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辛亥之钢铁基地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华夏梦之满囤卖粮

第三百五十二章 华夏梦之满囤卖粮


  1909年的六月,骄阳似火,洛阳东郊十公里左右的王桥村,能找到的空地上都被晾晒中的小麦占领,就连经过王桥的县级公路上都铺满了粮食。交通部门联合村委会多次整治,但收效甚微,每到麦收时节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村民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天大地大粮食最大,不晾晒麦粒,等着发霉吗?一年到头就这几天最关键!

  刚刚经历过饥荒不久的河南人最能体会没有粮食的痛苦,因此上级部门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熬过这几天就好了。

  傍晚时分满囤收起小麦、装入蛇皮袋后,推着小车回到家中。从水缸里舀起水大灌一通,浑身舒爽通透,一天的劳累似乎眨眼间消失,晚饭之前还去村外的河里洗了个澡,回到家就看到隔壁的王婶端着水饺等在自家院子里。

  村子人朴实,又有联防队员,因此出门不远时不会锁上大门。满囤接过王婶的水饺,换上自家碗,然后将王婶的碗递过去。

  “婶子,我吃不了那么多的。”满囤憨厚的笑着,饥荒年份,满囤的家人都死光了,那时他才十五岁,靠着村里人的接济才活了下来。踏实肯干的满囤很得村里人喜欢,饥荒过后日子逐渐好起来,但乡亲们还是经常给满囤送东西吃,农村女人们通常很会做饭,满囤得以享受到家的味道。

  “说啥呢,你不是也帮婶子家收麦子吗?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家里不缺那点白面,可不比以前喽,一个村子能饿死一半!”说着王婶又哭起来,娘们就这一点不好,痛苦的回忆很容易勾起泪腺的分泌。

  送走王婶,满囤一面吃水饺一面盘算。改朝换代后自己分到了两亩地,村委会的人照顾自己,给的都是好地。这些当初都是地主家的地产,******后地主逃难的逃难,饿死的饿死,村子里的地就便宜了当初的佃户们。

  全国统一后,土地改革很快推广到北方,政府大力推行地主投资轻工业、服务业,提供贷款和技术支持,以此来推进减租减息。强硬政策、执行力和软性弱化相结合,使这项国策得以进行下去,虽然磕磕绊绊,总归在向前迈进。

  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制度硬如坚冰,对土地的眷恋深植于国人的骨髓中,家有资产的地主们投资轻工业、服务业得到的利润,大部分用来购买土地,而不是投入扩大再生产。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台了严格的土地买卖法规,才遏制了这一倒退的现象。

  只是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土地改革的进度很慢,让吕梁感到焦躁的慢。不过在河南地区,这一国策进行的倒是很顺利,这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后农村的土地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不但无主之地众多,农村劳动力还因为饥荒变得稀少,这让农业集中化和机械化成为可能。许多地区,大地主或农业公司正在采用大量的农业机械进行耕种,成果斐然。短短两年时间,河南从粮食进口地变成了粮食出口地,成为北方第一个粮仓。

  自家两亩地因为土质较好,使用了种子公司的优良麦种,通过化肥补贴、农药补贴购买了那些新鲜玩意,用在麦田后效果出奇的好。再加上自己精耕细作,共计收获小麦1300斤,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化肥这种新鲜东西一开始还被村民们拒绝,他们认同传统的农家肥,当然,传统堆肥对地质的改善还是很重要的。不过,中原地区几千年下来的耕作让土地变得相当贫瘠,就算农家肥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许多地区已经变成了盐碱地,什么农作物都长不了,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盐碱地改良,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改良后的土壤还是种不了农作物,不过沙枣、白榆、白柳等耐盐碱树木可以存活。

  从盐碱地回到化肥,王桥村首先在自家土地上试验化肥的就是满囤,他认为政府决定的事情没有错的,他能过上好日子,还不是政府开恩?每次出门回家,满囤都要在房间正中央的香案上上香,给大总统的画像恭恭敬敬的鞠躬。

  试验结果让村民们疯狂,一亩水地的产量竟然增加了一倍多!之后的事情变得简单起来,村民们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化肥,让粮食充满了每一个粮仓。

