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人生一世 > 第二十七章 重返向阳(2)

第二十七章 重返向阳(2)


接到女儿的信后,王明甫心情有些复杂。俩儿子跟在身边,自巳虽然累了点,但生活却多了不少乐趣。若让俩孩子去向阳,自己是轻松了,生活也就单调了。但女儿的话也有道理,俩儿子回向阳对他们的将来大有好处。何况市里总比县里大,生活应该会好点。想到此,他决定问问儿子们的想法。

        他把俩孩子叫到身边,把王宏云信中内容告诉他们后说道:"说说你们是咋想的吧。"

        小儿子王宏则还太小,没什么主见。他看了看父亲又望了望二哥,说道:"我听二哥的。"在他的小心灵里,二哥总是对的。

        王宏宇从父亲手中拿过姐姐的信,认真的看了一遍。然后低头想了想道:"我跟友娃去向阳,我姐能养活我们姐弟三人吗?"

        王明甫笑着说:"她那能养活你们那。你们去后,你姐只负责照顾你们。你们的花销用度还是我给你们寄去。每月一一他默划了一下后接着说:"每月给你们哥俩各寄十五块钱。共计三十块。由你姐姐掌握着,节约点,应该够用了。"

        王宏宇又问:"钱都给我们了,你咋办?"

        王明甫道:"现在我是厂里工资最高的。给你们三十,我还有二十八。够用了。"

        王宏宇又想了下说:"若是这样,我们就回向阳市去吧。快放寒假了。我们先准备,放寒假前把转学证办了,去向阳就不影响学习了。"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一九六零年元月份,学校放寒假之前,王宏宇在学校办好了转学手续。寒假期间和弟弟一起蹬上了去向阳市的汽车。

        向阳市汽车站里,按照父亲拍来电报上的时间,王宏云早早就到车站候车室里等候弟弟们了。接到弟弟后,王宏云把弟弟们带到了毛巾厂的男职工宿舍。在厂领导的协助下,她己经为弟弟们设置了一张双人大床。她把王宏宇带来的行李打开,把床铺铺好后,对王宏宇两兄弟说:"以后你们就住在这儿。我现在先去把你们户口安上。其它事以后再说。"

        姐弟仨刚刚团园,那种高兴劲就别提了。吃饭的时候到了,王宏云破例在厂食堂里给两弟弟多买了点饭莱,让他们先吃了顿饱饭。

        毛巾厂只有两个大寝室,一个住着五六十名女职工,位置就在书记李英玉家前边的一栋楼房的二楼。另一个男宿舍则在她家后边的小院里。住着三十多名男职工。

        王宏云在厂里是年龄最小的,她除了喊年纪大的师傅叫某师傅外,平辈的人她都某大哥或某大姐的叫着。

        按照年龄,王宏宇和弟弟应该叫和姐姐平辈的职工喊叔叔或者阿姨的,但占了姐姐的光,跟着姐姐喊这些人喊大哥大姐。好多年后这个习惯也一直没改。

        王宏宇兄弟俩在毛巾厂安顿下来后,一日三餐都在毛巾厂食堂就餐。开饭时间,弟兄俩和工人们一样,拿着饭钵和饭票在食堂卖饭窗口排队买饭。王宏云把二人每顿的饭莱定量规定的很清楚。交待他们必须按定量买饭,不能超支。为了不让弟弟们超过订量买饭,王宏云每天早饭时才发给他们一日三餐的饭票。要知道,这饭票就是粮票,有钱也买不到的。

        毛巾厂食堂一日三餐按时开饭。三餐的食谱是基本不变的:早餐稀饭,大头莱。中餐馒头加莱汤,晚上照样是稀饭加大头莱。

        大头莱是向阳的特产。据说是诸葛亮发明的。是把芥莱头用盐淹制后的咸莱。这种莱无论放多长时间都不坏。战争年代士兵们带上它就有咸莱吃了。把大豆菜切成丝,看着红亮红亮的,色鲜味也长,只是太咸,不能多吃。如果将其切成丝,在水中淘洗两遍,加上点肉丝,炒成大头莱炒肉丝,便是向阳市很正宗的地方风味莱了。不但好吃,还有营养。可惜现在没有肉丝可炒了。

        凡在食堂就餐的人,都按每人每月粮食订量在食堂购买成饭票。再拿着饭票到食堂买饭。食堂不限制人们每餐买饭的数量。但人们都能按订量买饭。大家都懂得,上顿吃多了,下顿就得挨饿。

        按说城市居民的粮食订量并不算太少,所以不够吃,主要原因是没有付食品。没有油水。更没有肉食。只靠啃那点粮食,无论如何是不够的。

        王宏宇和弟弟每人每月粮食订量为二十一斤。他们每人每天早上和晚上吃二量稀饭加点咸菜。中午买一个三量的小馒头加一碗菜汤。莱汤太稀,有时里边只有几片莱叶,有时有两片薄薄的冬瓜。汤上面总是漂着一两滴摇婆子油。若让他们放开量吃,最少也得再加三分之一,才能满足身体所需。

        为了能让工人们吃得饱一点,支部书记李英玉发动全厂领导想办法。让司务长到农村去收集一切可以充当食物的东西,散落在农田里己经干枯的红薯藤。萝卜地里半干发黄的萝卜英都被运到了厂里。食堂的师傅们把这些东西洗干净后,参杂在粮食中,做熟后随饭售出,让工人们多吃一口,聊以饱腹。

        王宏宇兄弟在厂里的这些举措中也受益不少。

        回到向阳不久,寒假就结束了。王宏云带着弟弟在毛巾厂周边联系接收王宏宇兄弟的学校。后来还是在厂党支部的协助下,在磁器街小学报名入了学。

        磁器街小学的校园杲在原基督教教会旧址上改建的。两栋西式建筑的楼房很大,也很陈旧。政府将这些房屋改造加固,分隔成几间教室。又加盖了一排平房,建成了这所小学。学校规模不大,却是一个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完全小学。而且教会前的院子很大,学生们课外活动的场地却是很宽畅的。


  (https://www.uuubqg.cc/15389_15389109/3986710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