从事劳作的,北平城有不少这样的手艺人。
集市上,市场中挤满了商人和客人,他们用车和船装载各种货物,摆满地面,而所有商品都能够找到买主,比如胡椒,从海外无论运回多少,都能售卖一空。
人们富裕了起来,家里不光添置更多的家具,还有了更多的讲究,他们请手艺人们雕刻精美的床,精美的六大套等。
所以只要有手艺的工匠,哪怕只呆在家里,也不缺找上门的客人,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名声,因为这样的方式,注定了谁的名声差了,就不会有人再来找他。
与前宋不同。
伍明德看到过马可·波罗的笔记刊印本。
例如此人在杭州的记载,汉人们的家庭内部,男人对自己的妻子表现出相当的尊敬,没有任何妒忌或猜疑。如果一个男人对已婚的妇人说了什么不适宜的话,就将被看成一个有失体面的人。
即使是外地来的商旅,他们也竭诚相待,请入家中,以示友好,对于其商业上的事务,也给予善意的忠告和帮助。另一方面,他们不愿意看见任何的士兵,即使是征服他们的大汗的卫兵也不例外。
因为一看见这些士兵们,居民们就会想起死去的君主和亡国之恨。
伍明德边走边思考,如果说北平的生活场景与他的描述类同的话,那么唯一的区别是,前宋的居民性情平和,由于从前的君主都不好战,风气所致,于是就养成他们恬静闲适的民风。
他们对于武器的使用,一无所知,家中也从不收藏兵器。
他们完全以公平忠厚的品德,经营自己的工商业。他们彼此和睦相处,住在同一条街上的男女因为邻里关系,而亲密如同家人。
那么如今的北平呢?
因为大片井制度,以及对军户地位的提高种种手段下,百姓们知道如何使用武器,并且羡慕军户们家家有一百亩的土地。
这样的大明,实在是太可怕了,世间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打败他,除了神迹。
伍明德内心动摇起来,态度倾向大明,大明才是真理,毕竟伟大先知也说了,知识在中国。或者说伟大的先知,其实早就明白,中国才是理想国,人们应该遵循大明。
伍明德在公车站台等到了公车,下车后,步行了一刻钟,抵达了燕王府。
燕王府门口有管事和工作人员,以及兵丁维持现场的秩序,很多人抵达了王府的前门所在,经过检查后进入王府,伍明德走上前,有人热情的迎上来,让伍明德自然的递上了请帖,检查了请帖,确认是真的,管事客气的请伍明德进去。
那些负责宾客们的马车和牲口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把客人们的马车与牲口迁往别的地方,以免大门口出现拥堵。
进去后,根据指引来到了世子府。
世子府的空地上铺设了整齐的石砖,石砖上铺设了地毯,地毯的桌子上又铺设了红丝绸,上面摆满了瓜果点心与酒水饮料。
每个方桌上有桌号牌,每张台卡对应一张椅子,台卡贴了人名,伍明德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太子殿下到!”
礼仪太监用不是吼声,却胜过吼声的口腔叫法,让每位宾客都能听到,人们立刻安静了下来,看向了从台阶上下来的太子殿下。
“哗啦啦。”
人们纷纷鼓掌。
场地上五六百号人,有的人穿的隆重,有的人穿的简洁,毕竟不是每个学者都很富裕,但所有人都很干净,哪怕脚上的鞋子也一尘不染。
<div class="contentadv"> 朱高炽露出温和的笑容。
技术的发明和运用普及,离不开非农人口的基数,非农人口的数量,离不开农业的发达,而支撑非农人口总体素质的增加,又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富裕。
社会经济的富裕,则离不开工业发展。
一环套一环。
这些人正是大明的皇冠。
虽然大明的皇冠,并不只是这些人。
无论是剥削也好,又或者两级分化也好,又或者均富也好,任何的手段和方式,只要能保证这个现象,就能一直发展,只有到了矛盾不可调和的地步,不能解决矛盾,让矛盾爆发,破坏了这个现象,才会发生更大的危害。
所以哪怕英国发生了羊吃人,工业人口的悲惨时代,可英国仍然成为了历史上的日不落帝国,一直发展到他的内部矛盾压不下来。
太子殿下回北平,第一次的宴会宴请了学者们,无疑凸出了学者们在社会地位的重要性,也让学者们内心骄傲,让更多的普通人羡慕。
既然羡慕,那么普通人就会向这个方向努力,诞生更多的学者。
朱高炽笑着说道:“学者是什么?”