  化学工业中化肥作为最重要的一个应用,被政府当做解决粮食问题的三**宝之一(高产粮种、化肥、水利),规模巨大的化肥工厂在各大工业基地建立起来,在这片还没有经受化肥摧残的土地上,效果惊人的好。

  最重要的是村子的田地由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前年开始,政府就组织了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工程,满囤也去参加。每人每天两斤大米,这样的报酬就连六十多岁的老人和妇女都被吸引过去,充足的资金、水泥、劳动力,再加上饱满的热情,使水利工程在一年半内完成。

  星星点点的水库、纵横交叉的灌溉水渠,除了山地地区外,所有的土地都变成了水浇地。水利工程完工的那天,不知道有多少上了年纪的村民哭倒在水渠旁边。

  劳动的付出获得了回报,水利工程建成了村子再也不怕遇到干旱年份,粮食的丰收也让饥饿成为了历史。

  除了两亩麦田,满囤在丘陵地带等还有总共五亩的旱地,这些地方可以种植一些耐寒作物,麦收之后种上更高产的玉米,总之今年不用担心饿肚子,粮仓里还会囤积不少。自己一个人吃不了,再加上自家两头肥猪、十五支鸡、一头牛、一只狗也吃不完。

  有粮食还不够,手里还得有些余钱,自己已经十八岁了,到了娶妻的年龄。隔壁王婶说给自己寻摸一个女子,到时候彩礼、摆宴都得花钱。粮仓里已经囤积了三千多斤玉米、三百多斤小麦,要不今年就把它们卖出去,不但赚到了钱,还清空了粮仓,为以后的收获让地方。

  另外,自家的田地也不是没有投入,虽然有政府补贴,化肥、农药等都要花钱。他请村里的会计帮忙算了一下,去年一年总共在田地上花费105华元,这些都是成本。这么多地,自己一个人干实在太累,最好通过农机补贴买辆农机。村子里骑上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自己要是有一辆,是不是娶媳妇更容易?

  满囤决定将自己粮仓里的粮食卖掉,只留下自己的口粮。那些牲畜用粗粮和地瓜喂就好,饥荒年份连地瓜都是救命用的呢,这才几年?地瓜就要用来喂猪了!

  第二天满囤就找村长商量这事,卖粮食比满囤想象的容易,只要给镇上粮食公司的人联系一下,人家就会主动开着卡车、带着钞票到王桥村来。而且这次不止满囤一个人想卖粮食,村子里大部分住户都有这个想法。

  满囤家的粮食直到五天后才被粮食公司的人收走,听说这段时间粮食公司忙坏了,到处都是出售粮食的农民。好在粮价没有因为丰收而下降,这就是满囤不懂的了,粮食公司收购的粮食,一部分用于国家战略粮食储备,存入仓库,一部分运往粮食相对缺乏的地区,比如新疆、蒙古和大城市,还有一部分用于出口国外,日本、俄罗斯、欧洲等许多地区缺乏粮食。在这个年代,粮食还是一种硬通货,价格居高不下,甚至被当成一种战略资源,没有多少地方可以买到粮食的。

  满囤只知道粮食售卖之后,自己手里竟然有一千五百多华元!钱多了心思就活泛了,留下一部分用作结婚基金、农田基金、平时花销,还有四百华元可供支配。

  房子太破,貌似可以重新盖一下,满囤帮村子里其他住户盖过房子,除了买水泥石灰砖瓦外,石头、沙子、木头等都可以就地取材,河边那里还有满囤一片林子呢,正好用来盖房子。一间大瓦房大约花费两百华元,这还包括请人盖房子的人工费。

  新房子盖好后还要添置一些物件,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电筒等等,至少也得两百华元。这么算下来满囤觉得手里又有些紧巴,家俱可以自己打造,或者缝纫机可以先不买?

  晚上躺在床上,满囤的心思沉淀下来,有了钱,还是先不要大手大脚。回想一下,对自己有恩的人实在太多,首先是村子里的乡亲们,他们的恩情太大,只能下半辈子一点一点的还。不过还有一对恩人,自己的日子好了,不能忘了他们对自己的帮助!(未完待续。)


  (https://www.uuubqg.cc/14_14063/801409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