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金玉仙缘 > 《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 十

《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 十


  ㈥菩萨,“菩萨”一词做为一个称呼,可以说是一个世俗化的称谓,如人们把佛教的一些低级神明、护法神将(包括二十四诸天神将)、罗汉品阶的神明等也常常后缀“菩萨”二字敬称,信徒们也把寺院的僧侣称作菩萨,僧侣们则把施主也敬称菩萨等等,做为一个称呼而言,似乎每尊神、每个人的名字后缀上“菩萨”二字相称。

  在汉传大乘佛教里,菩萨的职司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依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汉传大乘佛教理念,人人都可以修行成为佛陀。但是,要修行成为比佛陀次一级的神明“菩萨”,就不像“菩萨”一词的称呼那么世俗化了,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佛门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要成为菩萨品阶的神明,一定得具有人间帝王、王子之类的身份背景(在发展沿革中,这种概念在一些教派稍有松动,如具有“婆罗门”种姓概念的;具有王后、王妃、公主之类身份背景的女性在一些教派也可以忝列菩萨品阶的神明。不过关于菩萨的性别因宗教派别的差异,也有另外的说法,如有些教派就认为佛和菩萨品阶的神明根本就无性别之分,理由则是把“法无定相”、“佛法无边”等说法做为依据)。而且菩萨品阶的神明转世应化也多为人间帝王、王子之类的风云人物。可以说“菩萨”品阶的神明是佛教中唯一对身份有要求的贵族神明。有了这样的身份限制,面对佛教的“三千诸佛”(是泛指的说法,意思是很多),“菩萨”的队伍要单薄许多。而“须菩提祖师”做为一个“太乙散数”,在《西游记》一书中,我们是找不到其曾经的人间帝王、王子之类身份。除了这些,服饰也有很大的差别。

  在《西游记》一书中,尽管牵扯到西天的人、物、国体、官员设置、民风民俗,都被作者进行了汉化的描写。但是对于“菩萨”“佛陀”这样的神明,则找不到明确的汉化描写。

  其实“菩萨”这个品阶的神明其装束在作者生活的年代,早已成为定式。因其身份高贵,一般都是着古西域的王子装束。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裸上身(包括上身、、居部一定程度的裸露),下着大裙。因为具有过人间帝王、王子之类的身份,所以佩带的饰物都很多,如头饰、项链、璎珞、耳环、手镯、脚镯、帔帛等等,其佩带的饰物几乎都能遮盖大部分裸露的上身,有的甚至接近全部遮盖。诸菩萨之间的区别则是按佛经的描述,体现在头饰、身相和一些细微的标志上。不过在“菩萨”这类神明的装束上也有三个特例,这里也和书友朋友们简要的探讨一下。

  一是观音菩萨的女体相。据《悲华经》记载,观音菩萨的来历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关于观音菩萨的来历,也有“公主之说”以及其它说法)。以古代流传下来的佛教造像来看,早期的观音菩萨是蓄着小胡须的男相,这种形象一直保持到五代十国时期。到了宋代,依据《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据传是起源依据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鷲山的说法而作,经过历代佛教理论家的增益,至十一世纪全面修缮完备的佛教典籍)《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篇中观音有三十二种应化,非男非女的说法,观音菩萨的女体相开始出现,不过女体相的观音菩萨依然是西域王族装束。遮盖上身的饰品有一定程度的增多或增大,裸露方面比起男相菩萨有一定程度的含蓄。而在《西游记》书中,观音菩萨被彻底女性化,被孙悟空戏谑为“该他一世无夫”。其“头上戴一顶金叶纽,翠花铺,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缨络;身上穿一领淡淡色,浅浅妆,盘金龙,飞彩凤的结素蓝袍;胸前挂一面对月明,舞清风,杂宝珠,攒翠玉的砌香环珮;腰间系一条冰蚕丝,织金边,登彩云,促瑶海的锦绣绒裙;面前又领一个飞东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黄毛红嘴白鹦哥;手内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垂杨柳。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三天许出入,这才是救苦救难观世音”的形象,仍然是西域王族装束,比起男相菩萨只是多了一袭“结素蓝袍”。

  二是地藏王菩萨的僧侣相,地藏王菩萨除了菩萨类神明天人相造型外,也有僧侣相,起因缘于新罗国(位于朝鲜半岛南端)王子金乔觉出家为僧,在九华山苦修了七十五载,佛教信徒根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语:菩萨“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认定他即为地藏王菩萨应世,尊其为“金地藏”。从此九华山就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与峨嵋山、五台山、普陀山并称为“四大佛教圣地”,地藏王菩萨因此也有了个出家僧人的造型。

  三是弥勒菩萨(或称佛、罗汉,因教派或佛教理念而异)的僧侣像,前文已有介绍,这里不在详述。

  而在《西游记》一书中,我们也丝毫找不到须菩提祖师和人间帝王、王子之类相关的身份背景,除了身份、服饰的差异之外,菩萨类神明手中的法器也许有多种多样,但也一样绝对不会有道家的法器“麈尾”的。须菩提祖师也不可能会是菩萨类的神明。

  ㈦佛陀,佛陀是佛教的顶级神明,(简成“佛”,信徒们常敬称为“佛祖”)。尽管佛陀是佛教的顶级神明,但是依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汉传大乘佛教理念,人人都可以修行成为佛陀的。所以佛陀的队伍也是相当的庞大,常见的说法是西天有“三千诸佛”,而实际上这个“三千诸佛”是泛指,意思为很多,也指全体佛陀。在这“三千诸佛”里,其领袖神明当为“三佛”(前文已有介绍,这里不在详述)而“三佛”中的首领大神为释迦牟尼佛是无任何争议的。那么《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是不是这“三千诸佛”中的一员呢?似乎很令人诧异。要将这“三千诸佛”逐一与须菩提祖师做个对照实际是件不容易做的事情。

  不过,细细品味《西游记》,我们依然会发现,须菩提祖师也不属佛陀类的神明。其一,装束不对,“佛陀”这个品阶的神明其装束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和“菩萨”一样,也早已成为定式。除弥勒佛有僧侣装以外,其他的佛陀都是头上有肉髻,有右旋螺发或水波纹发,两眉之间有白毫或无白毫,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褒衣、博带衣等等这一类的装束,手中也许有这样那样的法器,或者用手摆出这样那样的法印,但也一样不会有道家的法器“麈尾”的。其二

  如果须菩提祖师为佛陀类的神明,佛祖如来大可不必亲去灵霄宝殿,或者说即便去了,也不必动手,让一个(假设为佛陀类神明的须菩提祖师)佛陀跟去出手即可。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在《西游记》第八回里,佛祖如来降服孙悟空之后,回到西天的雷音宝刹,“三千诸佛”(全体佛陀)都来迎接如来的归来,如果须菩提祖师为佛陀类的神明中的一员,当在这迎接如来的归来队伍中。但《西游记》书中并没有提到这一点,而且我们也可以想像到,如果手持道家法器“麈尾”的须菩提祖师出现在这样的队伍里,那这“三千诸佛”(全体佛陀)的队伍也就变味了。

  也有很多书友朋友说,须菩提祖师为佛祖如来的另外的化身,专门点化孙悟空的。其根据是按照佛教的说法,佛祖如来有无穷法相和幻身。其实这种说法也不恰当,也可以说是种想当然的结果,因为在《西游记》书中,作者对须菩提祖师的描述实质上和佛祖如来是有着实质性区别的。


  (https://www.uuubqg.cc/14_14797/817369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