太子殿下的问题,让众人沉思起来,他们不知道太子殿下接下来会表达什么意思,但是每个人很开心,因为太子殿下重视他们,接下来说的话肯定是好话。
利益永远是人心。
朱高炽继续说道:“学者是知识的探索者和思想的先驱者,他们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研究、创新和教导,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塑造着社会的未来。”
“在日常的行为中,学者们的地位和价值往往被忽视,甚至被轻视。因此,我认为提高学者的地位,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学者们纷纷鼓掌,为太子殿下的认可而感动。
伍明德也使劲的鼓掌。
这样的太子殿下,的确代表了真理。
他说得对。
伍明德坚信的认为。
等掌声停止后,朱高炽笑道:“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学者们的贡献和价值。学者们通过研究和教学,推动着知识的进步,为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他们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学术领域,更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认可他们的价值,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其次,我们应该提高学者的社会地位。尽管学者的价值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但往往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者的社会地位,让他们在社会上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认可。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为学者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鼓励更多的人投身于学术事业。”
“最后,我们应该营造尊重学术、尊重学者的社会氛围。只有在一个尊重学术、尊重学者的社会中,学者们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我们应该倡导这种尊重的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术的重要性和学者的价值,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之,提高学者的地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重要责任。我们应该从认识到学者们的价值、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营造尊重学术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入手,让学者们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从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尊重学者是社会的共识。
可是早期的时候并不是如此,并不是因为政治原因,而是知识并不能普及。
犹如西方学者所言,中国很早很早就把π的小数点算到了很精细的地步,可如此伟大的数学成就,对于当时的技术而言带来不了丝毫的帮助。
所以中国古代虽然发明了很多的知识,可是无法普及,无法普及的技术,就是垃圾一样的东西。
那么到了后世。
正如某位国内学者所言,西方的确发明了很多技术,但那些技术在西方并无法普及,反而在中国大量的普及并运用,犹如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诞生的技术,结果却在其他国家运用和普及,超过了英国的发展。
发明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普及和运用。
在研发能力和知识的正比比例没有达到合格的时候,工匠们才是发明的主要人,无论是英国还是中国,都是这样的现象。
但是呢,当工业化开端之后,以大明当下的发展速度,想要突破生产力的上限,学者们的地位越来越关键。
矛盾而又不矛盾。
朱高炽为什么要建立四大国子监,而不是更少的国子监,又或者更多的国子监,除了人才的集中,更有分散圈子,和避免圈子太分散的原因。
围绕四大国子监,培养出学术圈,形成良好的循环体系,不光是给予学者们更多的动力,也让他们保持了规则与秩序。
滥竽充数的人是维持不下去的,因为学术圈的圈子里容不下。
正如某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那些刚入行的人赚的很多,但也因为圈子的存在,大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规矩,可当体量变大后,圈子被打破,再也没有了秩序,大家追求更大的利益,所以有了不少的违法的事情,开始往坏的方向发展。
又犹如当下大明工局,保持竞争,又避免过度竞争,合力调控分配社会资源,否则无序竞争带来的永远是破坏,对外可以,对内不行。
学者们为太子殿下准备了很多的礼物,并且送上了一本《渡海方程》。
中国古代有很多的技术书籍,绝大部分的技术书籍并不在史料中,例如《渡海方程》,这本书后世存放在英国牛津大学波德林图书馆。
是一本无标题、无书名、无作者的水路薄,记载了由鸭绿江到西洋,包括了黄海、东海、南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的水文记载册。
这本书根据学者们的推测,成书与明朝永乐时期,朱高炽并不知道这本书是现在学者们自己写出来的,又或者和历史上一样脉络出现的。
朱高炽也不知道这样的书籍,为何出现在英国大学的图书馆中,因为别人没有说明,但可以肯定的是,并不是清朝时期获得的,大概是明朝末期,西方传教士带回国的。
此类的书籍有很多,能留下来的也很多,可流入西方民间个人手中的,相信比例会更加的惊人,这些书籍大多数没有留下来。
所以世界的知识是互相交流的,也是互相影响的。
朱高炽也见到了伍明德。
明洪武二年,马德鲁丁带着三个儿子来到中国,后被推荐入朝,遂献土盘历法,首任回回钦天监监正,其实还有一个与马德鲁丁等同来中国的天文学家伍儒。
只是伍儒不像马德鲁丁那么出名,伍明德是伍儒的孙子,记载于他们自己的《伍氏宗谱》中。
京城的回回钦天监是朱元璋成立的,历史上也很早被朱元璋解散,所以解散后他们来到了北平,因为北平有更好的研究环境。
不过马蓬瀛女士返回了京城,并且马蓬瀛女士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靠着她自己的太阳说,成为了当下天文学第一人。
最后,朱高炽提出了自然科学及其方法论。
“我认为,所有的知识分支都应该采用科学原则,将理论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也就是实证理论。”
朱高炽抛开的理论,随着他的解释,让学者们沉思了起来。
后世部分普通人有一种观点,根据后世西方的成就,得出西方自古以来就有了科学原则,早在公元前就已经是最伟大的文明,所以科学在西方是必然的,其余的文明都无法诞生。
其实自然科学及其方法论,诞生于十九世纪中期。
提出自然科学的这个理论,是德国的奥古斯特孔德,孔德“实证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任何有效知识只能来源于实证的、科学的探究。
为什么他能提出来呢?
因为他已经见证了科学的改变力量:科学发现带来技术进步,进而带来工业革命,创造了他所生活的现代世界。简而言之,开始了对工业社会的总结。
那么当下,大明不光复刻了大宋的科技水平和文明成就,并且进入了工业社会,朱高炽提出来的科学原则,获得了很多学者的认可。
事实就是事实。
于是自然科学理论在大明普及了起来,甚至有人提出,商高是自然科学的发明人,《周髀算经》证明了自古以来,中国的自然科学于哲学的不可分开。
商高在公元前1000年发现勾股定理,是自然科学的创始人。
而太子殿下是首倡人。
已经来到辽东的朱高炽,没想到学者们的速度这么快,看到了新的技术报的文章,脸色有些复杂,实在是无法言表。
为祖上贴金的行为,大家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中国有一点不好,因为文明的发达,导致太过详细的记载,大量的实物,实在是无法说出商高的《周髀算经》有几百万字,包含方方面面的知识百科全书。
神话故事与史料,大明人还是分得清的。
(https://www.uuubqg.cc/15453_15453489/11316408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